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哲学基础平时作业( 一) 一、 名词解释题哲学: 哲学是历史性思想; 哲学就是哲学史; 哲学就是哲学史上所有哲学家围绕哲学问题所展开的无穷无尽的思想探索。智慧: 一般意义上的智慧或聪明是指人所特有的: 辨析判断、 创造创造能力。哲学智慧: 哲学所说智慧是一种大智慧, 是指知道自己没有智慧的那种智慧。即宇宙自然之最深邃最根本的奥秘, 标志的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永恒无限的理想境界, 并不是作为我们工具的知识。形而上学: 一是西方哲学的代名词, 二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法。本体论: 关于存在的理论或科学。本原: ”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由它而
2、存在, 最初由它生成, 毁灭后又复归于它, 万物虽然性质多变, 但实体始终如一”, 这个东西就是万物的”本原”。实体: 指的是事物的”是什么”, 或者是事物的”是其所是”, 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本质”。哥白尼革命: 康德从批判形而上学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知识必须符合对象的假说, 认为认识活动之时, 我们主体并不是一张白纸, 而是有一些独立于经验而且是经验先决条件的形式或结构, 任何关于事物的经验都要经过这些认识形式的加工和整理才能形成知识, 于是这些认识形式或结构就成了知识的先天条件正是它们赋予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这就是所谓的”哥白尼式革命”。二、 简答题1、 简述哲学的来源哲学像宗教一样起源
3、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 追求热爱的是永恒无限的智慧境界。2、 为什么说哲学的智慧是一种痛苦的智慧? 原因有二: 一是哲学所想占有智慧是有限的, 人永远无法达到的一种思想境界和目标, 而人作为有限的自然存在物又不可能违背自然自然规律去现实地实现这一理想; 但另一方面又不可能放弃这一信念, 于是人类就陷入了一种有限与无限、 相对与绝对、 暂时和永恒、 现实与理想、 此岸与彼岸这一最深刻的矜持之中, 即明知自己有限无法达到占有智慧的境界, 但却注定要想去占有的命运。这就叫智慧的痛苦。3、 简述哲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哲学的方法, 最好方法就是对话。具体地说, 对话逻辑或方法如下: 第一, 话双方必
4、须有共同对话话题。第二, 对话是相对而说, 一定要相互交流, 平等对话而达到”视界交融”。第三, 对话双方一定要相互理解。4、 简论形而上学的形成过程? 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的产物。它的形成过程如下, 巴门尼德将存在确定为哲学研究, 苏格拉底柏拉图将哲学的研究问题确定在研究是什么的问题上, 最后由亚里士多德建立以实体为中心的形而上学范畴体系。5、 简述巴门尼德在哲学上的三大贡献。巴门尼德对形而上学的三大贡献: 第一, 将存在确定为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 指出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公式, 从而为哲学所特有的思辨话语形式奠定基础。第三, 开启了哲学推理论证之路。6、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进一步
5、深化了”是什么”问题, 提出了”理念论”, 它所说的理念有以下几个含义: 一是事物的共相, 二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三是事物摹仿的模型, 四是事物的目的。7、 高尔吉亚揭示形而上学矛盾的三个命题是什么? 高尔吉亚揭示了形而上学作为哲学对象所包含的内在矛盾: 第一, 无物存在; 第二, 即便有物存在, 也不可认识; 第三, 即便我们能够认识存在, 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三、 论述题1、 评述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她主张认识之前先要分析考察我们的理性有没有认识能力, 她认为按照传统的知识必须符合对象的观念是永远也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她提出了知识必须符合对象的假说, 认为认
6、识活动之时, 我们主体并不是一张白纸, 而是有一些独立于经验而且是经验先决条件的形式或结构, 任何关于事物的经验都要经过这些认识形式的加工和整理才能形成知识, 于是这些认识形式或结构就成了知识的先天条件正是它们赋予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这就是所谓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是以经验论的方式证明了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说明自然科学是可能的, 而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因为形而上学是由于人类理性要求超越自身有限性而不可避免地把理想统一性错误地当作现实统一性后所陷入的困境。这样一来, 康德就把世界一分为二, 从而为形而上学、 为信仰、 道德、 自由找到一条出路。2、 你认为什么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在今天
7、是否有还有存在的价值? 在20世纪, 传统的形而上学占主导地位在现代终结了, 但却并不意味着形而上学从此就不存在了, 终结只意味着形而上学的主导地位的终结。实际上, 直到今天, 形而上学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渐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尽管20世纪后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反形而上学, 但形而上学依然是意义的, 它还有存在的价值, 因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 西方哲学重新恢复了形而上学的研究, 如”描述的形而上学”、 ”修正的形而上学”等等的出现, 当然新的形而上学认为形而上学研究对象是语言世界的逻辑结构。四、 分析题1、 试分析哲学、 科学、 宗教之间的关系哲学、 科学、 宗教三者关系表明了哲学的本
8、性。自然科学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产物, 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与手段, 其研究对象都是有限的、 具体的、 现实的, 一般所反映的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宗教则产生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 是对宇宙终极奥秘与对所有存在物的来源、 归宿的一种实在性关怀, 是超经验的理想性存在, 不能用理性认识去把握, 只能靠信仰。哲学则是用理性去思考终极关怀问题, 因此哲学的优越之处相对宗教来说是理性, 相对自然科学来讲则是研究终极关怀问题, 而缺点正是因为用理性不能真正解决终极关怀问题, 这就决定了哲学的命运, 不可能有任何的确定性知识, 这正是哲学的漂泊不定的最好根据。因此我们也不能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或者衡
9、量哲学, 哲学不是科学正是哲学优于科学之处。因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类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哲学有意义就是因为它能担负为人类文明树立和确定发展目标或方向, 哲学不能等同于科学, 也决不能哲学变成科学。科学知识所具有的确定性、 普遍性和有用性是人类所需要的一种存在方式, 但不是最重要的, 而哲学虽然缺乏这科学这些优点, 但它却是人类文明的灵魂。2、 试分析形而上学作为科学之科学所包含的内在矛盾哲学基础平时作业( 二) 一、 名词解释实践智慧: 所谓实践智慧即人生智慧, 它的主要关涉内容是我们的意志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与行为的正当性问题。它是指人的一种理性能力, 是我们在诸多可能性中进行抉择的能力, 表现为意
10、志的目的性活动。一、 简答题1、 简述基督教的形成过程。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犹太人又称希伯来人或以色列人。她们所发展的宗教给人类世界的历史和今天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犹太教既具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最早的犹太教相信上帝创造世界并主宰世界。犹太人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并与她们的的祖先亚伯拉罕和摩西立约, 上帝保证犹太人的繁荣与国土, 犹太人则保证不信奉她神, 遵守上帝诫命。但在实际历史过程中, 犹太人则没有很好地遵守这一约定, 于是为了重新获得上帝关怀, 使上帝派出的救世主( 弥塞亚) 拯救犹太人。犹太人先知再三发出上帝将进行最后末日审判预言, 号召犹太人弃恶从善。为此, 犹太人上层则把宗教诫命
11、与伦理生活结合起来, 制定了严格的系统的律法, 使百姓生活无以忍受, 这个时候,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应运而生。就是她, 使犹太教最终成为世界性宗教。耶稣宗教改革的中心内容是将律法宗教改造为伦理宗教, 她认为联结人与上帝的纽带不是律法而是爱, 是在体验到上帝对人无条件的爱的基础上对上帝发自内心的爱。爱上帝是伦理的基础, 爱人则伦理的体现, 用主动的发自内心的爱来取代对律法的被动服从, 正是耶稣宗教改革的精髓所在。可是耶稣的这这种宗教改革触犯了犹太教上层的既得利益, 因此最后借罗马人之手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可是, 她的门徒一为避开迫害, 二是遵从耶稣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的指示, 将耶稣的教导传
12、到世界各地, 使基督教教开始向世界宗教方向发展。至公元1世纪中期, 以保罗为首的世界派的与民族派的辩论中获胜, 则标志着基督教开始成为一种世界化宗教。2、 简述基督教哲学发展过程中几种关于关于理性和信仰的主要观点? 关于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在基督教哲学发展过程中, 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 两者一致。主要代表人物是被称为殉道者的游士丁, 其名言为”真哲学就是真宗教, 真宗教就是真哲学。”这种观点的实质是断定唯有基督教才是真正的哲学。真理唯有在基督教和信仰中才得到完美的发展, 把这一观点推向极端的被誉为”中世纪哲学之父”的哲学家爱留根纳, 她的名言是: ”即使权威产生自真正的理性, 但反过来
13、说, 真正的理性却从不产生权威”。说明她把强调的中心转移至到哲学和理性上。第二, 信仰排斥理性。典型代表是早期拉丁教父德尔图良, ”正因为荒谬, 因此我才相信”是人们概括其思想本质的格言。第三, 信仰寻求理解。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13世纪前在基督教中占主导地位的奥古斯丁主义。她的观点到安瑟尔谟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后者的名言: ”我决不是理解了才信仰, 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即信仰是理解的前提、 范围、 规范和目的。从而确立了经院哲学的基本原则。第四, 信仰与理性互不干涉。持这一观点的是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所首创的”双重真理论”, 其代表人物为阿维森纳和阿威洛伊, 其它代表人物有司各脱, 她认
14、为虽然我们不能认识上帝, 但能够信仰上帝, 信仰和爱高于认识。还有奥卡姆, 她把整个神学都排除在理性之外。第五, 信仰和理性相辅相成。其主要代表为中世纪著名的托马斯阿奎那。总之, 基督教是一种精神宗教, 需要理性和哲学来形成理论化的神学体系, 但其毕竟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 因此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3、 简述基督教义中最重要的教义内容。从圣经出发, 经过历代神学家系统的研究和理论阐述, 最后形成了基督教教义。上帝论以及与此相关的创世论和基督论是基督教最基本的教义。人的原罪说以及与此相关的救赎论、 末世论是另一重要教义。4、 简述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开创用理性证明上帝存在者是被称作是”最
15、后一位教父和每个经院哲学家”的安瑟尔谟, 她的论证被后人称为”本体论证明”, 其实质是认为上帝存在是自明的必然的, 否认上帝存在必然导致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安瑟尔谟引用圣经经句”愚顽人心里说, 没有上帝”进行论证, 认为一个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即上帝是存在于人的思想中的, 同时上帝不能仅仅存在于思想中, 而是必须也同时存在于现实中, 因为若不然, 就会有一个既存在于思想中也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者比它更伟大, 而这是自相矛盾的。如果要否认上帝在现实的存在, 势必陷入逻辑上的自相矛盾。5、 简述你对自由的看法。自由的观念在西方源远流长, 古希腊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自由问题, 并视之为人最宝贵而不可
16、剥夺的权利, 所谓”认识你自己”的格言正说明了古希腊人对自由的自觉。自由也是古希腊城邦民主制的基础。但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是以有机自然观为基础的, 那时她们并非意识到了自由的难题。自由真正成为一个理论难题开始于基督教时代, 即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深刻矛盾自由与信仰之间的矛盾。自由也是基督教和近代西方哲学所面临的难题, 在基督教中表现为自由意志与上帝的矛盾, 在近代哲学中则是自由与自然必然性矛盾。二十世纪之后, 哲学家的任务不再是歌颂和赞美自由, 而是唤起人们承担自由之责任的良知。因为道德以自由为前提, 而自由则意味着责任, 除了自由是无法选择之外, 一切都是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 因而自由就意味
17、着自己去承担一切责任。无论是德国哲学家弗洛姆的观点还是海德格尔的此在沉沦说都充分说明了现代哲学意识到了自由的困境, 而且力图从自由的消极意义中开发出某种积极的意义上来。三、 论述题1、 评述善与恶的区别。自然中原来是无所谓善恶的, 有了人之后才出现了善恶的区别, 加之人是社会性、 历史性的产物, 善和恶只是表示我们的爱好和厌恶的名称, 在不同气质、 风俗和教义的人群中, 善恶是不同的, 因而善与恶总是相正确。而康德则认为人有先天的善良意志, 它不会因为它所促成的事物而善, 也不因为它所期待的事物而善, 不因为它善于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善, 仅仅由于意愿而善, 它是自在的善。因此善恶是绝正确。2、
18、请你联系实际谈谈道德与幸福的关系。西方伦理史上有两大思潮, 一为幸福论, 二为德性论, 前者基础是自然主义, 后者则是理智主义。其中心是围绕德性与幸福这一主题展开的, 它们在古代哲学中代表就是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亚学派。前者主张幸福就是德性, 后者主张德性才是幸福。幸福论者的出发点是人与自然的统一, 德性论的出发点则是人与自然的分离, 在某种意义上说, 两者虽然都主张德性就是按照自然的本性去生活, 但对自然本性的理解上却各不相同, 斯多亚学派认为就是理性才是幸福, 后来因为灵魂被沾染, 因而人生的使命就是去除欲望, 因此后来发展为禁欲主义。与前者的快乐主义相对立。而后康德伦理思想主要从道德的纯洁
19、性出发, 明确将幸福与快乐区别开来, 康德伦理学说的最大理论困境在于幸福与德性的分裂。而安斯康发表的现代道德哲学一文, 重提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 形成了以亚氏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为基础的当代亚里士多德主义。之因此如此, 是因为她们认为, 在亚氏这里, 德性和幸福、 道德品质与与道德活动是内在统一在一起的, 不存在对立性。哲学基础平时作业( 三) 一、 单项选择题1、 哲学这一概念源于( C) 。A、 古代中国B、 古代印度C、 古代希腊D、 中世纪欧洲2、 哲学所研究的对象是( B ) 。A、 经验的 B、 超验的 C、 具体的 D、 能够证实的3、 哲学所热爱的智慧是一种( D) A、 生活
20、智慧B、 让人聪明的智慧C、 科学智慧D、 让人痛苦的智慧4、 形而上学这本哲学著作的作者是( D) 。A、 苏格拉底B、 泰勒斯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5、 ( D) 被誉为形而上学的奠基人。A、 苏格拉底B、 泰勒斯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6、 在西方哲学中, 能够用来充当形而上学这一术语的同义词除了”存在论”以外, 还有一个是( A) A、 本体论B、 逻辑学C、 认识论D、 辩证法7、 最早提出把”存在”作为哲学研究对象的哲学家是( D) A、 苏格拉底B、 泰勒斯C、 柏拉图D、 巴门尼德8、 在西方哲学中, 被公认为哲学始祖的哲学家是( B) A、 苏格拉底B、 泰勒斯C、
21、 柏拉图D、 巴门尼德9、 孔子、 释迦牟尼、 耶稣和( A) 一同被尊为人类的精神导师A、 苏格拉底B、 马克思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10、 近代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 D) 。A、 黑格尔B、 培根C、 康德D、 笛卡尔11、 ( A) 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最大的形而上学家。A、 黑格尔B、 苏格拉底C、 康德D、 海德格尔12、 ”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 有教养的欧洲人, 特别是我们德国人, 就会产生一种家园感。”这段名言的作者是( A) A、 黑格尔B、 马克思C、 康德D、 海德格尔13、 基督教的创始人是( B) A、 上帝B、 耶稣C、 耶和华D、 罗马皇帝14、 当今世界
22、最大宗教是( D) 。A、 佛教B、 道教C、 儒教D、 基督教15、 被誉为”中世纪哲学之父”的哲学家是( A) 。A、 爱留根纳B、 德尔图良C、 克莱门D、 游斯丁16、 ( A) 被人称作”最后一位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A、 安瑟尔谟B、 司各脱C、 阿维森纳D、 托马斯阿奎那17、 ”愿意的人, 命运领着走, 不愿意的人, 命运拖着走”, 这话的作者是( B) 。A、 苏格拉底B、 塞涅卡C、 拉美特里D、 爱尔维修18、 逃避自由一书的作者是( B) 。A、 海德格尔B、 弗洛姆C康德、 D、 萨特19、 提出”德性即知识”这一著名命题的哲学家是( A) 。A、 苏格拉底B、
23、边沁C、 康德、 D、 摩尔20、 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著名哲学命题的哲学家是( B) 。A、 休谟B、 笛卡尔C、 康德D、 黑格尔21、 在哲学上发动了被称为”哥白尼式革命”的哲学家是( D) 。A、 马克思B、 笛卡尔 C、 谢林D、 康德22、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相对主义哲学命题的哲学家是( A) 。A、 普罗泰戈拉B、 柏拉图 C、 巴门尼德D、 亚里士多德23、 提出”上帝死了”与”重估一切价值”口号的著名哲学家是( C) 。A、 叔本华B、 马克思 C、 尼采D、 克尔恺郭尔24、 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著名命题的哲学家是( A) 。A、 克罗齐B、 柯林伍德 C
24、、 布拉德雷D、 李凯尔特25、 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著名命题的哲学家是( B) 。A、 克罗齐B、 柯林伍德 C、 布拉德雷D、 李凯尔特26、 素有百科全书式哲学家之美誉的哲学家是( A) 。A、 亚里士多德B、 黑格尔 C、 马克思D、 苏格拉底27、 西方历史哲学之父是( A) A、 维科B、 康德 C、 黑格尔D、 赫尔德28、 提出”理性的狡计”学说的哲学家是( C) A、 维科B、 康德 C、 黑格尔D、 赫尔德29、 最早提出”历史哲学”这一术语的哲学家是( A) 。A、 维科B、 伏尔泰 C、 黑格尔D、 赫尔德30、 提出”挑战与应战”理论学说的哲学家是( C)
25、。A、 雅斯贝尔斯B、 斯宾格勒 C、 汤因比D、 赫尔德31、 提出历史发展模式是”间歇突破再间歇再突破”的哲学家是( A) 。A、 雅斯贝尔斯B、 斯宾格勒 C、 汤因比D、 赫尔德32、 现象学运动的创始人是( A) 。A、 埃德蒙德胡塞尔B、 马丁海德格尔C、 梅洛庞蒂D、 让-保罗萨特33、 著名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的作者是著名哲学家( B) 。A、 埃德蒙德胡塞尔B、 马丁海德格尔C、 梅洛庞蒂D、 让-保罗萨特34、 现代哲学解释学的创始人是著名哲学家( D) 。A、 施莱尔马赫B、 马丁海德格尔C、 梅洛庞蒂D、 伽达默尔35、 分析哲学的发起人是著名哲学家( A) 。A、 弗雷
26、格B、 罗素C、 梅洛庞蒂D、 维特根斯坦36、 提出著名的”摹状词理论”的分析哲学家是( B) 。A、 弗雷格B、 罗素C、 孔德D、 维特根斯坦37、 著名哲学著作逻辑哲学论一书的作者是(D)。A、 弗雷格B、 罗素C、 蒯因D、 维特根斯坦38、 提出”语言游戏说”理论的著名哲学家是( D) 。A、 弗雷格B、 罗素C、 波普尔D、 维特根斯坦33、 ”问题猜想反驳( 新) 问题这一科学发展模式是( C) 提出的。A、 弗雷格B、 罗素C、 波普尔D、 库恩34、 提出著名的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即范式理论的科学哲学家是( D) 。A、 弗雷格B、 费阿耶本德C、 波普尔D、 库恩35、 自称
27、自己理论为”无政府主义认识论”的科学哲学家是( B) 。A、 弗雷格B、 费阿耶本德C、 波普尔D、 库恩36、 著名政治学著作利维坦一书的作者是( A) 。A、 霍布斯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苏格拉底37、 正义论是当代政治哲学的最为重要著作, 其作者是( B) 。A、 哈耶克B、 罗尔斯C、 诺齐克D、 霍布斯38、 结构语言学的创始人是( C) 。A、 维特根斯坦B、 德里达C、 索绪尔 D、 福柯二、 名词解释题我思故我在: 这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命题。她认为当我们使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来分辨知识真假时, 感性知识是不可靠的, 但怀疑本身却是不可置疑的, 而怀疑
28、是一种思想, 因而我们能够说, 我在思想是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 我在怀疑我在思想, 必然有一个在怀疑在思想的的我的存在, 即”我思故我在”。哥白尼式革命: 德国哲学家康德指出, 我们的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 经验为知识提供材料, 而主体则为知识提供材料的加工整理的形式, 知识就其内容而言是经验的, 但就其形式而言是先天的, 由此, 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就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也突出了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 作用和能动性。这就是所谓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康德哲学革命。历史: 一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 二是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思辨的历史哲学: 以历史本体为思维对象的历史哲学
29、称之为思辨的历史哲学, 这种历史哲学把哲学思维引入历史认识, 从世界观的高度在整体上把握人类的历史本质, 并提出各种解释历史的模式, 为人类对历史认识深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批判历史哲学: 批判历史哲学将历史哲学研究从历史本体转向历史认识, 它以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趋势为标志。看不见的手: 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指的是人们在经济领域中的活动都被利益这一”看不见的手”所支配而形成某种活动的规律。在历史哲学领域, 指的是历史活动的背后也有某种力量在支配着人们, 使历史发展也呈现为某种规律性。文化形态史观: 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从先验论的角度提出文化是历史的的主体, 她将生物学原理应
30、用于历史研究, 认为文化作为有机体, 具有周期性的成长特征, 任何文化都不能摆脱这种命运。理性的狡计: 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 为了说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她提出了著名的”理性的狡计”的理论: 她认为历史是理性的自我展示和实现, 而实现用来实现历史的手段是人的意志和活动, 而人的意志又是由需要、 利益、 情欲决定的, 可是, 人们的行动除了产生人们想达到的目的和结果之外, 还产生了某种别的东西, 而这种特别的东西即普遍的东西, 恰恰还是借助于人的非理性与理性争斗来实现自身的。实践理性: 就是指把人当作一个道德实践的主体来对待, 把道德之知与道德之行的合一看作人生之最高境界。理论理性: 就
31、是用理性去认识那最高的善, 用理性来克制自身内的一切非理性因素的干扰, 以至理性成了现实世界一切的检验标准, 甚至上帝的存在也不例外。历史理性: 就是把自然的理性原则引入历史中而形成的一种辩证历史, 使理性升华为历史的内涵, 由此历史运动就被认为和自然的一样, 也是有规律的并遵循理性逻辑原则的。效果历史: 这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核心概念。她认为历史是经过传统的效果而发挥作用的, 因而历史性的理解或理解的历史性就是”效果历史”。视界融合: 在伽达默尔看来, 时间间距为我们的理解提供了积极的、 富于建设性的可能性, 意义发现的无穷过程就是经过它来实现的。只有它才使解释学的真正批判性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32、因为时间间距是我们不断地产生新理解、 新真理的意义的源泉, 这种不断产生的新理解和新真理就是”视界融合”。分析哲学: 分析哲学又称语言哲学, 不过实际上与语言学无关, 它是现代数学和逻辑发展的产物。一般见来指称自20世纪以来在英美国家进行的虽名称各异但都与语言分析有关的哲学研究。分析哲学运动最典型地体现了语言学转向的基本特征。意向性: 指的是人的意识都是对某物的意识, 离开了对某一特定物的指向和意向, 就无所谓意识, 因而意识总是指向、 意向某物的意识。, 每一个认识或情感活动, 都有其意向对象。回到事情本身: 即所谓的直观现象本身, 它是现象学的核心原则。所谓现象就是指事情本身, 而事情本身
33、不是指客观的对象, 而是指在意向性中向我们显示出来的活生生世界, 即意识活动世界, 因此回到事情本身, 就是回到活泼泼的意识运动之中。二、 简答题1、 怎样理解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的转向”? 20世纪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就是”语言的转向”。所谓语言的转向主要指英美分析哲学运动所促成的哲学革命, 实际上, 20世纪的当代所有哲学都从不同层面把语言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 从而将语言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分析哲学又称语言哲学, 不过实际上与语言学无关, 它是现代数学和逻辑发展的产物。因此分析哲学术语一般见来指称自20世纪以来在英美国家进行的虽名称各异但都与语言分析有关的哲学研究。分析哲学运动最典型地
34、体现了语言学转向的基本特征。2、 简述维特根斯的”语言游戏理论”。维特根斯认为, 语言并不是静止的逻辑构造的产物, 而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活动。语言只有和人们的生活相联系, 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因此, 想象一种语言, 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语言与行动的结合就是”语言游戏”, 而游戏必须有游戏者所共同遵守的规则, 因而要正确地使用语言, 就必须懂得使用这些语言的规则, 各种形而上学的纠纷就是因为没有遵守语言使用规则而千万的, 语言是一种工具, 其本身无意义, 其意义在于用途, 日常语言中的语词虽有多义性, 但只要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语言规则来正确地使用, 不但不会带来理角上的混乱或误用, 而且,
35、而且体现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丰富性。3、 简述现象学方法的基本特征。第一, 回到事情本身。即所谓的直观现象本身, 它是现象学的核心原则。所谓现象就是指事情本身, 而事情本身不是指客观的对象, 而是指在意向性中向我们显示出来的活生生世界, 即意识活动世界, 因此回到事情本身, 就是回到活泼泼的意识运动之中。第二, 意向性。所谓意向性它指的是人的意识都是对某物的意识, 离开了对某一特定物的指向和意向, 就无所谓意识, 因而意识总是指向、 意向某物的意识。意识的意向性和意向性对象从来不可分开。第三, 现象学还原。这是回到事情本身的方法, 这个方法即要求人们将一切先行之见、 自然态度等统统悬搁, 只有这样
36、, 才能进入直观的意识活动, 因此回到事情本身就等于回到直观活动中。经过现象学还原, 进入纯粹的意识领域, 从而直观到事物的本质, 最终实现理性的重新建构和批判的任务。第四, 现象学直观: 现象学分析和现象学描述都基于现象学直观。回到事情本身, 就是回到对事情本身的直观, 然后进一步观察现象在直观中如何构成? 如何呈现、 现象呈现的本质结构和意义。这是就所谓的本质直观。4、 简述海德格尔的死亡概念。海德格尔认为, 如果仅就生物学的死亡来审视死亡, 死亡就意味着终结和生存的不再可能。可是如果从生存论来看死亡, 这种不可能性仍是一种可能性, 是尚未终结的可能性, 是总悬搁在生存前面的可能性。死亡对
37、于海德格尔来说并不是”悲观主义”的流露, 相反是一种面对死亡的”存在的勇气”。5、 简述伽达默尔的”视界融合”思想。在伽达默尔看来, 时间间距是解释学和一大难题, 因为我们既不可能消除前见, 又不可能复制文本所处的历史背景。但实际上, 正是时间间距为我们的理解提供了积极的、 富于建设性的可能性, 意义发现的无穷过程就是经过它来实现的。只有它才使解释学的真正批判性问题得到最终解决。因为时间间距是我们不断地产生新理解、 新真理的意义的源泉, 这种不断产生的新理解和新真理就是”视界融合”。我们的视界不是固定不变的, 现在视界经过与过去的接触而处在不断的形成过程之中, 而且过去历史的视界也是开放的变化
38、的, 当不同的视界彼此相遇、 交融时, 便形成了新的理解, 这就是所谓的视界融合。6、 简述”思辨的历史哲学”与”批判的历史哲学”之间的区别。以历史本体为思维对象的历史哲学称之为思辨的历史哲学, 这种历史哲学把哲学思维引入历史认识, 从世界观的高度在整体上把握人类的历史本质, 并提出各种解释历史的模式。与思辨的历史哲学不同, 批判历史哲学将历史哲学研究从历史本体转向历史认识, 由此促使人们自觉地意识到历史学科的特殊性, 意识到人的历史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而且更审慎更清醒地去认识客观历史。7、 简述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的主要观点。汤因比从经验论的角度重新论证文化是历史的主体这一学说
39、, 认为文化不受生物学法则约束, 文明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其灭亡也不是必然的, 为了论证这一观点, 她提出了著名的”挑战与应战”的理论: 即认为文明这因此产生, 原因在于人们对所面临的各种困难的挑战做出了成功的应战, 文明的发展与成长是一系列的成功的应战回答了一系列挑战的结果, 一句话, 文明的产生与衰落是挑战与应战相互作用的结果。8、 简述现代西方哲学反主体性原则的基本内容。20世纪反主体性原则主要观点: 第一, 非理性原则: 最能体现非理性倾向的哲学是存在主义和弗罗伊德主义, 前者是经过把主体性原则推致极底来推翻理性原则, 后者则是直接经过切入理性主体的核心来消除理性的基础。第二, 反目的
40、论原则: 历史不是按照人的自己的理想意愿创造的, 而由人所无法左右的语言结构、 无意识结构书写的。第三, 反主体的原则: 主体是虚构的, 充其量主体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 也不存在一个个体的主体, 它只不过是一个幻影。第四, 反真理原则: 真理不过是一种虚构, 一种语言效果、 一种语言修辞, 是符号隐喻, 而不是什么对事物的真实认识。9、 简述西方哲学主体性原则主要内容。归结起来, 哲学中的主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理性原则: 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 理性是人的本质, 因为人能运用理性来改造自然,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她人都能够按理性建立一种和谐关系, 人生必须遵循的
41、指导。 第二, 目的论原则: 人不但是一个理性主体, 而且人类历史也是一种理性主体的历史, 历史的发展必然体现人的主体性本质和人类的最终目的, 人类的最终理想在理性指导下一定能够实现。第三, 人类中心原则: 只有人才有主体性, 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中心和主人。即万物为我存在。第四, 自我完善原则: 人是能够自我创造、 自我完善的, 这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鲜明的体现。三、 分析题1、 结合教材第七章的相关内容, 请你联系实际, 概括分析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的基本生命情态就是荒诞, 这种荒诞的基本情绪体验具体表现为孤独、 恶心、 沉沦、 焦虑或畏惧。而存在和自由都是荒诞的, 因此我们只能说人存在着,
42、 只能去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永远是处在尚待展开的过程中即”在途中。”而人在途中的方法就是选择或谋划, 人要存在就必须选择, 而一旦选择, 就必须对你选择负责, 但因为你的选择所面正确只是将来的一种可能性, 并无确切标准, 那就必然产生焦虑和畏惧, 可见选择也是荒诞的, 这样一来, 存在、 自由、 选择都是荒诞的, 它构成了人生在世的基本情态, 面对荒诞, 弃绝自我显然不能解决荒诞, 一方面, 荒诞之为荒诞它是不可解决的, 另一方面, 荒诞这为荒诞又是人生不得不遭遇的, 因此, 人所能做的也应当做的就是走向荒诞, 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力量担当荒诞, 虽然以荒诞超越荒诞是最高的荒诞, 但这却是
43、生命的意义所在, 因为在这种担当背后, 生命本身的激情在充分地激发, 这种激情比任何虚幻的幸福都要更实在, 问题在于荒诞作为一种生存状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的。因此最为重要的并不是荒诞本身, 重要的是唤起人对荒诞这一生命本真状态的觉醒并以决断的勇气去担当而超越荒诞。向死而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领悟人生真谛之后的最好生活方式。即超出日常沉沦, 抛弃真正的无聊和无所用心, 激发重生的热情的决心, 本真地生活, 让生命的意义变得更有意义, 更加丰富。2、 根据教材第七章的相关内容, 请你联系实际分析理性与激情之间的关系西方哲学中, 认为人是一种理性主体的理论一直占主流, 因此”做理性的人”也就成了西
44、方人生观主要主张。所谓做理性的人, 就是指要求人经过各种方式排除自身内部非理性因素的干扰, 将自己造就成一个理性的主体。可是, 对于这个理性主体的内容却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即实践理性、 理论理性和历史理性, 在前两种理性形态中, 理性和激情是矛盾的, 要做理性的人, 必然排除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而在历史理性那里, 黑格尔把历史的辩证运动称作”理性的狡计”, 认为个别或偶在主体的任何作为甚至那些出于非理性的生命激情的作为都不过是历史时间的一个瞬间, 它们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人作为一个具体的、 偶在的和充满创造激情的个体, 身上既有一种向善、 向上的肯定性力量, 又有一种怀疑的否定性冲动, 而肯定
45、性的力量要借助于那怀疑的激情, 借助于否定性对理性的震荡和激励, 来成全人的本质, 使有限的、 偶在的主体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融入历史的运动, 成为历史创造的主体。四、 请你根据教材第七章的相关内容, 请你分析一下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我。所谓认识自我, 从内容上来说, 应该主要包括这样一些问题: 人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 人与物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人作为知道必有一死的存在者的生存意义、 生命的奥秘等问题即康德所归纳的我能知道什么、 我应该知道什么? 我能够希望什么以及人是什么四个问题, 其中人是什么是最核心的问题。五、 请你根据教材第五章的相关内容, 概括分析人与动物的最主要区别。人
46、性问题, 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如何区分人与动物的问题。传统的西方人性观思想动机似乎就是找出一个区分人与动物的划界标准, 其目的一是由此抬高人类高于其它任何动物的地位, 同时也为人类的行为确立一个基本的规范。而这个标准就是灵魂, 因为人的肉体具有动物性, 无法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于是古代哲学家就坚信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人有灵魂或精神, 灵魂至上和德性至尊思维原则贯穿于整个古代人性论关于思考人性、 定义人性的思维范式之中。古代人性论将道德作为人与动物的划界标准。六、 论述题1、 请你联系实际并结合教材第五章相关内容, 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传统的西方哲学始终遵循一种道德化和神秘化兼有思路, 简单地将灵魂
47、与人性相等同。古人相信因为有了灵魂才有了生命, 因为有了德性才有了人性。人性不是肉体的, 而是道德性的。近代西方哲学人性论对中世纪的神学人性观发起了冲击, 它以一种假定的自然状态作为人性问题解决的思考起点, 并极力推行一种”求教于自然”的理论逻辑。一方面是自然主义的人性模型, 即根据机械唯物主义的逻辑推理人性; 另一方面是遵循自由主义的主体性原则进行人性思考, 前者肯定人是自然造就的存在, 其本能欲望是先天的, 其幸福快乐的权利是不可剥夺的, 后者肯定人是一种理性的存在, 能够按照道德自律来完善自身。因此在近代西方哲学中, 自然和理性概念成了重新定义人性的基本尺度。哲学家们十分坚信人的自然需要与理性判断是能够统一起来的, 人性的基础还在于人能够用理性和道德去克服那些作恶的固有倾向。在现代哲学之中, 人性的定义则呈现为一种”生命主义”的特征, 人的生命存在进入了人性的定义之中, 人性不是由善恶来规定的, 而是由生命本能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