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_吴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0299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_吴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_吴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_吴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乡村振兴-152-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 年第 33 卷第 23 期(总第 547 期)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数字中国建设目标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但由于历史等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差距悬殊,城乡数字鸿沟突出,乡村居民中存有相当大比例的典型数字贫困人口,成为制约国家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019年我国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了“乡村居民数字素养”这一概念,并提出“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乡村居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的明确目标。因而,聚焦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研究,成为当前极具重要现实意义的选题。1 数字素养是数字化时代公民的基本

2、素养1.1 数字素养的概念素养通常指人的素质与修养。什么是数字素养?文献研究表明,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概念最初由以色列学者Yoram Eshet-Alkalai于1994年提出,随后Gilster1进一步将数字素养界定为“一种理解和使用来自各种数字资源的信息的能力”。与数字素养类似或相近的还有信息素养、信息能力、媒介素养、数字能力、互联网素养、信息技术素养等概念。欧美国家多用数字素养取代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欧盟(EU)2011年实施的数字素养项目中,对数字素养进行如下界定:指人们在工作、娱乐、交流过程中批判性地利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联合

3、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则用数字能力(Digital competence)囊括上述各种素养,提出数字能力“指能够通过数字设备和网络技术,安全、适当地访问、管理、理解、集成、交流、评估和创建信息,以参与经济和社会生活,它包括各种素养,即计算机素养、信息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1.2 数字素养已成为公民的基本素养数字化生存时代,数字素养既是社会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是公民的一项的基本权利,更是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是公民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Annan 2指出数字素养已经成为进入数字文明后每个人的必备素养。随着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向及发展,数字素养日益受到重视,各国不断加大技术、设施和服务

4、上的投入与支持,积极维护公民数字化生产生活的基本权利。但由于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使各国公民数字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自2014年起,美国新媒体联盟在地平线报告中持续强调数字素养对于职场员工的重要性,认为能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工作之中是未来劳动者的基本技能;2017年国际图联发布的“数字素养宣言”指出:数字素养能够让人们享有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改善生活的权利,对个人的自由平等发展及社会整体进步意义重大。美国“21世纪技能联盟”提出数字素养不但是数字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更是21世纪人们的基础技能 3。欧盟强调数字素养是公民“核心素养”,先后制定了适用于全体欧洲公民的数字素养框架 4。有国际

5、组织指出“要提升数字素养战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将“公众数字素养教育不足,影响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列为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之一 5。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吴焜1,王静熙2,李旺3(1.汉口学院,湖北武汉430212;2.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3.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摘要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素养已成为各国公民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权利。数字中国、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要求下,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成为我国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培养和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激发内生动力、发展数字生产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实践中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中

6、仍存在较多问题,要重视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制度保障;要促进乡村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为培养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提供硬件保障;要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加强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培养体系建设,有效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关键词 数字素养;数字鸿沟;数字乡村;乡村居民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2-07-16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与模式研究”(18YJA760061)、“百校联百县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项目批准号 BXLBX0960)。作者简介 吴 焜(1968),男,北京人,教授

7、,研究方向:生活方式设计与乡村振兴;王静熙(2001),女,彝族,云南普洱人,本科在读;李 旺(1994),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方向:农村文化与文化产业。乡村振兴-153-2 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的内涵及构成2.1 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的内涵在新一代数字技术和国家建设驱动下,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时代新特征。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问题,正是在国家数字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下应运而生,其内涵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数字化为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不同行业从业者的数字素养提出相应要求。我国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目的,是以数字化为引领,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村现代化转型,形成乡村振兴新动能。建

8、设数字乡村,要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培育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从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并实施的数字扫盲框架和战略计划来看,这类数字素养的“模型”或“框架”都是针对特定目标群体数字素养的提升而制订,常常体现为一组相互交织的能力结构,体现了对不同群体数字素养目标设置的差异性。随着我国数字乡村以及网络化、信息化与数字化的纵深发展和推进,对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既是数字化时代公民基本素养和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数字时代对我国传统乡土社会和传统乡村居民现代化转型的

9、新要求、新素养。2.2 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的构成借鉴国内外数字素养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乡村居民群体特征以及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可将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理解为:乡村居民通过运用数字技术获取、理解、应用与农业生产、乡村居民生活、农村生态与人居环境密切相关的数字信息,并运用数字信息进行交流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具体看,我国农民的数字素养包括以下三类能力,呈递进式关系(图1):一是获取基于数字技术表达的多模态信息的能力,如通过包括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在内的信与通信技术(ICT)等数字基础设施获取信息;二是经“实时思维”处理和评估后,理解数字化信息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包括读

10、取和认知文字、图形图像、音视频等各种模态提供的信息;三是将获取并理解的数字化信息内化为自身的认知、态度与价值体系,并应用到实践层面,利用数字信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指导农村生态建设实践,不断增加收入,满足村民美好生活需要,丰富文化生活,塑造更美丽的乡村。3 我国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现状3.1 对乡村居民数字素养重视不够数字中国战略驱动下,我国数字化建设步伐加快,数字能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以及数字惠民等建设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IPv6活跃用户数达6.08亿,占网民总数的60.11%。我国数

11、字经济规模从2012年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我国现有建制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贫困地区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城乡上网差距、互联网普及率地区差异持续缩小。近年来,数字技术不断为农村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但建设多集中于新型基础设施、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等数字化服务供给层面。作为数字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我国规模庞大的乡村居民群体的数字素养是明显“短板”。即便国家战略中明确要求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但该问题尚未引起各界足够重视,不少农村地区培养和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的

12、工作几乎缺失。3.2 乡村居民数字素养中存在的问题乡村居民使用数字技术获取、理解、甄别、利用、交流信息的能力相对城市居民有很大差距。截至2021年12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3.82亿,较2020年12月减少3 420万人,从区域结构来看,非网民仍以农村地区为主,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54.9%,高于全国农村人口比例19.9个百分点。数据表明,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年龄因素、消费水平和设备不足是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由于不懂网络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高达51.5%,较低的收入与消费水平成为制约乡村居民接触数字技术的物质限制条件,较低的受教育水平成为乡村居民学习与运用数字技术的内部制约因素,闫慧等

13、6、方志等7等对农村数字化贫困现象进行的归因分析也验证了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与农村经济水平、乡村居民文化水平密切相关。学者调查发现,年龄较大的村民对自己数字设备的学习能力持更加否定态度,多数农村家长抵触数字设备进入家庭。针对雄安新吴焜,等: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图 1农民数字素养乡村振兴-154-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 年第 33 卷第 23 期(总第 547 期)区农村居民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地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较低,但网络普及率较高,更高科技数字设备使用率不高;当地农村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网络成瘾现象;大多数人即便上网,也主要是使用网络基本功能,如即时通信软件、短视频APP等,对涉及到一定数字技术使

14、用与操作技能的项目,很少利用网络政务、公共服务功能办理医疗、各类证明、查询学习农业技术等服务;老年人较中青年群体的数字素养相对低 8。4 培养和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弥合城乡数字鸿沟4.1 要重视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制度保障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战略目标,对培养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提出了要求,并进行了顶层设计,但实践中相关工作却极为滞后。政府和各级组织在实践中要重视乡村居民数字素养问题,应当以国家相关战略目标为引领,制定相应数字素养框架和行动计划。应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乡村建设框架下,针对我国乡村居民群体特征,科学制定“乡村居民数

15、字素养框架”,并根据该框架构建“乡村居民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各指标的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为客观评价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现状,细化和量化“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战略目标提供准确依据。应以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长期目标与短期计划相衔接为原则,遵循科学性、专业性、实用性、适用性等理念,制定培养和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的行动计划,并对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状况进行持续跟踪。同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如专门制定保护乡村居民数字权益与利益的法律法规和细则,并通过举办宣讲活动等形式积极进行普法宣传,引导乡村居民正确掌握数字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技能,将其应用到社会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实践中

16、,为培养和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提供制度保障。4.2 促进乡村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为培养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提供硬件保障城乡之间的数字化水平差异是我国数字鸿沟的主要表现之一。实践中应加快乡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数字新基建的完善,促进乡村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为培养和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提供物质基础。如可通过国家着力推动的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探索新基建与相关设施的资源整合及共享机制,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探索政府与高校、研究机构或科技企业之间共建数字信息服务与数据共享模式,通过道路创新、模式创新促进乡村数字技术发展和应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17、。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区位条件、不同生产生活状态的乡村地区之间的数字技术接入与使用情况也存在很大差距: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村的数字技术接入水平普遍高于西部偏远地区;受工业化、城市化影响较大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平原地区的近郊型村落与山区传统型村落相比,前者的数字技术接入水平普遍较高。实践中应合理配置资源,优先发展落后地区乡村的数字建设,有针对性地推进乡村数字技术的接入与使用,提高乡村现有的数字设施的使用率,为培养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提供硬件保障。4.3 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完善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培养体系的建设培养和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需要依靠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相关社会组织、村民委员会、乡村居民个

18、体等多主体的联动共建、协同参与,完善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培养体系的建设。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和组织联动,加强与高校、研究院所等机构及其他相关培训机构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提升的强大合力。要科学规划并实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培养和提升方案,定期为乡村居民组织数字技术培训,提高乡村居民对数字技术的运用能力。可对现有乡村文化建设载体,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加以利用,作为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的实操工具。村委组织应加强村民的自我教育,激发乡村居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认识到提高数字素

19、养是增加经济收入、丰富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激发乡村居民学习数字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的内生动力。可举办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比赛、乡村居民数字技能展示等活动,激发乡村居民学习兴趣,在生活化、有趣味的氛围中提高其数字素养。要构建多主体联动配合、同向同行的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培养体系,将乡村社会建设成为一个能够获取、理解和充分利用数字资源的交互式数字媒介空间,为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赋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数字动力。5 结语数字科技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数字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引导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变革。数字素养已成为数字化社会公民的核心素养,是公民生存的

20、基本能力,正成为21世纪劳动者和消费者的重要技能。我国在数字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培养和提升乡村(下转第175页)乡村振兴-175-分考虑村庄发展规划、人口规模和聚集程度、经济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研制和推广污水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促进先进适用的节水、治污、修复技术和设施建设发展。在推广运用现有技术上,要大力推广饮用水净化、节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环利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安全回用、水生态修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低成本、操作简便、治污高效的农村环保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加快污水处理新技术研发上,应根据规划区域,重点研究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

21、术、畜禽和水产生态养殖技术、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等,增强技术的区域适应性,提高生活污水治理的效率。在污水治理技术联合攻关上,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科研单位和院校在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打破传统单位、学科、专业界限,注重强强联合,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优势技术整合。同时,要善于借鉴国外节水、净水和污水治理技术,开拓研究思路,加快研制速度,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赋能我国农村环境及污水治理快速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2022-01-04(2).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

22、动方案(20212025年)N人民日报,2021-12-06(3).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N.人民日报,2022-05-26(3).4 李志涛,刘伟江,等.关于“十四五”土壤、地下水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20(4):4546.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 于天昊.农村污水治理四大问题亟待破解N.中国环境报,2021-02-01(3).(上接第171页)与生态种植业、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以“红”映“绿”,以“绿”衬“红”,为乡村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5 结语红色文

23、化资源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伟大革命精神的精髓,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对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文化自信具有现实意义。当前,吉林省通过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任重而道远。新时代只有继续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才能切实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参考文献1 王家颖,代 荣.乡村振兴视阈下三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探究J.武夷学院学报,2022,41(5):32-37.2 李梦琪,雪 连.东北三省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发展探析J.旅游纵览,2021(23):89-91.3 何 祥.新时代皖西红色文化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探析J.延边

24、党校学报,2021,37(5):37-41.4 刘建平,刘琼艳.乡村旅游开发应重视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93-94.5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吉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http:/ 覃辉银.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N.南方日报,2017-03-23(8).7 国家林业局.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吉林等7省(市)主要清查结果EB/OL.http:/,2015-04-28.(上接第154页)居民数字素养,补齐短板,成为跨越城乡数字鸿沟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1 GILSTER P.Digital LiteracyM.New York:W

25、iley,1997.2 ANNAN K.Secretary-General of the UN Global Knowledge 97 ConferenceR.CANADA,1997.3 TRILLING B,FADEL C.21st Century Skills:Learning for Life in Our Time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9.4 任友群,随晓筱,刘新阳.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5):3-12.5 古天龙.数字化社会需要补上数字素养教育N.光明日报,2019-09-24(13).6 闫 慧,刘济群.农村数字化贫困群体的ICT接受行为研究中国六省市田野调查报告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2(3):74-90.7 方 志,黄 荔.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数字化贫困归因分析基于陕西省农村地区调查以及相关数据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9):27-33.8 方 伟,向川子.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研究基于雄安新区居民的调查J.今日科苑,2019(10):52-66.彭蕾,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析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