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练习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706673 上传时间:2024-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练习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第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练习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源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表格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表格体现的是1914~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征,体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帝国主义压迫特点,故C项正确。 2.(2014·西安一中期中)小李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形容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那么,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历史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 【答案】 B 【解析】 一战期间,由于列强暂时无暇东顾、辛亥革命、群众爱国运动的推动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故应选B。 3.(2014·鱼台一中)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B.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 C.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答案】 A 【解析】 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本国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以及民族资本主义自身的局限性,而所有上述因素根本原因都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选择A项。 4.(2014·哈师大附中)上海市地方协会、国货联合会及国货产销合作协会等三团体,为提倡国货起见,特公定民国二十二年为“国货年”。“国货年”的提出(  ) A.有利于外国资本扩张 B.为官僚资本膨胀提供土壤 C.加速了农村经济发展 D.促进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答案】 D 【解析】 “国货年”的提出反映了提倡国货思潮,所以D项正确。 5.(2015·江西白鹭洲中学期中)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由材料可知,通告是由民国政府的国家行政机关专门发出的,体现的是国家对民族工业发展所制定的政策。故D符合题意。A、B与题意不符;C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6.( 2014·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  )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企业,发展很快 ②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③日本全面侵华时期,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 ④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最终倒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①项正确,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筹措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的发展;②项正确,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③项正确,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严重的破坏;④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7.(2014·雅安中学期中)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 A.由于列强的侵略而处于萧条状态 B.由于国民政府的措施而得到较快发展 C.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而萎缩 D.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 【答案】 B 【解析】 1927年到1937年,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措施,民族工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时期。故选B。A项明显错误,不是萧条状态;C项错误,抗战爆发后官僚资本主义才得到很大的发展排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D项是在抗战爆发后。 8.(2015·湛江模拟)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对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一如即往地坚持下去。”中国在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 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 【答案】 A 【解析】 1929~1937年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其原因是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因此A项正确。B、C两项都不利于中国经济“坚持下去”,D项与史实不符。 9.(2014·天水一中期中)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作用在于 (  ) A.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C.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D.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 【答案】 C 【解析】 解题时抓住关键词“1938年”,由此可知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并确定四川为战时大后方,进出四川的通道就成了抗战的重要运输线。撤退运输到大后方的工矿企业成为抗战的坚强后盾,生产了大批枪炮,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杀敌武器,为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故应选C。 10.(2014·华山中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僚资本的重压 B.外国资本的侵蚀 C.封建官府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答案】 A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时间“抗战胜利后”。 抗战胜利后,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利用所谓的“接收”,乘机大肆吞并民族企业,造成民族企业发展困难甚至倒闭,而四大家族企业则得到恶性发展。故应选A。 二、非选择题 11.(2014·淮北师大附中)天津“贻来牟”是中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其昂于光绪四年(1878)在天津紫竹林村创办“贻来牟”火磨制粉厂,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 材料二 朱清斋在意租界创办了天津第一家机制面粉厂——寿星面粉公司。由于资金不足,他与日商三井洋行谈判合作,改名为寿星制粉株式会社。由于处处受日本人挟制,朱清斋异常气愤,但敢怒不敢言,不久因精神错乱而病亡…… 材料三 从1915年到1921年,寿星厂发展迅速,经营良好。日产量达4000袋,“桃”牌面粉成为天津名牌产品。1936年,公司年产量高达408万多袋。由于质量高、信誉好,“桃”牌面粉雄踞华北市场。 材料四 抗战结束后,由于战乱频仍,货源无法保证,寿星公司生产时断时续。其时寿星三厂内驻有国民党警察军队,强行占用库房并存入大量军用物资。该部队阎主任监守自盗,而后又放火灭迹,致使寿星三厂全部烧毁,寿星公司元气大伤。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贻来牟”火磨制粉厂创办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据材料二,说说在创办实业过程中,朱氏面粉厂遇到了哪些困难? (3)结合课本分析材料三中朱氏企业发展较好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课本分析寿星公司元气大伤的原因。 (5)从朱氏面粉厂的发展历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 (1)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 ①资金问题;②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 (3)①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扶持农桑、奖励实业的政策,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③中国人民掀起的抵制洋货的爱国运动的有利时机。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战乱频繁;官僚资本压制;国民政府的破坏。 (5)政局稳定,民族独立,制度保障。 12.(2014·兰州一中调研)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从此,近代私营工商业成为我国一支新兴的重要的经济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李福明开办的机器磨坊被强令关闭,李福明本人被捕交清朝刑部“照例治罪,以儆刁顽”。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有些爱国工商业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同时,有人指责既已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开矿,如果再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限制过严,也于理不合。因此,清政府只好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但并没有可靠的法律保护。苛捐杂税、官吏勒索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加。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13年至1920年,全国新设面粉厂47个。1914年前,面粉每年入超。从1915年起,变为出超。1915年至1920年,面粉出超量由0.2895万吨增至17.2485万吨,增加了59倍以上。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也由48.4万余枚增至124.8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 016台增至5 825台,增长了188.9%。 ——《中国经济近代史料汇编》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政策及其影响。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清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政策有何变化?依据材料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政策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政策: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视为异端,强行关闭,并对民族资本家进行“治罪”。影响: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变化:由严格限制转为允许民间设厂。 原因:允许外国人设厂,再限制民间设厂于理不合;“实业救国”呼声的压力。 (3)现象:民族工业得到空前发展,进入“短暂春天”。原因:中华民国政府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并倡导使用国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