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学设计】探究物质的密度.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684345 上传时间:2024-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探究物质的密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探究物质的密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更多免费资源请登录荣德基官网()下载或加官方QQ获取 5.2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弄清密度概念的由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而熟悉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学习习惯,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的密度这一特性。主要介绍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含义。 2、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分析、判断。 【学情分析】: 密度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生活中,学生对密度已有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同样大小的(体积)的铁棒和木棒比较,铁棒比木棒要重,油比水轻……教材中提出了两个问题: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体积也不同.由此激发学生的疑问,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至此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推测、猜想和假设,至于推测和猜想是否有意义才由教师引导下进行,但不受限制. 学法点拨:由相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大,质量也大。例如,一盒相同的粉笔,两枝粉笔的体积是一枝粉笔的2倍,两枝粉笔的质量也是一枝粉笔的质量的2倍。这是物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探究这种特性用到了图像的方法。注意理解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体会这一方法带来的方便和理解上的便利。 密度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 ,它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 单位换算:1g/cm3=1000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要求记住。 还要能够记住一些物质密度的大小。例如,金的密度比银大,铜的密度比铁大。 计算题要注重格式,要写必要的公式、公式变换、单位、文字说明。还要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教学方法】 1.观察法: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或生活经验上注意密度. 2.实验法: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描述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铜丝、铁丝、铝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从鉴别物质说起 问题:1、如何辨别红墨水和蓝墨水?如何辨别铜丝、铁丝、铝丝、 2、如何辨别水和酒精 3、如何辨别两块体积、颜色相同的两金属块 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发现物质还有其它的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思考:用物体的质量来鉴别物质行吗? (二)、实验探究 1、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看看它们的质量相同是否相同?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2、出示:100g水和100g酒精体积,看看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相等。 3、提问:以上两个实验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根据实验结果,受到了什么启示?关于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 让学生讨论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什么关系? 4、验证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请同学们(类比研究同一金属导体两端和电流关系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推测的正确性。 5、根据实验方案不同实验小组分别用体积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或铁块、松木块)作实验。学生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少。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 (2)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三、密度 1、密度定义 从前面的实验探究我们知道: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这种比值不变性反映的正是物质本身所有的特性,它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是十分有意义的物理量,物理学中就把它定义为密度。 2、板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 介绍密度的符号及单位: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像这种单位叫做组合单位 。 1g/cm3=1×103kg/m3 3、练习 (1)、一块铁的质量是1.97 t,体积是0.25 m3,这块铁的密度是多少? 学生讨论练习后教师评析:(在学生板演的基础上讲评) 已知:m=1.97t=1.97×103kg V=0.25m3 求:ρ 解:ρ=m/V=1.97×103kg/0.25m3=7.9×103kg/m3=7.9 g/cm3 答:这块铁的密度是7.9×103kg/m3.2:一块铁的质量是1.97 t,体积是0.25 m3,这块铁的密度是多少? (2)、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大约是(空气密度约为1.29kg/m3) 多少千克? 三、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密度的问题,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实验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并且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个常数.密度表示单位体积下某种物质的质量,而密度公式中密度是由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的质量多少或它的体积大小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五、板书设计 密度(density) 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ρ=m/V 单位:kg/m3 g/cm3 1g/cm3=1×10kg/m3 物理意义 反思: 本节课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判断,由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到有时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有科学方法解决。 第二部分: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通过简单的例子请学生初步分析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分小组设计实验、选择器材,从实验器材的选择上看,为使实验简单、方便、有可操作性,选择了学生熟悉常见的物质,密度分布均匀的固态化合物和液体:肥皂、橡皮、酒精,增强生活化。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根据数据讨论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比值不同。进而尝试用做图象的方法处理分析结果。评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得到实验结论。 第三部分:密度有关内容的讨论。由比值的特点可以来区别物质,过渡到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讨论出密度的计算公式,由公式的应用引出密度表和两套单位。 第四部分:学生举例讨论生活中的密度应用,进行评估与交流,评选最佳合作小组。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