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提质增效路径研究_陈佳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7023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提质增效路径研究_陈佳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提质增效路径研究_陈佳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提质增效路径研究_陈佳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8大众文艺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当前,网络信息技术作为影响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现实影响不容小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过得了网络关才能过得了时代关。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尽可能将网络信息技术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增量”2。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难题作为高校重要的线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利用自身强大的内容承载力,扩大教育的辐射面,提升教育的渗透力,实现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2、有效拓展和延伸。因此,目前各个高校均对如何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予以极大重视并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质量和效果仍有待提升。(一)虚与实:主客体需求不匹配,学生获得感不强基于高校思政工作“政治引领和思想教育”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思想引领功能,引导大学生自觉提升自身政治素养、思想认识和道德情操。也就是说,对于高校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是大学生的价值引领问题,是“虚”的问题3。而在大学生看来,他们更希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能为其提供更加实用的成长素材和有效的发展指引,让他们在产生

3、思想困惑时能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针对性的解答,帮助他们解决成长发展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难题。这种教育主客体间需求的不匹配,导致高校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主体角色定位、教育内容呈现、教育话语表达等方面出现偏差,进而导致大学生的教育获得感不强。(二)讲与听:主客体语言有差异,教育认同度有限教育主客体间有效沟通的实现必须基于两者交互语言的建立。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实现与大学生的顺畅沟通,就必须先建立彼此间有效的网络交互语言。然而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由于在身份、年龄、教育背景等因素上存在诸多不同,在网络语言表达上也存在较大差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时容易侧重理论说教,讲一些“官

4、话、套话、场面话、漂亮话”。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接地气解问题的话”“真实朴素的例子”“通俗生动的故事”才是他们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内容。这种教育主客体间的语言差异,导致当前很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教育内容无法激起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导致其思想政治教育丧失应有的效度,大学生对其教育的认同度也相当有限。(三)冷与暖:主客体交互虚拟化,情感温度缺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为“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提供价值引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大思政格局下高校网络思政提质增效实现路径探究(项目编号:Y202251017)的课题研究成

5、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提质增效路径研究*陈佳丽 汤 捷 乔晓刚(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1231)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效发展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然而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妥善处理好教育主客体间“虚与实”“讲与听”“冷与暖”这三对重要关系,导致其教育效度有待提升。基于此,高校可从网络思政教育团队的创建与培养、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甄选与呈现、网络思政育人平台的应用与创新三方面入手解决好网络思政教育“谁来说”“说什么”“怎么说”这三个基础性且全局性的问题,并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效提升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路径。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中

6、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04-0148-03文化教育149大众文艺观念,是师生间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温度的教育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实践,开展的也本该是充满温情的教育。但在实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间的交流只能隔着冰冷的手机或电脑屏幕,大学生更多只能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平面化”的线上教育形式来体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法通过真切的语言、神情及肢体交流感受思想政治教育中温“暖”的情感体验。互联网虚拟的“冷”环境不可避免地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情感体验的缺失,很难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鉴于以上现实问

7、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真正立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服务其成长发展,实现“虚”功“实”做,才能增加大学生的获得感;只有不断优化自身的话语表达,“讲”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的话,才能增加大学生的认同度;只有不断提升话语的情感温度,往学生心里走,才能实现网络“冷”环境下的“暖”教育,才能增加大学生的好感度。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实现路径高校要想破解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虚与实”“讲与听”“冷与暖”困境,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质增效,就必须确保教育团队有质有量,教育内容有血有肉,教育方法有声有色。(一)注重网络思政教育团队的创建与培养,解决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谁来说”的

8、问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的重要因素,其在话语建设方面的好坏优劣将直接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5。一批“能说、会说、说得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助力。因此,高校要想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提质增效,首先得解决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谁来说”的问题。由此可见,专业网络思政教育团队的创建与培养是网络思政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工作。1.专业网络思政教育团队的创建与打造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资源,吸纳高校辅导员、专任教师、学生骨干、校外专家等积极投身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来,特别是一些既懂网络教育技术又有一定政治理论素养的人才,创建

9、一支“政治觉悟高、教育情怀深、工作思维新、网络技术强”的专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让这些有信仰、有情怀、有思想、有技术的人做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道者,引导学生用心学知识、真心悟思想、真正懂实践6。2.专属网络思政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定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很大程度取决于网络思政教育团队的综合业务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和信息素质。高校可以结合日常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信息技能,打造专属的网络思政培训课程。课程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网络教育实践应用技术两大模块。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模块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问题、教育实务等课程内容;网络教育实践应用技术模块包括

10、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设计、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研究、高校信息化教学应用实务等课程。专属网络思政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定制,将为网络思政教育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提供理论和技能支持。3.特色网络思政实践活动的规划与开展高校可通过网络主题沙龙、线上专题调研、在线学习研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研讨方式,围绕大学生成长发展中思想上或现实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讨论,掌握大学生的主体诉求和个性特征。基于对大学生的了解分析,高校可借助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自媒体账号等新型媒体宣传手段,以视频分享、在线直播、连麦互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创新形式广泛开展各类主题网络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与此同

11、时,高校还可依托网络创新平台,针对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实现一对一的“线上接单式教育”,实现网络思政针对性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特色网络思政实践活动的开展,将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立足现实、服务发展、助力成长的动态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二)注重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甄选与呈现,解决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说什么”的问题如果说创建和培养专业的网络思政教育团队是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了“谁来说”的问题,那么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甄选和呈现则旨在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说什么”的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要立足当前时代大局,致力于政治引领与思想教育,体现其思想性和理论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细致地讲解好中

12、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带领大学生全面细致地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真理性7,从而加深其对“中国理论”的认同;要善于运用清晰直观的数字、生动客观的例子诠释好前进中的中国发展故事,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走“中国道路”的决心;要引导大学生通过纵向的历史对比、横向的国际比较以及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当前中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加强对“中国制度”的信心8;要鼓励大学生自觉从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获得精神能量,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自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志向,下定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踏踏实实学好知识、练好本

13、领、修好品德,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立志成为能扛起民族复兴这一时代重任的有为青年9。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要立足青年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致力于提供有效的发展指引,增加其针对性和实践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通俗、生动的语言和简单、鲜活的事例来阐述深刻的人生哲理,为大学生解答思想、学业、心理、生活方面实实在在的成长困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用大学生喜欢看、愿意文化教育150大众文艺听、听得懂、记得住的文字和话语,传达更多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教育内容,才能点燃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沉浸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氛围10。与此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体现当前“大思政”格局下“理论与实

14、践相结合”的教育要求,培养大学生形成“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意识自觉11,引导其自觉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学调研等实践活动形式,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甄选和呈现时要全面考量教育内容蕴含的精神内核以及跟大学生的贴近程度,甄选出既符合青年学生现实需求又蕴含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教育素材,做到思想性和理论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12。(三)注重网络思政育人平台的应用与创新,解决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怎么说”的问题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期教育者与学生间“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式教育和被动式学习,“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拥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大学生可

15、以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类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自主、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开展学习,实现随时随地按需学习,满足自身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由此可见,当前“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拥有话语权,就必须学会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注重网络思政育人平台的应用与创新13,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到创新高效的呈现与表达,也就是需要解决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怎么说”的问题。高校要创新融媒体宣传手段,借助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自媒体账号等多元融合的网络话语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云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线上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运用“云课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线上课程的创设与开

16、办,通过“云互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线上交互式教育体验。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可以结合自身融媒体发展应用情况,整合不同网络话语平台的优势特征,推动网络话语平台间的组合应用,形成独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矩阵,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网络话语平台上短期教育与长期教育、单项教育与全面教育、主流教育与个性教育的有机统一。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渠道,实现对融媒体平台反馈数据的收集、分析,形成实时精准的信息反馈系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发力”提供强劲的技术支撑。在此之前,由于互联网技术水平有限,高校收集分析受教育者反馈信息的难度较大,其教育的针对性也受到极

17、大程度限制。现如今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高校可以通过各类融媒体平台实时高效地收集学生的教育信息,并进行精确的数据分析,准确定位大学生的主体成长需要和发展诉求,找准其精准施教的重要发力点,实施定向的政治引领、精准的思想引导、有效的成长帮扶。同时,高校还可以运用网络思政育人平台上的个性化数据信息,针对不同特征、不同需求的对象和群体实施点对点、精细化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定制”的积极探索。依托网络思政育人平台的应用与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空间、人力、物力上的局限,助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的定时定向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如今的实时双向交互式教育,助推教育实效性的

18、有效提升。参考文献:1董佳.推进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N.解放军报,2020-6-22(3).2胡世军.增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质效N.解放军报,2020-12-2(3).3高仁.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N.光明日报,2021-9-8(2).4蒋春燕,孙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J.新媒体思政,2021(12):59-61.5徐海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N.吉林日报,2019-11-19(2).6赵婀娜.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N.人民日报,2022-9-19(5).7周小李,刘志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的四个着力点N.光明日报,

19、2019-5-13(2).8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9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N.人民日报.2018-05-03(1).10李荣华.实现高效网络思政工作价值最大化N.中国教育报,2020-12-10(3).11习近平.“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N.人民日报,2021-03-07(1).1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13金正波.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N.人民日报,2022-8-26(6).作者简介:陈佳丽,女,讲师,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汤捷,男,副教授,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乔晓刚,男,副教授,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建筑设备。文化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