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下册3.6光合作用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A组
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水和氧气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 绿叶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D. 环境温度的高低对种子的呼吸作用无影响
2.如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气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发生在夜间的是(D)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紧密相关,若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D)
(第3题)
A. 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B. 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C. 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D. 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4.在我国北方地区栽种的苹果比南方地区栽种的同种苹果要甜,其主要原因是(B)
A. 北方地区较为寒冷
B. 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
C. 南方地区苹果树的呼吸作用较弱
D. 南方地区苹果树吸收的水分较少
5.如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
A. 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 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 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 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第5题)
6.如图装置,A、B、C三个试管中A试管内装入一定量的潮湿种子;B试管内装入一定量的干燥种子;C试管内装入一定量的经高温处理过的种子。在三个试管中分别插入三个温度计,然后将三个试管放在室内一段时间。
(第6题)
(1)A与B装置中的温度计示数较高的是A,说明种子呼吸作用时放出(填“放出”或“吸收”)能量;同时说明潮湿的种子比干燥的种子呼吸作用要强(填“强”或“弱”)。
(2)C装置的温度计的示数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了死细胞不进行呼吸作用。
7.如图(瓶口均密封),D、E阀门关闭,B中有水且长有绿色植物。
(第7题)
(1)B装置中的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写出此生理过程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2)根据所学知识并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增强B中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过程,可以打开阀门D,向A中迅速加入石灰石和稀盐酸。
(3)将B装置遮光,放在暗处24小时,此时绿色植物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写出此过程的文字表达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一段时间过后,可采取什么措施证明上题过程的产物?向C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打开阀门E。
B组
8.如图甲,植物能将太阳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图乙为中国科学家首创的低碳生活新技术,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8题)
【解析】 植物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9.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某种蔬菜的一张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为E时),曲线B表示该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
(第9题)
(1)曲线ab段表明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积累有机物。
(2)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控制在20℃左右。
(3)当温度在35 ℃时,该叶片内积累的有机物的质量是0毫克。
(4)若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晚上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解析】 图中ab段表明了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体内积累有机物;要使有机物积累最多,温度最好控制在20 ℃左右;当温度在35 ℃时,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该叶片内积累的有机物的质量为0;因此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可在晚上降低温度。
10.如图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度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绿叶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保持CO2含量一定),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光照条件下,测得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
(第10题)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玻璃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位置的左侧处;试管内体积发生变化的气体是氧气。
(2)若此时图甲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则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体积为200毫升。
(3)为防止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还应设置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将新鲜绿叶改为经消毒的落叶。
【解析】 (1)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导致甲中氧气量减少,因此液滴左移。试管内气体发生变化是叶片呼吸作用消耗的O2大于光合作用释放的O2。(2)1小时光合作用氧气的产生量为总光合作用产生量,等于净光合作用产生量与呼吸作用消耗量之和,即200毫升。(3)根据设计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可知对照组应为死亡的叶片。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下册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A组
1.大自然中氧气的消耗有多种途径,下列不是氧气在大自然中消耗途径的是(A)
A. 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物质的燃烧
C. 微生物氧化分解 D. 生物的呼吸作用
2.如图所示为一个封闭透明的生态瓶,该瓶放在有光的地方,3天后小鱼仍能正常生活,最关键的原因是(A)
A.水草能制造氧气
B.水草能制造有机物
C.水草能吸收二氧化碳
D.水草能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
(第2题) (第3题)
3.自然界中氧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C)
A. 生物的呼吸作用
B. 含碳燃料的燃烧
C. 发展利用氢燃料
D. 微生物氧化分解
4.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氧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氧气
B.植物→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C.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D.植物→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水
5.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室内,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空气清新的是(C)
A. 开窗 B. 在阳台上种花
C. 在屋内多种点花 D. 装上空气清新装置
6.如图为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请据图回答问题:
(第6题)
(1)图中A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
(2)B、D为自然界氧循环不可缺少的两个过程:D为光合作用,B为呼吸作用。
7.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①②④⑤。
(第7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填字母)。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e.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B组
8.在寒冷地区,每到冬季几乎所有的植物都会落下叶子,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却并不感到缺氧,这是因为(B)
A. 天气寒冷,人们都在室内活动
B.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是全球性的
C. 由于寒冷,人们的呼吸作用减弱
D. 在夏季植物释放了大量的氧气,储存到冬季用
【解析】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自然界中的碳—氧平衡。在寒冷地区植物光合作用基本停止时,其他区域植物光合作用照常进行,因为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是全球性的,所以寒冷地区的人们不会感到缺氧。
9.有人曾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密闭的玻璃罩放在有光照的适宜环境中。
(第9题)
图A是把一支蜡烛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燃烧,不一会,蜡烛熄灭了。
图B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几个小时后小白鼠死了。
图C是把一支蜡烛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蜡烛不熄灭。
图D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小白鼠仍然存活。
请探究下列问题:
(1)图B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氧气耗尽,窒息而死。
(2)图D中小白鼠能够存活的原因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
(3)图A对于图C来说起对照作用。
(4)上述实验说明了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解析】 图A中的蜡烛由于氧气不足很快熄灭;图B中的小白鼠在密闭的玻璃罩中,因为氧气不足而死亡;图C与图A相比,因为密闭的玻璃罩中有了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为蜡烛的燃烧提供了氧气,同时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图D与图B相比,小白鼠获得了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所以这几个图能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10.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形成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平衡。如图是氧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途径。请认真观察并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中氧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水和二氧化碳,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是氮气(填名称)。
(2)臭氧(O3)和氧气从物质组成上看,相同点是都由氧元素组成,不同点是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而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
(第10题)
(3)图示大气中氧气的三种主要来源是①⑤⑥(填编号)。
(4)大气中氧气除了供给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外,主要是与某些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而消耗。写出甲烷(CH4)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解析】 (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图示中氧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水和二氧化碳。(2)从物质组成上,氧气和臭氧的共同点是:都由氧元素组成;从分子构成上,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而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3)图示中大气中氧气的三种主要来源是臭氧的分解、水的分解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4)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