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振腹法的历史渊源和临床应用研究_吴凡.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9058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振腹法的历史渊源和临床应用研究_吴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振腹法的历史渊源和临床应用研究_吴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振腹法的历史渊源和临床应用研究_吴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9 卷第 3 期2023 年 3 月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Vol.39 No.3Mar.2023349DOI:10.13463/ki.cczyy.2023.03.027振腹法的历史渊源和临床应用研究吴 凡1,吕桃桃2,耿 楠3*(1.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 100075;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摘要:振腹法属于推拿手法范畴,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具有独特操作特点并广泛应用于临床。首先从历史渊源介绍振腹法的中医

2、理论指导思想,进而阐述振腹法的创立,以“松”为要。在振腹法操作特点方面的探讨主要包括:手法的运动学参数;振腹法刺激神阙为中心,内联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振腹法刺激关元、气海达到培补元气。最终振腹法落脚于临床应用,从振腹法的创立到临床应用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在内、妇、儿、筋伤等多种疾病治疗中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关键词:操作特点;神阙;渊源;应用;振腹法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258(2023)03-0349-06Research on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abdom

3、inal vibration Research on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abdominal vibration manipulationmanipulationWU Fan1,LV Taotao2,GENG Nan3*(1.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075,China;2.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

4、icine,Beijing 100029,China;3.Dongfang Hospital,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78,China)Abstract:Abstract:The abdominal vibration manipulation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the massage technique,which,guided by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as its unique operation

5、 characteristics and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First of all,this paper introduces its guiding ideology concerning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its historical origin,and then expounds its establishment,which takes relaxation as the key.In addition,the paper discusses its

6、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Finally,the paper explores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which turns out to b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in the fields of internal medicine,gynecology,pediatrics,etc.Keywords:Keywords: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Shenque(CV8);origin;application;abdominal vibrat

7、ion manipulatio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04315);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年度课题(2020&WT001)作者简介:吴 凡(1982),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针灸推拿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通信作者:耿 楠,男,主治医师,电子信箱- “中医推拿”按照治疗疾病的病种不同可分伤科推拿、脏腑推拿、小儿推拿三大类。脏腑推拿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腹部的经络和腧穴为主要施术部位,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运用特定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的一种外治法。近现代形成多个脏腑推拿学术流派逐渐促进推拿事业的发展,包括以“按、运、揉、推”为主,重视十二经脉气血与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的津沽脏腑推拿1;在内经理论指导

8、下,刘冠军2提出的以通经调脏为主导思想的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王雅儒4对河北雄县王文老先生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整理的脏腑图点穴法;主张“五脏调和,百病消”,强调内透脏腑,通经调络,倡导“三焦元气”第 39 卷第 3 期2023 年 3 月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Vol.39 No.3Mar.2023350学说的骆氏腹诊推拿6;河北保定的段氏脏腑按摩,注重脏腑之间的关系,以腹部的经络穴位为主,并且总结人体疾病具有“下焦塞、中焦满、上焦溢”的特点7。本文介绍的振腹法同样属于脏腑推拿范畴,延续宫廷理筋术推拿流派

9、学术思想。因此,根据振腹法的渊源、振腹法的创立、振腹法的操作特点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论述。1 振腹法的渊源 振腹法是延续宫廷理筋术推拿流派学术思想。宫廷理筋术形成于清代上驷院绰班处,清朝落寞后,绰班处御医文佩亭在北京民间开诊,并收 19 岁的刘寿山为徒传授宫廷理筋正骨手法。刘寿山先生在继承文老整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证体会,对骨伤科颇有心得,后于京城开业行医,1959 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学院,任东直门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刘寿山先生注重中医整体观念,以四诊、八纲、三焦、六经、脏腑、经络、筋骨、气血的理论进行辨证施治,不仅在正骨、理筋等伤科疾病上疗效显著,还对手法治疗脏腑病颇有心得。刘寿山先生收臧

10、福科、奚达、王育学、孙树椿、马德水、孙呈祥、武春发、康瑞廷等为弟子。臧福科教授于 1963 年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在东直门医院工作,跟随刘寿山先生学习,继承并发扬了刘寿山先生在正骨、治筋等方面的理论与治法,深得其真传,并将刘寿山先生正骨手法和理论进一步发展到治疗脏腑疾病,为今后创立振腹法奠定基础。2 振腹法的创立 灵枢本藏中记载:“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指出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够运行气血,濡养筋骨关节。神阙与百脉相通,内联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通过刺激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可以对五脏六腑的气血经脉进行调节,经脉气血充足、运行顺畅,经筋得以濡养。因此臧福科教授萌生在腹

11、部施用特定手法治疗疾病的想法,直至臧老与好友毕永升、戴俭国在一次关于传统震法的聊天中受到启发,三人共同表达对振法的兴趣。臧老建议以“松振法”代替肌肉紧张的传统震颤手法,认为“沉肩、垂肘、松腕”是松振法的关键;毕老将气功理论与振法相结合,认为医者运气于手,气驭指,气振手振,传导信息于穴位和经络,医患协调共振,得以放松;戴老提出将导引术和意念融入到振法中,做到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使身心得到彻底放松。三位前辈探讨过程中一致认为振法具有共同特点“松”,也是区别于前臂与手静止性用力而产生震动的紧振法。臧老认为松振法是以前臂的屈伸肌群发力自主收缩为主,带动腕关节进行高频率低幅度的快速振动,在 1991 年

12、 1 月偶然发现松振法在腹部振动操作具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又历经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最终确立振腹法,并在 2003年 10 月公布于世。3 振腹法操作特点 “振腹法”是指在腹部进行振法操作,可根据操作者施术部位不同分为掌振(腹)法、指振(腹)法,其中指振法是在食、中二指叠加一起在相关穴位上进行快速的上下震颤。掌振法主要通过前臂肌群的自主收缩带动腕关节的快速屈伸产生震颤,关键部位在于施术者的“腕关节”,又称腕振法8。通过腕关节的快速屈伸震颤进而带动掌指关节及近端、远端指间关节进行震颤。3.1 振腹法的运动学参数研究振腹法的运动学参数研究 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是振腹法的运动学参数,在前期研究基础中

13、将生物力学知识与传统中医推拿手法相结合进行学科交叉研究,即应用红外光点高速运动捕捉测试系统采集振腹法操作特征,数据信息得出振腹法的振动频率为每分钟 300 400 次9;振动幅度方面得出腕关节两点的振动幅度均值最大,分别为 2.47 mm(L)、2.32 mm(R),各手指振动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的各关节点,而且以上各关节点振幅按照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的顺序由大到小排列,而拇指关节点只有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两个点,振动幅度最小。由此可知,振腹法是通过以前臂的屈伸肌群发力收缩为主,带动腕关节进行高频率低幅度的快速振动,进而带动掌指关节及近端、远端指间关节进

14、行震颤,以腕关节点振动为主,其次是食、中指掌指关节点和食指近、远端关节点。因此,掌振法振动发力顺序是起于根(腕部),顺于中(近端指尖关节),发于稍(远端指间关节),以作用于治疗部位发挥疗效。因此,施术者手掌掌根对应患者关元,劳宫对应患者神阙,中指对应患者任脉,中指指尖对应中脘,食指和无名指对应患者肾经在腹部走行,该两指指尖对应肾经的阴都,拇指和小指对应患者胃经在腹部走行,该两指指尖对应胃经第 39 卷第 3 期2023 年 3 月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Vol.39 No.3Mar.2023351的

15、梁门。因此,振腹法操作过程中要求施术者沉肩、垂肘、松掌、颤腕,高频低幅的震颤规律使作用力均匀、持久地刺激任脉、肾经和胃经以及神阙、关元、中脘、阴都、梁门等腧穴,起到通调带脉,振阴达阳,温经止痛的效果。3.2 刺激神阙通调带脉刺激神阙通调带脉 振腹法作用于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辅以关元、气海,进而通调带脉,守元蓄气以养中州。冲、任、督三脉,一源三岐,同起于胞宫,皆络带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两脉皆起于胞中。辨证录 云:“夫任脉行于前,督脉行于后,然皆从带脉上下而行也。”带脉与督脉同属一源,对督脉的气血运行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振腹法作用于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可以通调带脉进而调畅

16、冲、任、督三脉气机,振阴达阳、温经止痛。神阙中的“神”是指神气;“阙”指门楼。因此神阙是指神气通行的门户,是先天之气出入之所。神阙为人体任脉上的要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穴窍。该穴位于与命门平行对应的肚脐中,两穴前后相呼应,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在振腹推拿体系的主要穴位中,神阙居首位。神阙又有“脐中”“气舍”“命蒂”“下丹田”等名称。清代张振鋆的厘正按摩要术对脐的重要性做出高度评价,提到:“人体之有脐,犹天之有北辰也,故名曰天枢,又曰神阙,是神气之穴,保生之根”“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神阙与任、督、冲、带四条奇经有直接关系。其中任脉为“阴脉之海”,经循神阙,总任

17、诸阴,对经脉气血具有调节作用;督脉为“阳脉之海”,脉上贯脐,总督一身之阳气;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循行路径挟脐上行,以至全身,在头部灌注诸阳,能够调节十二经脉气血。而带脉环腰腹一周,前平于脐,具有约束纵行经脉,调节纵行气血的作用。痛经病位在胞宫,奇经八脉考 论道:“冲、任、督三脉,同起(胞宫)而异行,一源三岐,皆络带脉。”带脉的功能概括为“总束诸脉”,健运腰腹。腰腹为胞宫和下焦之位,约束诸脉,能够固摄下元,故带脉与女生殖器官尤为密切。由此可见振腹法通过刺激神阙通调带脉,内联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对全身的气血经脉、五脏六腑进行调节,经脉气血充足、运行顺畅可避免产生气滞、血瘀、寒凝等等病理状态

18、,达到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的效果。3.3 刺激关元、气海通调带脉刺激关元、气海通调带脉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 3 寸,为任脉穴位,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交会穴,在经穴解中记载“足三阴上行入腹者,必会于此穴,有关之象焉,以任脉在中,而三阴共会之,有元之义焉,故曰关元”。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关”有闭藏、封藏之意,兼有关隘要道之意,“元”指元气,此穴内有胞宫精室,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为统摄元气之所。原发性痛经病位在于胞宫,疼痛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腹部,此处主要为任脉及足三阴经经脉循行所过之处。根据针灸经络辨证学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任脉、足太阴脾经、

19、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均能够治疗原发性痛经引起的腹部疼痛,恰好关元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交会穴,承载着足三阴经与任脉共同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特点。古文记载关元善于治疗妇人月事不利引起的病症,脉经记载:“脉来紧细实长至关者,任脉也,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取脐下三寸”。针灸逢源指出关元主治“妇人带下,月经不通”。现代研究发现应用关元泌广泛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其中作用于关元治疗痛经的文献超过 11%10。此外,临床研究亦证实采用关元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11,而且对于痛经伴随症状如小腹坠胀、腰酸、泄泻疗效明显。关元还可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内分泌系统具有

20、明显调节作用,从而调节雌激素水平。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 1.5 寸,为任脉穴位,肓之原穴。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消散,循经而行。验方新编跌打损伤云:“在脐下一寸五分,即气海,任脉,属肾经。”气海主一身气机,调理肺肾之气,有疏导任脉之功。关元、气海皆为任脉腧穴,任脉有“主胞胎”的作用,受带脉约束。带脉如束带状环腰脐一周,其作用在于约束诸经,调节其他经脉脏腑气血,是天枢之机,阴阳交泰的关键12。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宫,一源三岐,皆络带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两脉皆起于胞中,别络口唇,冲任脉盛,月经因时而下。若带脉瘀滞,枢机受损,升降失常,冲任血竭于下壅

21、于上,经水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第 39 卷第 3 期2023 年 3 月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Vol.39 No.3Mar.2023352引发痛经。因此,在应用振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过程中施术者手掌部刺激关元、气海的同时,前臂置于患者任脉上,进一步通调带脉,促使经脉气血运行通畅达到通络止痛的效果。4 振腹法的应用 振腹法创立初期主要应用于调节内分泌系统疾病,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与不断丰富,应用振腹法可对于内、妇、儿、筋伤等多种疾病皆有治疗作用。4.1 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 应用振腹法治疗内分泌

22、系统疾病在该手法创立初期已经取得一定疗效,无论从临床研究还是动物实验都已经得到证实。成为品13认为振腹法可以刺激腹大神经改善内脏血液循环分布,双向调节多种腺体的分泌功能,延缓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刘焰刚等14发现保持内分泌系统的平衡状态可以应用高频低幅的振腹法快速而有规律刺激腹部,提高机体副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内脏血液循环,调节各腺体的分泌功能。张后振15和李多多等16均采用振动频率每分钟 400 600 次,单次持续操作 20 min 的振腹法调节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都得到明显改善。国生等17采用振动频率为每分钟300 400 次,单次持续操作 20 min 的振腹法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取得

23、明显改善,认为其机制可能在于振腹法治疗可能是通过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提高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王金涛18认为振腹法调节血糖的机理是该手法能够刺激腹部穴位使肠系膜中小动脉充血而消耗掉体内大量的血糖,使血糖转化为肌糖达到效果。动物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19-20,振腹法对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具有两性调节作用,可改善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及 HPA轴功能,提高胰岛素抵抗程度进而调节机体的整体状态。4.2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振腹法的高频率低幅度的快速振动直接作用于腹部任脉、冲脉、胃经、肾经,刺激神阙、关元、中脘等腧穴,调畅人体气机,补肾培元,贯通三焦,不仅可以改善二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

24、,加快糖脂代谢,还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21。众所周知,中成药五仁润肠丸治疗老年人脾肾阳虚型便秘有一定疗效,然而振腹法作用于脾肾二经,具有温脾土以推肾阳之功,能够温阳助气,改善肠道血液循环,润滑肠道,与五仁润肠丸做对比治疗发现效果更优22。腹部大、小肠募穴分别为天枢和关元,中脘为胃经募穴,以及胃经的梁门,共奏补益中焦、行气导滞之效,振腹法操作直接作用胃肠刺激于以上腧穴,推进肠道蠕动,协调盆底肌功能,促进肠脑反射,恢复正常排便节律,对治疗肠道气滞型慢传输型便秘取得满意疗效23-24。不仅应用振腹法治疗便秘有一定疗效,在治疗胃轻瘫25及反流性食管炎26方面也有所改善。4.3 筋伤系

25、统疾病筋伤系统疾病 素问痿论篇记载“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骨为筋所附,筋为骨所动,筋病则骨不能动,骨错则筋不能柔,两者相互为用,共同维持人体筋骨正常活动。筋伤病发病的内因是患者肝肾不足,肝主筋,肾主骨,当人体肝肾亏虚,则筋肉拘挛疼痛、关节活动不利;外因是由于风、寒、湿三邪侵袭致痹,患者感受风寒湿之邪,导致风寒阻络,寒凝血瘀,湿浊瘀阻,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灵枢经本藏中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指出了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可以运行气血,濡养筋骨关节。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与督、任、冲、带等经脉关系密切,其中任脉为“阴脉之海”,总任诸阴,对经脉气血具有调节作用;督脉

26、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能够调节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的气血。而带脉环腰腹一周,具有约束纵行经脉,调节纵行气血的作用。因此,脐与百脉相通,内联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由此可见振腹法通过刺激腹部腧穴和经络,对全身的气血经脉进行调节不仅可以培补阳气27-28、散寒化瘀,还可以补益气血、濡养经筋29,尤以治疗肩周炎等经筋病疗效明显30-31,究其可能机制是振腹法可以通过“脑肠轴”调节炎性因子的分泌得以消炎镇痛,作用于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振阴达阳,调节经脉气血运行于四肢关节,以滋养筋骨,达到滑利关节、分解粘连的作用,从而缓解痹证疼痛和关节活动不利症状32。

27、以上亦与伤科推拿治疗痹症的手法机制基本吻合33:通过改善局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促进炎性因子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并滑利关节。4.4 情志类疾病情志类疾病 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心藏神、肺藏魄、第 39 卷第 3 期2023 年 3 月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Vol.39 No.3Mar.2023353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藏所藏”。五脏虽各有所藏,但仍需互相配合才可使神志活动正常,其有赖于脾肾化生气血、肺肝调畅气机,心调节血脉,五脏各司其职,整体协调,方可主宰神志活动。在振腹法创立后,

2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付国兵教授传承臧老学术思想,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振腹推拿疗法的理论体系。主张以形气神三者同调为特点,从调理气机入手,濡养形体,安和五脏,从而达到调神得目的。在治疗小儿孤独症等34情志类疾病方面基于“五脏藏神”理论,五神分藏于五脏,精、血、水谷精微等物质为基础化生五脏所藏之神,精微物质又赖以气机之推动得以生化运行,散布周身,濡养四肢百骸,保证形神具佳。若机体气机运化失常,使精、血、水谷精微等物质化生不足,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精神意识活动出现异常,进而发为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35。4.5 妇科疾病妇科疾病 振腹法操作频率快、幅度小、刺激量小,具有温经通络、缓急止痛的作用36,在治

29、疗原发性痛经、闭经等月经不调疾病方面取得满意疗效。振腹法的临床应用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根据脏腑经络学说,重视经脉气血与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进行辨证治疗。振腹法作用于以“神阙”穴为中心的患者腹部通调带脉,掌根作用于患者关元、气海,有效刺激少腹部。然而痛经病位在胞宫,奇经八脉考 论道:“冲任督三脉,同起(胞宫)而异行,一源三岐,皆络带脉。”带脉的功能概括为“总束诸脉”,健运腰腹。腰腹为胞宫和下焦之位,约束诸脉,能够固摄下元,故带脉与女生殖器官尤为密切,特别是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明确37-38。5 小结 综上所述,从振腹法的创立到临床应用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在内、妇、儿、筋伤等多种疾病取得满意临床

30、疗效。振腹法操作过程中要求施术者沉肩、垂肘、掌虚、颤腕,高频低幅的震颤规律使作用力均匀、持久地刺激以神阙穴为中心的区域。神阙(脐)与百脉相通,内联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由此可见振腹法通过刺激神阙,从而激发脐下先天的元阳而补益机体的阳气,对全身的气血经脉进行调节,经脉气血充足、运行顺畅则气滞、瘀血、水湿等病理产物都会随之消散,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效果。参考文献:1 赵娜,董桦,王金贵.浅谈津沽脏腑推拿特色手法及特色理论之气街四海 J.辽宁中医杂志,2018,490(3):608-609.2 张红石,基于“脑-肠互动”下的腹部推拿对心脾两虚型 PI 的 fMRI 及 BGP 影响的研究 D.

31、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20:33-34.4 王艳国,严隽陶,房敏,等.脏腑图点穴法学术思想探析 J.按摩与导引,2005,21(1):1-3.6 骆晓金,骆峰.骆氏颈椎康复枕配合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 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4):25-26.7 段朝阳.段氏脏腑按摩技法 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2008:23-24.8 付国兵,戴晓晖.振腹推拿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43.9 耿楠,刘迪,刘卉,等.掌振法振动频率的运动学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2):5355-5357.10邢雪连,高晓珊,王洪彬.关元穴临床应用数据挖掘 J.河南中医,2014,

32、34(12):2468-2469.11谢俊秀,朱希法,陈日新,等.温和灸不同状态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非随机对照研究 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8):59-63.12沈凌宇,胡慧.通调带脉论治腹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理论探讨 J.环球中医药,2017,10(10):1141-1143.13成为品.浅淡振腹治疗某些内分泌紊乱的可能性 J.按摩与导引,2000(3):60.14刘焰刚,李爱儒,康敏.推拿对糖耐量降低的临床干预报告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8):725.15 张后振,王京良.振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1221.16李

33、多多.单纯振腹手法对调节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临床研究 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17国生,王康,董笑克,等.振腹干预糖尿病前期患者 32例临床疗效观察 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2):861-864.18王金涛.松振法为主推拿治疗糖尿病 18 例 J.山东中医杂志,1999(11):502.19赵方晓.振腹法对 T2DM 大鼠 FBG、CRH、皮质酮及肾上腺指数影响的研究 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20王鹤,肖星蕾,赵方晓,等.振腹干预对 2 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调节作用与对其 HPA 轴影响的相关性 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5):699-7

34、02.21任美玲.振腹推拿改善 T2DM 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 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57-58.22梁奕轩,闫梦寒.振腹手法治疗 30 例老年人脾肾阳第 39 卷第 3 期2023 年 3 月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Vol.39 No.3Mar.2023354虚型便秘临床疗效观察 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5):17-18.23申浩,田育魁.振腹手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J.新疆中医药,2019,37(4):29-32.24高煜森,李江山.“振腹疗

35、法”调治 60 例慢传输型便秘女大学生的临床观察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63-64.25刘鹏.合募点穴结合振腹法促进胃轻瘫患者胃部排空的临床与神经学机制研究 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26鲜小吉,杨利杰.针刺配合振腹疗法治疗返流性食管炎30 例分析 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384.27李幸林,孙晨,黄子津,等.振腹调气法治疗肠道气滞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3):538-543.28王雅媛,梁凤霞,王华,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神阙穴在古籍中的临床应用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8)

36、:1129-1133.29付国兵,戴晓晖.从元气的阶梯转输论振腹疗法的基本原理 J.北京中医药,2013,32(4):282-284.30周可林,董硕,魏培栋,等.基于倾向性评分的振腹推拿干预肩关节周围炎前瞻性队列研究 J.北京中医药,2021,40(6):633-636.31周可林,董硕,魏培栋,等.振腹推拿治疗经筋病的原理探析 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7):635-639.32周可林,董硕,付国兵,等.振腹推拿治疗痹证的手法机制探讨 J.环球中医药,2020,13(12):2101.33丛德毓,唐成林.实验推拿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34魏槃,付国兵,戴晓晖.从“五脏藏神”论振腹推拿治疗小儿自闭症 J.环球中医药,2020,13(1):77-79.35武曦蔼,姚帅,贾冕,等.赵进喜教授从五脏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J.辽宁中医药,2012,15(5):156-157.36付国兵,戴晓晖.振腹推拿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44-146.37张治多.振腹疗法与针刺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对比 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38陈忠.振腹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临床疗效初步观察 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本栏责任编辑:张 忠 收稿日期:2023-0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