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宜昌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738222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昌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宜昌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宜昌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宜昌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宜昌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为北京人复原头像图,考古工作者制作的主要依据应是A现代史书中的描述B遗址中的石器工具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生活想像图2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中,作为研究我国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的最为可靠的史料是( )A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等材料B司马迁史记中有关黄帝的记载C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的神话传说D北京人遗址的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3传说上古时代神农氏(炎帝)“斩木为耜”“教耕生谷”。这反映了A神农氏是人文初祖B上古时农业已经出现C当时物质生活丰富D时人已使用磨制农具4“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2、A商汤灭夏B平王东迁C夏朝建立D盘庚迁殷5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是( )A陶罐符号B甲骨文C利簋金文D竹简文字6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周天子威望下降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BCD7商鞅变法中规定“勠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本身的福役)”。大臣贾谊也曾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思想是( )A以农为本B重商主义C自由经营D国家垄断8中

3、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果。追根溯源,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出法治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D墨子9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中央集权D商鞅变法10“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秦朝历史事件是A统一六国,定都咸阳B政治改革,平定匈奴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D农民起义,统一文字11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

4、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地方军阀实力强大B诸侯王势力强大C外戚专权D宦官把持朝政12下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A焚书坑儒B派人出使西域C“推恩令”D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13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皇之中国。”史料中的“皇帝”“统理中国”指的是( )A汉高祖建立西汉B汉景帝“文景之治”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D王莽建立新朝14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5、A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B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D西域的葡萄传人中原15某校七年级(1)班的李明同学整理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卡片,请你帮助他把下面表格中两外遗忘的知识点补充完整 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特点官渡之战200年 袁绍大败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208年孙刘联军与曹操曹操大败奠定了三国奠立局面形成的基础A曹操袁绍赤壁之战以少胜多B曹操刘备淝水之战陆战为主C曹操周瑜巨鹿之战水战为主D曹操袁绍淝水之战以少胜多16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他的医学创造有( )望闻问切四诊法麻沸

6、散五禽戏提出“治未病”理论ABCD17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和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8“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材料描述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 )A时间B原因C经过D影响19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

7、革,壮大实力秦王荷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ABCD20“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钟繇B贾思勰C顾恺之D祖冲之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材料二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

8、理。王耀海商君变法研究材料三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卫鞅”和“孝公”分别指谁?(2)根据材料二,概括“卫鞅”变法有哪些改革措施?(不得搬抄原文)(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法有何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场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22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1)材

9、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实行什么制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指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二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史记秦始皇本纪(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此制度在西周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三 下图所示(3)材料三图中A是代表哪一职务?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四 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chuzhi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汉书(4)材料四反映

10、了西汉时期对地方加强控制的哪一措施?(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创新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23截止2016年底,“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回顾历史,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原始农业兴起。请问它兴起于哪些地区? (2)春秋后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农具和耕作方式分别是什么?这一农具和耕作方式的推广推动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哪场变法运动? (3)西汉时期,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并重视“以德化民”的两位皇帝分别是谁?三国

11、时期,重视农业生产,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使得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是三国中的哪个国家?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在北朝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的作者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请写出该书的名称。(5)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当今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24某中学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走近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一组(思想学术组)中国古代所崇拜的对象,到后世,都合并起来,而被收容于道教之中。然所谓道教,除了牵合道家之学之外,尚有一个元素,那使是神仙家。中国社会,速信宗教

12、,是不甚深的,此由(这是由于)孔教(儒家思想)盛行,我人之所祈求,都在人间而不在别一世界之故。摘编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1)说出“道家之学”的创始人。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社会迷信宗教“不甚深”的原因。第二组(科学技术组)(2)请你依据主题A帮助第二组归类医学成就_农学成就_B:据所学知识指出祖冲之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第三组(文学艺术组)(3)上面第三组的总结有ABC(如图所示,字母前下划线部分为错误的人名或地名)三处错误,请你帮他们改正。【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题干中“北京人复原头像图”主要是根据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复原的,C正确;ABD无法从图示中得出,排除。故选C。2

13、A解析A【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A正确;黄帝、炎帝是传说中的人物,不能作为可靠的史料,BC排除;北京人时期还没有出现农耕生活,D排除;故选A。3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由材料“斩木为耜”可知“木耜”是上古时代农业生产工具;由材料“教耕生谷”可知是农作物种植,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4

14、A解析A【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汤遂率兵以伐夏桀”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商汤灭掉夏朝,故A符合题意;平王东迁指的是周平王东迁,建立东周,故B不合题意;禹建立夏朝,故C不合题意;盘庚迁殷反映的是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故D不合题意。故选A。5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陶罐符号不具备汉字基本结构,排除;CD项利簋

15、金文和竹简文字在甲骨文之后,排除。故选B。6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可以分析出东周时期周天子威望下降,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故正确;根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霸主)”,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当时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故正确;公元前221年,秦朝完成国家统一,故表述错误。综上可知B符合题意;含有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A解析A【详解】根据材料“勠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本身的福役)”、“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反映出

16、我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思想是以农为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体现了农为本。故选A;BC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8C解析C【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依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C正确;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A排除;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B排除;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D排除;故选C。9B解析B【详解】依据材料提供的关键信息“

17、书籍被烧毁”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焚书坑儒。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籍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的处以死刑。虽然焚书坑儒有利于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巩固统治,但是摧残了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10C解析C【解析】【详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意思是焚书的烟雾刚刚散尽,秦始皇的帝业也随之灭亡,函谷关和黄河天险,也锁守不住始皇的故国旧居。焚书坑的灰烬还没冷却,山东群雄已揭竿起义,起义军领袖刘邦和项羽,原来都

18、不读书!因此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有焚书坑儒和农民起义,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统一六国、政治改革,平定匈奴、统一文字的信息,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1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可知这是东汉时期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选C;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2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可知,当时封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地方对中

19、央的威胁。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故C项符合题意;焚书坑儒是秦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排除A;派人出使西域与题干“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无关,排除B;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是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经济上的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故选C。13A解析A【详解】依据“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可知指的是汉高祖刘邦,刘邦当年参加过秦末农民起义,称沛公,他率军进入咸阳,推翻了秦朝统治,后来又通过四年的楚汉之争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最终夺得天下建立西汉王朝,A

20、正确;汉景帝、汉武帝都是汉高祖之后的西汉皇帝,BC排除;王莽建立新朝宣告西汉灭亡,D排除。故选A。14B解析B【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沟通中西的桥梁”结合所学可知,从朝鲜的历史可以看出朝鲜多数时间是中国的属国,有时甚至就是中国的领土,且朝鲜是在东方,故B符合题意;ACD都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流的产物,故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B。15A解析A【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东汉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由此可知官渡之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公元前208年,孙

21、刘联军和曹操双方在赤壁展开激战。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曹操带着败兵北撤。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军事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是赤壁之战;据所学,官渡之战、淝水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A正确;BCD表述的不正确,排除;故选A。16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华佗是东汉名医,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因此华佗的医学创造有,A项符合题意;而望闻问切四诊法与扁鹊有关,排除,提出“治未病”理论与张仲景有关,排除。综上所

22、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7D解析D【详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符合题意;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元谋人、北京人等时期的主要特点,A排除;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反映的是夏商西周的时代特征,B排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C排除。故选择D。18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

23、到开发。”这表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许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等也是重要因素。故B符合题意;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时间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材料中未提及,故A不符合题意;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经过,是不同时间不同的发展状态,在材料中未提及,故C不符合题意;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影响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创造

24、了条件;促进了民族融合以及经济、文化的交流,社会的进步,在材料中未提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9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伊尹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符合题意;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符合题意;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王猛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符合题意;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壮大了国力,统一六国,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故选A。20D解析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运用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

25、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还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并上书朝廷,请求实行新历法,故D项正确;钟繇是书法家,排除A项;贾思勰是著名的农学家,排除B项;顾恺之是著名的画家,排除C项。故选D。二、综合题21(1)商鞅、秦孝公(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越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改革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解析(1)商鞅、秦孝公(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越成为最

26、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改革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推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详解】(1)根据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卫鞅”和“孝公”分别指商鞅和秦孝公。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2)根据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家属罚作奴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7、卫鞅”变法的改革措施有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根据“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可归纳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的启示是改革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推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22(1)禅让制;世袭制(2)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28、,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3)丞相;郡县制;(4)推恩令(5)巩固统一,维护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禅让制;世袭制(2)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3)丞相;郡县制;(4)推恩令(5)巩固统一,维护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依据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相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的推选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让位于禹;禹年老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

29、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夏传子,家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依据材料二“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可知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是诸侯的存在。因为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了很多诸侯国,诸侯国为了争霸不断进行战争;结合课本所学,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3)依据材料三,皇帝之下由太尉、A、卿大天,可以A是丞相。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称为皇帝,皇帝之下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

30、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4)依据材料四“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chuzhi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可知西汉时期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推恩令。结合课本所学,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公开反对朝廷官吏,还举兵叛乱。为解决诸侯国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设,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5)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西周的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西汉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由此得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巩固统一,维护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23(

31、1)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2)铁制农具和牛耕;商鞅变法(3)汉文帝、汉景帝;魏国(4)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齐民要术(5)政府的重视;政府出台减轻农民解析(1)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2)铁制农具和牛耕;商鞅变法(3)汉文帝、汉景帝;魏国(4)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齐民要术(5)政府的重视;政府出台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研制新型的农业工具;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

32、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距今约90007000年。大约同时,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最著名的有秦国的商鞅变法。因此,春秋后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

33、作的农具和耕作方式分别是铁制农具和牛耕;这一农具和耕作方式的推广推动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3)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意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因此,题干中所说西汉时期两位皇帝分别是汉文帝、汉景帝;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使得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4)第一问依据

34、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因此,题干中所说的这部书的名称是齐民要术。(5)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当今农业的发展要做到政府的重视;政府出台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研制新型的农业工

35、具;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过程,我们认识到,我们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创新;统治者以农为本的思想和政策;遵循自然规律;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艰辛。24(1)老子;儒家思想盛行,注重现世。(2)医学成就;农学成就;大明历。(3)(A)把贾思勰改为王羲之;(B)把山西大同改为河南洛阳;(C)把祖冲之改为顾恺之。【详解】(1)根据解析(1)老子;儒家思想盛行,注重现世。(2)医学成就;农学成就;大明历。(3)(A)把贾思勰改为王羲之;(B)把山西大同改为河南洛阳;(C)把祖冲之改为顾恺之。【详解】(1

36、)根据所学可知,“道家之学”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根据材料一“中国社会,速信宗教,是不甚深的,此由(这是由于)孔教(儒家思想)盛行,我人之所祈求,都在人间而不在别一世界之故。”结合所学可知,可知中国社会迷信宗教“不甚深”的原因是因为儒家思想盛行,注重现世。(2)根据所学可知,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华佗和麻沸散都属于医学成就,故填。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属于农学成就,故填。根据所学可知,清祖冲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测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故祖冲之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是创制大明历。(3)根据所学可知,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品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故(A)把贾思勰改为王羲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弘扬佛教,开早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故(B)把山西大同改为河南洛阳;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故(C)把祖冲之改为顾恺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