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二次函数一、二次函数概念: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而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2. 二次函数的结构特征: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式,的最高次数是2 是常数,是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的性质: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的符号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性质向上轴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有最小值向下轴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有最大值2. 的性质:上加下减。的符号开口方向顶
2、点坐标对称轴性质向上轴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有最小值向下轴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有最大值3. 的性质:左加右减。的符号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性质向上X=h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有最小值向下X=h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有最大值4. 的性质:的符号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性质向上X=h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有最小值向下X=h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有最大值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1. 平移步骤:方法一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确定其顶点坐标; 保持抛物线的形状不变,将其
3、顶点平移到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值正右移,负左移;值正上移,负下移”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方法二:沿轴平移:向上(下)平移个单位,变成(或)沿轴平移:向左(右)平移个单位,变成(或)四、二次函数与的比较从解析式上看,与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其中五、二次函数图象的画法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化为顶点式,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轴的交点、以及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与轴的交点,(若与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画草图时应抓住
4、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轴的交点,与轴的交点.六、二次函数的性质 1.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时,有最小值 2.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有最大值七、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1. 一般式:(,为常数,);2. 顶点式:(,为常数,);3. 两根式:(,是抛物线与轴两交点的横坐标).注意:任何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式或顶点式,但并非所有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写成交点式,只有抛物线与轴有交点,即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才可以用交点式表示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这三种
5、形式可以互化.八、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 1. 二次项系数二次函数中,作为二次项系数,显然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的值越大,开口越小,反之的值越小,开口越大; 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的值越小,开口越小,反之的值越大,开口越大总结起来,决定了抛物线开口的大小和方向,的正负决定开口方向,的大小决定开口的大小2. 一次项系数 在二次项系数确定的前提下,决定了抛物线的对称轴 在的前提下,当时,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在轴左侧;当时,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就是轴;当时,即抛物线对称轴在轴的右侧 在的前提下,结论刚好与上述相反,即当时,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在轴右侧;当时,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就是轴;当时,即抛物线对
6、称轴在轴的左侧总结起来,在确定的前提下,决定了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的符号的判定:对称轴在轴左边则,在轴的右侧则,概括的说就是“左同右异” 3. 常数项 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在轴上方,即抛物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正; 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即抛物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 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在轴下方,即抛物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负 总结起来,决定了抛物线与轴交点的位置 总之,只要都确定,那么这条抛物线就是唯一确定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通常利用待定系数法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必须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形式,才能使解题简便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情况
7、:1. 已知抛物线上三点的坐标,一般选用一般式;2. 已知抛物线顶点或对称轴或最大(小)值,一般选用顶点式;3. 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一般选用两根式;4. 已知抛物线上纵坐标相同的两点,常选用顶点式九、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与轴交点情况):一元二次方程是二次函数当函数值时的特殊情况.图象与轴的交点个数: 当时,图象与轴交于两点,其中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 当时,图象与轴只有一个交点; 当时,图象与轴没有交点. 当时,图象落在轴的上方,无论为任何实数,都有; 当时,图象落在轴的下方,无论为任何实数,都有 2. 抛物线的图
8、象与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 3. 二次函数常用解题方法总结: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中,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抛物线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三项式的值可正、可零、可负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抛物线与轴只有一个交点二次三项式的值为非负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抛物线与轴无交点二次三项式的值恒为正一
9、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还有二次三项式,二次三项式本身就是所含字母的二次函数;下面以时为例,揭示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练习1、函数与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2、反比例函数y = 与一次函数y = k (x+1)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象只可能是( )3、某网店以每件60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若以单价80元销售,每月可售出300件,调查表明:单价每上涨1元,该商品每月的销量就减少10件(1)请写出每月销售该商品的利润y元与单价上涨x元的函数关系式;(2)单价定为多少元时,每月销售该商品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多少?第二章 简单事件的概率一
10、、可能性1、必然事件:有些事件我们能确定它一定会发生,这些事件称为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有些事件我们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4、不确定事件:有很多事件我们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些事件称为不确定事件。5、一般来说,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时抛两枚普通正方体骰子,点数都是4的概率为B不可能事件发生机会为0C买一张彩票会中奖是可能事件D一件事发生机会为0.1%,这件事就有可能发生二、简单事件的概率1、概率的意义: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这个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2、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11、1,记作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r 点P在O 外;dr 点P在O 上;dr 点P在O 内。【例】 O的半径为4 cm,若线段OA的长为10 cm,则OA的中点B在O的_,若线段OA的长为6 cm,则OA的中点B在O的_。【例】一个点到圆的最大距离为1l cm,最小距离为5 cm,则圆的半径为_。【例】P(x,y)是以坐标原点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周上的点,若x、y都是整数,则这样的点共有 ( ) A 4个 B 8个 C 12个 D 16个5、三角形的外接圆,外心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是三角形
12、外接圆的圆心。知识点:锐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斜边中点,钝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外部。三角形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相关知识:三角形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例】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A=45,BC=2,求O的面积。 二、圆的性质1、旋转不变性:圆是旋转对称图形,绕圆心旋转任一角度都和原来图形重合;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圆心性质: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个弦心距中有一对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对量也分别相等。3、轴对称: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任一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
13、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垂径定理的推论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即:是直径 弧弧 弧弧中,任意2个条件推出其他3个结论。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即:在中, 弧弧【例】世界上因为有了圆的图案,万物才显得富有生机,以下来自生活中的图形中都有圆(如图3所示) 图中的(1),(2),(3)三个图看上去多么美丽与和谐,这正是因为圆具有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 请问(1),(2),(3)三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是
14、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用(1),(2),(3)这三个图形的代号填空) 请在图(4),(5)的两个圆内,按要求分别画出与上面图案不重复的图案(草图),(用尺规画,或徒手画均可,但要尽可能准确些、美观些)要求图4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图5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例】如图,OE、OF分别是O的弦AB、CD的弦心距,如果OEOF,那么(只需写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例】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E,如果AB10,CD8,那么AE的长为( )A 2 B 3 C 4 D 5【例】O的半径为10cm,弦ABCD,AB12cm,CD16cm,则AB和CD的距离为( )A2c
15、m B14cmC2cm或14cm D10cm或20cm【例】如图,O的直径为10,弦AB8,P是弦AB上一个动点,那么OP的长的取值范围是_4、与圆有关的角 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圆心角的性质: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圆周角的性质: 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为直径;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例】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且ADBC,对角线AC、BD交于点E,那么圆中共有_对全等三角形,_对相似比不为1的
16、相似三角形【例】如图所示,在O中,AB是直径,CD是弦,ABCD。P是圆上一动点(不与C、D重合),试说明CPD与COB与有什么数量关系,并加以说明三、弧、扇形、圆锥侧面的计算 圆的面积:,周长: 圆心角为n,半径为R的弧长 圆心角为n,半径为R,弧长为l的扇形的面积 或 .知识点:弓形的面积要转化为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和、差来计算。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高为h的圆锥的侧面积为,全面积为 ,母线长、圆锥高、底面圆的半径之间有。【例】扇形的半径为,圆心角为,用它做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圆锥底面半径为( ) 【例】在RtABC中,已知AB6,AC8,A90,如果把此直角三
17、角形绕直线AC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其表面积为S1;把此直角三角形绕直线AB旋转一周得到另一个圆锥,其表面积为S2,那么S1S2等于 ()A 23 B 34 C 49 D512【例】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2,AB4,分别以AC、BC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的面积为 。四、作图平分已知弧;作三角形的外接圆。五、辅助线圆中常见的辅助线1作半径,利用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2作弦心距,利用垂径定理进行证明或计算;3作半径和弦心距,构造由“半径、半弦和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4作弦构造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5作弦、直径等构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直角;6遇到三角形的外心常连结外心和
18、三角形的各顶点。第四章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1 相似图形形状相同的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是相似三角形. 知识点2 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如果选用同一单位量得两条线段的长度分别为,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或写成注意: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在四条线段中,如果的比等于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意:(1)当两个比例式的每一项都对应相同,两个比例式才是同一比例式(2)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是的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知识点3 比例的性质 基本性质:(1);(2)注意:由一个比例式只可化成一个等积式,而一个等积式共可化成八个比
19、例式,如,除了可化为,还可化为,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反比性质(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合比性质:注意:实际上,比例的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的前项,后项之间发生同样和差变化比例仍成立如:等等 等比性质:如果,那么注意:(1)此性质的证明运用了“设法” ,这种方法是有关比例计算,变形中一种常用方法(2)应用等比性质时,要考虑到分母是否为零(3)可利用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再利用等比性质也成立如:;其中知识点4 比例线段的有关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
20、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第三边知识点5 黄金分割把线段分成两条线段,且使是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黄金分割,点叫做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其中0.618知识点6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注意:对应性:即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
21、应位置上,这样写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一样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二者的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知识点7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基本图形:用数学语言表述是:,知识点8 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1)反身性:对于任一有 (2)对称性:若,则 (3)传递性:若,且,则知识点9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
22、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4、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5、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6、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1)以上各种判定均适用(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
23、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公式 如图,RtABC中,BAC=90,AD是斜边BC上的高,则有射影定理如下:(1)(AD)2=BDDC,(2)(AB)2=BDBC ,(3)(AC)2=CDBC 。证明:在 BAD与ACD中,B+C=90,DAC+C=90,B=DAC,又BDA=ADC=90,BADACD相似, AD/BDCD/AD,即(AD)2=BDDC。其余类似可证。注:由上述射影定理还可以证明勾股定理。由公式(2)+(3)
24、得:(AB)2+(AC)2=BDBC+CDBC =(BD+CD)BC=(BC)2,即 (AB)2+(AC)2=(BC)2。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结论。知识点10 相似三角形性质(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5)相似三角形性质可用来证明线段成比例、角相等,也可用来计算周长、边长等知识点11 相似三角形常见的图形 (1)若DEBC(A型和X型)则ADEABC (2)射影定理 若CD为RtABC斜边上的高(双直角图形) 则RtABCRtACDRtCBD
25、且AC2=ADAB,CD2=ADBD,BC2=BDAB; (3)满足1、AC2=ADAB,2、ACD=B,3、ACB=ADC,都可判定ADCACB(4)当或ADAB=ACAE时,ADEACB (3) (4)练习题一、填空题: 1、若,则。2、已知,且,则。3、在等腰RtABC中,斜边长为,斜边上的中线长为,则。4、反向延长线段AB至C,使ACAB,那么BC:AB。5、如果ABCABC,相似比为3:2,若它们的周长的差为40厘米,则ABC的周长为厘米。AEADBC16、如图,AEDABC,其中1B,则。DBC7、 如图,ABC中,ACB90,CDAB于D,若A30,则BD:BC。若BC6,AB1
26、0,则BD,CD。8、如图,梯形ABCD中,DCAB,DC2cm,AB3.5cm,且MNPQAB,ADBFECDCMPNQABDMMPPA,则MN,PQ。9、如图,四边形ADEF为菱形,且AB14厘米,BC12厘米,AC10厘米,那BEcm。10、梯形的上底长1.2厘米,下底长1.8厘米,高1厘米,延长两腰后与下底所成的三角形的高为厘米。二、选择题:11、下面四组线段中,不能成比例的是()A、B、C、D、12、等边三角形的中线与中位线长的比值是()A、B、C、D、1:313、已知,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B、C、 D、14、已知直角三角形三边分别为,则()A、1:3B、1:4C、2:1D、
27、3:115、ABC中,AB12,BC18,CA24,另一个和它相似的三角形最长的一边是36,则最短的一边是()A、27B、12C、18D、2016、已知是ABC的三条边,对应高分别为,且,那么等于()A、4:5:6B、6:5:4C、15:12:10D、10:12:1517、一个三角形三边长之比为4:5:6,三边中点连线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则原三角形最大边长为()A、44厘米B、40厘米C、36厘米D、24厘米1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不全等的三角形一定不是相似三角形 B、不相似的三角形一定不是全等三角形 C、相似三角形一定不是全等三角形 D、全等三角形不一定是相似三角形三、解答题
28、:19已知:如图,CE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BGAP。求证:(1)CE2=AEEB ; (2) AEEB=EDEP20已知,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且AD=AC,DEBC,DE与AB相交于点E,EC与AD相交于点F (1)求证:ABCFCD;(2)若SFCD=5,BC=10,求DE的长。21. 如图,在中,是边上的高,是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重合),垂足分别为(1)求证:;(2)与是否垂直?若垂直,请给出证明;若不垂直,请说明理由;(3)当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22、如图,矩形中,厘米,厘米()动点同时从点出发,分别沿,运动,速度是厘米秒过作直线垂直于,分别交,于当点到达终点时,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1)若厘米,秒,则_厘米;(2)若厘米,求时间,使,并求出它们的相似比;(3)若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与梯形的面积相等,求的取值范围;(4)是否存在这样的矩形: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梯形,梯形的面积都相等?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DQCPNBMADQCPNBMA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