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_张吉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9523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0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_张吉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_张吉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_张吉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2 3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Journal of Bengbu UniversityJan.2 0 2 3Vol.12,No.1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收稿日期:2022 10 09*通讯联系人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20JDSZ3153);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JK22130);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项目(sztsjh2019 7 15);皖南医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1jyxm16)。作者简介:张吉玉(1988 ),男,安徽无为人,讲师,硕士。E mail:2412775030 qq com张吉玉*,陈红

2、,王结义(皖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2)摘要:科学家精神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具有铸魂育人的重要价值。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应对大国博弈与挑战三个方面深刻认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将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容全面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爱国主义、科研诚信教育中,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媒体传播为着力点,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的育人功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支持。关键词:科学家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3)01 0006 05Path of

3、 Integrating the Scientist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ZHANG Ji-yu*,CHEN Hong,WANG Jie-yi(School of Marxism,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241002,Anhui)Abstract:The scientist spirit is a fresh teaching material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

4、tion of collegestudents,which ha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cultivating the soul It should deeply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the scientist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three aspects: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virtuous

5、 and cultivating people,cultivatinginnovative talents,and coping with the game and challenges of great power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ci-entist spirit will be 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deals,beliefs,values,patriotism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grity,focusing on classro

6、om teaching,social practice,campus culture and net-work media communication,giving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ng function of the scientist spirit,and providingstrong support for cultivating new people who take on the great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Key words:scientist spirit;college studen

7、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ath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1 而科学成就的取得、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成长都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2,是支撑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这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思想资源,具有十分独特的育人价值。如何理解与把握科学家精神的内涵?科学家精神融入的载体是什么?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是什么?这些问题是摆在高

8、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目前,学术界关于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不多。概括而言,DOI:10.13900/ki.jbc.2023.01.002学术界对科学家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家精神的科学内涵、核心内容研究;二是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研究,从思政课与时俱进的新要求、思政课教师担当的新使命、培养时代新人的新选择等方面探讨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所在3;三是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的路径研究,提出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思政课教学范式、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三个方面融入科学家精神等4。总体而言,此类研究的广度、深度、层次等仍有待加强。鉴于此

9、,本文从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载体、路径三个维度进行探索,旨在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进一步推动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提供有益借鉴。1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旨归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学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事业的长期实践中凝结而成的,集中展现出我国科学家群体品德、智慧、团结、拼搏的优秀品质,是支撑我国逐步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回答好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一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还是破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现实重大难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1落实立德树人

10、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5 教育的职责与使命是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培养什么样的人”则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根本问题。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科学家精神中蕴含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精神与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完全契合的。科学家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养料,可以涵养大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的情怀、开拓创新的意识、求真务实的作风、担当奉献的品格、团结协作的观念和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起到价值引

11、领、人格塑造作用,激励广大学生自觉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1 2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6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要依靠人才驱动。然而,“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勇攀科技高峰的道路上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他们在总结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一步步取得成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因此,在长期艰苦的科学实践中凝结而成的科学家

12、精神能激励大学生树立创新创造的价值理念,激发他们创新创造的活力。大学生要在科学家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扎实打牢知识基础、掌握技能,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和超越前人的雄心,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国家的发展需要之中,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 3应对大国博弈与挑战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科技革命正重构世界创新版图和全球经济结构,科技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如何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一些关键领域、重大项目同发达国家缩小差距甚至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13、育中,就是要将科学家精神中蕴含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育人精神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广大学生感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是一群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的群体。科学家精神是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高校要用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鼓励广大学生将来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科技成果转化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2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第一次全面

14、地概括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8 科学家精神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精神教育中,可以进一步激发大学生追求真善美,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7张吉玉等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精神滋养。2 1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提出“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

15、学技术专家”9。彼时中国的大多数科学家毫不犹豫地放弃国外优渥的物质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当时一清二白的新中国。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初步构建起学科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为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得了崇高威望和国际声誉,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科学技术事业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广大科学家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10 从根本上说,老一辈科学家所展现的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品格实际上就是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而科学家精神就是这种理想信念的生动浓缩。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让广大学生从科学家精神中切实感受到:只有将个人的事业与国家的

16、命运、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创造精彩的人生。因此,青年大学生要弘扬科学家精神,立志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主动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去,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2 2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价值观教育“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11。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将科学家精神中所蕴含的崇高价值追求、价值理念、价值准则去教育、引导、激励大学生,使其成为广大学生言行举止的基本遵循。具体而言,一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科学家精神中蕴含的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品质生动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科学事

17、业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协同攻关。我国的科学家群体能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淡泊名利,始终将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置于首位。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邓稼先、于敏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夜以继日、团结合作二十余载,终于研制出原子弹、氢弹,成功打破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生动诠释了老一辈科学家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广大学生要从科学家精神中汲取集体主义养分,深刻体悟到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激发团队成员的活力与潜力。二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我国的科学家群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

18、播者、模范践行者,广大学生要从科学家身上学习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切实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托,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去。2 3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科学家精神的鲜亮底色,爱国意味着胸怀祖国、心系天下。“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2 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心系祖国,怀着满腔科技报国的热血,放弃在美国优厚的物质条件,冲破层层阻挠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新时代,黄大年秉承报国理想,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于 2009 年

19、毅然回到国内,在深地资源探测等多个领域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为祖国的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除此之外,他还默默资助家庭困难学生,以崇高的人格和战略视野为国育才,忘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类似于钱学森、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不胜枚举,他们以炽热的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融入到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实现了我国科技领域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为我国科技事业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卓越贡献。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科学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感人故事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将科

20、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挖掘科学家精神中蕴含的爱国主义资源,以科学家勇攀高峰的创新意识、深厚宽广的爱国情怀、朴实崇高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引导、感染学生,激励大学生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2 4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科研诚信教育科学从本质上说是求真,诚信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理应遵守的最起码的伦理道德规范,诚信对于广大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而言,既是生命线,更是应当坚守的底线。科学家精神中蕴含“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品质,既体现了科学家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执着,又体现出科学家求真务实、诚实守信的优良学风。当前,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主流是

21、能够做到严守学术道德底线、潜心治学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学术浮躁、学术不端、学术造假、投机取巧及门户藩篱等现象,对8蚌埠学院学报2023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总第 67 期)科研生态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害。例如因涉嫌伪造论文,柳叶刀 细胞 等 5 种知名学术期刊撤销中国多篇学术论文事件;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从事基因编辑事件等。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科研诚信教育中,一方面要引导广大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坚定执着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另一方面,要求高校在育人工作中提倡学术道德,塑造诚信、严谨的优良学风,养成良好的学术操守,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3科学家精神融入思

22、政教育的途径探讨将科学家精神中蕴含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育人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媒体中,能够发挥科学家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努力培养和造就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3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推动科学家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课程育人是指充分挖掘高校各门课程的育人资源,发挥其协同育人效应以达到育人目的。课程育人不仅限于社会科学课程,还包括自然科学等若干学科门类的公共课程及专业课程。因此,课程育人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手段,包含着两种尺度,即以自然和社

23、会为认识对象的科学精神教育和以人的发展为尺度的人文精神及价值观教育。高校教师要通过课堂这一主渠道,推动科学家精神与各门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认知、情感、价值观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改造能力,使之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的时代新人。高校要统筹好课程育人工作,努力构建课程育人体系,探索课程育人方法,实现各门课程的沟通融合和互鉴,提高课程育人实效。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到课程育人中,需要广大高校教师认识课程育人的价值、探索课程育人的方法。一是充分认识课程中蕴含的科学家精神育人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世界科技发展史、中国科技发展史,追踪人类最新科技前沿动态,了解新中国成

24、立以来我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中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中感受到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为之奋斗,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科技自信。二是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紧密结合起来。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基础,以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观引领为一体化目标的育人新范式。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育人目标及价值指向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也存在着具体教育内容及方法上的差异性、多元性。高校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尊重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如针对理工科学生,可以深入讲授科技知识对学生进行启发、浸润、引导,针对文科生不易

25、接受具体科学知识的特点,教师可以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讲清楚科技发展的脉络及规律。总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要充分发掘各门课程蕴含的科学家精神育人资源,共同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全方位、多层次融合。32以社会实践为重要途径,深入开展科学类特色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开阔眼界、提升能力十分有益,是对学生理论教育的良好补充。“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13 青年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不仅体现在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在于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校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涵养科学家精神,一是要将科学家精神与社会志愿服务充分结合。高校要以寒暑期“三下乡”

26、活动为契机,设置科学家精神相关主题的活动方向,如鼓励学生寻访优秀校友、搜集科技工作者的感人故事,深入科技馆、博物馆参观学习,参观科学家故居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近距离接触,将科学家精神背后隐藏的人和事“活化”起来,使之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图景,让学生可知、可感。二是将科学家精神与学生参与的各类比赛相结合。高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将科学家精神作为重要主题嵌入到比赛中去,引导学生创作科技作品,涵养大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崇尚创新的品格。三是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到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中去。高校要以

27、党史教育常态化为抓手,设置科学技术相关专题教学,将科学家精神与党史教育相关内容有机融合起来,围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重大科技成就、重大科技事件,讲好科学家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爱国主义理想,营造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33以文化建设为育人载体,推动科学精神校园文化深入人心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力量。在高校的9张吉玉等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的发展与校园文化息息相关,无时无刻不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校园文化既包括学校硬件设施,也包括校风、教风、班风等软件环境。高校要充分挖掘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功能,统筹好校园

28、文化中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建设,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更好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是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硬件和软件建设。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硬件设施如校史馆、公告栏、雕塑、文化长廊等广泛宣传科学家精神,营造良好氛围,依托硬件设施将科学家精神变成具体可感知、更加形象化,让大学生沉浸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活动表达方式。开展广泛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又能适应学生的思想实际而对其产生有效的教育效果。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邀请科学家、校内外优秀科技工作者进行理论宣讲、经验分享、座谈,让广大学生通过科学家的先进事迹,深切感受到科

29、学家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及现实意义。此外,新颖的活动表达方式有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庆、院庆、新生入学教育等契机,鼓励、引导学生创作一些与科学家精神相关的文化艺术作品,使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变得更加鲜活真实,从而增强学生的思想认同和情感体认。三是依托群团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体验活动。群团组织在组织学生、引导学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群团组织要引导、组织和鼓励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参观实验室、工厂、企业等,走进科技工作者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体会科技工作者的艰辛不易,通过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增进对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的认知理解。34以创新网络媒体传播为手段,增

30、强优秀科学类网络文化作品供给力度和水平日臻完善的互联网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而海量的互联网信息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交往方式、行为规范等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互联网媒介具有快捷及时、感染力强、受众面广及渗透性强等特点,因此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媒介开展科学家精神宣传,使得广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媒体学习和践行科学家精神更具可接受性、时效性、趣味性。首先,要加大科学家精神产品供给力度。高校要整合各类网络教育手段,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今日校园 App、校园科技网站等平台,加强对科学家精神的宣传与推介,开展科学家精神相关主题的网络比赛,组织学生制作与科学家精神相关的微

31、电影、短视频等,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使科学家精神达到铸魂育人的效果。其次,高校要做到精准施教。高校要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性质的高校、不同专业类别、不同层次年级学生,精准分类宣传科学家精神,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确立合适的教育内容,避免“一刀切”“一锅煮”,从而影响宣传教育效果。再次,充分利用沉浸式虚拟仿真教学技术开展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虚拟仿真技术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效果好,高校可以充分利用 A、V 等新兴媒体技术开展沉浸式教学,通过情境创设、情感代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科学家群体难能可贵的精神。参考文献: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32、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62 习近平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13 潘建红,赵萍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J 思想教育研究,2020(12):109 1124 邱静文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2):64 66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4 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02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4

33、8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 69 毛泽东文集:第 7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 10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1 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50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 12 习近平 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8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9责任编辑:寇国庆01蚌埠学院学报2023 年 1 月第 12 卷第 1 期(总第 67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