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年高考语文必考学问点 学习语文必需动笔写。我们都知道学习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2022年高考语文必考学问点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2年高考语文必考学问点,欢迎查阅! 高考语文学问点总结 【散文阅读】 一、标题作用 可能成为线索,便于梳理结构思路。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表达感情、看法,。 可能有象征意味、寓意深刻,揭示主旨、哲理。可能运用表达技巧,能吸引读者。 二、开头作用 总领全文。 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三、句段作用 首 句(段)总领全文
2、,引出下文,埋下伏笔。 尾 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耐人寻味。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中心,统领下文;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情感句(段)抒发猛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抵触句(段)看似抵触而寓意却深刻,表现深刻内涵、见解。 四、结语作用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好。 卒章显志,或含蓄地说明主旨 (借助象征性景物描写)。 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五、线索作用 在文中多次消灭,贯穿全文。 层层递进,逐层深入。 把感情推向高潮 (线索类型:中心大事、感情、具体事物、时空转变。) 六、景物描写 提示时间、季
3、节和环境,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示意社会环境,起象征、示意作用。 烘托叙写对象的某种特征。 为下文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 七、引文作用 (表达思想情感,对当前语段或全文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增加感染力,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传奇:增加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说明观点。 大事:引出下文的谈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主题或启迪作用。 史实: 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
4、 诗句:增加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说明观点。 名言:说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说明事理的作用,增加文章劝告力;丰富文章内容。 八、表达方式 顺叙:清楚地呈现事情的来龙去脉。 倒叙:增加文章生动性,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可以避开表达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题旨鲜亮)。 补叙:增加文章的审美效果。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渲染:营造气氛,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九、修辞手法 比方形象生动。 比拟人格化、物象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 借代突出形象特点,具体生动,含蓄简洁。 夸张揭示
5、本质,烘托气氛,增加感染力。 对偶语言简练整齐,意义凝炼含蓄。 排比增加气概,节奏鲜亮;内容集中,强化情感。 反复增加语势,强化某种意思或某种情感。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留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加强语气语势,强化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 十、语言特色 风格:含蓄明快、文静通俗、生动朴实、富丽素淡、简洁繁复。 特点:精炼、精确、形象、丰富。 十一、表现手法 对比特点鲜亮,反差猛烈。 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主次分明。 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 想象突破时空束缚,自由创造新形象,以抒发特定情感。 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6、 挖苦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亮地表达主题。 高考语文学问点归纳 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2.中国四大创造: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4.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 6.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7.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8.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9.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 10.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1.四大责怪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12.
7、民间四大传奇: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14.古代四美:音乐珍味文章言谈/良晨美景赏心乐事 1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曾补之张来 16.四史:史记汉书君汉书三国志 17.历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长沙岳麓衡阳石鼓 18.商丘应天府 19.古代祥瑞四灵:龙凤麒麟龟 20.宋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大成尤袤 21.科考四级及录用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士-进士 22.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 23.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24.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 25.三
8、书指:魏书蜀书吴书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吴都赋(南京)魏都赋(邺) 27.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28.三瘦词人指:李清照三个名句是: 2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3.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诗作书法 34.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呼喊彷徨故事新编 35.我国当代文学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杨朔秦牧 36.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7.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
9、38.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饥荒 39.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南京-金陵北京-顺天 40.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上去入现代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41.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42.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高考语文学问点总结大全 小说分析写作技巧的技法 (1) 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方、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 从结构支配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好均匀;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线索,设置悬念,抑扬,铺垫,示意,节奏,
10、突转,巧合,串联,并联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修辞手法: .比方: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A.使浅显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 B.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C.重要的审美作用,使人产生美感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能增加文章气概,增加感染力、劝告力 A.排比句结构整齐均匀,音律铿锵,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B.在谈论、说明文中,可以使论点阐发得更严密、更透彻,使条理更清晰 C.可以抒发猛烈的感情,增加文章的气概或感染力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
11、夸张 A.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亮、深刻的印象 B.表达猛烈的感情,用以挖苦或歌颂、感染读者 C.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 .比拟:生动形象 A.运用比拟,能托物言志 B.寓情于物,表达的猛烈的爱憎感情 C.增加挖苦幽默,增加文章的战斗力 D.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E.使表达生动形象 F.制造气氛,借以传情达意 .设问:吸引读者 A.引人留意,发人思考,强调观点,加深印象 B.承上启下,过渡连接 C.波澜起伏,避开呆滞 D.提掣全篇,带动全文 E.用于篇末,余音不绝 .反问:加强语气 A.加强语气以利论辩 B.加强语气抒发猛烈的感情
12、 C.引起思考以求共鸣 9.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中更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白描:用字简炼,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宠爱赞美或批判挖苦的感情。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等。 场面描写:使人物情貌一览无余。通过场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思想性格。 虚实(正侧面):引发联想,使人物形象特点更突出、更饱满。 对比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某一性格或情感。 人称运用 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其次人称:便于感情沟通、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谈论。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敏自由。 2022年高考语文必考学问点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