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时代逻辑再...兼与新帝国主义理论比较省思_朱亚坤.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2342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时代逻辑再...兼与新帝国主义理论比较省思_朱亚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时代逻辑再...兼与新帝国主义理论比较省思_朱亚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时代逻辑再...兼与新帝国主义理论比较省思_朱亚坤.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时代逻辑再认识 兼与新帝国主义理论比较省思朱 亚 坤摘 要 列宁有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新、最高和最后阶段的时代逻辑论断发自不同语境、具有不同内容侧重点,他主要是从垄断代替自由竞争的角度说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新阶段,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运动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趋势强调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战争对革命起促进作用的语境宣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后帝国主义、新帝国主义和帝国等论说,并没有完全超出列宁对帝国主义时代的理论研判。关键词 帝国主义 垄断 金融资本时代 新帝国主义作者朱亚坤,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州 510275)。

2、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的重要标志。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部分研究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如哈维、阿仑特、斯克拉、列菲弗尔等人对列宁有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和最后阶段、帝国主义的垂死性和腐朽性等论断提出了批判性质疑。在检视各种研究批评时,我们有必要从帝国主义何以是资本主义的最新、最高和最后阶段等有关文本出发,尽可能完整地展现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时代逻辑的多维意涵,深入把握列宁有关帝国主义时代诸论断的本义、内在逻辑和实践聚焦,并进一步结合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来对这一理论加以反身性思考。一、语境:帝国主义何以是资本主义的最新、最高和最后阶段?列宁所剖析的“帝国主义”,一般用于概括

3、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现象、新特征。与同时代的霍布森、希法亭、卢森堡和考茨基等人从政策手段意义上对帝国主义的理解不同,列宁主要是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意义上来理解帝国主义,在他看来,“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很高的特殊阶段的产物。列宁的这个论断涵摄了一定的时代逻辑研判,它主要包括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新、最高和最后阶段这三个有特定指涉的论断,各个论断具有不同的内容侧重,而非简单的逻辑等同或次序排列,但由于列宁经常混合使用,容易引起简单化理解,所以我们要回到原初语境中,以准确把握其本义所指。(一)从垄断代替自由竞争的角度说明帝国主义

4、是资本主义的最新阶段列宁和第二国际时期的一些理论家都敏锐注意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系列新现象、新特征,如希法亭在 1910年出版的 金融资本 一书的副标题就是“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就是“试图科学地阐明最近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现象”。列宁的 帝国主义论 在 1917 年出版时的书名是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新阶段(通俗的论述),也是以帝国主义来概括和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最新成就。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新阶段这一论断乃是基于对时代发展中大量客观事实的观察和统计分析而形成的深刻见解。17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23 年第 1 期一方面,列宁断言帝国主

5、义是各个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也就是说,只有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相当高的资本主义国家才可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是作为一般资本主义基本特性的发展和直接继续而生长起来的。但是,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很高的阶段,资本主义的某些基本特性开始转化成自己的对立面,从资本主义到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过渡时代的特点已经全面形成和暴露出来的时候,资本主义才变成了资本帝国主义。”此即说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很高的阶段的产物和体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当下的时代特征,那么资本主义的哪些基本特性发展演变成自己的对立面即帝国主义?列宁注意到,经济上的基本事实是垄断的出现,垄断替代了自由竞

6、争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经济基础,垄断是帝国主义经济的本质性特征和最新成就。列宁进而认为,“垄断是从资本主义向更高级的制度的过渡。”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而成的金融资本在垄断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金融资本逐渐占据统治地位,资本输出也逐渐代替了商品输出而具有特殊意义,垄断同盟开始在经济上瓜分世界,资本主义列强不断发动战争以瓜分世界领土。帝国主义阶段诸特征已经形成并对社会、政治和文化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正是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 帝国主义阶段,到处充满了冲突、斗争乃至战争,由此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或阶段。列宁意识到,处于帝国主义阶段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7、与落后的东欧君主国之间发生了利益争夺的残酷战争。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了争夺原材料、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抢占商品销售市场或资本输出市场,不断进行瓜分或再瓜分有主或者无主的世界领土,不惜发动各种形式或规模的战争,由此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帝国主义时代的战争和以往时代的战争的不同之处在于,帝国主义国家和资本家阶级只有也只能通过占领殖民地,才能保证垄断组织的自身利益特别是高额的垄断利润,也正是在争夺垄断利润的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愈趋激烈,直至以战争方式来解决。简言之,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资本逐利和扩张本性意味着资本会不惜采取战争等任何手段来

8、开辟市场、抢夺原材料和抢占殖民地,由此,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国家间还是与落后国家之间,都难免会发生斗争。斗争、战争成为了帝国主义时代的内在命题。(二)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运动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趋势强调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有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新阶段的这一论断,一般少有人质疑。但是,列宁进一步断言,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也就是将帝国主义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提升到最高阶段,即将时间的发展演变突兀地推向了顶端,这在逻辑上和现实观照上是否有矛盾?如果没有,在何种意义上说是最高阶段?所谓最新阶段,一个重要方面是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联系上更是区别上的相比较而言。所

9、谓最高阶段,是在强调帝国主义诸现象及其矛盾运动已经达到了某种限度。在这一限度或节点上,随时可能发生全部的或部分的质的深层变动。列宁之所以强调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一论断主要基于两个评判标准:一个是时间跨度,一个是内容向度。从时间跨度上看,世界经济与政治从 19世纪 80 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发展表明,霍布森所描述的“帝国主义化”过程已经完成,达到了帝国主义之所以为帝国主义的内在充足本质和外在俱全的表象。故列宁断言:“帝国主义,作为美洲和欧洲然后是亚洲的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截至 1898-1914 年这一时期已完全形成。”此即强调,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即是帝国主义时代

10、的成型和完整表现,也是由帝国主义引起的动荡时代的真正开始,这一时代以帝国主义战争为矛盾的总爆发点,以这一时间为基点的后续延展,27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各种行动及其关系、力量与其要素以及环境和条件的复杂交织,演绎着世界历史的复杂图景。正是在本质完备的这个意义上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就内容方面而言,帝国主义诸要素及其结构化进程已经达到了完成状态。列宁指出,帝国主义阶段表明了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这时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最高阶段;这时不仅商品输出,而且资本输出也已经具有最重要的意义;这时生产的卡特尔化和经济生活的国际化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这时殖民政策导致了几乎整个地球的瓜分;这时世界资本主

11、义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越出了民族国家划分这种狭隘范围;这时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已经完全成熟。”此即是言,帝国主义最高阶段的意义在于:垄断不仅出现而且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超过商品输出并已经具有最重要的意义;生产的卡特尔化、经济生活的国际化规模极为巨大;整个地球被帝国主义殖民瓜分完毕,空间范围已无地遁逃于帝国主义势力;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力已经超出民族国家疆域,实现了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已经完全成熟。这也说明,帝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状态,而且经过一段时间,帝国主义完全成型: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帝国主义诸要素构件的密度和烈度达

12、致了一个随时再爆发的程度:帝国主义列强已经将世界瓜分完毕了,物理空间意义上世界已经一体化为帝国主义的势力圈。阿兰山德罗就此分析指出,“帝国主义把资本的矛盾扩散到了天涯海角,并以帝国主义战争的形式推动矛盾发展到最高烈度 从这个更进一步的意义上来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在这里,与界定资本主义最新阶段不同的是,列宁使用最高阶段的一个明显政治意图在于突出帝国主义时代或阶段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已经完全成熟。因为,最新阶段可能意味着刚开始,但是最高阶段已经意味着某些方面的深度转折或者改变,特别是当列宁完成了对帝国主义经济方面的深度剖析之后,他更加关注的是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思考的是

13、如何开展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从而推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因此,作为革命家的列宁是不可能满足于停留在从最新阶段做出与同时代学者研究所得出的一般判断上,他更加突出了最高阶段的转折性政治意涵:“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继续,是它的最高阶段,从某个方面来说,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即突出了帝国主义阶段是一个过渡型的阶段,一方面说明资本主义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另一方面指出这个阶段也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准备了物质基础。(三)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战争对革命起促进作用的语境宣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正是在最高阶段意义上,列宁宣称帝国主义时代向社会主义时代过渡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帝国主义说到底只是

14、资本主义向更高级社会制度过渡的一个阶段,帝国主义时代矛盾与战争爆发的同时也推动着社会革命的向前发展,麦克莱伦分析指出,“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是他的革命观发展的关键。”?I1列宁研究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和战争,意在研判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现实可能性,他主要通过强调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来宣判帝国主义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列宁早在1914 年的 欧洲大战和欧洲社会主义 一书提纲 中就指出,资本帝国主义时代是成熟而且过度成熟的资本主义时代,这个时代已经成熟到面临崩溃的前夜,也就是让位给社会主义的地步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I2帝国主义已经发展到不能通过其它方式而只

15、能通过残酷战争才能再度瓜分资本利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所造成前所未有的灾难和巨大损失,业已证明资本主义已是穷途末路。正是帝国主义战争所引起资本主义的深重危机同时也发展成为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转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祸害和破产,促使资本主义37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达到了向无产阶级社会革命时代转变的关键时刻。“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这时它已经瓜分了全世界,两大集团卷入了生死的搏斗。或者为这个集团服务,或者为那个集团服务,或者把这两个集团都打倒,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I3这一最后阶段的关键时刻,列宁认为它不是主观臆想的虚构而是显存于客观的历史进程当中,那么最后阶

16、段是不是意味着帝国主义寿终正寝,马上就面临终结?列宁清醒意识到这个帝国主义时代将延续多久,还一时无法断言。这就是说,帝国主义尽管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但是这个最后并不仅仅是一个短暂时间的概念,而是一种社会过渡形态,在过渡阶段,充满了各种复杂性因素的交互作用。列宁之所以无法断言帝国主义时代还会延续多久,是因为他还清醒地认识到:“帝国主义是衰朽的但还没有完全衰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但还没有死亡的资本主义。”?I4帝国主义战争给资产阶级时代带来巨大危机的同时并没有一次性从根本上摧毁其某些方面自我发展的可能。这也意味着,理论现实不等于实践现实,理论上宣布帝国主义时代已经成为资本主义让位给社会主义

17、的最后阶段,与在社会革命立场上促进这一最后阶段的过渡转化之间有着相当的距离,后者显然需要更多条件和更为长久的斗争实践,革命理论会促进但不能也无法代替现实革命。列宁实际上也承认,资本主义在转化为帝国主义,而帝国主义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这是一个枯燥的和很长的过程,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把它走完。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任由帝国主义时代自行其事,此时此刻恰恰需要无产阶级坚定革命信念迎难而上,从而减少乃至减缓帝国主义时代给人类造成的损害,并积极努力缔造一个有别于资产阶级时代的社会主义革命时代,这也显示了列宁研析帝国主义的深层革命动因。此外,列宁还强调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一论断的经济意

18、蕴。帝国主义战争加速了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在客观上使人类社会异常迅速地接近了社会主义。不过,这里的“国家”特指在某种程度上可能限定了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因此,有批评者就指出,列宁的分析是以民族国家主体范围为划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与垄断的基本考察系?I5。事实上,这种批评严重忽视了列宁对资本国际化趋向的洞察,列宁已注意到: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已经变成国际的和垄断的资本。”?I6综上分析,列宁强调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最高阶段和最后阶段,是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他从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种种新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断定最新阶段之所涉,又从

19、帝国主义时代基本矛盾运动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意义上强调说明最高阶段的重点所在,更从经济层面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最充分的物质准备和非经济层面说明帝国主义战争引起的无产阶级社会革命意义上说明最后阶段的深度意蕴。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体现在:经济层面上认定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发展阶段和政治层面上提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这个结论,?I7两个层面的意蕴互相支撑并融合于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时代逻辑研判当中。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仅从时间先后的逻辑意义上来理解列宁对帝国主义的时代研判,更不能脱离具体语境和实践的侧重点来曲解列宁帝国主义论及其时代逻辑论断。二、脉连:帝国主义

20、时代之前、之中与之后的阶段关系说明如上所析,列宁是在不同意义上或者不同场合下强调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新阶段、最高阶段和最后阶段,但是他在许多情况下混同使用了“帝国主义时代”和“帝国主义阶段”,也没有在直接文本上对“最新”、“最高”和“最后”阶段之间的逻辑相关性加以澄明,从而容易让受众直观地感受到其相关时代论断之间的差异性不大,甚至让人迷失在时代和阶段的概念混同使用之中。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在区分时代和阶段概念的基础上,对47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帝国主义时代之前、之中与之后诸阶段之间的发展关联加以脉络关联的说明。(一)基于时代和阶段的概念区分界定帝国主义时代前后历史发展脉络的延续性时代和阶段是

21、有一定关联但更有不同的概念,狭义地讲,时代的时长要比阶段的时长长一些,一个时代可以包含很多阶段。遗憾的是,列宁没有对阶段这一概念作出明确的界定。有学者比较委婉地批评列宁有时也不很严格地将时代与某一个历史阶段混用。因为从总的来看,列宁的时代概念与历史阶段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I8实际上,时代更多是相对于背后较为稳定的生产力、社会形态和阶级关系等而言,因不同形势、力量和事件转变等原因形成了不同阶段,时代与阶段或者不同的阶段之间至少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作为基本的变量,时代可以包含多个阶段。当然,这里所言的时代指的是大时代。如果称之为帝国主义阶段,则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同属于资本主义时代这一大时代的范畴

22、。如果称之为帝国主义时代,则是小时代的意涵,因此,将帝国主义称之为时代或是阶段,并没有严格界定,但是一旦使用了某词来指称的时候,就当与其相关使用做出区分以免混淆。如承认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代这一理论前提之后,在逻辑上可以推测这个时代会有多个阶段,进一步,还可以在帝国主义时代之前、之中、之后建立某种历史性关联和阶段性分殊,由是或能拓宽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时代逻辑的认识。根据列宁帝国主义论,从经济上看,帝国主义时代以前属于旧的资本主义,也就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从资产阶级的性质来看,帝国主义时代以前的资产阶级曾是进步和民主的力量,在帝国主义时代就变成反动走向衰落;从战争的性质而言,帝国主义时代以前

23、的战争,更多是争取民族自决、民族独立等目的的民族战争,帝国主义时代的战争则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是,从资本主义数百年的成长史来看,帝国主义时代以前的资本主义也经历过几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也是其中一个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较为成熟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主义作为生产方式也是从萌芽、成长乃至成熟的一个发展过程,从简单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再到机器大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经历着技术上、组织上和阶级力量对比上的一系列转变或改变。在某种程度上说,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理想模式,但事实上,“垄断和竞争,国家干涉和个人首创,世界市场和民族利益,均以不同的形式共同表现在资本主义的整个形成过程

24、中。”?I9列宁从帝国主义时代的本位角度出发,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分析显然有所侧重。他重点将帝国主义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相比较,目的为了凸显帝国主义时代的特殊性,特别是强调垄断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认为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这是对帝国主义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不同点的显现说明。与此同时,列宁还强调了帝国主义时代与自由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连续性问题,在他看来,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继续,帝国主义不是终结而是进一步发展了资本主义,因为帝国主义不是为了也不可能去彻底改造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帝国主义时代也不仅是垄断而是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时代,帝国主义没有消除竞争,反

25、之垄断是与竞争并存。列宁这种坚持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对时代和历史加以辩证探析的视角启示我们,要坚持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相统一的整合性视角来审视帝国主义时代与之前的资本主义发展诸阶段之间的关系。从连续性出发,依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观点来看,相对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这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言,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自然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最高阶段也是最后阶段,这在逻辑上并不具有内在矛盾。因为帝国主义是经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而来并最终取代之。一些批评者把列宁特指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简化为资本主义,又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来驳斥列宁有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最后阶段这一论说,这种分析理路颇值商

26、57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榷。作为帝国主义是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积极扬弃,这一扬弃过程意味着对前一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的终结,但远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终结(尽管为这种本质终结提供了可能),我们不可能更不应该把“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中的“资本主义”看成是所有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资本主义,而忽视了列宁对帝国主义论述背后的特定比较对象。(二)从垄断形式的发展演变说明帝国主义时代内部发展的阶段性帝国主义时代本身及随后的发展是否会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或者分期?它是否也有最新阶段、最高阶段和最后阶段等内容?这里首先需要探讨的是帝国主义时代肇始于何时?列宁似乎没有谨慎而明确地处理

27、好这个问题。他在批评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理论时指出,“不用说,自然界和社会里的一切界限当然都是有条件的、变动的,如果去争论帝国主义究竟在哪一年或哪一个 10 年 最终 确立,那是荒唐的”。?20问题是,尽管一切界限具有相对性,但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现实 垄断从出现到占据统治地位,在时间向度上肯定有所体现,也正是在时间纵轴对垄断现象的观察,才能洞悉其发展。就垄断本身而言,列宁也曾考察其历史并做如下概括:“(1)19 世纪 60 年代和70 年代是自由竞争发展的顶点即最高阶段。这时垄断组织还只是一种不明显的萌芽。(2)1873 年危机之后,卡特尔有一段很长的发展时期,但卡特尔在当时还是一种例外,还不

28、稳固,还是一种暂时现象。(3)19 世纪末的高涨和 1900-1903 年的危机。这时卡特尔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之一。资本主义转化为帝国主义。”?21这告诉我们帝国主义时代的确立是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其形成过程和动因则要在这一时段之前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中找寻。但是,列宁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对帝国主义时代发展做更多的阶段性划分,因为他已经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和最后阶段意义上论证了帝国主义朝着更高级社会制度转变的过渡意义,强调帝国主义的过度成熟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尽管他也意识到这个时代延续多久尚无定论,但他更加强调革命的无产阶级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主观上更乐意看到的是帝国主义

29、时代转向社会主义的及时性,正如卢卡奇所说:“革命的现实,这是列宁思想的核心。”?22随着对帝国主义战争认识的深入,特别是感受到帝国主义战争和经济、政治相互协同增强产生的社会效应,列宁发现,“帝国主义战争大大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国家同势力极大的资本家同盟日益密切地融合在一起,”?23,因此,他实际上指涉了帝国主义时代可能或者至少有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种阶段,之所以促成这种阶段性地向前发展,原因是帝国主义战争的加速作用。而当列宁做出一般垄断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断时,后来他又强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充分物质准备,兼之对资本国际化趋向的强调,实

30、际上在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发展脉络中开辟了一条帝国主义时代诸阶段论的语境和方向,既然帝国主义时代有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且仅仅在一次的帝国主义战争(一战)中就现端倪并转化成型,那么垄断资本主义在没有被强大外力终止的时候,必定会继续向前发展直至自身内在矛盾演化的彻底爆发,这意味着列宁认识到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以及资本主义向前发展的可能空间。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大萧条,社会矛盾突出,凯恩斯主义崛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迅猛,促进了西方国家 20世纪 50、60 年代的经济快速增长,今天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依然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客观现实,也一再表明当代资本主义的

31、发展演变并没有超越列宁所分析的垄断资本主义框架。从更长的时段来看,列宁有关帝国主义构成性要素分析在当代持续引起共鸣,?24因为“帝国主义改变的是剥削和压迫的方式,不变的是本质。”?25垄断,作为帝国主义时代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及至今日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67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其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已经演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一阶段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高度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借助新科技革命和新技术应用的必然结果,其实质是资本国际化。国际垄断资本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资本载体,它几乎推翻了所有民族国家的藩篱,更加肆无忌惮在全球横行,其所引起的矛盾较之于列宁时代是有过之而无

32、不及。国际垄断资本向前发展所形成的全球垄断资本是一种新式垄断资本,这种资本在逆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以及新保守主义政策的左右之下,会有一个成长和变形的过程,但它预示着帝国主义时代以垄断为物质基础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特别是社会主义力量的崛起壮大,为着充分利用并转化这一垄断资本形态向更高级社会发展创设了现实的可能性。(三)从时代继替意义上强调帝国主义时代发展与终结的现实性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 中宣告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其所期许的世界历史性的共产主义首先在俄国找到了切实实践的历史契机。列宁根据有关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及其对复杂现实的多维审视,积极应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历史阶

33、段 帝国主义时代,主张在一国或者数个国家内部可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十月革命便是在这一主张指导下的成功实践。十月革命开创了反抗并超越帝国主义的革命先河,具有十分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这一革命说明了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无产阶级,并不是被动地受制于资本帝国主义,而是积极应对和实践革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革命性,即强调无产阶级社会革命促进帝国主义时代发展演进的重要意义。但是,一国社会主义发展成为世界社会主义无疑需要一个过程,其中难免有曲折,但趋势是向前发展,因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建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当中。于这一过程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

34、互相竞争,这意味着列宁之后的帝国主义时代不是一个也不应当是一个纯粹的资本主义时代,而是一个帝国主义形势不断纵深、社会主义因素或力量也不断增强和崛起的时代。三、省思:列宁帝国主义论与新帝国主义理论的比较在列宁之后,斯威齐和巴兰提出的垄断资本论、弗兰克提出的依附理论和沃勒斯坦提出的世界体系理论等在不同层面丰富和发展了列宁帝国主义论,继续拓深了列宁的帝国主义时代论断。但是随着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涌现出来的新特点和全球化的纵深推进,形形色色的新帝国主义理论一时兴起,这些理论大都在不同程度上质疑或曲解列宁的帝国主义时代逻辑判断。诸如后帝国主义、新帝国主义、伦理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科学帝国主义等,虽然概念

35、纷呈,但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反映,实际上,“当代资本主义仍属帝国主义时代。”?26新帝国主义的种种论说与其说是力图重构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时代逻辑,不如说是深化了列宁对帝国主义时代逻辑论断的当代运用,因为新帝国主义理论和列宁帝国主义论一样都没有回避资本逻辑运作下的金融资本,所谓新、旧帝国主义的区别更多只是在于现象而非本质。列宁之后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既验证也深化了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时代逻辑研判。斯克拉基于对列宁帝国主义论中关于帝国主义战争加速帝国主义时代终结的这一论断的否定,提出了后帝国主义理论,在他看来,帝国主义战争的这种风险在今天的时代已经被排除,“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发展阶段,它已

36、经让位于国际公司资本主义”,?27后帝国主义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跨国公司的快速扩张,特别是跨国公司在新兴国家中培育形成了管理者资产阶级,这个阶级一方面与跨国资本勾结,另一方面又没有放弃民族主义原则,深刻地改变国际资产阶级特别是新兴国家中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推动世界进入到后帝国主义时代。但是,后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新阶层的出现,恰恰是扩大了国际资产阶级的队伍,与77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此同时,国际无产阶级的形成趋势已然可辩,正如斯克拉和贝克尔所共同承认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利益冲突依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因此即便是管理者资产阶级的新出现,也只是加深了列宁时代以来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

37、矛盾。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指称的帝国主义时代并未被超越。与后帝国主义理论类似,哈维提出了著名的新帝国主义理论,他和阿仑特共同否定了列宁有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论点,认为 19 世纪末开始的帝国主义是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权的第一个阶段,而不是列宁所谓的资本主义的最终阶段。但哈维充分肯定列宁有关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和对抗不断深入的论断。哈维指出,以国家为基础的相互竞争的帝国主义,已经逐步消亡。这样逐渐崛起的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传统帝国的新帝国主义,即“资本帝国主义”,它是“国家和帝国的政治”和“资本积累在时空中的分子化过程”这两种要素矛盾的融合。?28即强调帝国主义既作为权力控

38、制的一种特殊的政治方案,又作为资本逐利在时空中扩散的政治经济过程,美国是这种新帝国主义模式的建立者。然而,与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一样,资本逻辑及其扩张依然是哈维新帝国主义理论的核心所在,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对帝国主义造成的直接后果的判断上,在列宁那里强调了垄断利润和殖民统治,而哈维更强调资本逻辑的全球管控,当代帝国主义较之于列宁时代,不是消失或者完全蜕变,而是不断深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哈维所言的新帝国主义仍然是对列宁的帝国主义时代的逻辑延伸,也并未能够超出作为资本主义特殊历史阶段 帝国主义的特殊意蕴。与哈维的观点类似,哈特和奈格里立足于全球化,更进一步地认为已出现一个无中心、无疆界的全

39、球主权统治机器取代了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主权形态,他们还认为这种以全球主权形态彰显的帝国理论夸张地说正是从列宁对帝国主义及其危机的分析直接引出,由此表明列宁关于世界革命的实践与政治上的论点被击败了。?29最后,他们转向了后现代政治主体 诸众,即分散的、无组织的、多元的社会行动主体。哈特和奈格里的这一帝国理论实际上乃是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翻版:即资本主义会发展到资产阶级通过国际联合共同剥削世界这一历史阶段,列宁在 帝国主义论 一书中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批判,他指出,考茨基割裂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弱化了帝国主义的政治属性。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一说恰恰也是强化了全球化帝国主义的

40、经济含义,而忽视帝国主义政治依然是受到民族国家为政治单元的实际约制。同样是针对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福斯特提出了不同的论点,在福斯特看来,资本主义尽管出现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金融化新特征,特别是金融化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变化,但由于生产中的积累这一个根本问题不变,资本主义尚未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相反,金融化导致垄断资本主义步入新的混合时期(phase),这一阶段可称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stage)的“垄断金融资本时期”。?30福斯特进一步分析指出,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已日趋金融化,这主要表现在金融利润比重的增大、金融债务的增多、金融部门的增多、金融工具的增多、金融泡沫的影响扩大等,从世界范

41、围来看,现在可称为“金融帝国主义新阶段”,?31这是今天全球化的主要事实。这个以金融帝国主义为新阶段核心特征的论断本身也并没有改变列宁有关金融资本、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时代的本质研判。列宁业已断言,当代世界各种形式的垄断与金融资本是密切结合在一起并发展成为当代帝国主义,“总之,20 世纪是从旧资本主义到新资本主义,从一般资本统治到金融资本统治的转折点。”?3221 世纪的今天依旧是列宁所谓的金融资本时代,虽然较之于列宁当时有许多方面的深化和不同。福斯特所谓的“垄断金融资本时期”是帝国主义阶段的一个新时期。四、结语与讨论列宁有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新、最87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高和最后阶段的论述

42、,需要从具体语境加以文本解读,而不应拘泥于对其文句本身作以片面式揣测,也唯有针对具体论断的语境进行本真还原,才能进一步设定和明晰论断有效性的条件与界限。正是在界限之际,理论逻辑与未来发展产生了既是连续性又是非连续性的复杂关联,而这种关联更多是基于实践变化和时代演变而呈现。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究其本质而言仍是列宁所称但已深化了的金融资本时代,列宁帝国主义论其间所蕴含的垄断及其形式发展、金融资本统治及其新特点和无产阶级革命主体性等论断在当代得以不同程度的拓深。注释:例如列菲弗尔认为,列宁所描绘的帝国主义既不是资本主义的、也不是帝国主义的最后阶段。参见 法 亨利列菲弗尔著,李青宜译:论国家 从黑格

43、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重庆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212 页。?20?21?32 列宁全集 第 27 卷,人民出版社 2017 年 版,第 400、400、401、402、338、361 页。奥 鲁道夫希法亭著,福民等译:金融资本 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商务印书馆 1994 年版,“前言”第 1 页。英 约阿霍布森著,纪明译: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 177 页。列宁全集 第 28 卷,人民出版社 2017版,第 70 页。?I2?I6 列宁全集 第 26 卷,人民出版社2017 版,第 164、24、365 页。阿兰山德罗:列宁与马克思主义 阶级斗争、政治理论与理论政

44、治,载于 南非 达里尔格雷泽、英 戴维M沃克尔编,王立胜译:20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全球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41 页。?I4 列宁全集 第 29 卷,人民出版社 2017年版,第 479、479 页。?I1 英 戴维麦克莱伦著,李智译: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第 3 版),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97 页。?I3 列宁全集 第 30 卷,人民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254 页。?I5 参见权文荣: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缺环,人文杂志 2002 年第 3 期。?I7 参见陈其人:帝国主义经济与政治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295-299 页。?

45、I8 参见武军:试论列宁的时代学说,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0 第 7 期。?I9 法 米歇尔博德著,吴艾美等译:资本主义史 1500-1980,东方出版社 1986 年版,第90 页。?22 Georg Lukacs,Lenin:A Study on the Unity of His Thought,Trans by Nicholas Jacobs,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 1971.p.11.?23 列宁全集 第 31 卷,人民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1 页。?24 参见 Murray Noonan,Marxist Theories of

46、 Im-perialism:A History.London,New York:I.B.Tauris&Co Ltd.,2017.p.91.?25 王昌英:列宁时代观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58 页。?26 李雪阳:列宁“帝国主义论”与当代垄断资本 主 义,广 东 人 民 出 版 社 2018 年 版,第188 页。?27 理查德斯克拉著,曹义恒译:后帝国主义:跨国公司扩张的阶级分析,载于曹义恒、曹荣湘主编:后帝国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版,第 27 页。?28 参见 英 大卫哈维著,初立忠、沈晓雷译:新帝国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版,第 24 页。?29 参见 美 迈克尔哈特、意 安东尼奥奈格里著,杨建国、范一亭译:帝国 全球化的政治秩序,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序言第1-3、216-218 页。?30 美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资本主义的金融化,国外理论动态 2007 年第 7 期。?31 美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资本积累的金融化,国外理论动态 2011 年第 9 期。责任编辑:何海根97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