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与化工全日...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_娄春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6949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与化工全日...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_娄春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与化工全日...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_娄春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与化工全日...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_娄春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Vol.37,No.1教改论坛收稿日期:20220307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XM_QUG_2020020)作者简介:娄春华(1972),女,博士,教授,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改性、胶黏剂等方面的研究,E-mail:doi:10 16597/j cnki issn 1002154x 2023 01 030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与化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娄春华 侯玉双 刘喜军 祖立武 贾宏葛(齐齐哈尔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摘 要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新工科对工程科技人才提

2、出了更高要求。齐齐哈尔大学材料与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在培养方案、导师队伍、论文选题、理论学习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使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关键词 新工科 材料与化工类专业 全日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 科研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1990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 9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专业学位,并于1991 年开始正式招生,至今历经 30 年,我国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培养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在多方的积极努力探索下,中国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一定程度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2010 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函20101 号),随后在国家“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推动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连续多年扩招,其专业种类不断丰富,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人们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2020 年 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学位202020 号),再次强调发展专业学位研究

4、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2017 年 2 月以来,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的实施,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我校材料与化工类硕士专业有 30 多年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历史,2011 年起开始招收化学工程和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依托于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省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省拟

5、新增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申报学科。新工科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校全日制材料与化工类专业硕士培养以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为此,我校在材料与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作者通过对培养方案、导师队伍、论文选题和理论学习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如图 1 所示),旨在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实践基础。411第 37 卷第 1 期Vol 37,No 1化工时刊Chemical Industry Times2023 年 2 月Feb.2

6、023 娄春华 等.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与化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2023,Vol.37,No.1图 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体系1 材料与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与化工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是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为:(1)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素质。(2)应掌握材料和化学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应掌握一门外语技能,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了解本领域的技

7、术现状和发展趋势。(3)应具备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研究等能力;能够在研发与开发过程中对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与能力,能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本领域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所培养的毕业生还应具有科技论文撰写、学术交流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学制 3年,采取“1+1+1”的培养模式,即一学年在校内进行课程学习,一学年在校内科研创新平台进行科研工作,一学年在校外的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专业实践。为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建有校内科研创新平台,包括教育部亚麻工程技术中心、黑龙江省表面活性剂及工业助剂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等。校外的合作

8、企业或科研院所包括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黑龙江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广东省设计研究院、黑龙江鑫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昊华化工有限公司等。2 导师队伍导师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包括知识获取、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自我效能感、治学态度以及日常行为等诸多方面2 5。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简称专硕)的培养目标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简称学硕)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地套用学硕的培养模式,我校专硕培养采用双导师制。校内工程类专业学位导师,除应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应有工程实践,或与行(企)业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经历。专业学位外聘导师,应与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定位相符,聘请行业领域具备指导能力的专家、学者担任

9、。3 论文选题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材料与化学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一个工程技术项目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也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4 理论学习创新仍需建立在扎实的学科基础之上。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理论学习形式如图 2 所示。图 2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理论学习形式一方面,夯实理论基础,学科根据时代要求,及时修订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至少修满 32 学分后,才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师必须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应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

10、等多种混合式教学方式,并适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将“家国情怀、法治精神、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既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又能提高其团队合作和实践5112023,Vol.37,No.1教改论坛能力。特别在案例教学方面,在学校资助下制定了3 个教学案例项目,分别是材料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实践研究、基于观念建构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HJ 化工有限公司羊毛脂皮革加脂剂制备工艺及优化案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丰富知识体系,广泛阅读,扩宽知识范围。导师布置文献阅读任务,学生在每周的组会上进行汇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外文文献阅读能力,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学术素养的提

11、升。5 结语通过以上新工科背景下我校材料与化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在保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能力提高的前提下,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都有明显的提高。在今后的专硕培养过程中,应时时顺应时代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学位202020 号)EB/OL.20200930.http:/ _826/202009/t20200930_492590.html.2 胡保玲,丁丹丹,李盼盼.导师指导研究综述J.教育与

12、教学研究,2020,34(12):6978.3 郑烨,李真淼,肖敏.导师能力如何影响研究生科研绩效 基于五所“双一流”高校的调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6):4352.4 郭英菡,李妍.三维构建:立德树人视阈下研究生导师责任落实的进路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0(1):111114.5 李洪斌,王彦岩,杨连茂.学生增值评价视角下的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2):2325.(上接第 101 页)完善知识体系;丰富课程教学活动,强化能力培养;深挖课程思政元素,践行立德树人,加强价值引导;构建以“绿色化学”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学

13、理念。把握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实施教学活动(图 1),充分发挥专业选修课在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方面补充、深化、拓展的重要作用,为专业选修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图 1“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专业选修课是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思政改革中,践行“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与核心课程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提升专业选修课的学习效果,对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强化学生专业特长意义重大。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21工作要点 的通知(教高司函20211 号)EB/OL.20210204.http:/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 号)EB/OL.20200528.http:/ 孙丙华.高等院校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改革初探J.铜陵学院学报,2021,20(2):113114,129.4 邵旭升,杜少卿,李忠,等.中国绿色农药的研究和发展J.世界农药,2020,42(4):1624.5 刘鹏,杨现锋,叶昌,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类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14):145146.6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