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思想素质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 神,掌握机械学、现代制造技术、机电控制的基础理论和技能,适应经济社会开展需要,面 向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研发、现代制造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 用技术型人才。
基本要求:木专业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基础及其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受到现代制造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锻炼,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 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木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
1、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兴盛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实干 创新的精神和勤奋、团结协作的品质与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 论和基础知识,主要有:力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 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技术;具有•定的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知 识,以及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测试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前沿及开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 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比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到达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
二、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
三、核心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础、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辅助制造实用软件、机电传动控制、 数控加工编程技术、CAD/CAM技术与应用。
四、主要实践性环节
金工实习、电工实习、专业实习、机械制造技术及装备课程设计、数控加工实训、数控 岗位技能提高实训(高级)、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 设计(论文)等,共50周。
五、标准学制及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本专业培养方案主要特色
本专业培养计划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制造能力为主线,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校 企合作共同实施工程教育与工程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是以机械制造为主, 兼顾产品设计和机电控制,突出先进制造技术与机电控制技术的应用,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专业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相关专业技能;培养处于研究决策与操 作执行层之间的,对工程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工程技术分析研究、对开发的新产品进行工艺设 计实施,能对生产决策进行生产组织,掌握从事生产第一线工作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 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本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由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任选 课)等局部组成。课程体系以力学、机械设计、现代数控加工、机电传动控制基础为四大支 柱,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基础,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开展能力同时,在 应用、适用、够用的原那么上适当进行了课时安排。在保证本科学科专业培养标准的基础匕 侧重现代加工制造,兼顾产品设计和机电控制,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色,植入了职业教育 相关教学内容与环节。加强了数控编程加工、高端数控设备操作等实用性课程,设置了数控 加工编程技术等5门专'也核心课程为学做i体课,把金工实习纳入学期内教学,增加了数控 加工实训教学周数,进一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技能的训练;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数控工种国家 职业资格标准,实现毕业证和学位证以及岗位职业资格证“三证”融合、学岗对接;既重视 学科型课程教学和学科理论研究又充分考虑了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的需求。
此外,为使学生获得现代制造技术的新知识,拓宽本学科领域内的知识面,设置了模具 设计、逆向工程、自动化制造系统、特种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器人技术等大量 专业选修课程。
七、有关说明
1、毕业总学分最低要求为学分。其中理论教学2308学时,143学分:实 践性教学环节 50周, 50学分:素质拓展教育学分。
2、各类选修课均应满足最低学分要求。其中,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要求到达4学分。
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包含时政与国情省情教育,由思政部统一组织实施。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思想和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各安排16、16、48、4学时用于课外实践,由思政部统一组织实施。
5、学生除获得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环节及素质拓展学分外,还必须到达大学生健康体 质标准;第三、四学年各安排8学时,用于体育达标测试。
6、本方案是按照中等程度的学生四年的学习时间制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 能力安排选课计划。
表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4版教学计划进程表
课 程 类 别
院 系 代 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学 时
其中
考 核
各学期课内学时
讲
授
实
验
1.
机
实 践
一
三
四
五
六
七
A
11
[8110101]形式与政策
2
32
32
C
12
20
11
[8110102]思想道谯修养 与法律基础
3
48
32
16
C
32
11
[8110103]基木原理
3
48
32
16
C
32
11
「8110104]思想和体系概 论
6
96
48
48
C
48
公
11
[8110105]中国近代史纲要
2
32
28
4
C
28
共
12
[8120101]体育 1
2
32
24
8
C
24
12
[8120101]体育 2
2
32
24
8
C
24
必
12
[8120101]体育 3
2
32
24
8
C
24
12
[8120101]体育 4
2
32
24
8
C
24
12
[8120102]军事理论
2
36
24
12
C
24
10
[8100101]大学英语1
4
64
64
S
64
课
10
[8100101]大学英语2
4
64
64
S
64
10
[8100101]大学英语3
4
64
64
S
64
10
[8100101]大学英语4
3
48
48
S
48
12
[8120103]大学语文
1.5
24
24
C
24
11
[8110106]职业生涯规划
1
16
10
6
C
10
11
[8110107]就业指导
1
16
10
6
C
10
公共必修课合计
44.5
716
544
0
0
172
0
178
132
136
100
0
30
0
0
09
[8090101J高等数学1
5
80
80
S
80
09
[8090101]高等数学2
5
80
80
S
80
学
09
[8090102]线性代数
2
32
32
S
32
09
[809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48
48
S
48
科
12
[8120104]大学物理A1
4
64
48
16
S
64
12
[8120104]大学物理A2
3
48
36
12
S
48
基
01
[8010104]工程力学
5
80
64
16
S
80
础
01
[8010101]画法几何与机 械制图
6
96
96
S
96
01
[8010102]计算机绘图
2
32
16
16
C
32
必
03
[8030151]电工电子技术
5
80
64
16
S
80
01
[8010105]机械原理
3
48
42
6
S
48
修
01
[8010106]机械设计
3.5
56
42
6
8
S
56
09
[8090104]C 语言
2.5
40
30
10
C
40
课
01
[8010103]工程材料及加 工工艺基础
3
48
40
8
S
48
02
[8020101]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2.5
40
36
4
C
40
课 程 类 别
院 系 代 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学 时
其中
考
核
各学期课内学时
讲 授
28
实 验
4
1.
机
实 践
一
三
四
32
五
六
七
八
02
[8020102]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
32
C
学科基础必修课合计
56.5
904
782
88
34
0
0
176
224
240
168
56
40
0
0
专
业
必
修
课
01
〔8010107]机械制造技术1
2
32
26
6
S
32
01
[8010107]机械制造技术2
3
48
40
8
S
48
()1
[8010108J机械制造装备
3.5
56
48
8
S
56
02
[8020103〕机近 程测试扬ft
2
32
26
6
S
32
01
[8010109]计算机辅助设计
3.5
56
28
28
C
56
01
[8010110]液压与气压传动
3
48
42
6
S
48
01
[8010111]数控技术
2
32
32
S
32
01
[8010112]数控加」编程技术
4
64
50
14
S
64
01
[8010113]机电传动控制
3
48
42
6
S
48
01
[80101⑷粉糊味故障维修
3
48
40
8
C
48
01
[8010116]计算机辅助制造
2.5
40
20
20
C
40
专业必修课合计
31.5
504
394
48
62
0
0
0
0
0
32
192
192
88
0
专
业
任
选
课
01
[8010117]专业英语
2
32
32
C
32
01
[801008]高速切削与多轴 加工技术
1.5
24
24
C
24
01
(8010119JSINUMERIK 系
统数控加工与编程
3
48
32
16
C
48
01
[8010120]冲压T艺及模具设i十
2.5
40
38
2
C
40
01
[8010121]逆向工程
2.5
40
32
8
C
40
01
[8010122]自动化制造系统
2
32
32
C
32
01
[801005]微机原理及应用
2.5
48
40
8
C
48
01
[8010123]机器人技术
2
32
32
C
32
01
[8010124]特种工艺
2
32
28
4
C
32
01
[8OIOI25]现代设计方法
2
32
32
C
32
09
[8090l()5]VC++程序设计
3
48
32
16
C
48
01
[8010126]机械创新设计
1.5
24
24
C
24
01
[8010127]工业工程
2
32
32
C
32
02
[8020104]汽车构造学
2
32
28
4
C
32
01
[8010128]计算机辅助零件 工艺过程设计
1.5
24
18
6
C
24
专业任选课合计
(最低应修满6. 5学分)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
4
80
80
C
2——7
表2、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开 课 院 码
名称
学分
周数
开设学期
—
—
四
五
六
七
八
12
[8120111]军训
2
2
2
14
[8140101]钳工实习
1
1
1
14
[8140102]车工实习
2
2
2
14
[8140103]铳工实习
1
1
1
03
[8030161]电工实习
1
1
1
01
[8010181]机器测绘
2
2
2
01
[8010195]计算机绘图课程设计
1
1
1
01
[801018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1
1
1
01
[801018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2
2
2
01
[8010184]生产实习
2
2
[2]
01
[8010185]专业实习1
3
3
3
01
[8010185]专业实习2
2
2
2
01
[8010186]数控加工实训
2
2
2
01
18010187]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课程设计
2
2
2
01
[8010188]数控编程课程设计
1
1
1
01
[8010189]机电传动控制专用周
1
1
1
01
[8010190JCAD/CAM多轴加工实训
2
2
2
01
[8010191]毕业实习
4
4
4
01
[8010192]毕业设计(论文)
16
16
16
合计
48
48
5
3
2
6[2]
4
4
8
16
注:[]表示寒、暑假进行,()表示学期内分散进行。
表3、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分配1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占总学分 比例%
上机 学时
实验(践)
学时
学时
比例%
学分
比例%
公共必修课
716
31.0
44.5
31. 1
22.3
0
172
学科基础必修课
904
39.2
56.5
39.5
28.4
34
88
专业必修课
504
21.8
31.5
22.0
15.9
62
48
专业任选课
104
4.5
6.5
4.5
3.3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
80
3.5
4
2.8
2.0
理论课学时、学分合计
2308
143
72.6
实践环节(周数、学分)
48
48
24.4
素质拓展教育(学分)
6
毕业要求最低学分
197
表4、各学期教学分配表注:1、实践环节周数指学期内安排的集中性实践环节周数,不含分散进行的实践环节和寒、暑假安 排的实践环节。
工程
各学期分配
小计
—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A
教学总周数
20
18
19
19
20
17
20
18
152
入学教育
(1)
/
/
/
/
/
1
毕业教育
/
/
/
/
/
/
1
1
考试周数
1
1
1
1
1
1
1
/
7
实践环节周数
5
3
2
4
4
4
8
16
50
机动
/
/
/
/
/
/
/
1
1
理论教学周数
14
14
16
14
15
12
11
0
94
学期理论课总学时
354
356
376
300
248
262
88
0
2308
平均周学时
25.3
25.4
23.5
21.4
16.5
21.8
8.0
0
23.7
必修课程门数
8
8
7
8
6
6
2
0
45
考试课程门数
3
4
5
4
4
3
1
0
24
2、计算各学期理论课总学时,选修课(不含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学时应按学生最低应修满的 学分学时分学期合理计入。
制定培养方案成员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