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73662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12分)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一段古潭般 的河湾。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曼,纠挽披拂。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 来。一棵倔强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 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A悄(qio)无声息盘垣(hun)澄澈(ch)B蓊(wng)郁虬(qi)藤柔曼(mn)C披拂(f)参差(c)倔拗(o)D偃(yn)卧兀(w)立睥

2、(p)睨(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A深邃蜿蜒荒疏B幽邃蜿蜒稀疏C深邃曲折稀疏D幽邃曲折荒疏【考点】88:语段综合考查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以及词语的辨析,作答时针对不同的题型,仔细作答。【解答】(1)A“悄无声息”的“悄”应读作“qio”;“盘垣”的“垣”的应为“桓”;B“蓊郁”的“蓊”应读作“wng”;C“倔拗”的“拗”应读作“ni”;D正确。故选:D。(2)深邃:深远;深奥;深沉。幽邃:幽深。注意前文修饰语“古潭般”,选用“幽邃”更恰当,突出“幽”,和“古潭”吻合;蜿蜒:比喻(山脉、河流、道路等)曲折延伸。曲折:弯曲。“蜿蜒”具有动作性,可以作动

3、词,语境中有“来”,最补语,一般位于动词后,而且选用“蜿蜒”更形象生动。荒疏:(学业、技术)因平时缺乏练习而生疏。稀疏:(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这里形容“枝叶梢头”的少,选用“稀疏”。答案:(1)D(2)B【点评】近义词辨析题,属于表达运用,能力层级E,做这类题目关键是要辨析近义词的含义,然后结合词语的使用方法,根据具体语句的语言环境做题,切忌望文生义选出错误的答案。2(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100周,3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B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

4、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C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D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解答】A结构混乱,“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

5、榜第一名”由“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与“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两个句子构成,将“写作了”改为“写作的”;B搭配不当,“解开”与“本质”搭配不当,将“解开”改为“确定”;C表述正确;D语序不当,“一批”为数量短语,应该放在动词性定语的前面,将“一批”放至“支持”的前面。故选:C。【点评】结构混乱主要有四类:(1)举棋不定:此类语病的特点是,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2)藕断丝连: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3)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4)反客为主:此类语病

6、的特点是,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3(3分)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四书语录体舍生取义逝者如斯夫B三国演义章回小说以时间为序拥刘反曹三打祝家庄C家现代小说巴金高觉新激流三部曲D哈姆莱特悲剧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卡西莫多AABBCCDD【考点】61:名著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解答本题主要依靠平时对文学常识和文学名著的积累,同时解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把它和作者的生平、评价和贡献联系起来。【解答】A“舍生取义”是孟子中体现的思想;B“三打祝家庄”是水浒传中的情节;C表述正确;D“卡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

7、生对重要文学常识和文学名著的识记能力。多读、多看、多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不能只满足于熟悉情节,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二、(9分)4(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 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

8、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客观世界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載体。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莫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而恰恰是这种人对信息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将信息与

9、人的本质关系置于了深刻的矛盾之中。 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信息化时代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用以再现被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获取、被保存、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 现代信息及

10、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人的知觉活动、概念活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模拟,这使它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看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的对信息处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 面对网络普及和信息泛滥,我们要从华丽的科技陷阱和繁杂的信息现象当中超拔出来,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节选自张志宏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有删改)(1)下列对“信息”相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不相符的一项是CA信息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现实中的信息以

11、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B信息是由主体主观认知反映、揭示出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C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沟通,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D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意识,并被大脑加工处理为可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2)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B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B计算机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用以再现由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保存,被利用,被再造。C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公众已经完全被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D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纵深发

12、展,科学技术与人类最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3)下面所列当今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所说“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的一项是DA习惯使用电脑打字的人常常感慨,有些字不会写了,有些字写不好了。B家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生活,使很多人逐渐由“不用干”变成了“不会干”。C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强入哈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患上严重的手机依赖症。D“阿尔法狗”程序战胜顶围棋大师后,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训练,提高水平。【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2)本题考查筛选

13、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3)本题考查推断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解答】(1)C“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沟通”缺少前提,见原文第三段“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错,原文第三段为“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2)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错,原文第四段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莫定了基础”;C“已经完全被”绝对化,原文第五段为“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以及倒数第二段为“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D“科学技术与人类最

14、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于文无据,原文最后一段为“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3)D根据原文倒数第二段可知,“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指“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人的知觉活动、概念活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模拟,这使它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D选项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自己的能力,故不能体现“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答案:(1)C(2)B(3)D【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

15、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三、(15分)5(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白蘋洲五亭记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

16、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里开水香之宾友集歌吹作舟徐动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濫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

17、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那,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选自白居易集注鞠:皆,尽 荐:连续 覙缕:逐条陈述(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狎:亲近B万象迭入迭:重叠C杨君缄书赍图赍:送D成胜概概:景象(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A因以为名也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B作八角亭以游息焉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康之由,革弊兴利夫人

18、之相与,俯仰一世D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若属皆且为所虏(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D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

19、/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文章记叙白蘋洲五亭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议结合,言简意赅。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D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

20、白居易“革弊兴利”、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能够翻译出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1)解答此题课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文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2)此类题的每个选项的第二句一般为课内的句子,可以采用代入法进行排除(将后一个句子中虚词的意思代入到前一个句子中进行解释,看是否合理。

21、(3)此题考查学生文化常识,在平时要加强理解记忆。(4)从断句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5)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5)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解答】(1)A句意为:靠近泛着波纹的清澈水面的,称它为碧波亭。狎,亲近,靠近。解释正确。B句意为:众多景象交替映入眼帘。迭,交替地,轮流地

22、。解释不正确。C句意为:杨君寄来书信图纸。赍,送。解释正确。D句意为:成就美好的景象。概,景象。解释正确。(2)A前句句意为:因而用白蘋作为名字。因,连词,因而。后句句意为: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因,通过,经由。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B前句句意为:建起八角亭来供游玩和休憩。以,连词,用来。后句句意为: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用来使百姓愚蠢。以,连词,用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C前句句意为:安康的原因,是(杨君)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革除各种弊害。之,结构助词,的。后句句意为: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之,音节助词,无实意。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D前句句意为:如改茶法、变税

23、法这类。若,动词,像。后句句意为:你们这些人都会被俘虏。若,代词,你。选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3)A“本文是一篇游记”错误,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原文第二段“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意为“杨君寄来书信图纸,请我对此作一篇记”,由此可见,作者并没能亲历白蘋洲的山水名胜自然,所以本文自然算不上游记。选项解说不正确。(4)句意为:每当到了汀风像春风般和煦,溪中月色如秋月般温柔,白天众多鸟儿鸣叫,傍晚水莲花盛开,水汽夹杂着香气袭来的时候,宾客友人集聚,歌咏吹奏创作,船桨缓缓地摇动,(人们)饮酒诵诗,半醉半醒,飘飘悠悠,茫然迷糊。从句法结构和句意上看,“每至汀风春”和“溪月秋”作状

24、语表条件,且“春”与“秋”相对应,中间应断开;“花繁鸟啼之旦”和“莲开水香之夕”表时间,“旦”“夕”相对,中间应断开;“宾友集”是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宾客友人聚集,“歌吹作”是聚集后宾客们所做的事,中间应断开;“舟棹徐动”的主语发生转换,由“宾客”转为“舟”,故应断开;“觞咏半酣”和“飘然恍然”的主语又回到“宾客”,分说宾客们半醉半醒,茫然迷糊,故应断开。故本句断句为“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与A项相符。(5)C选项“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表述有误,根据文章可知,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是

25、以“柳、龚、黄”没有良好的政绩来对比突出杨汉公在职期间的实干功绩。选项理解与分析不恰当。(6)列:排列。岫:峰峦。句意为:面对宽广的池水、看到排列的峰峦的,称它为山光亭。牧:统治,治理。治:管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句意为:杨君先前治理舒地(或“在舒地做官”),舒地百姓太平;现今治理湖地,湖地百姓安康。兼:同时具有。句意为:二者都具备的,大概就是我的朋友杨君了吧?答案:(1)B(2)B(3)A(4)A(5)C(6)面对宽广的池水、看到排列的峰峦的,称它为山光亭。杨君先前治理舒地(或“在舒地做官”),舒地百姓太平;现今治理湖地,湖地百姓安康。二者都具备的,大概就是我的朋友杨君了吧?译文:湖州

26、城往东南走二百步,抵达霅溪,溪水连着汀洲,洲名叫白蘋。梁朝时吴兴太守柳恽在此作诗“汀洲采白蘋”,因此用它取名。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年,有名却无亭,都是荒泽。到了大历十一年,鲁公颜真卿担任刺史,才剪枝导流,修建八角亭来作为游玩时休息之用。不久水灾连续而来,水泽堵塞,亭台毁坏。后来又过去几十年,没有一点儿空地可供立足。到了开成三年,弘农人杨君担任刺史,就疏通四渠,疏浚二池,修建三园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直到游宴息宿的用具,都有了。看到那横跨大水长汀的建筑,称之为白蘋亭。在二园之间、可以欣赏百花的,称之为集芳亭。面朝广池、观白云者,称之为山光亭。玩赏晨曦者,称之为朝霞亭。玩耍清涟者,称之为碧

27、波亭。五亭依次排列,气象万千,全方位无死角,胜景无所遁形。每到河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时,莲开水香之夜,宾友群集,舟船慢行,酒至半酣,飘然欲仙如痴如醉。游玩者彼此相视,道:此地不知是世外之地?还是人间?又不知是否是蓬瀛昆阆,还能怎么样呢?当时我在洛阳工作,杨君写信附图,请我为亭作记。我拿着图握着笔,冥思苦想,逐条陈述梗概,十条中不得二三。通常胜境之地,得到人然后才能发生;人有独特的构思设计,得到美景然而后才能展开:境心相遇,一定有迹可循吗?大概这种胜境,实则起源于柳恽太守,草创于颜真卿公,发扬光大于杨君:三贤接力,事情才能成功呀。杨君之前在舒州做州牧,舒州人安居乐业;现在在湖州做州牧,湖州人

28、安康。安康之路,源于改革兴利,比如改革茶法、改变税书之类的。利兴,因此州府有多余的钱财;地方治理成功,所以平时才有空闲。因此有余力满足高尚的情怀,成就美景,三者互相依托,难道是偶然吗?当年谢、柳二人为郡守,寄情于山水,多高尚的情怀,却没听说过他们有美好的政绩;龚、黄为郡守,忧心于黎民,有美好的政绩,却没听说过他们拥有美景。兼而有之者,大概只有我的朋友杨君吧?杨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月久远,后来者不知,因此写下他的名和字。时间为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录。【点评】此题考查的考点有以下几个: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3、文化常;4、断句;5、识归纳内容要点

29、;6、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四、(23分)6(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

30、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考点】5F:山水田园诗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

31、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了描述画面,要注意紧扣诗中意象,运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表述。(3)分析诗歌的情感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分析,另一种是给出分析的方向,让考生通过诗歌进行解读,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中的答题方向,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解释。【解答】(1)A“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误,“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句透露出,对于世道的兴衰,对于孔子、子路一类的人物,诗人从心底里还存有某种希冀。(2)“平畴”,平坦的田野。“怀新”,孕育着新的、的生机。理解了这两个难点词语,再结合“远风”“良苗”就可以描绘出画面。(3)此句根据“掩

32、柴门”“为陇亩民”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隐逸情怀;一个“聊”字值得分析,其意思一般是“姑且,暂且”的意思,言下之意是虽然隐居了,但并不能全然忘情,不能完全放弃济世弘道的理想。答案:(1)A(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译文: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优贫。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

33、赏析:这首诗从孔子遗训“忧道不忧贫”之不易实践叙起,夹叙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或说理,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看似散杂,不见首尾,其实散而有骨,理、事、景、情交融汇合,最后道出主旨:“聊为陇亩民。”此诗语言朴素之至,初读甚至觉得有些枯淡,但细细寻味,就会发现基中有生动的场景、活泼的思想、浓郁的情趣。苏轼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不加雕饰却又胜于雕饰,这是一种艺术的辩证法。这中间其实经过了诗人艰苦的艺术劳动,那是一个弃绝雕饰、返朴归真的艺术追求过程,没有一番苦功是无法达到这种艺术创造境界的。【点评】诗歌鉴赏做到五必看: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

34、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7(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

35、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做岸不屈: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后的旷达、洒脱;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抒写了辛弃疾耻于弃官归隐、立志光复故土的爱国之情。【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解答】答案为:风萧萧兮易水寒(重点字:萧)周公吐哺(重点

36、字: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重点字:事)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颜)惟江上之清风(重点字:惟、清)休说鲈鱼堪脍(重点字:脍)【点评】赤壁赋 (苏轼)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6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理”的诗

37、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7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8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五、(21分)8(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

38、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

39、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

40、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

41、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

42、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

43、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対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

44、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濯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両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BA文章开头运用“子然一人”“蹀躞”等词语,形象地描写了“我”寻找徽墨时身心疲惫、孤独失落的状态。B“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华丽”一词运用反语手法,寄寓了“我”

45、内心的惋惜与不平。C文章写了一位“隐者”,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的敬慕之情。D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历,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真实亲切,具有生活气息。E文章以寻找徽墨始,以带走徽墨终,首尾呼应,脉络清晰;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化韵味。(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3)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4)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考点】42:散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2)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含意的理解与分析能力。(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分析与根据能力

46、。(4)本题考查对文章创作思路及写作意图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1)A“身心疲惫、孤独失落的状态”有误。从下段“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可看出,是为了描写了“我”寻找徽墨时艰难和心有不甘。B“运用反语手法”及“不平”错。作者运用“华丽”一词,不是反语,也无不平之意,而是旨在形象化地写出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发展之快,从而表达出作者对“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的叹惋。(2)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具体语句并联系全文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从“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和“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等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或想象),其作用是能生动且形象地写出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时的真切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叶老师“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的清幽生活的向往之情。(3)解答本题,需要对全文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从“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处,可看出“我”寻找徽墨是因喜爱。从“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