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第一章 现实基础与面临形势一、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 是沧州经济社会发展快、 城市面貌变化大、 人民生活明显改进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严峻挑战, 全市人民在市委、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抢抓机遇, 迎难而上, 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 强力推进沿海强市建设, 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持续进步, 人民生活日益提高, 圆满完成”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 开创了沧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 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综合实力跃上新
2、台阶。 ,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03亿元, 比 翻了一番, 年均增长13.5%;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71.2亿元, 比 增长2.27倍, 年均增长26.7%,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1.3亿元, 比 增长1.92倍, 年均增长23.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07.5亿元, 比 增长1.13倍, 年均增长16.3%;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8.1亿元, 比 增长3.1倍, 年均增长3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亿元, 比 增长1.3倍, 年均增长18%。( 二)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期间, 实施”三五八十”项目317个, 其中, 十亿元以上项
3、目21个, 百亿元以上项目5个。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开工建设, 中铁二期、 金牛化工离子膜烧碱项目竣工投产, 杨埕水库建成投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管道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 机械制造与加工、 纺织服装、 食品加工等产业长足发展, 五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14.8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8.5%, 生物医药、 新材料、 新型化工、 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涌现新亮点,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1.9%, 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22个, 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5家, 中国驰
4、名商标达到7个, 中国名牌产品达到3个。实施”四大两升一换代”工程, 加大了产业聚集推进力度, 开发区和工业聚集区建设步伐加快, 沧州市经济开发区、 任丘市经济开发区、 吴桥经济开发区、 沧州临港化工园区实现扩区, 规划建设了沧东工业园区, 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级高新区, 沧州临港化工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渤海新区冀中南工业聚集区顺利启动, 全市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和产业聚集区达到17个, 入园企业5142家。( 三) 渤海新区建设全面启动, 沿海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按照”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的战略理念, 加快沧州沿海地区开发开放, 成立了沧州渤海新区, 确立了”一市三园
5、”管理体制和港、 产、 城三段式发展模式以及黄骅港综合港区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黄骅港综合港区起步工程一步达到十万吨级并实现开航, 开启了沧州沿海开发开放的新篇章, 为加快临港产业集聚, 打造冀中南区域发展增长极和沿海经济隆起带奠定了坚实基础。渤海新区产业聚集步伐加快, 形成了以石油化工、 装备制造、 电力能源、 仓储物流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16平方公里的黄骅新城起步区建设全面启动。 渤海新区完成生产总值321亿元, 增长19.9%; 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2.5亿元, 增长4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0亿元, 增长32.2%,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成为沧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四)
6、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以港口、 铁路、 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 大力构筑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沧港、 沧保、 津汕、 大广、 沧京(沧州段)5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38公里, 新增327公里。建设110千伏以上变电站6座, 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77万千瓦。深入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 全市累计拆迁拆违2311万平方米, 沧州体育馆、 国际会展中心、 狮城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投入使用, 新建五星级酒店2家, 标准化菜市场26个。28平方公里的沧州新城初具雏形。五年新建、 打通、 拓宽城市道路36条。中心城区城市绿地面积达到1846公顷,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7、提高11个百分点, 达到41%, 人均公园面积由3平方米提高到10平方米, 顺利经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全市新增集中供热面积684万平方米。建设廉租住房5000套, 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3平方米, 比 提高6.1平方米。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经济承载能力增强, 中心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3.4亿元, 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1.1%, 比 增长85.6%。以”十个一”工程为标志的县城建设步伐加快, 累计完成投资246亿元。积极推动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 360个示范村完成规划, 315个村开工建设。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5%, 比 提高了9.6个百分点。( 五) 县域经济发展提速, ”三农”工
8、作取得新成效。县域特色产业迅猛发展, 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县域特色产业达到12个。涌现出肃宁中国裘皮之都、 孟村中国弯头管件之都、 泊头中国铸造之乡、 东光中国包装机械之乡、 盐山中国管道装备制造基地等品牌县市。 县域经济总量达到1500亿元, 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71.4%, 比 增长72.8%。18个县( 市、 区) 财政收入全部超过两亿元, 其中, 5个县( 市、 区) 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 渤海新区和任丘市财政收入超过50亿元。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全面取消农业税, 累计发放粮食和农资直补等各类补贴25.2亿元。 粮食总产475.7万吨, 连续7年丰产丰收, 畜牧、 蔬菜
9、、 棉花、 果品生产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不断加快, 农业产业化率达到49.3%, 比 提高近6.8个百分点。五年来, 共投入扶贫开发资金26.63亿元, 使52万人口实现脱贫,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万人。加强农村道路、 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农村道路4360公里, 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油路、 通电话、 通宽带。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新建改建农家店6537个, 农村流通网络进一步健全。( 六)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国企改革顺利推进,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 扎实推进35家国有工业企业和60家商贸流通企业改革, 完成了12家工业企业改制重组。沧州化工厂
10、破产重组顺利实施, 沧井化工、 沧骅化工完成破产清算, 沧州供排水集团与省建设投资公司完成资产重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削减行政审批事项462个, 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进。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强, 沧州建投与沧州城投完成资产整合, 组建了沧州渤海投资公司, 民生银行、 交通银行、 河北银行、 华夏银行落户沧州, 河北恒银期货沧州营业部和天交所渤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营业, 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14家, 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对内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沧州会场、 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及中国沧州管道装备展览会等”两节一会”的成功举办, 搭建了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彰显了”石油之城、
11、管道之都”的风采, 扩大了沧州的知名度。加强与京津特别是央企合作, 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与中石油、 中海油、 中石化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实现了战略合作, 日本矢崎、 香港联塑、 法液空等一批境外知名企业落户沧州。”十一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8.5亿美元, 引进市外资金504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3.8亿美元, 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 七) 节能减排工程扎实推进, 环境质量得到新提升。深入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和”8755”减排工程, 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 降低20%, 化学需氧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比 分别降低18.2%和12.93%。全市15个污水处理
12、项目和13个垃圾处理项目全部建成,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100%、 85%和99.5%。肃宁、 沧县和沧州大化、 沧州炼油厂、 沧州发电厂顺利经过省”双三十”目标考核。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 加强重点领域生态环境保护, 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44天, 比 增加49天。( 八) 民生工程成效显著,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十一五”时期, 以改进民生为出发点实施了一批民生工程, 全市人民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的实惠明显增多。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6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528元, 分别比 增加7519元和2217元,
13、干部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由16132元提高到39600元。解决248.6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道路4360公里。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五年累计实现城镇就业2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施, 任丘、 青县等5县(市)成为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新( 改、 扩) 建”三院”( 敬老院、 光荣院、 福利院) 合一型民政事业服务中心18所, 乡镇区域敬老院36所, 集中供养能力明显提升; 住房公积金累计完成68.5亿元, 缴存覆盖率达到98.
14、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市, 参合率达到93.3%, 农民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九)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九年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办学条件明显改进, 五年新建、 改扩建中小学230所, 农村中小学全部实现集中供暖。主城区教育专项规划顺利实施, 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展开。中、 高等教育结构不断完善, 职业技术教育规模稳步扩大, 沧州师专成功升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全市改造乡镇卫生院175所, 新建、 改造村卫生室2943个, 重大疾病预防能力和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城乡
15、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沧州武术、 吴桥杂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 优生优育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人口自然增长率7.02。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五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39项, 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18个。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 认真做好社会矛盾纠纷排调工作, 有效化解信访苗头隐患, 和谐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活动, 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加强, 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档案、 气象、 测绘、 人防、 民族宗教、 外事侨务、 广播电视、 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十一五”
16、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 是遇到困难最多、 取得成就最大的五年; 是打造大港口、 发展大交通、 修建大水库、 建设大城市, 推进沿海强市建设, 提升沧州战略地位的五年; 是发展大炼油、 培育大钢铁, 提升产业层次和综合竞争实力的五年; 是体察民情、 顺应民意、 改进民生, 大力推进和谐沧州建设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 经验弥足珍贵, 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并在今后继续坚持、 不断发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城镇化水平依然偏低、 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资源要素瓶颈制约严重、 节能减排压力越来越大等问题。二、 面临形势”十二五”期间, 沧州打造冀中
17、南沿海经济中心, 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市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国际环境看, 第一, 国际政治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 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增加, 在贸易、 能源、 环境等领域的较量将更具竞争力, 对我们的发展总体上有利。第二, 全球经济处于重大调整期, 发达国家在后危机时期为摆脱对过度消费和负债的依赖而实施”再工业化”, 发展中国家制造、 发达国家消费的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使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发展, 同时也为沧州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契机。第三, 后”京都”时代全球绿色增长的要求日益强烈, 低碳化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由此带来的新一轮
18、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兴起, 新能源、 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航空航天、 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将加速发展, 有利于我们发挥后发优势, 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从国内环境看, 第一, 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工业化和城镇化仍会加速推进, 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将会加快升级, 经济社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生机。这是我们加快发展长期利好的大背景。第二, 中国迈入建设宽裕型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攻坚期, ”保增长、 扩内需、 调结构”将是贯穿”十二五”时期的主旋律, 经济将保持适度快速增长态势, 国内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
19、经济结构、 消费结构、 社会结构、 经济运行的较大变化, 都将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第三, 渤海湾西岸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沧州身处其中, ”兴港”、 ”立业”、 ”扩城”拥有难得机遇。第四, 港口与腹地作为一个整体参与竞争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港口竞争的主要模式, 作为黄骅大港腹地的华北、 西北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势头越创造显, 我省中南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对接沿海的意识强烈, 都为沧州港口开发建设与港腹互动发展提供了机遇。第五, 随着京沪高铁等快捷交通通道的建成, ”京津沧”同城化效应日益明显, 这将为沧州加快城市化进程, 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带来契机。第六, 世界
20、临港重化工业大规模向中国沿海港口地区转移, 国内”南资北上”及重化企业向临海地区布局的战略指向, 为我市承接技术密集的重化工业带来历史性机遇。从全省看, 第一,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沿海经济强省”战略的提出, 将沧州推向全省经济发展的最前沿, 为沧州加速崛起带来新机遇。第二, 沧州与周边地区及内陆腹地资源禀赋条件的异质与互补, 在局部领域有密切合作的传统, 为沧州与周边地区合作共赢奠定了基础。第三, 沧州渤海新区在全省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拥有”省内特区”的政策优势, 为沧州加快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沧州内部看, 第一, 沧州拥有区位、 土地、 港口、 交通、 市场、 劳动力资
21、源、 能源等优势条件, 这些条件相互作用、 互相支撑, 具备了加速开发开放的基本条件。第二, 近年来沧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黄骅港综合港区开航, 为港城开发及港腹互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三, ”十二五”时期, 沧州将步入投资建设集中回报阶段, 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将更加充分发挥。第四, 省委、 省政府高度关注并大力支持沧州的发展和全市上下浓厚的发展氛围, 科学发展、 率先发展的势头, 为加速崛起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与此同时, 沧州未来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国际看, 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从国内看
22、,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规划相继上升到国家层面, 全国新一轮沿海港口建设明显加快, 提升港口功能、 实现港口升级、 发展临港产业、 推动港腹互动已成为未来五年沿海地区发展的大趋势。环渤海地区港口建设的竞争以及港口对腹地、 腹地对港口的争夺越来越激烈, 对沧州港口发展与腹地互动构成挑战。从省内看, 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 各行政主体利益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增强, 突破行政壁垒的困难加剧, 沧州与周边地区及其腹地分工合作发展存在一定难度。从沧州市看, 面对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的发展方式、 小而散的发展模式等在未来的发展中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是在现有产业结
23、构格局下, 权衡总量增长、 结构调整、 节能环保、 资金土地供给、 集约发展的难度较大; 二是在传统产业保持强势的条件下, 高新技术产业的弱势地位难以提升, 加大研发投入, 推进技术创新, 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难度较大; 三是沧州与京津两大都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巨大, 产业对接能力较低,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统筹城乡发展、 发挥城市集聚功能存在着一定障碍。当前, 我市正处于城市功能提升、 发展模式转换、 增长方式转变、 经济体制转轨、 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既存在机遇, 又面临挑战。全市上下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充分认识沧州未来五年发展的艰巨性和复
24、杂性, 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积极做好应对复杂局面的准备, 牢牢把握机遇, 主动迎接挑战, 站在新起点, 再创新优势, 实现新跨越, 更好地肩负起带动冀中南区域发展的历史重任。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 总体要求”十二五”期间,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围绕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市目标,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 工业强市不动摇、 项目建设不动摇、 对外开放不动摇, 全力构筑大港口、 大产业、 大城市三大平台, 突出抓好沿海经济龙头带动、 城市化建设提质提速、 县域经济晋级升位、
2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社会建设统筹推进等五项重点工作, 加快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努力实现沧州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打造冀中南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隆起带。二、 基本原则适应”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关键要突出”一个主基调”, 坚持”六项基本原则”。一个主基调: 就是加快发展, 加速转型, 率先崛起。这个主基调, 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 完全符合沧州”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性任务的要求。六项基本原则: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沧州实际出发,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各个环节、 各个
26、领域。坚持抓牢发展第一要务, 正确处理好赶超发展、 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关系。统筹城乡、 区域、 经济社会、 人与自然、 域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从单纯依赖投资驱动向依靠投资、 消费和出口三元驱动转化, 社会发展由建设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转变, 产业发展从单纯依赖重工业向”重化、 轻工和服务型经济”三元转变, 城市发展从传统的单中心空间结构向”多功能、 组团化、 生态化”方向转变。坚持加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统一, 扩充经济总量与提高运行质量相统一。三是以改革创新激发全社会创
27、造活力。坚持把改革与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强劲动力, 着力推进体制、 机制、 科技、 文化、 管理等改革创新。经过改革与创新来激发全社会创业、 创造的活力, 促进社会和谐, 做到在和谐中创新创业, 以创新创业赢得和谐, 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 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以整合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扬长避短、 重点突破。注重挖掘、 整合、 放大和利用好沧州的区位、 资源、 港口、 交通、 重化产业优势, 集中力量在港区建设、 制造业基地建设、 新城建设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坚持与周边地区错位竞争, 积极发展集约型、 集群型、 开
28、放型、 内生型、 临港型、 都市型经济形态, 全力构筑大通道、 大港口、 大物流、 大能源、 大城区、 大企业、 大项目、 大园区等经济腾飞的战略支点, 加快推进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 比较优势向竞争与发展优势转化。五是以优化软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把创造优良环境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持之以恒地打造环境这条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营造政策优惠、 服务高效、 诚信公正、 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不断完善激励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 形成真抓实干、 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确保各项重大决策的落实。注重发挥文化支撑力的作用, 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 塑造沧州崭新的城市形象和区域品牌。六是以富民为取向构建和谐沧州。努
29、力使城乡居民收入随经济的增长而增长, 使人民生活水平随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切实关心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积极扩大就业, 增加居民收入, 健全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保障, 让人民群众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 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百姓, 努力建设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沧州。三、 战略定位沧州市”十二五”期间的功能定位是: 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 冀中南区域发展增长极和隆起带; 中国石油之城、 管道装备之都; 环渤海湾重要的临港产业集聚区; 化工新材料基地、 特种钢材基地、 现代物流基地; 国家重要的能源保障和能源资源运输通道, 现代
30、化沿海港口城市。四、 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 我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产业优势更加突出, 新型城市体系基本形成,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人民生活日益宽裕, 生活质量持续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 基本建成开放度高、 辐射力强、 经济繁荣、 社会和谐、 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港口城市。1.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 到 经济总量力争突破4000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5万元; 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总量达到660亿元, 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 总量达到2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
31、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2万亿。2.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 支柱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突破, 服务业拉动作用增强,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4%, 城镇建设上水平、 出品位, 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3.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社会R&D( 研究与开发) 经费占GDP比重提高, 每万人口创造专利拥有量达到2.6件,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省级以上研发中心达到50个。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4.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综合大港全面运营, 河
32、北省”东出西联桥头堡”的地位确立。全方位、 宽领域、 纵深化的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十二五”期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 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以上。5.生态环境明显改进。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源消耗累计降低16%,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降低17%,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森林覆盖率达到25%。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 重点流域水质及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进。6.人民生活水平显明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 就业压力明显缓解, 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22.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控制在4.5%以内。建立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 卫生、 文化创新和
33、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 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专栏 2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指 标 年均增长属性生产总值( 价格, 亿元) 2203400013 %左右预期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价格,亿元)807.5160015%以上预期性全部财政收入( 亿元) 27166020%预期性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91.320018%预期性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44201 20%预期性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8.51720%预期性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6.83818%预期性城镇化率( %) 45549个点预期性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34、( %) 4.350.7个点预期性万人专利申请量(件)1.422.6213%预期性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0.40.60.2个点预期性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20.0516约束性约束性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万吨) COD11.7-达到省要求约束性二氧化硫18-达到省要求氮氧化物-达到省要求氨氮 -达到省要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吨)29.5281.5约束性森林覆盖率( %) 23.5251.5约束性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117 120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7.38517.7约束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
35、万人) 6168.47.4约束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 93.3951.7个点约束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 951001个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 901002个点全市户籍总人口( 万人) 7307587.5约束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5528930011%预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61162700011%预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 %) 4.3450.2个点预期性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 4.822.5年均增4.5预期性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 万人) 86.560年均转移12预期性备注: 带 的为五年累计数。第三章 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 促进区域经济
36、协调发展坚持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 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大力推进产业向沿海、 园区和城镇聚集, 进一步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 全力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 发展壮大中心城市经济, 促进县域经济晋级升位, 构筑”一带一极一区四片”空间格局, 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一、 大力发展沿海经济, 构筑沿海经济隆起带抓住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机遇, 用足用好支持政策, 强力推进以渤海新区为龙头的沿海地区开发建设。按照港口、 产业、 新城、 腹地”四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发展思路, 对沿海区域进行资源整合, 将海兴纳入渤海新区核心区, 实施统一规划, 统一布局, 统一管理, 统一开发, 构建”一
37、区多园”、 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机制, 逐步把渤海新区发展成为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的产业集聚区和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面向三北地区的重要物流基地,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冀中南生态宜居新城。大力提升黄骅港整体功能。按照”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 多元开发, 加快建设”的原则, 实施综合港区二期、 神华煤炭港区四期工程, 加快航道、 码头、 疏港路及配套设施建设, 构建以综合港区、 散货港区、 煤炭港区为主, 河口港区为辅, 集疏运通畅的港口发展格局。加强口岸设施建设, 推进电子口岸和大通关, 提高通关效率, 扩大口岸开放; 支持保税仓库、 出口加工区、 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 为港口物流
38、与海洋贸易搭建平台。到 , 黄骅港吞吐能力达到3亿吨, 逐步进入现代化、 多功能、 综合性大港行列, 成为区域性航运中心。加速临港产业聚集。依托区位、 资源、 政策与产业基础优势, 积极承接重化工产业转移, 做大做强石油化工、 电力能源、 装备制造、 特钢材料等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房地产、 特色农产品深加工、 建材、 旅游等成长性产业, 扶持培育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节能环保、 新能源、 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积极引导企业集聚、 产业集群发展, 建设好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冀中南工业区等重点产业园区, 形成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 装备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 特钢基地、 电力能源基地
39、、 修造船基地和化工新材料基地。加快黄骅生态新城建设。以打造宜居、 文化、 生态、 休闲旅游新城为目标, 按照”先东西、 后南北、 大聚合”的思路, 突出”水为魂、 绿为根”的特色, 进一步整合渤海新区城市资源, 理顺主城区与组团城区、 周边建制镇发展关系, 加强新城区与组团城区的道路交通、 商贸服务、 休闲娱乐、 教育医疗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推进组团城区一体化进程, 逐步把黄骅新城建设成为以新兴工业与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生态型、 组团状、 现代化滨海城市。积极推进港口和内陆腹地互动发展。着力构建连接港口与腹地的现代交通体系, 积极拓展港口腹地, 推进港腹互动。重点培育”三大”发展轴
40、, 以邯港铁路和邯港高速为轴线, 培育”沧-衡-邢-邯”发展轴, 促进冀中南开发开放, 加强与鲁西北、 豫北、 晋南等地区互动; 以石港高速和拟建的石港铁路为轴线, 连接石太( 原) 、 榆( 林) 太( 原) 交通通道, 培育”沧-石”发展轴, 加强与石家庄、 晋中、 陕中南等纵深腹地互动, 带动冀中地区和纵深腹地发展; 以沧保高速和规划的保港铁路为轴线, 向西北与河北涞源、 山西大同、 内蒙”呼包鄂”金三角的交通通道连接, 大力培育”沧-保”发展轴, 加强与保定、 冀北、 晋北、 蒙中南等腹地的互动。建立完善的港口腹地区域交流协调机制, 推进产业和项目的对接, 形成海陆互动、 沿线开发和腹
41、地发展格局, 努力把沿海隆起带打造成为辐射冀中南、 贯通环渤海、 联结三北及欧亚的前沿阵地。二、 壮大城市经济, 培育中心城市增长极大力发展城市型产业。利用主城区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 按照”一轴、 两心、 三带、 四片、 五区”的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加快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步伐, 积极发展以现代商贸、 仓储物流、 金融保险、 节庆会展、 文化娱乐、 咨询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调整提高炼化、 塑料、 机械等传统产业, 强力启动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提升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增强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功能。按照”统筹规划、
42、合理布局、 适度集中、 错位发展”的原则, 做大做强沧州经济开发区、 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沧东工业区等中心城市周边园区, 增强创新示范作用和辐辏效应, 打造中心城市工业发展平台。沧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发展管道与机械装备制造、 塑料制品两大支柱产业, 积极拓展生物医药、 节能环保、 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适度扩大开发区域, 形成以塑料产业基地和管道装备创新基地为核心, 新能源产业园、 环保服务园、 科技创新园等专业园区竞相发展的”双核多园”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把沧州开发区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产业辐射区、 中心城市的新型工业区。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培育壮大装备制造、 新材料、 节能环保和生
43、物产业, 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全力打造河北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华北地区主要的新材料基地、 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生物产业基地, 把沧州高开区建设成为中心城市的创新示范区、 经济领航区和面向”两环”地区的外向型、 低碳型、 创新型、 宜居宜业的科技生态新城。沧东工业区重点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规划发展石油钻采及装备制造、 化工新材料及终端加工、 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等产业, 尽快成为沧港产业互动带上的重要组团, 沧州市工业发展的新引擎。加强沧港、 沧青产业互动。加快推进沧县和青县融入中心城市经济区, 疏通沧港、 沧青城际交通, 促进
44、沧州主城区与青县、 沧县、 渤海新区同城化发展。沧县重点发展线路板、 药包材、 枣制品等特色产业, 建设舞龙管件工业园、 凤凰工业园等园区; 青县重点发展石油管道装备、 电子机箱、 乳制品等特色产业, 建设石油装备工业聚集区、 小洋人工业城、 振发工业园等园区。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型”适箱”产业和城郊型现代农业, 把沧州中心城市打造成为与沿海经济带遥相呼应、 对周边县( 市) 有强劲辐射带动作用的经济增长极。三、 加快西部区域发展, 做大做强西部经济区依托京九铁路、 朔黄铁路、 大广高速、 石港高速、 沧保高速等交通干线, 积极沟通沧州西部四县( 市) 与沧州中心城市、 渤海新区、 环首都经济圈、
45、 冀中南经济区以及西部纵深腹地的经济联系, 整合城市和产业资源,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 把沧州西部打造成为促进港腹互动的先行区和衔接河北 ”四个一”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增长区。任丘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 全力建设任丘石油化工基地, 加快实施千万吨炼油升级改造和百万吨乙烯等系列石油化工产业链项目, 加快石化兴市步伐。培育壮大铝型材、 摩托车、 石油钻采设备及石化装备、 电器配件制造等产业。重点推进任丘经济开发区、 雁翎工业区和燕南工业区扩区升级, 拓展工业发展平台。加快商贸流通设施建设, 构建西部区域商贸中心。河间市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 加快改造升级电线电缆产业
46、群, 提升产业层次, 不断增强竞争力。抓好河间经济技术开发区、 河间工业园区等两大六小园区建设, 大力培育新型材料、 汽车配件、 通讯器材、 家居家饰等产业群, 积极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延伸线缆产业链, 发展线缆附件、 线缆设备和线缆材料, 培育节能保温、 隔音、 防水、 密封、 摩擦新材料产业链, 打造中国北方电线电缆生产基地和新材料基地。肃宁县围绕建设”中国裘皮之都”, 发展壮大肃宁毛皮产业聚集区, 稳步扩大毛皮珍稀动物养殖规模, 培育裘皮服装自主品牌, 发展裘皮文化, 壮大毛皮产业; 引导纺织业向精梳纱、 混纺纱、 新型布料、 时装等方向发展, 振兴纺织服装业; 扩大肉鸭、 肉鸡养殖
47、, 巩固提升食品加工业; 依托朔黄总部、 ”双黄金十字”的优势, 建设肃宁物流聚集区,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献县依托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 全力改造提升扣件铸造业, 建设扣件铸造基地; 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发展壮大建筑仪器、 机电设备、 环保除尘、 高端机床等装备制造业。依托河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等企业, 不断拓展啤酒上下游产业和食品深加工业。加大产业聚集、 企业集群化推进力度, 建设献县工业区, 为产业聚集和优化升级搭好平台。四、 培育四个县域板块, 推动县域经济晋级升位充分发挥各县( 市、 区) 比较优势, 以民营经济发展为主体, 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 不断扩大县域经济总量, 提升
48、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四大两升一换代”、 ”三五八十”和”再造、 创新、 创优”三大工程, 提档升级特色产业, 每个县至少培育1-2个县域特色工业集群, 重点抓好管道管件、 电线电缆、 铸造模具、 毛皮纺织、 五金机电、 汽摩配件、 缝纫机配件、 电子机箱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的升级换代, 大力扶持数控机床、 包装机械、 机车配件、 线路板、 功能材料、 精细化工、 通讯器材、 食品加工、 塑料制品及日用小商品等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从而带动农业产业化、 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 使县域经济和城镇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末, 全市各县( 市) 在全省的位次排名显著提升, 更多县( 市) 进入全省30强和全国百强县行列。培育发展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