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ppt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710498 上传时间:2024-10-10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2.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皇皇 帝帝(599599649649年)年)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列举、列举“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的主要表现;2、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优秀品质;3、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一、玄武门之变(自学)一、玄武门之变(自学):二、二、“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出现的出现:三、晚年的反省(自学)三、晚年的反省(自学):高祖窦皇后四子高祖窦皇后四子长子长子李建成李建成 太子太子589589626626次子次子李世民李世民秦王秦王599599649649三子三子李玄霸李玄霸早夭早夭四子四子李元吉李元吉齐王齐王603603626626在双方的较量中,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略占优势,因在双方的较量中,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略占优势,因此李世民决定发动政变。此李世民决定发动政变。武德九年(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六月初四 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旧唐书旧唐书卷六四卷六四李建成传李建成传:“六月三日,六月三日,李世民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高祖省之愕然,报曰: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 建成、元吉行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太宗随而呼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太宗随而呼之,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应之,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应弦而毙,元吉中流矢而走,尉迟敬德杀之弦而毙,元吉中流矢而走,尉迟敬德杀之”。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 商旅野次,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此皆古昔未有也”。贞观政要贞观政要卷一卷一从材料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社会景象?从材料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社会景象?贞观政绩贞观政绩 流芳千古流芳千古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生产发展、民风淳朴结合上述材料,根据你的理解,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哪些?(要求说出解题思路及大致方面,不要具体)a、吸取前代教训,减轻人民负担;、吸取前代教训,减轻人民负担;b、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前提)、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前提)c、统治者的个人作用、统治者的个人作用(eg:统治措施):统治措施)d、人民的辛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e、科技的推动、科技的推动f、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二、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1.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1)主观上:主观上:A A.吸取隋亡教训,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民负担减轻人民负担B.B.唐太宗的个人作用唐太宗的个人作用2)2)客观上客观上:A.A.隋朝经济繁荣为唐打下了良好隋朝经济繁荣为唐打下了良好基础基础 B.B.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贞观:唐太宗年号贞观:唐太宗年号(626-649(626-649年年)共共2323年年一一奢华浪费,劳民伤财。奢华浪费,劳民伤财。隋炀帝为了享受,大修宫隋炀帝为了享受,大修宫殿,为到南方巡游,大征民工修造运河。殿,为到南方巡游,大征民工修造运河。二二生活腐化,荒淫无道。生活腐化,荒淫无道。为满足自己的贪欲,让全为满足自己的贪欲,让全国进献珍奇宝物和大量美女。国进献珍奇宝物和大量美女。三三战争太多,耗费国力。战争太多,耗费国力。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东征高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东征高丽,得不偿失,加上其他战争使得民不聊生,最终激丽,得不偿失,加上其他战争使得民不聊生,最终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隋亡。化了社会矛盾,导致隋亡。在惨痛教训的对照下,在惨痛教训的对照下,唐太宗下决心进行彻底治理,唐太宗下决心进行彻底治理,加上下属大臣们的通力协作,加上下属大臣们的通力协作,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展开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展开了它美丽辉煌的画卷。了它美丽辉煌的画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治:政治:经济经济:文化文化:唐太宗的具体措施:唐太宗的具体措施: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对外政策对外政策:1、用人、用人:选贤任能、虚怀纳谏选贤任能、虚怀纳谏、用人扬长避短用人扬长避短2、制度、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重视法制,制定重视法制,制定唐律唐律,慎用刑法,慎用刑法;1、“存百姓存百姓”:修养生息、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修养生息、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2、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 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 实行开放的政策,加强中外联系实行开放的政策,加强中外联系戒奢从俭,爱惜民力戒奢从俭,爱惜民力 法律:法律:“夫以夫以 为镜,可以正衣为镜,可以正衣冠;冠;以以 为镜,可以知兴替;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以 为镜,可以明得失。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以防己过。铜铜古古人人今魏徵殂逝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遂亡一镜矣!”a、广开言路,兼听纳谏、广开言路,兼听纳谏魏征死后,唐太宗还去凌魏征死后,唐太宗还去凌烟阁,对着魏征的画像做烟阁,对着魏征的画像做诗一首:诗一首:“劲条逢霜摧美劲条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夏人无夏人。”鹞死怀中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唐太宗的故事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凌烟阁24功臣图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房玄龄房玄龄、杜如晦杜如晦、长孙无忌、长孙无忌、魏征、魏征、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李孝恭李孝恭、高士高士廉廉、李靖李靖、萧瑀萧瑀、段志玄段志玄、刘弘基刘弘基、屈突通屈突通、殷开山、殷开山、柴绍柴绍、长孙顺德长孙顺德、张亮张亮、侯君集侯君集、张公谨、张公谨、程知节、程知节、虞世南虞世南 刘政会、刘政会、唐俭唐俭、李勣李勣、秦叔宝秦叔宝 唐太宗让画师在凌烟阁画了唐太宗让画师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就的画像,就是贞观时期的杰出大臣,其中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是贞观时期的杰出大臣,其中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长孙无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还有尉迟敬德、李靖、秦叔尉迟敬德、李靖、秦叔宝宝等,连一些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榜上有名,如等,连一些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榜上有名,如阎立本阎立本(绘)、欧阳询(书写)(绘)、欧阳询(书写)。这些名臣共同促成了贞观之治,。这些名臣共同促成了贞观之治,也共同促成了盛唐的灿烂文化。也共同促成了盛唐的灿烂文化。长长孙孙无无忌忌秦叔宝程咬金 杜如晦房玄龄b、内举不避亲、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仇魏魏征征用人不问出身用人不问出身C、用人扬长避短、用人扬长避短三选贤任能,知人善任三选贤任能,知人善任“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今所任用今所任用今所任用,必须以必须以必须以必须以德德德德行、行、行、行、学学学学识为本。识为本。识为本。识为本。”用人原则:用人原则:“德才兼备德才兼备”房玄龄杜如晦就是一个典型,他们不善于断案和处理杂务,但却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用为宰相,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而戴胄则相反,他不通经史,但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少卿,负责审理案件,结果他办事异常干练,案子从不积压,深得唐太宗赏识。吏吏户户礼礼兵兵刑刑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中书尚书门下(草草拟拟)(审审批批)(执执行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制度既有效地防止了少数大臣的专权乱政,也充分发挥了大家的集体智慧,有了互相牵制的制度和措施,就使正确的方针政策得以顺利产生,有了贤明的君主,则使得好的国策能够得到彻底执行,君臣的共同努力,通力协作,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唐太宗的行为给历代帝王树立了一个好的典范。明确了赏罚制度,加强了法制建设,长明确了赏罚制度,加强了法制建设,长孙无忌又和其他人为其作注,这就是后来孙无忌又和其他人为其作注,这就是后来所说的所说的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成为封建社会成就,成为封建社会成就最高法典,而且一直保存下来。最高法典,而且一直保存下来。唐唐律律残残片片贞观律贞观律唐太宗曾说:唐太宗曾说:“法乃天下之法,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非朕一人之法。”贞观律贞观律五刑:笞刑五刑:笞刑-杖刑杖刑-徒刑徒刑-流徒流徒-死刑死刑“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唐律比秦律减少160条死刑条款。如规定:对孕妇处以死刑,要在产后百日执行。“贞观之初贞观之初贞观之初贞观之初,志存公道,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人有所犯,人有所犯,人有所犯,一一于法。一一于法。一一于法。一一于法。”唐太宗的政治游戏唐太宗的政治游戏 据据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唐纪唐纪记载,唐太宗君临天下第六年,记载,唐太宗君临天下第六年,玩过一出政治游戏。他把死囚牢里关押待决的死刑犯玩过一出政治游戏。他把死囚牢里关押待决的死刑犯390390名统统放回家去,同他们约定一年之后,再回到监狱接受名统统放回家去,同他们约定一年之后,再回到监狱接受死刑。这是史无前例、惊世骇俗的举措。一年过后,这些死刑。这是史无前例、惊世骇俗的举措。一年过后,这些死囚果真一个不缺、一个不迟到,统统回到了大牢里。于死囚果真一个不缺、一个不迟到,统统回到了大牢里。于是,唐太宗全部赦免了他们。这出游戏,作为唐太宗的治是,唐太宗全部赦免了他们。这出游戏,作为唐太宗的治绩,博得一片颂声。似乎证明了仁政的威力,加以恩德而绩,博得一片颂声。似乎证明了仁政的威力,加以恩德而使死囚们一年之内都变成了恪守信义的君子。唐太宗别出使死囚们一年之内都变成了恪守信义的君子。唐太宗别出心裁玩了一把,获得施恩德而迅速改造转化囚犯的好名声。心裁玩了一把,获得施恩德而迅速改造转化囚犯的好名声。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希望)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贞观政要务农体会唐太宗治国魅力 存百姓存百姓材料一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太宗)谓侍臣曰:“国以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修养生息修养生息重视农业重视农业轻徭薄赋轻徭薄赋材料二材料二:贞观四年,(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贞观四年,(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张玄素上书谏曰: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灭亡)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灭亡)乾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材料三材料三:上(太宗)谓玄素曰:上(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炀帝,何如桀、纣?”对曰:对曰:“若此役不息,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顾谓房玄龄曰:“今素所言诚今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有理,宜即为之罢役。”虚怀纳谏虚怀纳谏,戒奢从简;戒奢从简;材料:材料:唐太宗尤提倡儒学,对群臣说:唐太宗尤提倡儒学,对群臣说:“我只喜爱尧、我只喜爱尧、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失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失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他在位时,添筑学舍他在位时,添筑学舍12001200间,添加名额满间,添加名额满22602260员。各地学生相率来京师,员。各地学生相率来京师,高丽、百济、新罗以及高昌、吐蕃等也派遣贵族子弟高丽、百济、新罗以及高昌、吐蕃等也派遣贵族子弟来入国学,生徒多至来入国学,生徒多至80008000余人,学校可称极盛。余人,学校可称极盛。范文谰范文谰中国通史中国通史第三册第第三册第124页页文化上:兴科举,大办学校;文化上:兴科举,大办学校;唐太宗即位之初便立下了唐太宗即位之初便立下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十年寒窗十年寒窗无人问无人问,一举一举成名天下知成名天下知”唐朝统治者唐朝统治者一般要组织一般要组织新科进士,新科进士,在京城长安在京城长安参加曲江国参加曲江国宴,并在雁宴,并在雁塔题名塔题名.西西安安大大雁雁塔塔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中国民族关系的新篇章中国民族关系的新篇章中国民族关系的新篇章中国民族关系的新篇章(一一一一)唐初边疆形势:唐初边疆形势:唐初边疆形势:唐初边疆形势:边境不稳边境不稳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最过人之处是他的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最过人之处是他的宽容宽容,因为宽容,贞观时期的民族关系异常融洽。,因为宽容,贞观时期的民族关系异常融洽。1、.准许少数民族内迁,定居长安准许少数民族内迁,定居长安;(当时的突厥族就有万家之多当时的突厥族就有万家之多)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和和松赞干布松赞干布2.建立了州县制度,仍用少数民族建立了州县制度,仍用少数民族领袖为官,官位世袭。领袖为官,官位世袭。(“羁縻羁縻”政政策策)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突厥:突厥:吐蕃吐蕃:(战而后和)(战而后和)(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武力征服)(武力征服)东突厥东突厥西突厥:西突厥:(高宗)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高宗)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3、册封册封3、民族政策及积极影响、民族政策及积极影响:“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依朕如父母”(注:中华,(注:中华,指中原地区以汉民族为主体指中原地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夷狄,泛指边远的各民族;夷狄,泛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影响:影响:a、促进了民族融合,b、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唐太宗一改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唐太宗一改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所以也赢得了各少数民,所以也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爱戴,他们尊称唐太宗为族的爱戴,他们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天可汗”。“可汗可汗”是西北各少数民族部落对君主的称呼,是西北各少数民族部落对君主的称呼,称唐太宗为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天可汗”就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就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共同的君主。步辇图步辇图邮票邮票步辇图步辇图是阎立本名作之一,表现了吐蕃使者是阎立本名作之一,表现了吐蕃使者禄东赞禄东赞朝见朝见唐太宗唐太宗时的情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时的情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仰慕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步辇图描绘描绘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会面的场景。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会面的场景。13001300多年前,唐朝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安,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和亲,和亲,开创了开创了唐蕃交好唐蕃交好的新时代。的新时代。“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高宗即位,封松赞干布为西海郡王,松赞干高宗即位,封松赞干布为西海郡王,松赞干布因之上书谢恩:布因之上书谢恩:“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勤兵赴国除讨。不忠之心者,当勤兵赴国除讨。”唐帝国唐帝国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八里。与当时拜占庭帝国九百十八里。与当时拜占庭帝国伊斯兰帝国伊斯兰帝国并称并称“世界三大帝国世界三大帝国”。李世民的宗室,几代都有少数民族的血统,李世民的宗室,几代都有少数民族的血统,李世民的李世民的祖母祖母独孤氏为独孤氏为鲜卑人鲜卑人,皇后,皇后长孙氏长孙氏的祖先的祖先为北魏为北魏拓跋氏拓跋氏,太子,太子 后来的唐高宗李治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就是长孙皇后所生,由于这一缘故,加上李世民的伟大长孙皇后所生,由于这一缘故,加上李世民的伟大胸襟,唐初并不歧视少数民族胸襟,唐初并不歧视少数民族。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 的态度;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对中外文化采取 的政策;的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对外来文化采取 的方针;的方针;体会唐太宗对外政策魅力外交思想:外交思想:阅读教材,列举唐太宗时,阅读教材,列举唐太宗时,中外交往的有关史实。中外交往的有关史实。开放开放兼收并蓄兼收并蓄友好友好中外文化交流概况:中外文化交流概况:影响:大大增强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物产交换、技艺交流)影响:大大增强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物产交换、技艺交流)(辨证认识:外来文化有力影响唐,唐文化对周边国家具强大辐射(辨证认识:外来文化有力影响唐,唐文化对周边国家具强大辐射作用)作用)设立专门机构:设立专门机构:设设设设鸿胪寺鸿胪寺鸿胪寺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等,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会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等,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会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等,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会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等,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会;外来宗教传入:佛教西来与外来宗教传入:佛教西来与玄奘西游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鉴真东渡;日本、朝鲜积极学习唐朝文化日本、朝鲜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日本:大化改新日本:大化改新646 形成唐文化圈形成唐文化圈唐朝长安城唐朝长安城鸟瞰复原图 玄奘取经玄奘取经 唐太宗认为:唐太宗认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请思考:。请思考:1 1、唐太宗为什么非常注意兴替、得失问题?、唐太宗为什么非常注意兴替、得失问题?2 2、唐太宗是怎样、唐太宗是怎样“以史为鉴以史为鉴”和和“以人为镜以人为镜”的?的?唐太宗亲历隋朝农民起义,吸取了隋朝暴唐太宗亲历隋朝农民起义,吸取了隋朝暴唐太宗亲历隋朝农民起义,吸取了隋朝暴唐太宗亲历隋朝农民起义,吸取了隋朝暴政而亡的教训;唐太宗作为唐朝初期的有为之政而亡的教训;唐太宗作为唐朝初期的有为之政而亡的教训;唐太宗作为唐朝初期的有为之政而亡的教训;唐太宗作为唐朝初期的有为之君,力图维持唐朝的长治久安君,力图维持唐朝的长治久安君,力图维持唐朝的长治久安君,力图维持唐朝的长治久安“以人为镜以人为镜”:任用贤臣,注意听取:任用贤臣,注意听取大臣劝谏,听取魏征的建议最为典型;大臣劝谏,听取魏征的建议最为典型;“以史为鉴以史为鉴”:三、唐太宗晚年的骄奢与反省三、唐太宗晚年的骄奢与反省晚年渐趋奢靡晚年渐趋奢靡,享年享年5151岁岁1 1、少于纳谏、少于纳谏2 2、滥用民力、滥用民力3 3、反省、反省4 4、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的评价:晚年的“糊涂”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渐恶直言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征伐高丽: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矛盾。矛盾。矛盾。奢侈现象奢侈现象: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唐太宗毕竟是个名君,在晚年唐太宗毕竟是个名君,在晚年唐太宗毕竟是个名君,在晚年唐太宗毕竟是个名君,在晚年他还能反省自己的错误,很难他还能反省自己的错误,很难他还能反省自己的错误,很难他还能反省自己的错误,很难能可贵。他对太子李治教诲时能可贵。他对太子李治教诲时能可贵。他对太子李治教诲时能可贵。他对太子李治教诲时反省了自己的一生:反省了自己的一生:反省了自己的一生: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应该你应该你应该你应该从历史中找古代的贤明帝王为从历史中找古代的贤明帝王为从历史中找古代的贤明帝王为从历史中找古代的贤明帝王为学习的典范,像我这样的不足学习的典范,像我这样的不足学习的典范,像我这样的不足学习的典范,像我这样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许多错事,比以效法。我做了许多错事,比以效法。我做了许多错事,比以效法。我做了许多错事,比如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如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如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如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常有兴造,犬马鹰隼没有不榭常有兴造,犬马鹰隼没有不榭常有兴造,犬马鹰隼没有不榭常有兴造,犬马鹰隼没有不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劳民伤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劳民伤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劳民伤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劳民伤财,这都是大错,你不要以为财,这都是大错,你不要以为财,这都是大错,你不要以为财,这都是大错,你不要以为这都是好事,总想学着去做。这都是好事,总想学着去做。这都是好事,总想学着去做。这都是好事,总想学着去做。”太宗自我检讨之五事:太宗自我检讨之五事:一一 不疾胜己之善,不疾胜己之善,二二 能弃短取长,能弃短取长,三三 敬贤而怜不肖,敬贤而怜不肖,四四 不恶正直之士不恶正直之士五五 爱外国人如本国人爱外国人如本国人岑仲勉岑仲勉隋唐史隋唐史唐太宗的自我评价:唐太宗的自我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功大过微德未污。益多损少人不怨,功大过微德未污。”“功大过小功大过小”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天下出现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天下出现“海内升平,路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局面。的局面。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东至于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海,南极五岭,皆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材料二: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三:材料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材料四:材料四:“大批外国人的到来,给唐朝注入了许多新大批外国人的到来,给唐朝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文化内容,如佛教、伊斯兰教。同时,唐朝的先进鲜的文化内容,如佛教、伊斯兰教。同时,唐朝的先进文化也向外传播,特别是对亚洲(朝鲜和日本)的影响文化也向外传播,特别是对亚洲(朝鲜和日本)的影响尤其巨大。尤其巨大。如何理解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如何理解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发展中的作用1 1、唐太宗励精图治,唐太宗励精图治,唐太宗励精图治,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 级矛盾缓和,开创了级矛盾缓和,开创了级矛盾缓和,开创了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的局面,这就为的局面,这就为的局面,这就为“开开开开元盛世元盛世元盛世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 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3 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 并蓄的方针并蓄的方针并蓄的方针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的影响。大的影响。大的影响。4 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从用人原则、民生问题、法制问题、处理(可以从用人原则、民生问题、法制问题、处理民族问题、对外交流等角度思考)民族问题、对外交流等角度思考)你认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你认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方略对今天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方略对今天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1、唐太宗曾多次说过:、唐太宗曾多次说过:“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亦能覆舟。”“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不用,诚可畏也。”这些看法表明唐太宗这些看法表明唐太宗()A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认真总结了隋灭亡的教训认真总结了隋灭亡的教训C清醒地看到了身为天子的危险处境清醒地看到了身为天子的危险处境D及时制定了防止及时制定了防止“覆舟覆舟”的统治政策的统治政策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繁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心存百姓的思想3、步辇图描绘了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B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遍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