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教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738107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0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教案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西汉、东汉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2. 结合秦速亡背景,能够解释 “与民休息”政策、文景之治、郡国并行制等概念,提高自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 利用表格,归纳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认识其对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历史意义,培养民族认同感4. 结合史料,能够概述“光武中兴”、“党锢之祸”“黄巾起义”基本历史概念。体会其蕴含的社会矛盾,概括两汉崩溃的历史原因与经验教训5. 通过学习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体会 “特定时期的文化是特定时期经济、政治的产物”,

2、在此基础上,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尊的心态【教学重难点】重点: “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光武中兴”、“党锢之祸”、“黄巾起义”难点: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及意义;东汉衰落及表现【知识概览】本课讲述的是西汉到东汉大一统国家继续巩固的一段历史。1.“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主要讲述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到景帝时,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2.“汉武帝时代西汉的强盛”主要讲述汉武帝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推动了西汉走向强盛。3.“东汉的兴衰”表述了外戚王莽篡权致使西汉灭,东汉刘秀缔造“光武中兴”的历史进程,而东汉中后期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引发了

3、黄巾起义,东汉灭亡。4.“西汉的文化”讲述两汉医学、文学、史学的主要成就【导入新课】教师展示PPT “一带一路”教师:谁知道一带一路?学生回答教师介绍:“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这个惠及亚欧非三大洲、几十国家、几十亿人口的倡议中。这充分体现了东方大国中国在维护和平、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方面的强劲动力。你们知道“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开始连接东西世界的吗?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讲授新课

4、】新知讲解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教师出示PPT (一)西汉的建立教师出示PPT,讲授西汉建立的过程: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秦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一系列农民起义,天下民不聊生。而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夺取楚汉战争胜利后成功建立了新的王朝-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也成为了两汉的第一位君主-汉高祖。新知讲解(二)汉初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教师出示PPT,讲授西汉建立后,在制度上继承了秦朝一系列的制度,例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等,史称“汉承秦朝”教师提问:在地方制度上,汉初实行什么制度?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汉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兼采西周分封制与秦郡县制

5、,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推行郡国并行制。共封了七个异姓王(梁王彭越、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韩王信和长沙王吴芮。)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不久,异姓诸侯王拥兵自重、威胁中央,汉高祖又逐渐剪除异姓,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以备不时之需西汉立国之后,刘邦又先后借口消灭了一些异姓诸侯王。问题:随着地方诸侯实力的不断增强,地方侯国成为中央的重大威胁。最终,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

6、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教师出示PPT,提问:汉初实行怎样的统治思想呢?教师出示PPT,讲述黄老学说。黄老之学是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属于道家思想的一个流派。汉初盛行黄老学说的主要原因就是,西汉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饥荒、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社会动荡。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生活得不到温饱。表现: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 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材料引导教师出示材料,学生阅读材料,说明材料体现了

7、统治者怎样的作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提倡节俭、减轻刑罚材料引导 教师出示材料,思考:汉初的社会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师古曰:黎,众也。醇,不浇杂。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影响: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教师出示PPT,讲述:文景之治是在汉朝统一王权的统治下,统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采取与时代相应的统治政策,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因而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空前盛世。新知讲解二、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教师出示PPT,汉武帝教师讲

8、解: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7位皇帝,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汉武帝是怎样的一个皇帝呢?他当上皇帝后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使西汉达到了鼎盛局面呢?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P23,概括汉武帝即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学生展示教师总结:政治举措:1、设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 作用:加强皇权专制2、颁布“推恩令”,基本消除王国问题;3、增设“州刺史制度”,完善地方检察体系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4、建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选官制度;5、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社会不法行为。作用:

9、整顿社会治安新知讲解教师出示PPT,汉代的中外朝: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而削弱丞相的权势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中朝由此而得以形成。有了中朝,自然会有和它相区别的外朝。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教师出示PPT,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在汉代察举常科中,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汉武帝的推恩令。教师出示PPT,汉代的刺史制度:全国划分为13个州,每个州设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

10、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后来,刺史级别提高,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州也成了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了。合作探究教师提出问题: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学生合作讨论并展示教师总结: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后,各封国被拆分为了大量受郡县管辖的封国,此举虽然瓦解了诸侯国的势力,但却加大了朝廷监管各地的难度。由于中央直接管辖的一级行政区过多,开始逐步滋生管理混乱、吏治腐败的情况。新知讲解教师讲解汉武帝在经济方面的措施。经济举措:1、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2、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生产和销售;3、均输平准,增加收入、平抑物价;4、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作用:抑制商

11、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为反击匈奴奠定基础教师出示PPT,汉代的五铢钱五铢钱是中国古铜币名。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汉武帝于元鼎四年 (前113年) 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西汉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始铸,至隋朝的隋五铢止,一直沿用了七百多年。教师出示视频,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汉武帝的盐铁官司营新知讲解教师讲解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1、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2、公元前135年,设五经博士;前124年,建立太学;作用: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新知讲解“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教师出示

12、图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焚书坑儒,了解其实质都属于文化专制新知讲解1、战略反击匈奴,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2、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3、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教师出示汉朝疆域、卫青、霍去病、丝绸之路的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新知讲解三.西汉灭亡与东汉的兴衰教师出示PPT,讲述西汉灭亡与新朝代汉的基本过程强调:公元9年-23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新知讲解教师出示PPT,讲述王莽“托古改制”,结果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启示:改革一定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教师出示PPT,讲述东汉建立的史实:(二)东汉建立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结合教材,概括

13、东汉光武帝的主要措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东汉光武帝的主要措施政治:1、平定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2、 “事归台阁”,严格控制外戚干政;3、裁并机构,裁减地方官吏,提倡节俭;4、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三十税一;释放奴婢;清查全国田地、户口文化:提倡文教,重视儒学;以“柔道”治天下结果:光武中兴新知讲解(四)东汉灭亡教师出未PPT,讲述东汉灭亡的原因背景:1.统治集团矛盾尖锐表现:外戚、宦官专权;党锢之祸教师补充:党锢之祸: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党锢之祸

14、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背景:2.阶级矛盾尖锐教师出示PPT,讲述东汉阶级矛盾尖锐的表现:土地兼并严重教师出材料:(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结论: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教师出示PPT,讲述东汉灭亡的过程过程: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军大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黄巾起义后,地方官员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就此出现,它动摇了东汉王朝统治基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15、。合作探究结合教材P27“问题探究”材料,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的关系。学生合作讨论并展示教师总结:东汉政权依靠豪强势力建立。东汉建立后, 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起来。疯狂兼并土地,广占田园,与政府争夺人口,贪图享乐,恶化社会风气,激化社会矛盾,还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加速东汉政权的衰亡新知讲解四.两汉的文化教师出示PPT,讲述两汉时期在文化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史学成就:史记汉书文学成就汉赋乐府诗材料引导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抏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亡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乐府江南行行

16、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云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行行重行行谈谈你对上述诗赋的感受学生阅读并展示感受医学成就1、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2、东汉神农本草经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3、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圣”科技:在代数、几何学上的贡献突出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农业著作课堂总结构建本课知识体系拓展探究教师布置合作探究的任务:想想两汉时期文化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繁盛的局面?提示:从政治、经济、统治者、教育等方面概况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政治:当时政治稳固,国泰民安经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统治者:统治者对文化发展的重视教育:教育发展,培养了人才

17、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第 7 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1.结合汉至唐的选官制度,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趋势及影响。2.搜集“中外朝”“三省六部制”等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汉至唐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及作用。3.结合赋税制度的变革,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唐代两税法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知识点1选官制度1. 察举制(1)创立:汉代。(2)特点: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2. 九品中正制(1)创立:曹魏。(2)特点:初创时家世和并重;西晋时主要看重(3)作用:逐渐成为维

18、护士族特权的工具。3. 科举制(1)创立: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同时把制度中的考试因素加以强化,科举制度开始形成。(2)发展:唐代科举最重要的科目是,考试方式为命题写作诗、赋。(3)特点:自由报名,通过差额录取。(4)影响:使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知识点2中枢政务机构1. 汉武帝时期:中外朝制度(1)形成以尚书为主的决策机构,具体事务分由六曹职掌。(2)逐渐演化为一般的执行机构,即“外朝”。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尚书台改称,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执掌辅助决策和执行等权力。3.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19、(1)概况(2)职能: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3)影响知识点3赋税制度1. 汉代:赋税有不同种类,田租较轻,人口税和更赋很重。2. 魏晋:实行租调制,按征收粮食和绢帛。3.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颁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随堂演练1. 阅读教材P44“学思之窗”: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说说你的理由。试答:2. 阅读教材P44“学思之窗”: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说说你的理由。试答:教材剖析1. 阅读教材“唐三彩文官俑”(见教材P43)信息解读:唐朝葬俗中,人去世后多随葬各种明器,其中文官俑、武士俑、镇墓兽较为常见。文官俑多长袍大袖,双手拱立,

20、神情肃穆庄重,颜色以褐、绿、白为主。主要反映唐朝时期科举制的发展以及陶瓷业的进步。2. 阅读教材“唐三彩文官俑”(见教材P43)信息解读:唐朝葬俗中,人去世后4. 唐初:租庸调制(1)内容(2)影响: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收入也有了保障。5. 唐中后期:两税法(1)背景:安史之乱后,在籍户口大幅减少,政府财政收入锐降。(2)实施: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的建议,实行两税法。(3)内容(4)影响多随葬各种明器,其中文官俑、武士俑、镇墓兽较为常见。文官俑多长袍大袖,双手拱立,神情肃穆庄重,颜色以褐、绿、白为主。主要反映唐朝时期科举制的发展以及陶瓷业的进步。3. 阅

21、读教材“唐代三省位置图”(见教材P45)信息解读:太极宫是隋、唐两代的皇宫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列左右,尚书省稍远,分别体现其决策和执行职能。便于与皇帝共议国事,反映了唐代中央机构的完备。探究一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史论要点角度内容选官制度的演变先后经历夏商周的世袭制、战国的军功爵制、西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来的科举制。选官制度的趋势(1)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2)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3)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对点训练1. “贡举之法,三代未尝有之,而汉武帝建元元年诏举贤良之士,亲策问董仲舒而始焉

22、。唐宋科举之法盖仿于此矣。”材料中的“贡举之法”是指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 钱穆说:“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据此可知,科举制()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质D.抑制了世族门阀势力探究二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史论要点1. 运转 2. 特点(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2)职掌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审核(门下)至执行(尚书),都经由三省处理。(3)

2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3. 作用(1)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2)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3)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提高唐朝办事效率。对点训练1. 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的“后者”指的是()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九品中正制2. 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24、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B.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民主权利探究三 (核心素养)中国古代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素养解读1.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汉代的中枢政务机构汉初以来,汉承秦制,丞相权力很大,威胁到皇权,汉武帝为进一步分散和限制相权,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参与国家政治中枢主要决策的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于是,与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得以形成。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中央机构。2. 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古代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

25、1)中国古代的中枢政务机构在各朝代之间既有继承,又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汉代就有“汉承秦制、有所损益”;隋朝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唐朝建立后,承袭隋制,虽略有所改,但基本上没有突破隋代模式。(2)古代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也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对点训练1. 图一和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此变化所反映的本质是()A.皇权不断得到加强B.中央官员数量增多C.大臣分工逐渐明确D.丞相负责军事责任2.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皇权不断加强D.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