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心理护理对精神疾病患儿的影响_崔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0082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护理对精神疾病患儿的影响_崔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护理对精神疾病患儿的影响_崔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理护理对精神疾病患儿的影响_崔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9心理月刊2022年 第24期 Vol.17心理护理对精神疾病患儿的影响崔伟1 张静2*王亚1聊城市人民医院,1.中西医结合儿科病房;2.新生儿病房,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精神疾病患儿的疾病康复情况影响。方法 自2020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精神科就诊患精神疾病患儿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比对组和研究组,比对组做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比对组基础上做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情绪状态、诊疗期间依从性、家属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前,患儿的抑郁、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

2、评分均显著低于比对组(P0.05)。研究组经由护理,病症反应缓解时间显著短于比对组,依从率显著高于比对组,且患儿父母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比对组(P0.05)。结论 给予精神病患儿心理护理,能够对患儿疾病康复做到有效促进,同时使患儿情绪状态得到调整,增进其就诊期间依从性,干预作用良好,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关键词 心理护理;精神疾病;患儿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738/ki.psy.2022.24.047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children with mental diseasesCUI Wei1,ZHANG

3、 Jing2*,WANG Ya11.Pediatric Ward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Neonatal Ward,Liaocheng City Peoples Hospital,Liaocheng 25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Studies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the recovery of illness in children with mental illness.Methods Sev

4、enty children with psychiatric disorders who visited the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from January 1,2020 to January 1,2022 were divided into an alignment group and a resear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alignment group did routine nursing,and the research group did psychologic

5、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alignment group.Emotional status,compliance dur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and family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t-test was used for normally measured data and x2 test was used for counting data.Results Before nursing,there

6、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pression or anxiety scores among the children(P0.05);after nursing care,all scor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alignment group(P0.05).The remission time of condition response in the study group via nursing care was significantly

7、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alignment group,the adhere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lignment group,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parents of the childre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lignment group(P0.05).Conclusion Giving psychological care to children with psy

8、chiatric disorders can do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childs disease,at the same time,the childrens emotional state is adjusted,the compliance during their visits is improved,the intervention works well,and the familys nursing satisfaction is higher.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

9、;mental illness;children儿童在精神疾病患者中属特殊患病群体,现今临床对于儿童患精神疾病成因尚不明确,因儿童人体机能尚处生长发育阶段,且其自理能力、病症表达能力、诊疗依从性等不足,促使疾病发生后较难治疗,不易做到有效防控,对患儿身心健康、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的同时,还将干扰其人际交往能力、思想认知等方面,从而使其未来人生发展受到严重阻碍1。精神疾病患儿患病后除引发其自身不适感受及异常行为外,诊疗措施的开展,对于患儿身心健康也将造成严重影响2。基于此,在精神疾病患儿就诊期间,选择心理护理方式对其开展干预,行护理服务,自患儿及其家属角度出发,实施心理干预及情绪疏导干预,以此使疾病

10、所致压力、负担等负面影响得以降低,引导患儿参与诊疗工作的同时,促进家属正视患儿患病情况及临床诊疗工作,以激发其协同、配合积极性,由此使诊疗工作对患儿病情治疗作用得到切实发挥的同时,改善患儿情绪状态,以维护其心理健康,从而缩短患儿疾病诊疗时长,有助于其疾病康复3-4。本次将2020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精神科就诊患精神疾病患儿70例纳入课题,分析心理护理对于精神疾病患儿情绪状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20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精神科就诊患精神疾病患儿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35例患儿分入比对组,男、女分别为20例、15例,患精神疾病时间最短2年,最

11、长5年,均值 3.370.13 年,年龄最大患儿12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 9.520.48 岁,所患精神疾病类型:10例为自闭症,12例为孤独症,11例为精神分裂症,2例为其他,患儿就诊期间由其父母进行陪诊,其中23例为母亲陪同就诊,12例为父亲陪同就诊。35例患儿分入研究组,男、女分别为19例、16例,患精神疾病时间最短2年,最长6年,均值 3.720.28 年,年龄最大患儿12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 9.630.37 岁,所患精神疾病类型:9例为自闭症,11例为孤独症,12例为精神分裂症,3例为其他,患儿就诊期间由其父母进行陪诊,其中21例为母亲陪同就诊,14例为父亲陪同就诊;无差异(P

12、0.05)。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盖章许可(L201903956)。本研究经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监护人明确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同意后签订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临床确诊为精神疾病;年龄小于等于12周岁;就诊期间由父母陪诊;家属对于患儿成长经历、生长发育、病情发展情况等均可做准确详细表述;就诊期间家属能够协助临床管理引导患儿接受相关检查;患儿视力、听力功能未见异常,呼之有回应。排除标准:伴有先天性疾病、肢体残疾等情况;家属对于临床诊疗方案持有质疑,对诊疗工作配合积极性差作者简介:崔伟(1987.03-),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儿科护理通讯作者:张静(1986.12-),女,本科,主管护师

13、,研究方向:儿科护理150心理月刊2022年 第24期 Vol.17者;存在家族遗传病史或患有心理健康问题。1.2 方法常规护理方式予以比对组临床干预:患儿就诊期间,与其父母就患儿病情、患病类型、治疗措施等做沟通交流,对疾病影响因素做细致讲解,引导家属重视患儿病情,加强对患儿关怀及照顾,并在诊疗中协同配合,遵照医嘱合理规范使用治疗药物。心理护理方式予以研究组临床干预:患儿入院时,对其开展心理状态评估,同时汇总患儿资料及疾病相关信息,临床拟定治疗方案后,与患儿家属进行病情、诊疗措施交流,阐述疾病特征、危害、不良影响等,使患儿父母能够切实、准确地了解其所患疾病类型,提高其父母的疾病认知水平,讲解诊

14、疗措施,阐述治疗方案实施方法、疾病干预作用、预期治疗效果等,引导患儿父母对其疾病康复信心,增进其疾病康复信念,由此促进其协同、配合诊疗工作开展。了解其家庭氛围、家庭人员组成、生活环境等内容,分析影响患儿病情因素,做护理措施规划,完毕后结合患儿年龄、性别及病程时间等因素,对护理措施细节做进一步完善,使护理措施能够对患儿做到针对性干预。将护理措施与患儿父母进行讲解说明,对其重点强调上述因素对患儿情绪、心理状态、病情等的影响,同时就诊疗期间父母所需协同事项,如给予患儿关心、引导患儿情绪、生活中不要出现刺激患儿情绪行为等,使患儿于诊疗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身心状态,有助于临床诊疗措施对其疾病治疗功效能够良

15、好发挥。予以患儿心理干预,诊疗中与患儿进行接触,通过给予其玩具、故事书等方式,逐步增进彼此熟识度,引导患儿增加对医护人员信任度,在诊疗工作开展期间,充分给予患儿保护,协同医生选择适宜方式对其实施治疗,以缓解患儿因治疗所致的不适感受,行情绪安抚,通过抚触、语言鼓励等方式,平复患儿就诊期间烦躁、焦虑情绪,患儿父母在此期间配合协助医护人员,做患儿情绪、心态引导,以减少治疗措施、护理措施等对患儿个人行为干扰性,促进患儿在就诊期间能够保持良好身心状态。为患儿构建舒适、轻松的就诊环境,播放其喜爱的动画片,给予患儿玩偶、玩具,并引导其与同病房患儿共同进行游戏,充实患儿就诊期间生活内容的同时,有助于排解其不良

16、情绪,以此可调整患儿心理状态。开展儿童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讲座,系统性阐述疾病诱因、病情干扰因素等内容,使患儿父母对于患儿所患疾病能够产生更为系统性认知。讲座中就儿童精神疾病防控措施进行讲解,如建立和谐家庭氛围、家庭教养方法、儿童身心发展、教育问题等,以此促进家属能够为患儿营造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以减少生活因素对患儿精神状态、情绪等影响性,有助于管控患儿病情,避免其病情进展发展,对其疾病康复可产生促进作用。1.3 观察指标患儿情绪状态应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总分82)、儿童抑郁自评量表(36分满分)进行评测,得分接近最高分者存在明显负性情绪。精神活动与行为活动不协调、认知障碍、言行怪异、刻

17、板行为等疾病病症反应缓解时间汇总。调查患儿就诊期间依从性,以患儿在诊疗中能够自主配合诊疗工作,无抗拒行为评定为完全依从;偶尔有抗拒行为,经引导后能够顺利完成诊疗为依从;对诊疗工作极为抗拒,评定为不依从。问卷方式调查患儿父母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1.0,正态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 t 检验、x2 检验,其表现形式为 xs、%,统计学软件计算结果呈现P0.05时,提示组别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2 结果2.1 情绪状态评测后可见,护理前,患儿的抑郁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评分均显著低于比对组(P0.05),见表1。2.2 疾

18、病病症反应缓解时间患儿病症反应,研究组经由护理,病症反应缓解时间显著短于比对组(P0.05),见表2。2.3 就诊期间依从性研究组患儿经由护理后,患儿就诊期间依从性较良好,依从率显著高于比对组(P0.05),见表3。2.4 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所得数据比较,研究组患儿父母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比对组(P0.05),见表4。表1 精神疾病患儿情绪状态评分比较(xs)组别例数抑郁焦虑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比对组3528.454.9823.723.5754.284.5539.675.21研究组3528.594.8316.201.9754.374.3425.332.30t0.11910.9110.085

19、14.896P0.9050.0010.9330.001表2 精神疾病患儿疾病病症反应缓解时间比较(xs)组别例数精神活动与行为活动不协调(d)认知障碍(d)言行怪异(d)刻板行为(d)比对组3532.423.2543.905.7838.795.4453.934.22研究组3528.944.1837.524.6135.073.2945.063.85t3.8885.1053.4629.186P0.0010.0010.0010.001表3 精神疾病患儿就诊期间依从性比较n(%)组别例数完全依从依从不依从依从率比对组3513(37.14)14(40.00)8(22.86)27(77.14)研究组351

20、6(45.71)18(51.43)1(2.86)34(97.14)x26.248P0.012151心理月刊2022年 第24期 Vol.17表4 精神疾病患儿父母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比对组3512(34.29)14(40.00)9(25.71)26(74.29)研究组3519(54.29)15(42.85)1(2.86)34(97.14)x27.467P0.0063 讨论精神疾病发病成因多样,临床相关研究指出,该疾病是由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引发脑部功能失调,干扰认知、情感及行为所导致,因此患者患病后,以精神活动与行为活动不协调、认知

21、障碍、言行怪异、刻板行为等为主要症状表现5。儿童患精神疾病患儿在临床接诊精神疾病患者中具有一定占比,疾病阻碍患儿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的同时,其父母此过程中,也将面临极大心理压力,引发其心理障碍,促使其出现负性情绪,对其心理健康及患儿诊疗期间配合意愿等造成严重干扰6-7。给予精神疾病患儿护理服务,对患儿病情、疾病进程、诊疗效果等产生干预作用的同时,对于患儿个人身心状态、诊疗配合积极性等方面同样具备管理、干预效果8。在临床中,心理护理常用于疾病诊疗患者就诊期间心理状态疏导及引导中,因其是以干预患者消极心理、负性情绪为主要目的的护理措施,因此实施期间,开展情绪疏导、心理状态干预、疾病康复信心构建、疾病

22、认知引导等措施,通过沟通、交流,促使患者异常情绪及不良心理得以平复,由此干预情绪因素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对其个人行为影响性,由此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增进其诊疗依从性及配合意愿9-10。结合儿童精神疾病患儿特殊性,应用心理护理方式干预精神疾病患儿,护理中对患儿就诊期间关注管理其个人感受,引导其与医护人员建立信任度,能够缓解患儿就诊时紧张、焦虑情绪,改善其异常行为,使其在诊疗中保持良好依从性11。与患儿父母就疾病、诊疗措施等方式实施沟通,可增进其疾病认知水平,并促进其了解诊疗目的及治疗措施临床疗效,并在临床行护理干预期间做协同配合,有助于护理工作能够对患儿做到有效干预,促使环境及其他外在因素对其

23、病情影响性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为患儿构建舒适、轻松的生活环境,予以其家庭教养方法、儿童身心发展、教育问题等方面指导,一方面疏导其因患儿患病所致精神压力,使其掌握适宜精神疾病患儿教养方式,另一方面可减轻生活因素对患儿病情干扰性,有助于减轻其病症反应,使诊疗功效得到进一步发挥12-13。对患儿实施心理状态干预,疏导其情绪状态的同时,组织同病房患儿进行游戏,能够调节其不良心理状态,避免因患病影响患儿心理健康水平,与此同时患儿父母给予患儿关心、关怀,可提高患儿家庭幸福感,从而使患儿未来成长、人生发展等方面得到维护,对于患儿后续疾病诊疗奠定良好基础14-15。本次将70例患儿选入课题研究当中,分组予以其不

24、同护理方式对其实施临床干预,在开展护理干预前,患儿情绪状态等方面组别间存在一致性,而在分别以常规护理方式、心理护理方式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后,35例经由心理护理干预患儿所患精神疾病病症反应快速得到缓解,同时患儿就诊期间诊疗依从性较高。证明该护理方式在精神疾病患儿护理中,可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患儿就诊期间疾病得到有效诊疗,因此对于其疾病康复具备促进作用。心理护理所干预患儿经由护理,负性情绪得到改善,评分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提示心理护理措施开展干预后,患儿心理状态将得到引导及干预,通过疏导管理,管控其情绪稳定性及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使情绪因素对于患儿诊疗影响性降低。生活质量方面,35例经心理护理患儿较

25、35例经常规护理患儿更为良好,表示两种护理方式开展后,以心理护理能够更为有效地干预患儿,使其在疾病诊疗中诊疗措施、疾病、疾病病症反应、家庭氛围等因素所致干扰性改善,从而使其生活质量得以充分提高。由此可见,给予精神疾病患儿护理服务,选择适宜措施对其进行干预,对患儿就诊期间个人状态、病情产生干预作用的同时,患儿情绪状态也能够随之得到有效调整,采用心理护理方式干预精神疾病患儿,心理护理对于受护者心理状态调节、干预作用显著,患儿经由护理,其情绪状态、心理健康水平等能够得到切实改善,从而使其能够经由诊疗获得良好效果,促进患儿尽快回归正常家庭生活。综上,心理护理方式干预精神疾病患儿,患儿病情、疾病康复进程

26、等能够得到引导干预的同时,患儿就诊期间诊疗依从性也可在护理后保持良好,效果显著,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更高。(收稿日期:2022-09-08;修回日期:2022-11-10;编辑:赵欣欣)参考文献1 杨凌.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0):10-12.2 蒋小妹.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情绪、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1):155-156.3 袁玲,李秀金.心理护理对精神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与生活质量的改善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9):45-46.4 杨海军.精神疾病护理中心理护理联合语言沟通的护理效果评价J.心

27、理月刊,2020,15(24):42-43.5 任正丽.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中的应用探讨J.心理月刊,2020,15(7):47,54.6 许雪荣.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患者超声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校医,2019,33(11):812-814.7 周艳军.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2):155,157.8 韩秀梅,雷婧.探究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及抑郁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283-284.9 吴立英.心理护理对小儿骨折病人家属负面情绪的影响J.名医

28、,2019,15(10):146-147.10 夏明霞.探讨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19,14(17):66-67.11 韩丹.精神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价值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7):109-111.12 张永秀.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心理月刊,2019,14(11):69-70.13 韦丹梅,许济青,陆露.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7):255-256.14 田春凤.精神科心理护理对焦虑症患者心理康复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3):307-308.15 李莉,周红芳,朱兵晓.心理护理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8):141-1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