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设计中总体风貌设计研究样本.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65171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设计中总体风貌设计研究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市设计中总体风貌设计研究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城市设计中总体风貌设计研究 XXX 摘要: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是总体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经过对城市风貌概念的界定、 源起及所面临问题的研究, 提出了城市总体设计应该经过理清规划定位、 明确研究内容、 构建科学的编制办法和实施保障体系来完善其编制体系, 提升编制的科学性。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编制办法的完善, 将进一步的充实总体城市设计的理论内涵, 引领城市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 城市形象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作为总体城市设计编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对于提升城市形象, 引导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近年来, 很多城市都已开始了编制的探索, 但理论和实践都还不十分完善。因此, 在总体城市设计的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其编制办法, 加强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 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 城市风貌的概念界定   城市风貌是经过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所体现出来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的环境特征。风貌中的”风”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软件系统概括, 是社会习俗、 风土人情等文化方面的表现; ”貌”则是城市总体环境硬件特征的综合, 是城市的有形形体和无形空间, 是”风”的载体。城市风貌的特色在于其体现出的文化内涵, 是在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中, 按照这种文化特有的作用方式去组织和产生的城市形态和物质载体。因此,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是从城市宏观尺度着眼对城市风貌进行分析, 继而构建具有城市特色文化氛围的设计过程。就以南昌为例。 南昌市城市总体风貌规划设计用地面积约236平方公里。其整体规划思路是建设生态廊道, 整合现状水系。同时, 该规划将以新南昌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环形放射状的绿地及水系结构为基础, 保持”一轴”、 ”一环”、 ”一链”、 ”八区”设计概念, 调整”多廊”的绿地子系统, 建成以普通绿化为基础、 道路绿化为骨架、 公园和公共绿地为重点的点、 线、 面有机结合的绿化系统网络。 结合”历史悠久的滨江花园式城市, 突破创新的长江流域旗舰城市”的定位, 南昌市在整体城市设计构想中提出了”彩色南昌”的概念, 主要包括”红色城市”、 ”蓝色城市”、 ”绿色城市”。”红色城市”强调南昌作为英雄城市的独特城市特征; ”蓝色城市”寓意南昌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特点; ”绿色城市”则寓意营造”诗意栖居于山水花园城市之中”的人居环境。   2、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的源起   2.1 提升城市形象、 彰显城市个性特色的需要   自古以来, 城市除了自身功能的完善外, 其形象也是每个市民和游客所关注的主要话题。历史上值得称道的城市大多具有独特的城市形象, 例如当我们一谈起法国的巴黎, 塞纳河、 香水、 美女、 巴黎圣母院、 艾菲尔铁塔等城市意向就会栩栩如生的浮现在我们眼前, 一个交织着浪漫与理性的城市形象顿然出现, 令人神往。因此, 无论是出自于城市功能的需要, 还是出自于人民精神生活的诉求, 抑或是出自于经济利益的追求, 甚至是出自于统治阶层政治目的的需要, 城市都需要整体的形象和鲜明的意象。城市总体风貌设计正是顺应这一需要而应运而生的。   2.2 总体城市设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总体城市设计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在三维空间领域的补充, 有效的加强了城市规划在三维空间形态方面的控制和引导功能, 因此,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中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所涵盖的内容已越来越广泛, 单一的编制成果已难以在保证必要深度的前提下涵盖全部内容, 部分核心顶目脱离出来作为总体城市设计的专题研究已成为一种必然。在这种背景下, 部分城市便开始了针对城市总体风貌的探讨和规划的编制, 以期丰富总体城市设计的内涵, 加强其科学性和控制力。   3、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的发展现状   3.1 规划理念落后, 缺乏非物质风貌要素 当前,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依然是由政府和专业技术人员主导的规划,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很少顾及到市民的真实想法,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还仅仅停留在规划成果的展示层面, 建设出来的城市只能是决策者和规划者理想的城市, 而非大众喜欢的市民之城。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城市总体风貌设计方案难以得到公众认可的原因所在。   3.2 规划分析方法缺乏现代技术手段支撑   当前,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在现状调研和分析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包括城市体验分析、 视觉形态分析和城市意向分析等, 即经过规划人员的实地踏勘, 运用访问、 记录、 摄影、 座谈等手段, 对城市的环境特色、 景观的视觉质量、 风貌要素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综合评价。尽管这种评价是建立在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之上的, 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 对于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深层内容往往无法揭示出来。   3.3 规划内容面面俱到, 难以体现城市个性特色   近年来,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关注的主要内容近乎类同, 既未突出重点, 也缺乏针对性。与展现城市的独特性的初衷相悖。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对现状风貌问题较大、 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严格限定, 而对于其它非重点要素则由规划师自主把握, 以确保城市整体风貌的个性化、 差异化发展。   3.4 规划成果的现实指导性不强   受既有规划的影响,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的成果当前仍以二维图纸和文本为主, 其成果形式存在建设指导性弱、 管理依据性差等不足。一方面, 城市风貌规划的图纸主要表现为传统的点、 线、 面和意象图的组合,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对于具体地块和风貌要素的设计要求等难以切实指导建设实践。另一方面,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的文字说明中抽象原则表述过多, 而绩效标准描述较少。”协调”、 ”统一”、 ”重视”、 ”提高”等绩效用词大量出现, 但都没有落到实处, 笼统而空泛。   4、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的发展趋势探讨   4.1 理清规划定位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是总体城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并不是其替代品, 因此, 虽然其研究的视角应该很广阔, 但最终的落脚点必须是针对城市总体风貌的具体控制与设计, 我们追求的是能够一针见血的治疗当前城市特色逐步丧失的”小而精”的治病良药, 而不是”大而全”的保健良方。   4.2 明确研究内容   城市风貌是文化在物质空间上的传承与发展, 因此, 在进行城市总体风貌设计时, 不但应该考虑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还要积极引入非物质性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构建的人文环境, 只有全面考虑, 才能保证最终研究成果落实到城市物质空间时, 能够具有明确的个性特征, 体现真正的城市风貌。   4.3 建立完善的城市特色评估体系   城市特色评估体系是城市风貌设计的重要内容, 只有明确了城市资源特色, 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决策。建立完善的城市特色评估体系的重点在于两个方面, 即建立完备的城市资源特色分类体系和科学的评估手段。   4.4 确定完善的成果内容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指导与城市风貌相关的各项建设, 因此, 其成果重在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因此, 经过将城市总体风貌设计与城市形态的构建结合起来, 最终以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导则的形式来指导具体的建设。从城市形态的角度出发,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的成果能够根据以下五个层次来确定实施内容。   ( 1) 城市风貌圈:   城市风貌圈在空间形态上领域感较弱, 其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 一是区域范围内基于地理圈概念演变而来的松散的空间, 城市群中几者之间实际的空间联系往往较小, 但具有类似的风貌构成。例如江浙地区的江南水乡风貌圈, 在这一风貌圈中, 多个风貌特征相似的地理区域构成了一个具有相似风貌的圈层。二是城市内部由于高架路、 环形古城墙或护城河等环形圈串连相关风貌要素所构成的风貌空间结构。   ( 2) 城市风貌区   现代城市风貌的载体在空间上的范围越来越小, 历史上那种整座城市具有统一风貌的情形已不复存在, 城市文化的多元化使城市风貌的基本构成更多落到了城市分区的范畴内, 因此城市风貌区是形成现代城市风貌的最基本的空间载体。   ( 3) 城市风貌带   城市风貌带是形成城市风貌空间特色不可或缺的形式。城市中道路、 河流等空间元素的存在使得许多城市的风貌带往往最具有代表性, 成为城市最有特色的风貌区域所在。最典型的例子是上海滩沿江风貌带, 它已经成为上海的象征。风貌带与风貌区的区别在于形式上其水平方同上横向与纵向尺度相差较大。   ( 4) 城市风貌核   城市风貌核在空间形态上与风貌带的区别不大, 但尺度小得多。   核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空间结构的风貌要素在构成上更加紧凑, 在文化内涵的指代上具有更高的效率, 是对城市风貌特征构成的一种浓缩后的集中体现, 在城市空间中往往表现为城市广场或具有标志性的城市建筑物。   ( 5) 城市风貌符号   城市风貌符号指在城市风貌构成中多次重复出现的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的要素。在传统风貌城市中, 众多的传统建筑屋顶在空间上的多次重复, 构成了古城第五立面的壮丽景观, 这些屋顶显然是古城重要的风貌符号。城市风貌载体的形成依赖于多种风貌符号的存在与高度统一。   4.5 构建实施保障体系   公众参与是许多西方国家城市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法定环节, 很好地推动了城市规划建设的良性发展。开展城市风貌规划必须确立一个基本的认识, 即城市是市民的城市, 是公众的城市, 而非专家和领导的”私家花园”, 城市居民才是城市风貌的直接感受者和被服务者。因此,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应当强化公众参与的程度、 拓宽公众参与的途径, 经过发放城市风貌调查问卷、 选举市民代表参与规划研讨会、 开辟网上主题论坛和开通政府咨询热线等方式来提高公众参与城市风貌建设的广泛性和积极性, 提升城市总体风貌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后期实施的可操作性。   5、 结语   城市总体风貌设计作为城市特色构建、 城市品味提升的重要保障之一, 业已成为了总体城市设计新的编制亮点。以总体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经过积极探索, 构建更加完善合理的编制体系, 提升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将会对城市健康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华文,蔡晓丰.城市风貌的系统构成与规划内容.城市规划学刊, (02)   [2] 万钧.用城市设计观点解读城市总体风貌设计与建设. 四川建筑, (4)   [3] 恽爽,张颖,徐刚.总体城市设计的工作方法及实施策略研究.规划师, (10)   [4] 金广君,张昌娟,戴冬晖.深圳市龙岗区城市风貌特色研究框架初探.城市建筑, (2)   [5] 蔡晓丰.基于系统理论的城市风貌及其评价研究.新建筑, (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