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61∕T 1677-2023 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陕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487198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4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1∕T 1677-2023 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DB61∕T 1677-2023 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DB61∕T 1677-2023 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DB61∕T 1677-2023 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DB61∕T 1677-2023 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020.01CCSB 16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T 16772023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trolling Hyphantria cunea(Drury)2023-05-25 发布2023-06-25 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1/T 1677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虫情监测与调查.25检疫检查.56防治措施.77周年防控管理技术.9附录 A(资料性)美国白蛾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及各虫态发生期.10附录 B(资料性)喜食树种.12附录 C(资料性)性诱捕

2、器使用方法.13附录 D(资料性)常用药剂及其参考用量.15附录 E(资料性)周年防控管理技术.16DB61/T 1677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陕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西安市林木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咸阳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渭南绿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莉、李鹏飞、李荣周、李建康、石宇锋、陈刚、杨攀峰、郭丽洁、王洪启、王超、张胜军、吴海云、赵启林、乔社峰。本文件由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

3、位: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电话:029-88652305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关正街233号邮编:710082DB61/T 167720231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防控的虫情监测与调查、检疫检查、防治措施和周年防控管理技术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美国白蛾的监测、检疫和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4、GB/T 23474-2009美国白蛾检疫技术规程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LY/T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2024轻型直升机喷洒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LY/T2111-2013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局)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属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白蛾属(Hyphantria),是危害林木、果树、花卉、农作物、蔬菜及野生植物的重要杂食性食叶害虫。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见附录A1,各虫态发生期见附录A2。来源:LY/T2111-2

5、013,3.1有修改3.2标准地 sampleplot根据人为判断选出期望代表预定总体的典型地块,提取林分调查因子的平均数。3.3植物检疫plant quarantine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扩散或确保其官方防治的一切活动。来源:GB/T 23474-2009,2.2DB61/T 1677202323.4产地检疫quarantine of origin在单一生产或耕作单位的设施或大田上实施,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出、扩散或确保其官方防治的一切活动。来源:GB/T 23474-2009,2.43.5调运检疫transportation quarantine在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前

6、、流通领域中进行的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传出、扩散,查验植物检疫证书等官方防治的一切活动。来源:GB/T 23474-2009,2.53.6复检quarantine reexamination对调入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实施的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扩散或确保其官方防治的一切活动。来源:GB/T 23474-2009,2.63.7幼虫网幕larval web1 龄4 龄幼虫群集取食危害寄主叶片,吐丝将被害叶片缀合并成网幕。来源:LY/T2111-2013,3.23.8扩散幼虫dispersal larva脱离网幕分散危害,进入暴食期,且有极强耐饥饿能力的 5龄7 龄幼虫。来源:LY/T

7、2111-2013,3.3 有修改3.9无公害防治environment friendly control应用无公害药剂和无公害技术开展的对靶标生物有效、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护和利用天敌、人工繁育释放天敌,喷施生物制剂、仿生制剂、植物源杀虫剂,人工物理防治等。来源:LY/T2111-2013,3.44虫情监测与调查4.1监测寄主重点调查美国白蛾喜食树种。常见喜食树种见附录B。4.2监测方法4.2.1成虫期监测调查DB61/T 167720233以乡(镇)、街道、苗圃为调查单位,悬挂美国白蛾诱捕器,固定人员进行成虫期监测。4.2.1.1诱捕点设立4

8、.2.1.1.1已发生区每个调查单位在区域内行政村、公园、单位、学校、住宅小区、苗圃等地悬挂诱捕器不少于3个,2处诱捕点间距不少于500 m,上年度发生地可加大悬挂数量。4.2.1.1.2未发生区每个调查单位在已发生区的毗邻区、城乡新绿化带、新植林地、旅游风景区、公园、交通要道、苗木集散地、储木场、农业养殖区、工业园区等易发区域至少悬挂1个诱捕器。4.2.1.2观测时间4月初开始悬挂诱捕器监测调查越冬代成虫,直至9 月中旬,最后一次诱到成虫后,连续10 d未诱集到,即可结束本年度观测。观测时间为早上,监测人员3 d5 d检查1次诱捕情况,自发现成虫起,需每天观察记录诱捕情况。4.2.1.3使用

9、参照附录C和产品使用说明设置。4.2.1.4统计汇总监测人员汇总监测数据,以时间为横轴,诱虫数量为纵轴,制作各代成虫曲线图,整理分析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结束期。4.2.2幼虫期监测调查幼虫网幕期,结合喜食树种分布和易发地点,以乡(镇)、街道、苗圃为调查单位,合理设置踏查路线,每条路线应尽可能覆盖美国白蛾喜食树种,固定监测人员进行调查。4.2.2.1设置踏查路线4.2.2.1.1已发生区结合美国白蛾上年发生偏重区域,根据地形地貌,兼顾行政辖区内各个方位,每个调查单位设置不少于3条踏查路线。踏查路线要穿过辖区所有行政村、公园、单位、学校、住宅小区、苗圃及上年度发生区周边。4.2.2.

10、1.2未发生区在已发生区的毗邻区、城乡新绿化带、新植林地、旅游风景区、公园、交通要道、苗木集散地、储木场、农业养殖区、工业园区等易发区域重点调查,每个调查单位设置 1 条踏查路线,调查 10%30%的树木,详查喜食树种。4.2.2.2调查时间第1代:5月上旬6 月底;第2、3代:7月下旬10月中旬。第2代和第3代幼虫期存在世代重叠现象,监测人员7d14d进行1次网幕调查。DB61/T 1677202344.2.2.3调查方法4.2.2.3.1调查送检监测人员巡查发现叶片颜色异常、呈枯叶状或疑似网幕时,采标本送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委托的检测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确认是美国白蛾后,立即进行详查。对每个调查

11、单位全域排查,第1代幼虫重点查树冠中下部,第 2、3 代重点查树冠中上部。4.2.2.3.2发生区在 5 月上旬6 月底和 7 月下旬10 月中旬两个时间段,7 d14 d 进行 1 次调查。4.2.2.3.3未发生区两个时间段,至少各调查1次。4.2.2.4无人机观察第2、3代幼虫网幕期,可采取无人机低空查看。4.3分级标准和成灾标准4.3.1发生程度分级标准轻度发生为有虫株率在 0.1%2.0%,中度发生为有虫株率在 2.1%5.0%,重度发生为有虫株率在 5.1%以上。4.3.2成灾标准发现美国白蛾在当地植株上生活1个完整世代以上的。4.3.3疫情发生面积统计标准水渠、公路、铁路沿线树木

12、每1500 株为1 hm;单位、行政区划村(街道、四旁)面积统计以行政区划面积乘以当地森林覆盖率乘以阔叶树占比得出。4.4疫情报告4.4.1新发疫情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经鉴定为美国白蛾的新发生地,要立即查清发生地点、发生面积、危害程度、传入途径等,5个工作日内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4.4.2疫情周报4月10月,美国白蛾疫情发生区林业主管部门,确定专人每周一上午,将前一周疫情发生范围(镇街、行政村)、虫态、数量、调查和防治面积、药剂使用等情况,由市级林业主管部门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4.4.3监测月报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美国白蛾监测排查和调入绿化苗木、木制品等复检工作,确定专人每月

13、底上报排查和复检情况,实行零报告。DB61/T 1677202355检疫检查5.1产地检疫5.1.1一般要求美国白蛾未发生区应进行产地检疫。5.1.2种苗繁育基地的调查5.1.2.1调查区域苗圃地、种子园、采穗圃、母树林以标准地调查为主,标准地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地段,调查应在美国白蛾幼虫危害高峰期进行。5.1.2.2标准地同一树种,面积在 5hm以上(含 5hm)时应不少于 4 块标准地,面积在 5hm以下时,选设 l 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调查的林木株数应不少于 30 株,按树冠上、中、下不同部位,逐株进行检查。苗木总数不足 100 株的全部检查。5.1.3贮木场及木材加工、经销场(点)的调查5

14、.1.3.1抽样采取楞垛表面抽样或分层抽样。5.1.3.2方法对原木、锯材、竹材、藤等,按每堆垛(捆)总数或总件数0.5 10 抽取,不足5 m或 6根(条)以下的全部检查。重点查验应检物表面、缝隙处有无虫粪、成虫、幼虫、蛹等。5.2调运检疫5.2.1一般要求检疫人员查验植物检疫证书,检查货证是否相符,来源地是否是疫区(以国家林草局每年疫区公告为准),对调入应检物进行检疫检查,禁止从疫区调入林木种苗和其他可能携带美国白蛾的木材及产品。应检寄主植物及其产品、植物性包装材料(含铺垫物、遮荫物、新鲜枝条)及装载物数量巨大,进行抽样检查。5.2.2检疫内容和方法5.2.2.1内容检查是否带有任何虫态的

15、美国白蛾及排泄物、蜕皮物或被害状、土壤(蛹)。5.2.2.2方法5.2.2.2.1繁殖材料DB61/T 167720236将苗木、砧木、插条、接穗、花卉等,放在100 cm100 cm白布(或塑料布)上,观察根、茎、叶、芽等各个部位,有无任何虫态的美国白蛾。5.2.2.2.2木材现场检查枝干、木材等外表或树皮裂缝处有无任何虫态的美国白蛾。5.2.2.2.3林产品目测或借助放大镜观察中药材、果品、野生及栽培菌类表面有无危害症状(虫孔、虫粪等)。5.2.2.2.4其他检查苗木携带的土球,检查表层 10 cm 内土壤、缺土填充物及缠绕的草绳,检查疫区出来的运载工具轮胎、车厢缝隙等处,有无任何虫态的美

16、国白蛾。5.2.3抽样5.2.3.1方法现场检查寄主植株、苗木、花卉、中药材等时,随机抽样检查。现场检查原木、锯材时,按抽样比例,从楞垛表层或分层抽样检查。5.2.3.2比例5.2.3.2.1繁殖材料苗木、砧木、插条、接穗、花卉等,按一批货物总件数抽取,抽样数量为15,少于20株应全部检查。5.2.3.2.2生药材按一袋货物总件数抽取,抽样数量为0.55,少于1 kg全部检查。5.2.3.2.3木材原木、锯材及其制品(含半成品)和进境的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再调运,按一批货物总数或总件数抽取,抽样数量为0.510。5.2.3.2.4其他可能带有美国白蛾的林业植物及其产品,按照上述比例抽样检查的最低

17、数量不得少于5件,不足5件的全部检查。5.2.3.2.1、5.2.3.2.2、5.2.3.2.3、5.2.3.2.4中带有疑似美国白蛾时要扩大抽样数量,抽样数量应不低于规定的上限。5.3复检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机构对调入的应检物按5.2的规定进行复检。发现美国白蛾时,要做好详细记录,保存抽检样品和标本,并对其余部分及时进行除害处理。5.4检验和鉴定DB61/T 167720237对现场检查发现但不能准确鉴定的,提取可疑虫体,送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委托的检测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对检疫发现带有美国白蛾的植物及其产品应及时进行除害处理。5.5检疫处理5.5.1销毁处理对疫区调入的和发现带有任何虫态美国白蛾的林

18、木种苗、木材及其产品,就地进行焚烧、深埋处理,并对发现地周围300 m进行喷药除害处理,常用药剂见附录D;在发现地悬挂诱捕器至少监测2年。5.5.2药剂除害对发现带有美国白蛾任何虫态的包装材料和运载工具等,进行喷药除害处理,常用药剂见附录D。5.5.3其他方法对发现带有任何虫态美国白蛾的其他应检物品,无法进行彻底除害处理或不具备检疫处理条件的应停止调运,作改变用途或就地销毁处理。5.6检疫档案在美国自蛾检疫过程中收集到的样品以及相关资料、照片等应建立档案进行管理,主要包括:a)在检疫过程中发现美国白蛾的,应拍照并采样,样品保存期至少 3 个月。b)样品登记造册,列明单位、货物名称、样品数量、取

19、样时间、存放起止日期、被害状及现场照片、录像等存档备查。c)出具检疫结果。d)检疫案件按照一案一卷建立专门档案,包括各种有关检疫单证、立案登记、询问笔录、勘验检查笔录、处罚意见书、处罚告知书、处罚决定书、处罚文书送达回证等,法律文书一般需保存3 年。6防治措施6.1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以预防防治措施为主,物理、生物、化学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6.2物理防治6.2.1人工剪除网幕幼虫网幕期,在发生区每5d7d调查1遍美国白蛾幼虫网幕,若发现网幕,喷药后,用高枝剪等工具将网幕连同小枝剪下,立即就地烧毁处理。6.2.2灯光诱杀成虫期,在虫口密度较高地区,成虫羽化期前一周,

20、在选定的诱捕点处清理平整出的地面,按照不同诱虫灯的使用说明组装诱虫灯,诱虫灯之间、诱虫灯与其它害虫诱捕器设置间距应在200m以上。6.2.3草把诱杀DB61/T 167720238蛹期,当有虫株率超过20%或失叶率超过70%,老熟幼虫化蛹前,用玉米秆、杂草等,上松下紧围绑于树干离地面1 m1.5 m处,诱集化蛹。化蛹期结束后,及时解下草把,发现蛹立即就地烧毁或无害化处理。蛹密度较高时,可隔 5 d7 d 更换1次草把。6.3生物防治6.3.1诱捕器诱杀成虫期,悬挂性诱捕器,可加大悬挂密度,诱杀雄蛾,降低虫口密度,方法同4.2.1。6.3.2应用细菌防治1龄3龄幼虫期,树冠喷雾,常用药剂见附录D

21、中D.1。6.3.3应用昆虫生长调节剂(仿生制剂)防治1龄3龄幼虫期,树冠喷雾,常用药剂见附录D中D.2。6.3.4应用植物源杀虫剂防治1龄3龄幼虫期,树冠喷雾,植物源杀虫剂见附录D中D.3。6.3.5保护和利用天敌人工挂置鸟巢招引益鸟,保护和利用鸟类和天敌昆虫。6.4化学防治3 龄(含)以上幼虫期 25灭幼脲号胶悬剂与菊酯类农药 1:1 混合,树冠喷雾,常用药剂见附录D 中 D.4。6.5喷药要求6.5.1优先使用植物源杀虫剂和仿生制剂。6.5.2使用农药时应按照 GB/T 8321 和 NY/T 1276 的规定执行。6.5.3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合理混用。6.5.4喷雾时农药中添

22、加高渗增效剂和附着剂,提高药液的渗透性和附着能力,常用药剂见附录 D 中D.5。6.5.5若大面积发生时,幼虫盛期可采取飞机喷雾防治,并按照 LY/T2024 的规定执行。6.6综合防治技术6.6.1监测和诱杀成虫期,发生区内200 m400 m网格化挂设诱捕器,准确掌握发生期,发生盛期,开展监测同时,诱杀雄蛾,降低虫口密度;未发生区在重点区域定点悬挂监测。以越冬代雄蛾为重点,注重历史发生地点、喜食树种,突出风景区、城区、交通干线、造林绿化工程等重点区域、敏感地区的防治。6.6.2精准防治6.6.2.1幼虫网幕期,实行人工排查和喷药相结合的“一查、二喷、三剪、四烧、五再喷”精准防治技术措施。D

23、B61/T 1677202396.6.2.2在发生区每 5 d7 d 排查 1 遍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发现网幕,做好标记和记录,网幕周围 50m范围内进行喷药,喷后用高枝剪等工具将网幕连同小枝剪下,立即就地烧毁处理,若剪除时不小心破网或幼虫已破网分散取食,喷药范围扩大到 200 m300 m,并作为下一代监测重点,排查范围扩大到 1000m。6.6.2.3第 1 代幼虫发生期,喷雾 2 次3 次,间隔 10 d15 d。6.6.2.4第 2 代和第 3 代发生期,间隔 15 d20 d 喷雾防治,人工地面喷药防治同时,可采用无人机距树冠顶部 1.5 m2 m 定点喷药,喷药范围为网幕周围 200

24、 m300 m 范围内。7周年防控管理技术见附录E。DB61/T 1677202310AA附录A(资料性)美国白蛾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及各虫态发生期A.1美国白蛾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A.1.1成虫雌雄异型,雄蛾体长9mm13mm,翅展 25 mm36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越冬代明显多于1、2代,触角黑色,栉齿状;雌蛾体长9mm15mm,翅展30mm42mm,前翅纯白色,触角褐色,锯齿状。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色绒毛,多数个体腹部腹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卵单层

25、排列成块,卵粒数在数百粒至数千粒不等,卵块大小为2 cm3cm,表面覆盖有雌蛾腹部脱落的毛和鳞片,呈白色。幼虫共7龄,初孵幼虫一般为黄色或淡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8 mm35mm,头黑,具光泽,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足外侧黑色,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幼虫的形态可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两型,其在低龄时就明显可以分辨,三龄后,从体色,色斑,毛瘤及其上的刚毛颜色上更易区别。蛹体长9 mm12 mm,宽3 mm5 mm,初淡黄色,后变橙色、褐色、暗红褐色,雄蛹瘦小,雌蛹较肥大,蛹外被有黄褐色薄丝质茧,茧上的丝混杂着幼虫

26、的体毛共同形成网状物,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 根15 根,臀刺末端膨大呈喇叭口状,中凹陷。A.1.2陕西地区每年发生2 代3 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至5月底;第1、2代成虫期出现世代重叠现象,成虫期7月至9月中旬。雄蛾比雌蛾羽化早2 d3 d并多在傍晚和黎明活动、交尾,白天静伏于寄主叶背和草丛中。在寄主叶背上产卵,卵排列成块状,其上覆盖有白色鳞毛,历时2 d4 d,孵化率高,较整齐。越冬代成虫多在寄主树冠的中、下部叶背处产卵;第1、2代成虫则多在树冠中上部产卵。雌蛾产卵期间和产卵完毕后,始终静伏于卵块上,遇惊扰也不飞走直至死亡。该虫喜生活于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不深入大片林子内

27、部。成虫飞翔力不强,有一定的趋光性。A.1.3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性,并在卵壳周围吐丝拉网,1 龄3 龄群集取食寄主叶背的叶肉组织,留下叶脉和上表皮,使被害叶片呈白膜状。4龄开始分散,同时不断吐丝将被害叶片缀合成网幕,网幕随龄期增大而扩展,有的长达1 m2 m。5龄以后分散取食,食量大增,仅留叶片的主脉和叶柄。末龄幼虫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总取食量的50%以上。幼虫耐饥性较强,5龄以上的幼虫耐饥力达8 d12 d,这一习性使美国白蛾很容易随货物或货物包装物的运输或附在交通工具上作远距离传播。1 代2代老熟幼虫多选择树皮裂缝、树洞、屋檐缝隙中化蛹,在树冠下的石头、瓦块下或地表枯枝落叶中化蛹的较少,

28、而越冬代蛹在树下浅土层或砖缝、石片下越冬。A.2陕西省美国白蛾各虫态发生期DB61/T 1677202311表 A.1美国白蛾各虫态发生期世代虫态发生时期第 1 代卵4 月 中旬6 月 中旬幼 虫4 月 底6 月 下旬蛹6 月 中旬7 月 下旬成 虫6 月 底8 月 上旬第 2 代卵7 月8 月 中旬幼 虫7 月 中旬8 月 底蛹8 月 中旬9 月 下旬成 虫8 月 下旬9 月 中旬第 3 代(越冬代成虫)卵8 月 下旬9 月 中旬幼 虫8 月 底10 月 底蛹9 月 下旬翌年 4 月 上旬成 虫翌年 4 月 上旬6 月 上旬DB61/T 1677202312BB附录B(资料性)喜食树种复叶槭

29、 Acer negundo、核桃 Juglans regia、樱花 Prunus serrulata、桑 Morusalba、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泡桐 Paulownia tomentosa、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臭椿 Ailanthusaltissima、刺槐 Sophora japonica、杨 Populus spp.、柳 Salix spp.、榆 Ulmus pumila、柿 Diospyroskaki、紫荆 Cercis chinensis、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白蜡 Fraxinus chine

30、nsis、苹果 Malus spp.、樱桃 Prunus pseudocerasus 等。DB61/T 1677202313CC附录C(资料性)性诱捕器使用方法C.1组装按照说明书组装诱捕器。为防止取下集虫桶时诱到的成虫逃逸,已发生区在安装集虫桶前,可在桶内加1/3清水;未发生区集虫桶内可不加水,便于制作完整成虫标本。C.2诱芯使用C.2.1安装首先将诱芯的黑色面粘在双面胶片上,其次将双面胶粘在诱捕器顶盖下方的横片上,最后将诱芯的白色覆膜揭下。C.2.2更换根据诱芯的有效期,定期更换诱芯。更换下来的诱芯须密封于塑料袋中统一处理。C.2.3保管备用诱芯须放于冰箱中(04)冷藏。C.3悬挂时间越冬

31、代成虫历年最早始见期,提前5d7d悬挂,关中地区一般4月5日悬挂。C.4悬挂方法选择地势开阔、周围无遮挡处,悬挂在喜食树种,树高4 m 以上,且有坚固侧枝的林木,直接或借助于挑杆将诱捕器悬挂于向阴面的侧枝上。悬挂高度,4月初用于越冬代监测时,下端距地面2m左右(树冠下层)为宜。7月用于第1代和第2代监测时,下端距地面以2.5m3m(树冠中层)为宜。C.5结构示意图DB61/T 1677202314C.6注意事项C.6.1使用桶形诱捕器时,应定期检查清理下桶内虫体、及时加水。C.6.2诱捕器可重复使用 3年5年,使用后应集中拆下保管。DB61/T 1677202315DD附录D(资料性)常用药剂

32、及其参考用量D.1细菌类药剂及其参考用量BT乳剂(苏云金杆菌)施药浓度1亿孢子ml 800倍液D.2仿生制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及其参考用量D.2.125%灭幼脲号胶悬剂,常量或低容量喷雾用药量150 g/hm 450 g/hmD.2.220%除虫脲I号悬浮剂,常量或低容量喷雾用药量110 g/hm150 g/hmD.2.325%灭幼脲甲维盐悬浮剂,常量或低容量喷雾用药量450 g/hm 750 g/hmD.2.43%高渗苯氧威乳油,常量或低容量喷雾用药量250 g/hm 400 g/hmD.2.5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常量或低容量喷雾用药量450 g/hm 600 g/hmD.3植物源杀虫

33、剂及其参考用量D.3.1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常量喷雾用药量750 ml/hm900 ml/hmD.3.21.2%苦参碱烟碱乳油,低容量喷雾用药量300 ml/hm450 ml/hmD.3.33.6%烟碱苦参碱微囊浮剂,常量或低容量喷雾用药量200g/hm300 g/hmD.3.448%噻虫啉悬浮剂,地面常量或低容量喷雾用药量75 ml/hm 120 ml/hmD.4化学农药及其参考用量D.4.11.8 阿维菌素乳油2000 倍3000 倍液D.4.250 杀螟松乳油800 倍液D.4.32.5 溴氰菊酯5000 倍6000 倍液D.4.420 氰戊菊酯4000 倍5000 倍液D.4.510

34、 氯氰菊酯5000 倍6000 倍液。D.5高渗增效剂和附着剂的使用按照不同产品稀释倍数要求,喷雾时农药中可加入橙皮精油或农用有机硅等农用助剂,提高药液的渗透性和附着能力,提高药效。DB61/T 1677202316EE附录E(资料性)周年防控管理技术时 间虫态措 施技术要点春、秋造林季蛹、老熟幼虫检疫检查严禁从疫区调入造林苗木。严格执行检疫要求书制度,对调入苗木核查检疫证书(到国家林业植物检疫网上核对),抽检查看阔叶树树叶、树皮缝隙、自带土球表层 10 cm内土壤。4 月6 月初越冬代成虫诱捕器监测、诱杀4 月 5 日起,在林内悬挂诱捕器,高度 2 m 左右,监测诱杀成虫,监测人员自发现成虫

35、起,每日观察记录诱捕结果。7 月9 月中旬1、2 代成虫7 月上旬,诱捕器悬挂高度 2.5 m3 m,监测诱杀成虫,监测人员自发现成虫起,每日观察记录诱捕结果。5 月6 月底1 代 14 龄幼虫网幕内群居危害,5 龄后破网分散危害。一查、二喷、三剪、四烧、五再喷人工查看发现网幕后先喷药,摘除烧毁网幕,网幕周围 50m 范围再喷药;发现破网扩散情况,喷药范围扩大到 200m300 m,对周围 1000 m 范围树木进行排查,作为下一代监测重点。2 代幼虫发育期不整齐,网幕出现盛期约在 8 月初,2 代、3 代网幕一般在树冠中上部,人工地面防治同时,可采用无人机距树冠顶部 1.5 m2 m 低空定点喷药,喷药范围为网幕周围 200 m300 m 范围内。7月中旬10月下旬2 代、3 代幼虫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