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家论坛2022年(第12卷)第34期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运动训练学教材建构多维分析徐春霞1 时圣营2 石磊3*(1.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5;2.山东女子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2;3.山东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2)摘 要: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质疑梳理是课程构建的内在动力。研究认为:(1)社会性、逻辑性、教育性、转化性、完整性是教材建构的主要因素;(2)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发展特点、学科特性、发展趋势是教材构建的前提条件;(3)厘清思路、多维分析、通俗易懂、贵在实用是教材构建的最终目的。建议关注教材重构
2、的编写工作,从教材撰写的多维视角分析,建构更加富有逻辑、全面、实用的课程教材,以便满足课程教学的实践需求。关键词:运动训练学 建构 多维因素 分析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2)12(a)-0005-04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Training TextbooksXU Chunxia1 SHI Shengying2 SHI Lei3*(1.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Shan
3、dong Province,250355 China;2.Shandong Womens University,Jinan,Shandong Province,250002 China;3.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Jinan,Shandong Province,250102 China)Abstract: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the social demand of talent training,and questioning and sorting is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f curricul
4、um construction.The research holds that:(1)Sociality,logic,education,transformation and integrity are the main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xtbooks;(2)The research object,content system,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are the preconditions for the con
5、struction of textbooks;(3)The ultimate goal of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is to clarify ideas,conduct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be easy to understand,and be practical.It is suggest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pilation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and construct more logical,compr
6、ehensive and practical course materials from the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materials writing,so as to meet the practical needs of course teaching.Key Words:Sports Training Science;Construction;Multidimensional factors;Analysis2000版 运动训练学 教材梳理了运动训练学的研究范围、体系构成、学科价值及递嬗,并论述了自身的学科特征、理论基础和
7、发展规律,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框架与理论体系。但是,从课程的意义进行全面考察剖析,从逻辑的角度进行推理分析,从认知的角度进行有效链接,从术语的诠释进行科学界定时,发现新版运动训练学教材仍有不足之处,该研究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影响构建的多维视角,探究影响建构的实践因素,旨在为教材构建提供理论借鉴1。通过对现有教材的问题提出建议,解析问题的成因,探讨重构教材DOI:10.16655/ki.2095-2813.2210-1579-3779基金项目:山东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名称: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内容框架的重构,项目编号:2020ZC222)。作者简介:徐春霞(1975),
8、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通信作者:石磊(1975),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E-mail:。5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2022年(第12卷)第34期专家论坛的基本原则与标准。同时,提出教材重构的框架体系。1 教材问题产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本工具,是知识传递的重要桥梁。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理论体系,历经几代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形成了里程碑意义的教材结构体系。如田麦久教授从本源性、综合性、实践性的视角,详尽阐述了学科特征与发展规律。胡亦海教授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
9、层面阐述了学科内容范畴与构建体系。我国老一辈体育理论专家和学者在总结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形成了相对完美的教材体系。论述了自身的学科特征、理论基础和发展规律,从而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框架与理论体系,这令后人十分钦佩。但是,从课程实用与实践的角度审视,教材在建构方面仍有待商榷之处。为明晰思路、梳理框架、建构逻辑,该研究从社会、逻辑、教育、转化、完整5个方面进行梳理。1.1 社会性因素当人们冷静思考学科成长的历程时,不难发现,学科的形成是以我国学者的吸收为基础的。近些年,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产生了大量的学术成果,人们将这些学术成果进一步科学化和系统化,进而将这些科研成果梳理成册,20
10、00年版的 运动训练学 教材就是最明显的体现。国外运动训练学理论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使课程构建及内容梳理成为必然。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便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产生了。造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学的角度可以看出,我国训练学的形成具有特殊性,其学科理论只是吸收和引进,进而形成理论框架体系。但是,作为一门学科来讲,只有理论框架体系是不完整的,必须建立学科体系。对于这一问题,徐本力在全国体院函授教材中对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结构作了描述。但其本质也只不过是对学科内涵的进一步丰富,使理论内容进一步充实。有关学者必须站在学科发展的角度去审视,从教育学、
11、社会学的角度去重构,这也是运动训练学存在问题的最基本的社会学原因2。1.2 逻辑性因素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是在吸收与发展的基础上,日渐形成系统和完善起来的,这种结构体系形成之后,怎样才能有效地组合,即怎样进行逻辑编排才能使知识教学流程最优化地传递给学生,这成为教材优化组合的又一重要问题,这也是笔者的寓意之所在。这种逻辑性问题表现在教材的整体逻辑性不够,一方面表现在内容框架体系的逻辑性不够全面,章节之间的知识体系逻辑衔接有问题,有的知识点没有编排进去。例如,训练负荷、恢复时间与内容安排、训练过程监控、重大赛事间的训练、少儿训练及其特征、教练员职业素养等。负荷的施加是提高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科学
12、合理地编排负荷、安排恢复时间和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逻辑和掌握知识内容。训练过程监控是适时掌控运动员训练效能的重要途径,通过监控可以不断校正训练环节,提高训练质量,使训练朝向更加优化的方向进行3。重大赛事间的训练内容也要从课程知识逻辑的视角进行有效梳理与建构,这样才能够使教材的内容构架更加符合教学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逻辑性问题表现在各个章节的编排手法逻辑性不够,不同章节的编排风格不同,这种不同造成了逻辑上的不统一。1.3 教育性因素运动训练学教材的知识性从教育学的角度讲,主要是教材要重视知识的理论化、综合化、实践化、可视化,即充实现代科学的成果,扩大理论知识的比重,加强理论知识教学。要通过
13、教材知识的传递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治学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因此,学生的认知性与教材的知识性是融为一体的有机统一体。只有教材具有了较好的知识性结构,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认知性。然而,运动训练学教材在教育性方面存在问题,首先是教材的教育理论知识内容不够,不能用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去阐述运动训练学问题,使教材显得过于理论化,不便于学生在教学中理解掌握。其次是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考虑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原则,从而使内容体系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4。最后是教材不能很好地体现实用性,根据教育学理论,应在各章结束时加入一些练习题或思考题,以便学生掌握和
14、巩固所学知识。另外,教材的建构还应充分考虑课程思政理念,从课程本质着手,挖掘课程的思政内涵,利用课程的思政素材,体现当下课程思政的需求。1.4 转化性因素教材之所以区分学术著作,就在于教材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育学的基本规律来组织学科内容,归纳知识要点,阐述学习目的意义,并对章节内容给予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说明,而不是像学术著作那样从科学研究的视野去剖析某一深层次内涵,然而这种科研的结果也往往只是聚焦于一些站在该领域前沿的专家学者所共同探讨的问题。这对于在校的本科大学生而言,显然是有些不当的,也是运动训练学教材在重构中亟须解决的重点问题。显而易见,学术著作绝不等于学校教材,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实用
15、性。通过学科6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专家论坛2022年(第12卷)第34期历史沿革及训练实践积累的成果,通过有效且具有逻辑性的编排,能够简洁明了地给学生提供知识学习,并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训练实践问题的有效工具5。但是,教材又必须吸纳学术中的新鲜血液,以使教材体现学科发展的趋势。需将最新的学术成果,进行学科梳理及合理的逻辑撰写,螺旋式地提高教材构建的质量。因此,二者的转化问题也就成了这一问题的核心。然而,教材在这方面显然存在一些不足,这也是今后该学科发展仍需值得关注的问题。1.5 完整性因素完整性因素指学科理论支撑与教材完整性
16、关系,完整的知识模块便于课堂知识的逻辑讲授,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分析可知,运动训练学的知识体系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运动训练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只有在其相关学科的有力支持下,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让人信服。比如,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等基本素质能力训练的基础原理,在教材对应的知识点中没有得到明显体现。运动训练学教材中的原理体系对原则的有力支持不应仅仅停留在一些原则数量上的增减,更重要的是要从运动训练的实际出发,使原理或原则能够真正为内容服务,而不是牵强附会。运动训练学课程的实践目的是通过学习,解决学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本科生来说,未来的工作取向也许会面向中小学生,而
17、在面对少儿训练的问题时,如果教材没有涉及此内容,则会给学生的教学训练带来一些困惑,甚至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训练过程。随着竞技体育社会化的推进,今后学校体育会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显然,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培养内容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应进一步完善6。2 教材内容重构的标准 教材的重构是课程理论与实践经验相互促进的结果,是课程知识体系的继承与凝练。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实用性。内容构建要体现其本源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征。教材的重构内容首先必须是科学、可靠的知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另外,教材的重构内容要有一定社会、自然、人文基础,对训练原理、训练方法、训练过程、竞技能力的形成要有根可循、有理可依。科
18、学合理、逻辑严谨地建构教材内容,是教材重构的前提条件。要让学生从科学的内容中掌握正确的观点和理论知识,又要让他们把理论、事实、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使其在思想观点上有所提高。教材还应处理好基础知识与先进科学成就之间的关系。为此,该研究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发展特点、学科特性、发展趋势5个方面进行解析。2.1 明确的研究对象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其学科的训练实践和发展需求所决定的。学科的研究是以训练实践过程为核心,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或者运动成绩为最终目的所开展的运动训练教学过程和实践应用过程。运动训练学教材的建构,是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教练的执教过程则是知识体系应用的过程;科学研究过
19、程需要系统地分解和明确对象,清晰地分解和系统地阐述共性。明确且科学地分解知识板块内容,以便系统传授学科知识;教练的职责是将分解的体系,艺术地综合成有机整体,以便综合提高训练效益。站在学科发展的角度,构建过程理应考虑学科所涵盖的研究领域与理论框架,科学地认识学科特征。围绕着为啥练、练什么、练多少、怎么练、练咋样展开深入阐述7-8。清晰且有逻辑性地呈现知识,是教材建设的必然要求。唯有如此,才能满足社会不同层面体育者的需求,将教材的理性知识转化为训练实践的指导工具。2.2 明确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概括与抽象,是运动训练学学科内容的逻辑再现,是该学科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具体化,理论是训练实践的高度凝练,实
20、践是理论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概括与实践中相互促进与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层次,只是概括抽象的程度不同。学科明确的研究内容是学科人才培养的历史必然。从我国运动训练的实践来看,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竞技运动的本质、功能与价值,竞技能力与状态,训练负荷,训练原则,训练方法,训练过程结构,训练组织与监控,负荷、恢复与安排,少儿训练、教练员职业素养等板块要素9。这些要素决定了运动训练学的组成部分,整个体系决定了运动训练学的基本框架内容体系。教材的编写过程是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教练的执教过程则是知识体系的应用过程。实践应用过程需要个性的具体化和体系的综合化。因此,应慎思其构
21、架体系,立足于实用性,形成明确的研究内容。2.3 明确的发展特点明确且准确地凝练学科知识和概念,对学科的构建极为重要,是学科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现代学科发展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学科精细的分化及科学知识运用的高度综合。针对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及动作技能的生物力学特点而言,训练学具有强烈的自然科学属性,同时由于人类活动与体育运动的社会化,训练学又具有强烈的社会学科属性。因此,训练学必须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科学领域广泛吸取营养,才能保证本学科的迅速发展。要密切联系相关学科的发展成7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2022年(第12卷)第34期专家论坛果,如体
22、育生物学科中的生理学、医学与康复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技能表现、人类学等的发展动态,还要关注体育社会学科中的教育学、运动心理学、社会体育学、体育美学、体育教法学的最新成果10。同时,还应高度关注其他领域的发展前沿,将其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转化为体育科技的力量,助力竞技体育的进步,并将其实践应用经验转化为学科建设的知识来源,在动态中使学科得到渐进式发展。2.4 明确的学科特性学科的精细分化与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一方面,运动训练的过程,是人体不断适应外界负荷的改造过程,改造必须遵循人体机能变化的发展规律,动作的结构又必须遵循生物力学的原理,这就决定了训练学理论具有强烈的自然科学
23、属性,唯有如此,运动训练才能实现提高其竞技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训练和竞赛活动是社会体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比赛可以满足民众社会精神层面的欣赏,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因此,它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运动训练是人类体育行为中极为活跃的组成部分,运动竞赛又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和巨大的感染力,竞技运动的社会化又明显加剧了训练科学的竞赛,因而在学科知识的交流和引进中也最为敏感。体育科学体系中的许多学科都把相当大的注意力放到竞技训练的研究上去。但这些研究都是从这些学科本身的角度和体系进行的,必须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与训练实际情况密切结合起来予以应用,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5 明确的发展趋势随着
24、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我国竞技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优势项目引领世界,潜优势项目差距缩小,竞技水平跃居世界前列。运动训练与成功参赛经验的不断积累,为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活力源泉,极大地推进了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进步,并对竞技运动实践的指导作用越来越明显。清晰地认识国内外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状况,精准把握其发展趋势,对完善我国运动训练理论,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整体实力,并稳定地保持世界顶级水平极为重要。北京奥运会及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使我国的竞技体育进入了快车道,东京奥运会的辉煌战绩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些成功经验无疑为教材的构建提供了丰富资源。目前,学科的发展趋势集中体现在竞技运动的理论框架、运动训练
25、的基本规律、运动训练的系统结构、运动训练的方法手段、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运动训练的负荷优化、运动训练的过程安排、运动训练的过程监控、现代科技的助力应用等领域。3 建议 该研究通过学术质疑、教学实践等过程进行了多维分析,解析了教材存在的5个问题,提出未来教材重构与改革的5个标准。通过逻辑论证梳理了构建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体系,可为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学教材编写组进行教材改编与重构提供参考。建议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以教材的实用性为最终目的,通过多维解析其社会、逻辑、教育、完整及转化的视角,深挖教材构建的诸多要素。高度关注运动训练学重构教材内容的编写工作,使运动训练学教材内容体系更加逻辑、全面、实用。
26、将理论凝练与实践应用有机统一。参考文献1 余银,胡亦海.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 李慈心,余蓉晖,杨水金,等.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审视、热点与趋势基于中国知网20122022年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30(10):45-49.4 易英达,杨栋栋,石磊.微机辅助CAD训练计划设计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21,29(3):54-57.5 石磊.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21.6 潘政彬,刘大庆.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发展历程、经验及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22(6):91-97.7 金成平,石磊,杨成波,等.中国运动训练基本理论的演进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4):87-93.8 普拉托诺夫.奥林匹克运动员训练的理论与方法M.黄签名,张江南,郭鹏程,等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9 金成平,李少丹.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演进及其问题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4):117-123.10 熊焰,王平.竞技教练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