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茶综合加工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茶油是无污染的植物油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被誉为“油中之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油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我县自然条件优越,山地资源丰富,劳力充足,是我省的重点油茶产区,有“江南绿色油库”之称,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全县油茶面积27.9万亩,年产值522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油茶是我县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但长期以来,由于资金匮乏,经营粗放,加工能力不足,产品单调,良种良法推广乏力,严重制约了我县油茶生产的发展。为办好山上这个“绿色银行”,拟引进台资,建设“油茶综合加工”的龙头企
2、业,以此带动我县油茶产业的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是促进油茶产业发展的需要兴国是著名的“中国油茶之乡”,林民们在油茶生产过程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但由于林农对高产油茶品种认识不足,又缺乏资金投入,仍属于广种薄收的粗放型经营管理,而我县的油茶加工企业又起步晚,加工能力和水平较低,缺乏知名油茶品牌,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因此,多方筹资,建设油茶综合加工龙头企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也是带动我县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市场的需要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由基本生活需要向既营养又健康的
3、方向转变。茶油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它与橄榄油并称世界两大木本食用油,有“油中珍品”之称,其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5-97%,有极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同时油茶生长在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的山地,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货真价实的“绿色食品”,符合现代人的消费倾向,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我县年产茶油不过1820万吨,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要,而实施本项目能有效带动油茶生产,进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三)是发展林区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油茶是我县山区最具特色的经济林资源,林农普遍有种植油茶习惯,也积累了较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油茶具有培育周期短、收获期长的特点。近年来,我县通过推广高油无性系油茶新
4、品种,对全县低产油茶林进行了全面改造,并新营造了较大面积的油茶林,这为建设油茶综合加工厂奠定了坚实的原料基础,而综合加工能力的提高必将快速调动林农发展油茶林的积极性,这就解决了山区农民山多地少、增收乏力的困难,经济的发展又将有力地推动山区的新农村建设步伐,从而使我县林业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三、项目建设条件(一)气候条件优越兴国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8,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3.2-7.3,极端最低气温为-6.3,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3.3-29.3。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502.3mm,平均降雨天数为155天,4-6月汛期。日照时数192
5、6.5小时,无霜期284天,10活动积温5654,非常适宜油茶林的生长。(二)区位优势明显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位于东径115001-115051,北纬26003-26041之间,境内以低山坵陵为主,有“七山一水一份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10小时经济圈内有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南昌、夏门、漳州、广州、深圳、珠海、株洲、苏州、抗州、长沙等,境内无大型污染企业,邻近港、澳、台,是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后花园的“前园”。(三)交通便利,邮电通信顺畅兴国县交通非常便利。京九铁路贯穿境内,“319”国道与“105”、“323”国道、正在兴建的“昆厦”高速公路相连接,兴赣(州)、兴宁(都)
6、、兴永(丰)、兴万(安)公路相互连通,至赣州黄金机场和井冈山机场均在1小时车程以内,全县基本完成了水泥路“村村通”工程,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网。全县通讯设施较为完善,全部乡(镇)实现了用电、无线通信网络、有线电视、邮政分局(点)、互联网的覆盖,与外界联系非常方便。便利的交通运输和良好的通讯条件有利于基地的建设。(四)劳力和山地资源充足我县现有农村人口63.033万人,其中农林劳动力22.1万人。据调查,我县有林地24.1万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32.14万平方公里的74.98%,森林覆盖率73.3%,其中宜茶地约有5万平方公里。(五)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我县非常重视油茶生产,始终把发展油茶作为
7、一项富民产业来抓。为此专门成立了县油茶生产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县油茶生产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山林权落实到位,鼓励以多种方式经营油茶林,对油茶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进行一定的资金扶持,提供贴息贷款,县林业局每年拿出5万元专项资金进行油茶林低改和林农知识化培训,并在茶园、均村、良村、南坑、枫边等5个乡镇建立了80余亩良种基地,从而解决了油茶生产的良种良法问题。建设油茶综合加工厂,则解决了油茶的销售问题,这样必将有效地推动我县的油茶生产。四、主要建设内容和投资概算(一)征地:100亩2万元/亩=200万元(二)新建厂房:2000m2600元/m2=120万元(三)办公室:300m26
8、00元/m2=18万元(四)附属房:300m2600元/m2=18万元(五)购10万吨榨油及精炼设备一套:500万元(六)购茶皂素提炼设备一套:500万元(七)购茶油化装品生产设备一套:500万元(八)厂区绿化及道路硬化:50万元(九)建仓库:3000m2600元/m2=180万元(十)员工工资:200人15000元/人年=300万元(十一)基本预备费:80万元(十二)其它费用:100万元上述概算总额:2566万元五、资金筹措本项目先由县财政投资50万元完成场区“五通一平”,其余项目资金采取招商的方法,由外商独资或合资建设。六、项目选址本项目拟在兴国县森林苗圃建设,这里距县城公5公里,交通便利
9、且无污染,水电供应充足。七、市场预测茶油是世界最好的木本植物食用油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油必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我国茶油产量相对较低,年产约20万吨,人均不到0.2公斤,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绿色食用油的需求,我国每年都要进口100吨棕榈油和橄榄油以满足市场需求缺口。要达到人均占有1公斤/年的标准,全国茶油产量须增加10倍,缺口达110吨/年。而与茶油相比,橄榄油的部分营养成份还不如茶油,售价却是茶油的三倍,由此可见,物超所值的茶油必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容量,前景十分可观。而用茶粕提炼茶皂素又是优质的化装品原料,市场前程十分乐观,用自产的茶皂素配制化装品更是具
10、有价格和品质双重优势,其市场前程也风险极小。八、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分析1、项目投资成本分析分析项目成本项目总金额(万元)残值折旧年限(年)年分摊成本(万元)备注%金额土地200504房产5661056.62025.47设备15005751595员工工资300300其它1801512合计2566436.472、年生产成本分析分析项目成本项目数量金额(万元)备注周转金利息7.5%723个厂用水20万吨20每年周转金耗电180万度216约需600万元原料10万吨800鲜原料单价:0.8元/公斤其它费用200合计13083、销售收入分析表数额收入来源产量售价(元/吨)收入(万元)茶油1.5万吨32
11、00048000茶粕8万吨5004000化装品0.6万吨100006000茶皂素0.2万吨180003600合计616004、利润分析表年销售收入(万元)投资分摊成本(万元)年生产成本(万元)周转金本息(万元)税收(万元)年纯利(万元)盈亏平衡点61600436.4713086726591.251592.3317%5、敏感性分析收入变化风险来源收入(万元)总成本(万元)纯利(万元)盈亏平衡点收入少20%554409007.6746433.3319%成本升20%616009908.43751691.56319.17%综上所析:说明本项目具有极强的盈利能力,其抗市场风险能力相当强,能实现当年投产,
12、当年收回投资。(二)生态效益分析通过建立油茶综合加工龙头企业,能有效地带动我县油茶林的建设。油茶林具有保持水土、滞尘制氧、抗化学物质和细菌污染、降温增湿作用。它是常青树,不易着火,它又是蜜源植物,气味芳香宜人,其加工过程中注重环境和综合利用,尽量做到“零”排放,对保护和改善环境十分有利。(三)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能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有利社会稳定和谐及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九、项目管理本项目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农业企业,企业按“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进行自主生产、自负盈亏。十、结论经过分析,说明本项目是一个盈利能力极强的项目,具有投资少、回报速、受益期长、抗风险能力强的特点,对带动农
13、民增收、刺激财政增长和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实施本项目是必要的、可行的。茶油市场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预计投资额:总投资462.2万元,其中设备投资54.2万元,其它费用8万元,基建投资10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经济效益预测:销售收入:年产600吨山茶油,可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生产成本:822万元税 金:90万元税后利润:288万元投资回报率:81.8% 利润率:24%回收期(含建设期)2.6年建设地址:婺源县江湾镇合作方式:独资项目联系人:汪进辉地 址:婺源县江湾镇电 话:0793-7292001传 真:0793-7292088邮 编:333213纯天然有机保健
14、食用油山茶油开发项目建议书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婺源县江湾镇食用油精制厂2、建设单位:婺源县江湾政府3、项目负责人:汪进辉4、项目地址:婺源县江湾镇5、联系电话:0793-729200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江湾镇位于婺源县东部,距县城30公里,辖12个行政村,面积218平方公里,人口2.3万余人,山林面积占85%,森林覆盖率达81.5%,江湾种植油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的载培经验和较高的积极性。全镇现有油茶林3.2万亩,红花油茶林5000余 亩,年产山茶油400吨,红花茶油37.5吨,为了使这一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意创办食用油精制厂,并以此厂为龙头,带基地加农户实现供销,贸工农一体化
15、,加快我镇农业产业的发展,达到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目的。市场预测:山茶油的原料山茶果,从开花到果实成熟一般需经12个月,秋、冬、春、夏、秋五季承四季雨露,可称“人间奇果”。山茶油在我国历属皇家贡品,明清时代更为盛行,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盛赞其“油味甚美”,日本人称为“椿油”,台湾人称“苦茶油”,在东南亚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据现代化学分析测定,山茶油特别是红花茶油,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氨基酸的皂甙,常年食用可健脾胃、促消化,对少年儿童生长、产妇身体复原、老年性便履有一定的功效,特别是对中老年人群中易发的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山茶油是其他食用油所不
16、具备的纯天然有机保健食品,倍受着人们的青睐,尤其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山茶油特别是红花茶油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产品方案、建设规模和建设地点:1、产品的产量、建设规模根据当地的实际原料产量和销售市场需求而确定,拟建日产2吨高级食用色拉油生产线。2、产品方案:根据市场需要生产1000毫升、2500毫升、5000毫升壶等多种规模的高级色拉油。3、厂址选择:由于该厂没有污染、没有噪声,厂址选择在江湾镇开发区内。其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水、电设施齐全。资源情况、建设条件:1、资源供应:我镇有3.2万亩油茶(柽籽)基地,每年可产茶油400吨,红花茶油37.5吨,毗邻的溪头、大畈、段莘等多镇
17、也有较多的山油茶林分布,足可供办厂加工使用。2、主要生产工艺、技术业源: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油料再干粉碎毛油浸出加热脱胶脱水脱臭脱腊检验包装销售。本项目技术由江西省粮油食品研究所提供,并协助培训人员和技术指导。3、设备来源:经多方考察,比较主要生产设备选用技术先进,操作方便,价格适中的国家粮油加工企业定点生产的专业厂家生产的产品。附: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单位:万元/台序号 设备名称 规模型号 单价 数量 总价1 浸出器3.40 1 3.42 不锈钢罐0.50 20 10.003 加热器1.50 1 1.504 脱胶冷却器2.20 1 2.205 脱酸集捕器4.80 1 4.806 除臭集捕器3.6
18、0 1 3.607 脱腊集捕器10.00 1 10.008 油水分离器3.20 1 3.209 自动计量灌装机2.50 1 2.5010 各种管道、电机33合 计 44.2投资估算:项目设备投资44.2万元,配套设备10万元,其它费用8万元,基建投资10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预计总投资462.2 万元。附:投资概算表单位:万元序号 项 目 金 额 备 注1 生产设备 44.2 2 配套设备 10 3 运输及安装费 3 4 不可预见费 5 5 基建投资 100 6 流动资金 300 合 计 462.20 合资形式:独资项目的组织建设:1、建设前期工作安排:当地政府做好规划、征地、审批等手续
19、。2、建设期限为一年3、组织管理: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由投资方负责,当地政府企业管理部门将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协助企业办理证、照,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效益分析:1、成本核算:按地的原料价格和产品市场销价计算。附:成本核算表(以每公斤成品油计算)销售收入 20元 生产及加工成本概算成本名称 数 量原材料 10工资 0.5水电费 0.3折旧费 0.3管理费 0.2贷款利息 0.5运杂费 0.3包装费 0.8税收 1.5销售费用 0.8成本合计 15.2纯 收 入 4.82、经济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按年加式600吨计算,年完成产值1200万元,生产销售成本912万元,(包括税金)并实现利润288
20、万元。 288产值资金利税率=24% 1200税收:90万元 288+90投资回报率=81.78% 462.2462.2投资回收期=1.6年 2883、社会效益分析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江湾镇创税90万元,可安排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更主要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19油茶低产低效林综合生产力提升技术江建英江建英0570-4998300主要内容:1、油茶低产低效原因;2、优质、高效替代新品种的选择与应用技术;3、林分密度改造技术;4、构建高效经营模式的关键技术。技术经济指标:1、选择出23个以上优质、高效替代新品种,并推广苗木2万株;2、提出相应的模式林高效
21、经营技术,油茶由现在的每亩不到100元提高到每亩500元;3、构建23种经济林丰产高效经营模式;4、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2个,面积1000亩以上。10农业20油茶精深加工与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江建英江建英0570-4998300主要内容:1、进行油茶脱壳技术与装备的研究;2、建立优质茶油制备技术并开发出优质品牌茶油;3、研究茶皂素制备工艺及其应用技术; 4、开发茶籽脱毒饼粕饲用技术和饲料配方,建立油茶加工产业化综合配套技术。技术经济指标:1、研究开发出油茶高效加工产业化所急需的精深加工技术;2、开发出优质茶油、茶皂素、脱毒饲料饼粕等3-5种深加工产品;3、建立示范生产线20农业按照“希望在山”的发
22、展思路,新余市决定充分发挥油茶资源优势,实施发展万亩高产油茶“”行动计划。即培植个种苗、加工、营销等油茶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个上规模的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带动个高产油茶种植农户,到年,新造油茶林万亩,改造万亩,实现发展高产油茶万亩。全部投产后,年产茶油万公斤,产值可达亿元。一、造林地选择 宜林地条件是海拨500米以下,坡度20度以下,土层深厚的红壤、黄壤或黄棕壤。 对现有油茶林分中老、劣、病、残株数占三分之二以上,常年每亩产油不足2公斤的老残林,也应进行更新造林。 二、整地 整地时先清理林地,需全部砍除树灌,挖掉蔸根,方法一般采取水平撩壕、大穴、鱼磷坑等三种方式,以撩壕最好。 1撩壕:在山坡上每
23、隔33.3米挖一条深50厘米,底宽60厘米,沟底水平的等高壕沟。表土填入壕底,底土覆于上面,整成内低外高的反坡梯土,梯面宽度为1.2一1.5米,内侧开2020厘米的蓄水沟。 2等高大穴:按株距从山顶到山脚拉直线定点,环山水平放样,栽植穴的位置即在水平线与垂直线的交叉点,形成上下成列、水平环山成行的格局。穴底长宽深为606050厘米。环山每隔4行挖1条宽50厘米、深40厘米的水平保水沟。 3鱼鳞坑:这种整地方式适用于坡度2025度的坡地。沿等高线,依株距定出栽植点,上下行之间错开成品字形。坑的规格为70厘米见方,深50厘米。表土填入坑底,作成半月形的土台,台的内侧挖深约20厘米的保水沟。 三、栽
24、植 1密度:一般每亩111株,株行距为23米,在特别肥沃的平坡地每亩60株左右,株行距为43米。 2施底肥:结合整地每亩深施钙镁磷肥75公斤或土杂肥2000公斤,肥料与穴内底土充分拌匀。 3苗木选择:一般选用2年生芽砧嫁接苗,苗木标准达乙级以上。为满足授粉需要,须选20个以上无性系混合配置。 4栽苗:栽植时间2月上旬至3月上旬,也可在10一11月份造林或补植。栽植深度要适宜,不能埋叶或露根,根系舒展,主干正立,踩紧压实。苗木宜随起随栽,当天栽不完,必须假植。栽植后遇干旱充分浇水,栽植一般选择阴天或毛毛雨天,也可在晴天的下午进行。 四、幼林培育 1补蔸全苗:用2年生合格苗对林地缺株进行补植。也可
25、用容器苗补植。 2中耕除草、间种作物:造林后的头两年,每年春末夏初(5月底前)和秋季(9月以后)各中耕除草1次,培蔸正苗。第三年在梯面深挖一次,深度2025厘米。第四、五年每年秋季中耕除草1次,梯面浅锄15厘米左右,坡面刀抚。第六年在梯面深挖一次,深度2025厘米。幼林通过林中合理间种,以耕代抚。间种作物有黄豆、花生、绿肥、药材等。 3追肥:造林后第一、二年主要追施氮肥为主,促进幼树营养生长。施肥量尿素50克株。第三年开始开花结果后,每株施尿素50一100克,钙镁磷肥100一150克氯化钾100一150克。 4幼树整形:幼树长到1.2米高左右时,将顶芽摘除,保留45个强健主枝。主枝在主干上最好
26、各保持10一15厘米间隔,分布均匀。如有主枝间距离过远时,宜留强健分枝作为副主枝,以便充分利用空间,扩大结果面积。幼树修剪量宜小不宜大,通过整形,使其成为自然圆头形和自然开心形。 5病虫害防治 (1)油茶炭疽病:此病410月易发生,以79月蔓延最快。应结合挖垦、修剪、采收,清除病枝、病叶、病果。在发病高峰期的79月,可用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每半月一次,连喷34次。 (2)油茶软腐病:发病时油茶大量落叶、落果。一般3月下旬始发,45月遇阴雨即迅速蔓延,68月最烈。在发病期喷洒1波尔多液或75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 (3)油茶毒蛾:又叫茶毛虫,幼虫吃叶、嫩枝、花芽和幼果。一年
27、发生3代。3月底4月初人工采摘卵块烧毁。药物防治应掌握在幼虫3龄之前进行为佳,1、2龄幼虫有群集习性。药剂可用100200倍肥皂液;合成洗衣粉50一100倍液;晶体敌百虫5001000倍液。 (4)油茶尺蠖:食叶害虫,一年一代。结合垦复灭蛹。23月捕蛾刮卵(卵产在树干阴凹面)。对23龄前幼虫,喷50二溴乳剂1000倍液或90的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 五、引蜂授粉 油茶授粉昆虫有40余种,其中授粉效果最好的是野生土蜂,必须加以保护。在缺少地蜂油茶林内,可进行人工引放。即在梯埂壁上,打直径11.5厘米,深30一40厘米的引蜂孔,在地蜂繁殖时的傍晚每孔放一只地蜂,1520孔亩。放养意蜂时必须饲喂解
28、毒灵1号或2号。低产林改造技术 低产油茶林改造对象是指立地条件较好,坡度25度以下,郁闭度O.6左右,中壮龄植株占林分70以上,基本株数60一200株亩,常年亩产茶油4公斤左右,具有较大增产潜力的荒芜油茶林。 一、连蔸清除林内杂树灌木和油茶老残病虫株。 二、对疏密不匀或过密的林分,间代过密弱株,林中空地则予补植。使林相整齐,分布合理,每亩调整到100株左右。 三、冬挖夏铲:冬季垦复要求3年一深挖,深挖2030厘米,翻大块,底朝天夏季一年一浅锄,浅锄10厘米左右。注意树冠内浅、外深;幼树浅,大树、壮树深;熟山浅,荒山深。消灭杂草,切断土壤毛细管,增加土壤透气性和蓄水能力。 垦复方法有全垦、带垦、
29、穴垦等。坡度25度以下的油茶林地应采取全垦。 四、修剪:通过修剪,改善树体结构,形成枝叶均匀、通风透光、结果面大而厚的好树冠。剪去脚枝、徒长枝、病虫枝、枯枝、纤细光棍枝、密集交叉枝等。树冠过高,摘除顶芽,控制高生长,促使多发侧枝。对已衰老的结果枝和生长枝,可回缩剪除原枝条长度的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二。 五、嫁接换冠:对部分劣株,用优树穗条,采用撕皮嵌合嫁接法,于5月上旬至6月下旬进行嫁接换冠。 六、挖竹节沟:在油茶林坡地沿等高线水平方向开挖竹节沟,沟底宽50厘米,深40厘米,遇油茶树留一个节,遇不到油茶树则每10米留一个节,上下沟距为810米。 七、施肥: 1茶枯及茶壳还山:每亩施沤制的茶枯30公斤、茶壳100公斤。在树冠投影内缘挖深30一40厘米的环状断沟或辐射状沟,将茶壳、茶枯均匀撤于沟中,并与底土拌匀,再覆土。以后逐年更换位置,适当加深和加宽施肥沟。 2追施化肥:主要有尿素、过磷酸钙、复合肥等。采取环状沟施或穴施,每亩可施用尿素50公斤,磷肥75公斤或复合肥15公斤。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进行叶面追肥,喷2过磷酸钙浸出液加5尿素溶液。 八、间种绿肥:油茶成林间作一般以绿肥、豆类、油菜、花生为宜。通过间作以致良土壤,增加油茶产量为目标。在以耕代抚中还得及时防治病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