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 第 期 年 月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路径探究刘 阳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措施。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拥有丰富的课程体系,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汉语的掌握程度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效果。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有效路径,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学
2、;文化自信;人文素养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刘阳,吉林警察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教学与研究。(长春)引引 言言 年 月,教育部印发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 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的工作任务。近几年来,教育部办公厅又连续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遴选了一批示范项目和特色
3、展示项目,足以看出大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一、汉汉语语言言文文学学专专业业蕴蕴含含的的中中华华优优秀秀传传统统文文化化“中华优秀
4、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在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等客观条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与文化沉积,包含着中华民族特定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取向、伦理规范、道德风尚、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汉语言文学专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在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学具有承载本土文化载体的重要作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语文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专业育人作为毕业要求的重要一项,专业育人即充分把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育人价值,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能够将弘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文化自信等教育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活
5、动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专业阅读等课程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阐释;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古诗古文、经典著作中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层面。因此,要深入挖掘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并得到传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这些核心理念也深刻体现和蕴藏在历代文学作品中,贯穿于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史 宋辽金元文学史 明清近代文学史 等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中。如孔子在
6、 论语 中提出“仁者爱人”,奠定了中国仁爱思想的基础;老子 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形成的“天人合一”观,等等。(二)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萌芽于炎黄时期,到西周春秋时期基本形成,突出表现为“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无论是民间文学作品还是名家名作、中华经典诗文,都是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很好的教材。如沈从文的 边城湘西 等作品中关于中国乡土社会的刻画描述,反映了乡村人民的淳朴善良美德,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三)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人文精神博大精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生活和华夏儿女的心灵之中,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突
7、出反映了所处时代及地区的文化特色,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学作品根源于生活,从不同程度上呈现了当时的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承载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载体,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中也进一步明确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教育情怀。通过对专业教学中涉及语言、语法、修辞等艺术类型的分析与感悟,可以传授古今中外的人文理想、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二二、中中华华优优秀秀传传统统文文化化融融入入汉汉语语言言文文学学专专业业教教学学的的价价值值意意蕴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
8、创新的作用,两者的融合具有多重价值意蕴。(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新形势增加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梦的强烈要求。面对互联网、外来文化冲击,需要在更宽维度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尤其是融入中小学、高等教育中,构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推动格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关刘 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路径探究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
9、“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越来越强调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融入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中才能展示其应有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需要扩展阵地,丰富和创新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通过学科话语创新、发展道路创新等,开创新高度,尤其要注重发挥汉语言文学专业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全社会的任务,而且也是高等教育的任务,尤其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全球化
10、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作为育人、育才的主阵地,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指引各项工作,找准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突破口,寻求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更应注重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风尚。“汉语言文学在文学史、文论、语言学的教学中,肩负传承并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对培养人才,提升高校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修养发挥关键性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天独厚的学科专业优势,也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必然要求。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重教学轻教育、重理论轻实际、重讲授轻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问题,为了提高汉语言文学专
11、业教学的实效性,扎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有效路径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有效路径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就需要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促进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高校专业建设目标相一致,与人才培养要求相结合。一是把握思想维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基础是更新教学观念,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转变教育价值观念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深度整合的关键。首先是转变教育质量观念,树立促进学
12、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全方位发展的质量观,特别是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等。教育质量关系教育教学成果的达成情况及专业水平,要改变传统的强调专业素养的教育质量观念,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才能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其次是转变专业素质观念,树立能适应未来专业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素质观。专业素质观念突出反映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这需要专业教师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强自身专业素养,通过教育培训研修、教师间合作交流等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特别要注重面向学生,增强自主性创新性能力的培养,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是转变课程单一观念,树立科学完整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观念。汉语言
13、文学专业包含丰富的人文素质内涵与外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人文内涵,渗透人文精神,使专业教育教学与素质能力的培养协同发展。二是把握实践维度。改变教学模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基本途径。要通过明确培养目标、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等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推动二者的融入互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成为文化育人的重要资源和抓手,必须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阵地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教材、社团活动、校园文化,以提升文化育人的系统性、导向性、针对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性和实践性。”在培养目标的设定
14、上,要进一步明确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既要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更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需要综合研判,科学设置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另外也可以通过举办学术活动在外延上补充课程内涵,如可以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人文精神培养论坛、人文素质教育讲座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研讨会等。在实践育人方面,可以有效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等时间节点,充分利用好所在地的博物馆、文化馆、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创新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持续开展中华优秀
15、传统文化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突出富有典型文化特征和内涵的文学家、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并以优美的文学语言讲好文化故事,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文字、文学、艺术、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结结 语语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天然优势,是承载中国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重要依托。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校教师应当切实担负起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充分调动
16、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落地性与有效性,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参考文献 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涂爱荣新时代文化育人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车菲菲师范类专业认证与课程思政一体化推进路径探索 以历史学专业为例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杨丽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湖南人才科技学院学报,():【责任编辑 李丽】刘 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路径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