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痛经诊疗方案.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773059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痛经诊疗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痛经诊疗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痛经诊疗方案 一、概述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也称为:“经行腹痛”。本病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所谓原发性痛经,也称为功能性痛经,月经初潮就有痛经症状,并随月经周期发作,常见于未婚或未生育的青年妇女。继发性痛经,我属于后天性,开始无痛经现象,以后由于某种原因而引起,这种情况多见于已婚的中年妇女,在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等疾病时常可出现痛经。本协定方主要用于功能痛经。中医病名:痛经;西医病名:痛经。 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痉挛性疼痛常在阴道流血发生前数小时出现,在行经第一天疼痛达高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从数小时至2-3天。疼痛程度也多变异,可表现为轻微痉挛性疼痛,严重时甚至患者不能耐受。疼痛一般位于下腹部,也可放射至背部及大腿上部。有的患者可同时出现头晕、低血压、面色苍白及出冷汗等。妇科检查无特殊异常发现。 【中医辨证分型】 1. 气滞血瘀型: 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剧烈胀痛,经血紫暗夹血块,经血量少排出不畅,胸胁或乳房发胀,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 2. 寒凝胞中型: (1) 阳虚内寒:症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腰腿软,小便清长,脉沉,苔白润。 (2) 寒湿凝滞:症见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或畏冷身疼。苔白腻,脉沉紧。 3. 湿热下注型: 症见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或平时少腹时痛,经来疼痛加剧。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濡数。 4. 气血虚弱型: 症见经后一二日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华,或纳少便溏。舌质淡,脉细弱。 5、肝肾虚损型: 症见经行后一二日内小腹绵绵作痛,腰部 胀,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或有潮热,或耳鸣,脉细弱,苔薄白或薄黄。 三、治疗方法 1. 西医治疗原则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2. 中医辨证论治 (1) 气滞血瘀型 治疗: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药:自拟调经定痛汤:当归、川芎、赤芍、元胡、蒲黄、五灵脂、枳壳、乌药、必甲。 (2) 寒凝胞中型 ①阳虚内寒 治疗:温经暖宫止痛方药:温经汤: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生姜、麦冬、半夏、牡丹皮、阿胶、甘草、桂枝,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②寒湿凝滞 治疗: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加苍术、茯苓。 (3)湿热下注型 治疗: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药:清热调经汤: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加红藤、败酱草、苡仁。 (4)气血虚弱型 治疗:益气补血止痛 方药:圣愈汤加减 组成:人参、当归、川芎、熟地黄、生地黄、黄芪 (5)肝肾虚损型 治疗:益肾养肝止痛;方药:调肝汤: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阿胶、山药、甘草。 四、疗效评价 治愈:治疗一疗程后疼痛消失,连续三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好转: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不能维持三个月经周期。 无效:疼痛未改善或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