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明月意象研究_戴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4201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明月意象研究_戴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明月意象研究_戴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明月意象研究_戴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学语文建设572023年第2期(总第326期)【提 要】中国古代诗词非常丰富,古今文人墨客创作诗词的时候都会将思想与各种情感寄托于某种事物。纵观千万诗词,人们对于月亮青睐有加,时常将内心的独白寄托在月亮之上,创作出很多意境优美、思想丰富的咏月诗词。人们的思想与情绪千变万化,心境也有千百种,月亮这种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必然十分丰富。【关键词】古代诗词 明月意象 思乡之情月亮作为古时文人十分喜爱的意象,基本上每一个诗人都会将月亮写进自己的某篇诗词当中,借月亮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月亮背后的内涵与意蕴。在诗词中,月亮是人们抒发思念情怀的载体,表达自己对于家乡、亲人的思念;月亮明亮、高洁,自

2、然成为很多美好事物的象征;月光冷凄中带着丝丝柔和,营造出世人内心的独特情景;月亮亘古永存,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古今世人共享的一轮明镜。一、月亮深受历代文人青睐的原因(一)月亮客观存在的美感吸引诗人的审美目光基于月亮的外形,在“圆”与“曲”之间不断交替更换。“圆”给人们的视觉印象主要为:美满、丰盈、明亮;“曲”则表达出一种柔美与回旋之感(杨成靖,2022)。从光色上来讲,月亮一般呈现银白、微黄,给人一种清新淡雅,明亮却不刺眼,附着含蓄的美感。“月”的诸多特点都与中华民族的审美高度统一。毕达哥拉斯说过“圆是宇宙间最为和谐的图像”,旨在表达内心对于圆月的喜爱之情。“圆月”给人以柔和、优美与完整的感觉,

3、在静谧的夜晚,一轮“圆月”让人感觉甚是愉悦、舒服与踏实。基于月亮的光色,有学者将其与太阳作对比,太阳光强烈、刺眼,月光明亮、爽朗、宁静、皎洁与清澈(刘沫彤,2022)。因此,月亮本身的“形”与“色”与中国人的审美与内敛、低调、清幽的性情高度吻合,与中国人的民族思想高度统一。(一)月亮的原型特征决定了它在诗词中独一无二的地位“月亮”本身就附带一种神秘感,在古时神话传说、哲学先导层面的涵义十分丰富。很多学者也是基于神话、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周易中“一阴一阳之谓道”,其中“阴”就是“月”。吕氏春秋 精通中“月,群阴之本”等,均与月亮有关的一系列神话,特别是中国经典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基本上每一个对“月

4、”的研究者在研究与阐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要借助一些材料,进而总结出“月”作为中国文化发展中的精神原型(刘皓琳,2020)。通过对 嫦娥奔月 月中蟾兔 等神话故事的全面研究与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月亮与中华民族古今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原因在于起始时期,人民借助月亮意象,表达了生命观,回答了“月”与人之间存在诞生与死亡联系的重要问题(赵晶,2016)。这是一种内涵了无数次的人生体验,同时凝结了先民的智慧、情感与意志的一种原始意象。虽然只是一种原型概念,但是月亮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原始意象,基于此,对明月意象的实质性论述更近一步。(二)月亮与中国传统美学价值取向高度契合月亮不仅在客观特征上

5、与中国文化高度统一,同时月亮与中国传统审美追求之间的高度契合也强化了诗人对“月”的“悦目”之美,对于“月”的“赏心”更加看重,关注点在于月亮意象与中国传统美学价值取向高度契合(王东秀,2006)。月亮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心灵的空、静、明亮的审美情趣,与中国千百年来传统的审美不谋而合,将中国艺术的精神动向充分体现出来。中西审美存在较大区别,通过中西对比更能说明中国人对于“明月”的一种偏爱。“明月”代表一种阴柔之美、随和、宁静致远的意象,表现出这种特殊的偏爱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中国古今历代文人墨客以清澈明亮、静谧幽远、自然舒适以及淡泊恬静作为人们生活与艺术追求的文人雅士在日常生活中的情调,也是审美情趣

6、上一种必然的反映。而这种反映也正好将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文学之间的差异充分体现出来,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思想以及审美情趣展示给世人(刘维琪,2018)。基于某种意义而言,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明月”,可以说是古代文人墨客对于崇尚自然、淡泊名利、闲适、静谧的审美追求与审美情趣的抒发窗口(芮必银,2017)。中国 古 代 诗 词中的明月意象研究戴 颖DOI:10.14014/11-2597/g2.2023.02.044大学语文建设582023 年第 2 期(总第 326 期)二、明月意象中蕴含的的思想情感(一)蕴含思乡、思亲的情感1.远游之人的思乡、思亲情怀于“月亮”人们可以寄托对于千里之外家乡与亲

7、人的思念,正如“明月千里寄思念”。“明月”也是古代文人抒发乡愁最直接、最无言的一种见证,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诗词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诗中的一“举”一“低”将诗人于千里、万里之外对亲人的深深思念直接表达出来。可以想象到诗人李白离开故乡,这样一个为了生计选择独处他乡的游子,在一天忙碌之后,夜深人静时分,举目凝视明月当空,想到与家乡亲人共同生活在同一片月光下,慢慢将头低下来,对家乡的一山一水,家乡的美食、家人熟悉的面容等一切记忆都是那么美好与亲切。这时的“明月”正好充当离乡游子与家乡种种人事物之间的一种桥梁,仿佛家乡与亲人就在桥的另一端,有家乡的山水溪流,有家人

8、对自己深切的嘱咐与挂念。同样的情感还体现在诗人杜甫的 月夜忆舍弟,诗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讲的是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杜甫被迫踏上了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日子。杜甫一路上体验了生活的艰难苦楚,同时还不忘忧国忧民,既有对家的思念,又有对国家的忧伤。诗中将杜甫对于兄弟的思念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将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2.边塞忧国、思乡之情在关山月这首诗中,“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陆游对于当权政府和议造成的恶果以及投降派把持朝政进行了全面、集中地揭露。当朝政权与金人议和的 15 年之间,因为太长时间对金人的卑躬屈膝、屈辱求和,导致朝廷

9、一部分达官贵人、士大夫对于国家抗金的意志逐渐消磨殆尽,一味在本朝结党营私、谋取私利。本朝的武将们也常年沉迷于酒色之中,越来越腐败,虽然被派遣到疆土边关却不积极应战,任由战马一味进食,活活肥死,迎战的弓箭也因时间太久未动未修缮出现不同程度的腐朽与损坏。国内达官权贵日日纸醉金迷,与那些铮铮铁骨,一心报国无门,白白战死在沙场的累累白骨之间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南宋王朝处在文恬武嬉、忘国偏安的虚荣生活中,完全不去考虑政权沦陷地区人们的生活是如何疾苦,人们日日盼望王朝政权重整旗鼓,将失地收复回去,让自己与家人能够回到自己的国家安居乐业。(二)象征朋友间的祝福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在表达自己对友人美好祝福的时候

10、,常常借用“明月”这一意象。“明月”作为抒发诗人友情的意象,被频繁用于古典诗歌当中,化为真情祝福的载体。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经典诗句至今被世人广泛吟诵与使用,“婵娟”就是“明月”,将苏轼心中对于友人的祝福,希望友人能够健康、平安的生活,即便是二人相隔千万里,在他心中对于友人的惦记时时伴随友人左右。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充分将张九龄在月夜对友人真挚的怀念之情表达出来。张九龄采用最为朴实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月夜温馨画面:在茫茫的大海中,悬挂的一轮金黄色明月,柔和、温馨的月光非常均匀地洒在海面上,大海的蔚蓝与月亮的金黄之间相互重叠,一幅朦胧

11、之夜的思友画面平铺在海面上,作者将蜡烛熄灭,让月光能够撒入屋内,起身着衣于卧室徘徊再三,恨不得友人此刻就在自己身边,二人共享这月夜的美好时光,但却只能在梦中相约,表达自己对于友人的祝福(杨玉楼,2013)。(三)月亮作为美人的象征古代文人骚客会时常采用“明月”来描述身形貌美之人,例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随着时间流失,文学意象思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明月”作为美人的象征。诗经中把皎洁的月光比喻为美人白皙明艳的面容,其中对于明月在高空悬挂,可望而不可及的状态,暗指美人的高贵与冷艳,此乃世人可遇不可求的观赏。再如晏几道的蝶恋花中“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描写的是一位美貌女子午睡刚刚

12、醒后的倦怠,慵懒中透出一种闲适的忧愁美,采用“绿云”暗喻美人眉梢俏丽的眉毛,紧密贴合在秀发之下,作用运用非常委婉的暗喻手法,诗词表面上是在描写“明月”之夜,实际上是在称赞美人午睡初醒之后的美貌。在诸多千古流传的诗词当中,此“明月”成为赞赏美人美貌的一种象征。(四)明月作为真挚爱情的象征现代人们对于爱情的表达往往比较直接、热情与奔放,而古时候人们对于爱情的表达则十分传统、内敛与含蓄。爱情是非常浪漫,十分甜蜜的一种经历,也是一种情感寄托,由于古代传统思想浓厚,封建统治观念根深蒂固,古代文人很少直接表达男女之大学语文建设592023年第2期(总第326期)情,所以“明月”就成为男女表达浓烈爱意的象征

13、。月夜本身拥有一种朦胧幽静的特征,能够为恋人之间相处的时候渲染出一种你侬我侬的甜蜜、柔情氛围,“明月”本身洁白长存的特征象征着男女之间的真挚情感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至死不渝、白头偕老。针对这类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月亮也自然而然富有一种愉悦感与幸福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诗词中描述的是在元宵节中,古时单身男女约会时候的心情是十分紧张的,同时紧张中透露着丝丝甜蜜之情,将男女对于约会的期待充分体现出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讲的是在月明的夜晚,苏轼想起自己已故的妻子王弗,回忆起二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表达了自己对于已故妻子深深的怀念与思恋。这时的明月不再显得冷清

14、,也没有悲愁之感,不再寂寞,更多的是一种爱情之下的温情、喜悦与幸福回忆。(五)月亮作为人生圆满缺憾的象征中华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人们对于“满月”“圆月”赋予了团圆、团聚以及人和的意象特征。每一年的“元宵佳节”,提及“元宵节”自然离不开“春节”,妇孺皆知,春节是我国最大、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游子归来,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感受一家人的团圆时刻。春节的意义深远而厚重:传递孝悌礼仪、阖家团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辞旧迎新。深、大、久、广是春节的重要特点。折桂令中“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百善孝为先,传统的孝道文化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中华儿女千千

15、万,一年的辛苦劳动,在元宵节之际心中只想回到家中,回到父母身边,一家人在一起吃汤圆,让自己漂泊的心有一处安放之地。“元宵节”又称“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祭祀祖先以及逝去家人的日子,是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另一种延伸,寄托着人们对祖先的敬畏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思念。还有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中国传统习俗是要与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明月、聊家常,感受天伦之乐。但在一些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他们会产生一种悲伤情怀,会因为自己远游在外,因为人生中的生离死别而心生伤感之意,独自黯然伤神。所以,不管是跟家人、朋友还是恋人之间的哪种悲欢离合,都会引起诗人诗兴大发,由此大量的离别诗词就此诞生,这时的“月亮”是大家寄托悲伤离别的

16、情感意象。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其中被世人传咏的千古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词中表达出诗人对于世间事物的种种情感,人生在世,不免要经历种种悲欢离合,就如月亮一样,会有月圆之日,也会出现残缺的时候,同样,人们也会遇到落魄、失意以及心存遗憾的时候,从古至今,人世间的种种是很难做到十全十美的。既然如此,为何不将其放开、释怀,然后期待崭新的一天。诗句中将诗人本身的豁达情怀充分表达出来,同时也不断劝诫世人,万事要想开,人生有圆满亦有缺憾,平和对待即可。三、结语在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诗词中,“明月”作为意象被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在诗词中,“明月”具有特定的象征

17、意义与文化内涵,文人墨客也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友人的美好祝福以及对美好爱情的赞美与渴望等情感都化作一轮明月,使得“明月”这一意象根植于人们的脑海中,充盈在人们的生活中,让“明月”被世人不断传承,成为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永恒的意象主题,使其内涵与表达更加丰富、充盈。参考文献王东秀 2006 论古诗词中明月意象的阴性品格,语文学刊第 13 期。杨玉楼 2013 皎皎明月意 悠悠千古情浅谈唐宋诗文中的明月意象,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第9期。李 辉 2015 古典诗词中的“明月”意象浅析,榆林学院学报第 5 期。赵 晶 2016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明月意象探秘,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 1 期。芮必银 2017 品诗 赏月 悟情杜甫诗中的“明月”意象,中学语文第 21 期。刘维琪 2018 浅析月意向的表达与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明日风尚第 12 期。刘皓琳 2020 再探苏轼 中的明月意象,名作欣赏第 15 期。刘沫彤 2022 浅谈李白诗中的明月意象,参花(中)第 4 期。杨成靖 2022 三维透视下的“明月”品析 中“明月”意象比较阅读,语文教学与研究第 17 期。(通信地址:116081 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