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四史”教学引领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_杨文圣.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5505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四史”教学引领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_杨文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以“四史”教学引领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_杨文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以“四史”教学引领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_杨文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卷 2022年第 6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收稿日期2022-12-07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视域下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研究(项目编号:21AKS004);2022年天津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辩论式教学法提升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项目编号:YC202202-11);2022年天津市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教学的运用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课为例(项目编号:JJSZKZ202201003)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1.杨文圣

2、(1972),男,汉族,河北省滦南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导,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领航学者。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2.张水勇(1977),男,汉族,河南省驻马店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摘要 虽然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主流是好的,但也出现了部分迷茫,少数迷失等问题。思政课“四史”教学是以历史观为基础的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持续抓好“四史”宣传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民不断坚定政治信仰。高校思政课“四史”教学在引领大学生树立坚

3、定的政治信仰方面有“八个着力”:从教师的主导方面包括教育者的主导力、理论的说服力、释惑的感召力、论战的征服力;从学生的主体方面包括个性的塑造力、参与的凝聚力、情感的内生力、实践的外化力。关键词“四史”教学;政治信仰;引领力;党的二十大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5537(2022)06-00003-10以“四史”教学引领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杨文圣1,张水勇21.天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072;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222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Firm Politic

4、alBelief with the Teaching of“Four Histories”YANG Wen-sheng1;ZHANG Shui-yong2(1.School of Marxism,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2.School of Marxism,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Abstract In this new era,although the mainstream of college studentspoliticalbeliefs d

5、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themes of the times,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Some3DOI:10.16130/ki.12-1434/f.2022.06.001第十卷 2022年第 6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报告同时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

6、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仰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可见,以党史为核心的“四史”教育是培养人的政治信仰的重要途经和关键环节。而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因此能否培育好大学生政治信仰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关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政课“四史”教学既是历史知识教育,更是历史观教育,是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关键环节

7、。一般来说,政治信仰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对政党、国家和社会治理模式等政治制度、政治观念的认可、认同和追求。笔者认为政治信仰是一定群体或者个体对特定的意识形态及其载体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道路的高度认同、敬仰、遵从。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树立的科学政治信仰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决拥护。一、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成因新时代大学生树立的政治信仰应该是科学、正确的政治信仰,应该是主流价值信仰,应该是人民至上的政治信仰。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总体向好,大部分大学生能坚持主流价值观,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但是

8、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结构深刻调整,文化建设滞后以及of them feel confused;a small number of them even get lost in this respe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Four Histories”offers a history-based political education,which is the key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with correct political beliefs.The report ofthe 20th

9、 CPC National Congress clearly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learning of the histories of the Party,New China,the reform and opening-up,and socialist development across Chinese society,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firm ideals andconvictions,and guiding the people to maintain the

10、ir firm political beliefs.The teachingof“Four Histories”should focus on“Eight Forces”in this respect,including four fromteachersaspect,i.e.educatorsleading force,theoriespersuasive force,FAQ s inspirational force,and another four from studentsaspect,i.e.appealing force of personalities,cohesive forc

11、e of participation,endogenous force of emotion and externalizing forceof practice.Keywords“Four Histories”teaching;political beliefs;leading force;the 20thCPC National Congress4第十卷 2022年第 6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学校素质教育的进展缓慢等因素,少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确实不堪,出现部分迷茫,少数迷失等问题。(一)大学生政治信仰困惑的个人

12、和社会成因这些原因包括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深度冲击,全球化语境、全媒体时代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日益明显,历史虚无主义等多元社会思潮造成意识形态斗争加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中国社会发展还存在各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性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以及高级党员干部腐败问题等,都给政治信仰带来巨大挑战。1.精神追求茫然,理想信念缺乏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养成利益至上等错误观念。加上各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潮的侵入,大学生的目标追求倾向功利化、实用化;少数大学生过分注重物质追求,精神追求茫然,缺乏远大志向,只考虑眼前利益,学习要看与自身利益是否相关。为国家富强、为民族进步而读书的

13、大学生较少,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在学习上,部分学生奉行分数至上主义,只要能得高分,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计后果。2.政治信仰较为淡漠,主流信仰受到挑战大学生政治信仰总的来说态度积极向上,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但有个别大学生对政治信仰概念模糊,政治责任感不强,甚至还存在错误的政治观念,认为要不要政治信仰都无所谓,对个人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反正也不参与政治生活,对政治信仰的认知匮乏,政治意识不高。少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淡漠,不甚关心政治和国家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还出现抵触情绪。3.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信仰的负面冲击网络的普及呈献给人们海量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不加区

14、分地送到了大学生面前;各种社交 APP为信息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各种西方腐朽思想的扩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打开便利之门。大量的反主流价值言论、形形色色的炫富帖子、极端宗教思想等,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树立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造成大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腐蚀,难以确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对各种错误思想辨别不清,会产生错觉,甚至错误思想。(二)大学生政治信仰困惑的“四史”教学成因这些原因包括思政课“四史”教学历史性与价值性脱节,思政课教学工具理性强势下价值理性趋于式微,各种教学改革模式层出不穷但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足,大学生预期需求提升而有效供给不足,思政课中“四史”教学缺乏系统性和实践缺乏政治参与能

15、力培养等。1.“四史”教学历史性与价值性脱节以目前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不少老师都讲成了历史课,把历史的故事情节讲得生动活泼,而“史”中的“纲”没有点出来、提出来,而“纲”才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历史叙事中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哲理就是纲要课的价值性。现实教学中,通过纲要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历史规律和基本经验等教师没有讲明白讲清楚,从而缺失、或者弱化了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引导,导致史学教学的历史性与价值性脱节。2.“四史”教学改革有效供给不足思政课教学改革这些年如火如荼,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也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但从理论上对错误思潮的批驳5第十卷 2022年第 6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

16、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不到位,或不敢批驳,不善于批驳;又考虑到学生安全责任、经费和环境条件等限制,诸如参观纪念馆、革命圣地等政治信仰教育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的实践活动开展得并不理想。对影响大学生思想的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没有帮助学生认清其真实目的,揭露其险恶用心,引导学生抵制其错误。3.“四史”教学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大中小学各阶段学生都有思政课,但是每个阶段讲的侧重点和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但实际教学中,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缺乏系统性,导致同样的内容重复讲,反复讲,大学生听了产生疑惑、反感、甚至抵触情绪。比如中学时期讲

17、的抗美援朝内容都已经很详细了,大学还在重复史实,没有讲出大学阶段要掌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学生感觉就是重复高中的课程,最终教学效果不理想。二、引领大学生政治信仰是思政课“四史”教学的核心使命当前,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民粹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无孔不入,严重侵蚀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持续对大学生开展信仰教育,提高“四史”教育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引领力,突出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培育主阵地的作用正当其时。比如,党史内容体系庞大,但总体讲的是中国共产党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践行为人民奋斗的使命,党史是以人民为核心,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主线,聚焦谋发展、谋复兴;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确立马克

18、思主义信仰的重要路径。引领大学生树立坚定政治信仰是思政课“四史”教学的核心使命。1.目标之维:帮助大学生确立坚定的政治信仰调查发现,政治信仰不坚定、政治认知不清晰等问题在少数大学生中有所体现。部分大学生还不知道如何树立政治信仰,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教育机制去帮助大学生选择政治信仰、树立政治信仰和培养政治信仰,更没有针对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具体措施和明确化的指引,政治信仰培育长效机制严重匮乏。高校思政课“四史”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大学生学好党的奋斗史、新中国建设史、改革开放历程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引导大学生认真领会“四个选择”的历史成因,看清今天的现实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

19、共产主义的信念。帮助学生认清资本主义政治信仰虚伪、丑陋的本质,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醒的认识,坚定地投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洪流之中。同时,也能让大学生认清我国发展的现实状况,感受社会巨大进步,也认识到社会发展还存在短板和不足,意识到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期望,激发大学生在确立政治信仰过程中实现自主到自为的转变,从而牢固树立起对党的爱戴和拥护,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2.内容之维:引导大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高校“四史”教学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帮助大学生理解“四个选择”,特别是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大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奠定理论基础。党史是我们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奋斗史

20、。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利益而生而斗争没有私利的党,是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心骨,长期执政地位是历史选择和人民选择的结果。新中国史是我们党为人民幸福不断艰辛探索的历史,新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正开启强起6第十卷 2022年第 6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史是党锐意改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是党实事求是路线的现实体现。改革开放让人民实现了小康,民族复兴看到了光明前景,中国人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正确发展道路。党的领导是“四史”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坚定党的领导是“四史”教学把握的主线,通过

21、“四史”教学,引导大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3.过程之维:培养大学生建构坚定的政治信仰高校思政课“四史”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标准将历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相结合,自主建构政治信仰的矛盾运动过程。学生通过“四史”课程,学习中国共产党人英勇的革命事迹,学习波澜壮阔的革命过程,再到学习党的不屈不挠和勇于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优秀品质,进而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和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多么来之不易。这个学习过程同时就是学生内心对党对国家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了解、认知、认同的过程,就是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过程。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传

22、入中国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的过程。这个认识过程,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伟大意义,深入领悟党领导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巨变,了解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壮大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使学生理解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的艰辛,今天的道路选择非常不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应倍加珍惜。4.功能之维:推进大学生筑牢坚定的政治信仰高校思政课“四史”教学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价值旨归,帮助大学生塑造坚定的政治人格、独立的政治意识、科学的政治素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切实筑牢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历史鲜活的故事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深刻的历史哲理是学生今天奋

23、斗的指南。化史成风,大力推进历史文化育人功能。在历史宏大叙事中赓续百年的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革命奋斗重要的精神内核和文化传统。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立志于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解放过程中孕育形成的,它向世人诠释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对党忠诚、为民献身的精神力量。“四史”教学中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可以深入实施“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革命教育活动,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用真理的力量激励广大学生,做“革命精神”的忠实传人。三、高校思政课“四史”教学引领政治信仰的内在机理政治信仰

24、生成的机理大体是大学生首先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教学过程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真理性,具有崇高的指导价值。这种认知触动心灵而转变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马、信马”的态度,进而逐渐确立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政治信仰。具体“四史”教学对于大学生政治信仰引领的内在机理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1.理论接受的主动与融洽:“四史”教学引领政治信仰的逻辑起点历史知识和理论的传授是思政课“四史”教学的基础性任务,也是引领学生政治信仰的逻辑起点。只有学生弄明白“中国7第十卷 2022年第 6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

25、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学生“四史”理论的接受才会是主动的,才会从生涩难懂转向融洽、贯通,从而在“四史”学习中确立政治信仰。思政课教师要系统讲述历史知识和理论,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而奋斗的艰苦历程,讲好新中国不断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壮丽诗篇,讲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起源于西方,有成功,也经历了挫折乃至失败,却在东方中国开出了绚烂的花朵。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经历翻身解放,逐步走向富裕,正奔向强起来的沧桑巨变。这些是大学生理解我们党的宗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也是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逻辑起点;讲好

26、“四史”基本事实、讲清楚基本观点、弄明白现实启示是“四史”课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传授历史理论知识与学生接受知识的融合过程,是引领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逻辑起点。2.实践体悟的内省与升华:“四史”教学引领政治信仰的关键环节学生在实践体悟中对思政课“四史”学习内容进行反思、确信、反馈,在实践中无时无刻接触到与“四史”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人物、事件或物品等,能够深刻体会到“四史”学习内容在现实中的意义。逐步将课堂教学要求转化为自身追求政治信仰的内在诉求。这就要求创新“四史”教学方式方法,大力推行“讲授+研讨”教学模式,既有教师讲授,又有学生提问和讨论,促进教师和学生在“四史”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充

27、分挖掘本地区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开展以“体验先辈革命战斗生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主题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接受思想政治上的洗礼,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推进“行动学习”和“四史”教学高质量融合发展,以“四史”为主题,开展结构化研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推进“四史”入脑入心。3.价值认同的自觉与自为:“四史”教学引领政治信仰的核心意蕴大学生经过思政课“四史”教学的系统学习,对“四史”学习内容的把握逐渐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对党的理论、新中国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逐步达到系统化。反过来,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能够促使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点,深刻体验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价

28、值;从而有能力分辨是非,看清社会形势,对社会纷繁复杂现象背后的真善美、善恶丑等价值标准,做到积极能动的自主判断。在“四史”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的系统学习,大学生明白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趋势,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奋斗目标、初心和使命,对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可、认同,这是“四史”教学的核心目标。只有通过“四史”教学,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系统的理论,才能懂得今天的发展成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才会自觉确立对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政治信仰。4.环境要素的联动与耦合:“四史”教学引领政治信仰的重要条件影响“四史”教学的环境因素很多,所有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为了达到教学效

29、果,一切有利于增强学生信仰教育效果的要素要朝着共同的方向发力,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构建思政课信仰教育共同体。多系统耦合,强调思政课“四史”教学与其他信仰教育系统共同构成相近相通、动态互补的耦合关系,形成高校信仰教育的大格局。“四史”教学不单单是课堂理论8第十卷 2022年第 6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授课,还要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同时优化创新课程思政教学。例如在讲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案例教学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讲好中国故事,积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多种“四史”教学

30、形式相互促进,共同营造学习“四史”的正向氛围,引领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四、高校思政课“四史”教学引领大学生树立政治信仰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综合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根本目标是使大学生旗帜鲜明地认知、认同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将这种信仰内化为一种意识和情感,并外化为对党、对社会主义的自觉选择、行动和坚守。“四史”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坚持“知、情、意、行”相统一,多种路径开展“四史”教学,以引领大学生树立坚定政治信仰。1.筑牢教育者的信仰自觉,发挥教师的主导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

31、教师自身要加强理论武装和历史学习的能力,强化主体自觉,提升主体信仰、主体导向和主体责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力。“四史”教学,不是一般的历史教学,而是以历史为基础的政治教育。思政课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政治信仰,在“四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历史观,树立坚定政治信仰。教师要传道,自己必须先学好弄通马克思主义、真信马克思主义,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主流政治信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坚定“两个维护”,严把政治纪律和作风问题。切不可在主导“四史”教学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方面存在模糊认识,或者受到社会上错误言论的左

32、右。2.加强教学的学理性,彰显理论的说服力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四史”教学要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加强“四史”理论阐释的说服力,以学术的魅力不断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崇仰,在学思践悟中实现学生从“知否、会否”到“信否、行否”的转变。通过“四史”教学,使学生能全面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概况、党的组织情况,基本国情和世界局势,能加深学生对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的清晰体验,从而消除学生在“四史”中的认识误区,坚定其正确的政治信仰。同时,培养学生共同的历史观,这是一种具有凝聚社会共识功能的号召力量或者说

33、是一种社会粘合剂,其功能旨在促成社会“普遍共识”,获得社会普遍认同。共同的历史观帮助大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四个选择”,引导学生建立对我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这种认同的确立一般表现在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积极肯定的认可和笃定的心理倾向,思想很容易达成一致,行动也很快趋于统一。3.敢于直面现实,增强问题导向的感召力高校思政课“四史”教学实效性的内在逻辑在于高度契合学生需求,解答学生困惑,因此教学中要敢于直面现实问题。教学中坚持问题导向,把解答学生思想困惑9第十卷 2022年第 6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

34、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用鲜活历史诠释抽象原理,坚持正能量,及时把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教会学生戴正理想信念的“帽子”、系好核心价值观的“扣子”。在“四史”教学过程中,怎样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历史知识,精准把握历史规律呢?“四史”涉及时间长、内容多、范围广,教师要教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困扰学生思想的难题,当今社会存在的争论,不避讳、不排斥,以问题为导向组织课堂教学,以回答问题为脉络启发学生思考,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我们党的本质、奋斗历程和发展主线进行透彻理解和正确把握。以解决当前社

35、会发展问题为导向推进“四史”教学。用历史发展眼光看问题,坚持用社会主义伟大发展成就激励学生,把党的优良传统作为教学重点,把历史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讲清楚、讲明白,以给学生启迪。在教学中坚持把“四史”教学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大格局、大视野。在现实社会的惊涛骇浪面前站稳政治立场,坚持人生发展的正确方向。4.善于揭批错误思潮,提高论战的征服力当前,思政课传统“四史”教育弱化,而一些对“四史”的不良解读和错误认知却不时沉渣泛起,“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思政课教师应该以渊博的历史理论把握“四

36、史”教育的针对性,着力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剖析错误思潮的本质和危害,敢于向错误思潮亮剑,压缩错误思潮的市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历史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思政课“四史”教学应坚持历史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教学过程首先要讲好历史,要讲好党的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规律等基本知识;其次要进行价值批判和价值引导,针对学生热络的社会焦点,当下存在的不当观念、错误言论,甚至有人故意歪曲史实、杜撰“历史”搞历史虚无主义,抹黑英雄、歪曲革命进程和诋毁党的领袖,通过篡改历史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要敢于批驳,用正确的历史观和客观历史事实正本清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理性看待社会矛盾,帮助学生

37、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政治信仰。5.注重个性化教学,凸显因材施教的塑造力思政课“四史”教学具有“历史为基”“信仰为魂”“学生为本”的历史教育属性和政治信仰引领功能。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成长经历不同,学识背景、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价值观念等都各异,所以针对他们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应不同。思政课教师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信仰教育,教学过程要彰显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体性,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知道、体道和悟道的统一。针对理工科学生,要系统讲述历史叙事,尽量把历史故事讲生动,将历史问题讲清楚,历史道理讲明白

38、;而文科学生,文史底子相对好些,具有发散式思维方式,可以对着现实问题讲历史,浓缩课本知识,精讲历史,强调在同一历史问题上,不是中学阶段的简单重复,而是所学知识的深化,让学生在更深层上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幸福奋斗的光辉历程。10第十卷 2022年第 6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6.倡导参与式教学,增进角色翻转的凝聚力思政课教师在“四史”教学中要运用研究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按照信仰教育目标及机理推进教学方法创新,促使思政课堂教学接地气,不断强化“四史

39、”教学的凝聚力,提升学生接受信仰教育的悦纳感。首先要把“学”与“践”统一起来。教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四史”教学和加强引领学生政治信仰结合起来,要启发学懂弄透,也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穿越”历史,站在历史角度,运用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经验正确解读历史事件及其现实启示。在思政课中开展“四史”教学,要始终围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努力引导学生把握历史规律和发展大势。从中共党史筚路蓝缕的 艰 辛,更 清 晰 认 识 信 仰 与 忠 诚 的 力量信仰如火,永不熄灭。从“四史”中,更加深刻认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领导全国人民

40、根本扭转中华民族命运、实现三大飞跃、走向繁荣富强。在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引领中,以个人人生目标作为导向,引导他们把通往人生目标的奋斗过程和参与政治实践活动统一起来。帮助他们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流血流汗的牺牲和奋斗换来的,引导大学生要不断提升人生追求,努力提高生活品质,要有更高的精神信仰,在努力实现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关心政治,了解政治,培养他们参与政治的激情,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政治参与环境,逐步达到培养学生政治信仰的目标。7.善于激活学生,发挥情感共鸣的内生力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主要靠其内心的认同及实践的自为。思政课“四史”教学要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可以通过平等对话

41、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可以通过创设语境吸引学生的投入,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主流政治意识和价值观念。开展“四史”教学,带领学生回到本源起点,站在历史、理论和实践的脉络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看得更清楚,对青年大学生“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想得更明白,引导学生以历史为镜,悟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悟时代担当。激发学生要以更宽广的视角来认识历史、把握当下、面向未来,在历史发展潮流中产生情感共鸣,不断增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历史担当,进一步坚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创造新时代新奇迹的信心和决心,引领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治理的认同。在“四史”教学中,把历史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42、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桥梁,引导大学生产生强烈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加深对政治文化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自觉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聪明才智。8.尝试体验式教学,增进实践的外化力政治实践是客观世界作用于人们主观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主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11第十卷 2022年第 6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

43、OLLEGE OF COMMERCE人。“四史”体验式教学就是一面通过“红色之旅”的实践教学加强政治信仰教育,一面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现对学生多领域、超时空、广互动的历史教育与政治信仰教育的结合。通过体验式教学,增进实践的外化力,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自觉性和感受力,强化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公民意识,在参与政治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成个体的价值信念并自觉行动。开展红色之旅,发挥革命旧址旧居的教育功能。革命旧址旧居配备现代科技的影像效果,通过雕塑、蜡像等艺术形式,加以图文声像,“复原”历史情境,学生能感受到真实场景,回味革命事迹,领悟到先烈们的悲壮斗争精神,心灵受到革命精神的洗礼,能够使其产

44、生情感共鸣,增强对红色基因的认同。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四史”教学中,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再现历史场景和历史事件,以可视、可听、可触等效果还原历史事件,有很强的带入感,学生貌如穿越历史,能体验到革命英雄的英勇无畏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这种体验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四史”教学效果增强与目标达成的有效路径之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效果首先体现在课件制作上,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课件科技感很强,课件内容更具有感染力,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虚拟仿真技术大量集聚网络资讯,课堂教学内容信息量很大,学生就很容易沉浸在海量的“四史”教学内容之中。虚拟仿真

45、实验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课堂信息,到课下主动学习探索,教学过程也由教师一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模式。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 习近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2-21(01).3 张杰.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调研J.教育现代化,2019(55).4 李小旭.当代大学生正确政治信仰培育的思路与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6).5 陈建民,阳鲁平.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J.求索,2004(06).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7 周玉.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及对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7).责任编辑:王远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