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878521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 fàng sì      dǎo gào     fù yōng        qī zhà       duàn liàn cù yōng        píng zhàng     juàn liàn     zhē yǎn       chàn dǒu 2.下列词语中的“疾”与“手疾眼快”中的“疾”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身患重疾 B.疾恶如仇 C.疾风暴雨 D.痛心疾首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位医生的医术非常高明,给病人抽血时一针见血,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B.我打碎了妈妈的一个花瓶,然后用胶水把它粘得天衣无缝。 C.他这种遇到危险先想到他人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 D.听完老师讲的笑话之后,小刚龇牙咧嘴地笑了起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讲的知识我全懂了。 B.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C.我们班人数是全校最多的班级。 D.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应该好好订正这道题。 5.下面句子正确的是() A.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我们要保持冷清的头脑。 B.孙爷爷是我们的校外辅导员,他德高望重,受到我们的衷心爱抚。 C.桑那沉静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D.虽然自己做的书有些粗糙,但是同学们对这些书格外珍爱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若缩句,应该是:“肚子里冒着香气。” B.“妈妈……我……我……撒谎了。”句中省略号表示“我”说话断断续续。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句中斜线表示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 D.“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如果转述蔺相如的话,应该是:“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更不会怕廉将军。” 7.下列语句排序恰当的是(       ) ①他笑着说:“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啊!” ②他每写完一篇文章,便把它贴在卧室的墙上,随时看,随时改。 ③他的妻子关切地问:“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 ④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写作态度十分严肃。 ⑤直到自己认为毫无缺点,才肯拿出来。 A.④②⑤③① B.②⑤③①④ C.②③①④⑤ 8.请用动态描写,展现下雨时池塘的美丽画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①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可以分为: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 ②荷兰是___________之国、___________之国,也是___________之国。 ③爷爷七十多岁了,虽然到了___________之年,但依然忙碌在田间地头。 ④田忌之所以在赛马中取胜,是因为孙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孙膑________________。赛后,齐威王很好奇,田忌如实相告,并借此机会将孙膑___________给了齐威王。 ⑤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___________的诸葛亮,___________的小嘎子,___________的严监生,___________的刘伯承。 10.请根据课内积累填空。 (1)《村晚》中的“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出了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 (2)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____。”是诗人的想象;朗读这两句诗时语速应____(轻快 缓慢),以表达诗人还乡的迫切心情。 (3)《从军行》中,“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这两句勾勒出了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环境。 (4)“其人弗能应也”是因为他之前所说的“_____”和“_____”前后矛盾。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材料一 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看视频等。这部分人被称为“低头族”。 材料二    材料三 如今,许多人对手机产生了“依赖症”。他们会时时翻阅手机,一旦发现没有信息更新等情况就会失去某种存在感,甚至造成精神上、情感上的缺失。长时间接触电视或电脑,脑部受到过度刺激,会使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更使得自身视力不断下降,甚至由于长时间接收手机等带来的辐射,自身免疫力会进一步降低。 材料四 由于“手机社交”成为一种习惯,许多年轻人不知如何更得体地与人面对面交流。据《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张先生一家人聚餐时,孙子孙女只顾玩手机而冷落了家里的老人,惹得老人愤而摔盘离席。 11、材料中的“低头族”指的是(       ) A.长期用电脑工作的人。 B.长期用平板电脑看电视剧的人。 C.无论何时何地,都“低头看屏幕”的人。 D.吃饭还看手机的人。 12、读了材料一和材料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简要概括,字数控制在15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材料,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 过度接触手机,会降低人的社交能力。( ) (2)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会造成精神上、情感上的缺失,甚至会影响家庭和谐。( ) (3)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会带来很大的辐射,会降低身体免疫力。( ) (4)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会让脑部受到过渡刺激,提高学习效率。( ) 14、小王的爸爸一回到家就会在沙发上拿着手机“葛优躺”,妈妈劝他出去散散步,他总说:“白天工作太累了,我玩手机就是想放松放松。”请你结合以上材料,选取合适的理由,替小王劝劝他的爸爸。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________________ (2)非问无以广识             广:________________ (3)舍问,其奚决焉             舍:________________   决:________________ 16、请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文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上天种的花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不是一般的植物。它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 ③它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这究竟是什么?没人种植,怎么凭空长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只有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世上还有和肉一样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破碗扣着它,我们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 ⑥往日只洒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身上。 ⑦后来就格外留意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等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什么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想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慈祥地笑着。 ⑩怪不得只我们家有,我们骄傲地昂起头。母亲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我们欣然接受。是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 ⑪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我们再也不争抢。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与身边的每个人相处。 ⑫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20、在院子的墙根处,这异样的植物是什么?(     ) A.蘑菇 B.灵芝 C.野花 D.“狗尿苔” 21、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姐弟先后做了哪些事?(     ) ①搭建小篱笆       ②找来破碗扣着     ③日夜严加看守       ④揭开碗看生长的进度 A.①②④③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22、阅读短文,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小时候,我们家只有春节才可以尝到肉,日子过得很清苦。 B.第一次品尝到这不一般的植物,没有如母亲说的肉香味,我们感到很失望。 C.文中第②自然段通过描写植物的样子,写出我们对它由衷的喜爱。 D.文章中画线句子是过渡句,突出母亲的话带给我们巨大影响,使我们注意言行,变得乖巧。 23、结合短文,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发展过程 发现蘑菇→( )→( )→品尝蘑菇 人物内心变化 惊奇欣喜→( )→小心翼翼→( ) 24、阅读短文,说说第⑨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习作。 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事让我们记忆深刻,难以忘怀。请选择其中一件事情写下来,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写具体,注意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400字左右。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1.放肆 祷告 附庸 欺诈 锻炼 簇拥 屏障 眷恋 遮掩 颤抖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考查汉字的田字格中的占格。 此题要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声调。 其中“肆、祷、庸、锻、簇、障、眷、遮、颤”笔画较多,要注意字体结构,在田字格中占格。 “锻炼”的“炼”容易错写成“练”,锻炼: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练:练习。要注意区分。 2.C 解析:C 本题考查对多义字的辨析。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灵、机警、敏捷、反应很快。出自《水浒传》。疾:快速。 A项,身患重疾:指生了很严重的病。疾:病。 B项,疾恶如仇: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出自汉·孔融《荐祢衡表》。疾:憎恶。 C项,疾风暴雨: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疾:又快又猛。 D项,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疾:痛。 3.C 解析:C 此题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解答。 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龇牙咧嘴: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4.A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 病句辨析,要找出有病因的句子。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辨析出病句。 A 正确。 B 有误,病句中“感动”与“激动”意思重复了,去掉“感动得”或者“激动的”即可。 C 有误,病句中“人数是……班级”搭配不当,去掉“班级”即可。 D 有误,病句中“避免”与“不”意思重复,删去任意一个即可。 故选:A。 5.C 解析:C 【详解】考查修改病句。 ①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②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③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④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A.用词不当。选项中的“冷清”应改为“冷静”。 B.用词不当。选项中的“爱抚”应改为“爱戴”。 C.正确。 D.用词不当。选项中的“珍爱”应改为“珍惜”。 6.B 解析:B 【详解】略 7.A 解析:A 【详解】略 8.我坐在窗前望着外边,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什么都看不清了。雨落在地面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好看极了。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刚开始像断了线的珍珠,渐渐地连成一条线。地上的水愈来愈多,汇成一条条小溪。 【详解】本题考查动态描写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景写话的能力。 动态描写: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本题使用动态描写手法,将下雨时池塘中景物的动态美描写出来,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的场景更生动具体。如:下雨了,雨点打在地面上,打在水面上,打在荷花上,打在荷叶上。不知鱼儿到哪儿躲雨呢?池塘里的任何一样东西,被雨水冲洗过后焕然一新。熏风带着青草泥土和荷花荷叶的气息吹过,荷花和荷叶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翩翩起舞。 9.     研究方法     整理资料     研究结论     水     花     牧场     古稀     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善于观察、足智多谋     举荐     神机妙算     手疾眼快     吝啬至极     钢铁意志 【详解】①考查研究报告的组成。 研究报告包括:一、问题的提出,写出研究目的二、研究的方法,写清楚研究方法三、资料的整理,把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四、研究的结论,对资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②考查现代文识记默写。 内容出自课文《牧场之国》,结合课文内容“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可以进行补充。 ③考查文学常识。 抓住关键信息“爷爷七十多岁了”,并结合日常积累,可以判断此处需要补充的内容是“古稀”。 在古代:男性: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志学——十五岁。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 ④考查课文理解分析。 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孙膑和齐威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田忌赛马中孙膑帮助田忌取胜的原因是,比赛中用的是三局的制度,即便两方马匹质量虽有高低之分,但是两方同批次的马匹质量差距并不悬殊,还得益于孙膑的观察与分析,如果没有他细心分析基础上的筹划,也是赢不了的。 ⑤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解答时,结合课文内容,填写符合人物形象的词语即可。“神机妙算”意思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手疾眼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也说眼疾手快。“吝啬至极”形容心理活动,对自己财物的爱惜过分,非常小气。“钢铁意志”所指的人 具有 像 钢铁 那样坚强。不易屈服 的精神。 10.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便下襄阳向洛阳     轻快     孤城遥望玉门关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雷震的《村晚》,全诗为: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意思是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2)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意思是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朗读这两句诗时语速应轻快 ,以表达诗人还乡的迫切心情。 (3)王昌龄的《从军行》,全诗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4)出自文言文《自相矛盾》,全文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其人弗能应也”是因为他之前所说的“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和“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前后矛盾。 C 解析:11、C 12、当今社会,低头族已成为一种现象。 13、     √     √     √     × 14、爸爸,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会带来很大的辐射,还会降低身体免疫力。 【分析】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材料一“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可知“低头族”是指那些不论何时何地都低着头看屏幕的人,故C项正确。 12、本题考查概括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介绍了“低头族”的含义,材料二画了“低头族”的神态,可以简单概括为:当今社会,低头族已成为一种现象。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1)由材料四“由于‘手机社交’成为一种习惯,许多年轻人不知如何更得体地与人面对面交流。”可知过度接触手机,会降低人的社交能力。故该项说法正确; (2)由材料三“一旦发现没有信息更新等情况就会失去某种存在感,甚至造成精神上、情感上的缺失”和材料四的事件可知,长期接触电子产品容易造成情感上的缺失,且影响家庭和谐。故该项说法正确; (3)由材料三“甚至由于长时间接收手机等带来的辐射,自身免疫力会进一步降低”可知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会带来很大的辐射,会降低身体免疫力。故该项说法正确; (4)由材料三“长时间接触电视或电脑,脑部受到过度刺激,会使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可知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会降低学习效率。故该项说法错误。 1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结合材料中长期接触电子产品的危害进行劝说,语言得体即可。例如:爸爸,您总是玩手机会影响您的视力,而且咱们都很长时间没有沟通了,散步交流也可以放松身心的。 15、     喜欢,喜爱      使……广,增广,增加     放弃,舍弃     判断,解决 16、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17、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18、君子之学必好问。 19、不提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在学习中,要做到不懂就要问,这样才能增加知识。 【解析】 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好:喜欢,喜爱。 (2)句意为: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广识:增广知识;广:使……广,增广,增加。 (3)句意为: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舍:放弃,舍弃。奚:何,怎么 。 其:之,代词,指代文中的“理”与“识” 。焉,代词,指代上述的“理”与“问”。 决:判断,解决。 16、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意思是: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根据句意其可断句为: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17、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好,喜欢;“者也”,判断句式;句子翻译为: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18、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然后从正反两面分析“学”与“问”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文首句即为中心论点。 故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君子之学必好问。 19、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写出“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即可,注意结合“非问无以广识”、“君子之学必好问”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实践;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 A 解析:20、A 21、C 22、B 23、     看守蘑菇     采摘蘑菇     紧张喜欢     满足骄傲 24、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慈祥的、用爱的教育感化我们(教育方法巧妙)的母亲。 【解析】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掌握。 第③段中写到“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可知这异样的植物是蘑菇。故答案选A。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掌握。 文中第④段内容“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破碗扣着它,我们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根据这段话,按顺序概括一下我们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都做了哪些事。 22、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段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 第⑥段写的就是我们品尝蘑菇的过程,我们的心情是满足骄傲的,而不是因为没有肉香感到失望。故选项B错误。 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根据题目中已有答案可知,空白处答案的格式是“xx蘑菇”。 第②段和第③段首先发现蘑菇,人物心情是惊奇欣喜; 第④段中写到我们听了母亲的描述之后开始对蘑菇日夜严加看守蘑菇;人物心情是紧张喜欢。 第⑤段中是蘑菇成熟,我们小心翼翼地采摘蘑菇,人物心情是小心翼翼。 第六段记叙的是我们品尝蘑菇;我们满足骄傲。 24、本题考查描写手法。 第⑨自然段中“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抚摸”、“笑”是动作描写,“慈祥”是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作用有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等,此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慈爱。 25.范文: 心灵深处的记忆 2019年已远离我们而去。这一年中我经历了很多事,见到了很多人,可有一件事深深地留在我的心灵深处。 一个清静的午后,金色的阳光暖暖地洒了下来,惬意得让人不由心生困意。我漫步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好生无聊。这时,耳畔忽然传来了一阵动听的笙声。这曲子柔婉动听,配上笙浑厚的音调,十分悦耳。它在我耳边不断回荡,空灵悠远。 是谁在吹奏这优美的乐曲呢?我循着声音望去,呵,是位老爷爷。在一旁,他的老伴正搀扶着他慢慢向前走。他们衣着朴素却干干净净。老爷爷的手中,正拿着那个音乐之源——笙。老奶奶的手里,捧着一个塑料小碗,几枚硬币在里面叮当作响。原来是乞讨的,我暗自心想。待他们走近些,我再定睛一看,天呐!老爷爷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双眼紧闭着,眼眶深凹着,他竟然是个盲人! 就在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他,是一个残疾人,没有了工作能力,只能和老伴相依为命。让我感动的是:他并没有和其他乞丐一样利用别人的同情来换取钱财,而是,拿起了手中的笙,通过手艺来得到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没有抱怨,而是选择了自力更生,这多么令人敬佩呀! 自力更生,说的真好!回头看看我们,没有残疾,没有潦倒,却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颓丧:考试失利,竞选败北,比赛失败——从此一蹶不振;还有,自己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要依赖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的脆弱,不堪一击。 那一刻,这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用他的行动,给我上了寓意深刻的一堂课:无论怎样,都不要轻言放弃;无论怎样,都不要忘了“自力更生”! 那件事,一直留在我的心灵深处。 【详解】本次考查话题作文。 写一件你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些事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让我们难以忘记。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无论写什么,都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所要表达的主题,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开头:开头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运用题目的一个字来点题。 中间:写清楚这件事。要注意事情的六要素,确定详略,经过为详写的部分,可以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 结尾:结尾要照应开头,开头点题,主题叙事,结尾呼应开头,感情得以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