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功能...保护传承——以徽州建筑为例_孙国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4548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功能...保护传承——以徽州建筑为例_孙国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功能...保护传承——以徽州建筑为例_孙国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功能...保护传承——以徽州建筑为例_孙国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42022 年 12 月刊总第 206 期我国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功能及其保护传承以徽州建筑为例 孙国良 陈玉美 李超峰 项目简介 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科学规划办青年项目“图像学传承与创新语境下徽州视觉文化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ANSKQ2018D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孙国良,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美术史;陈玉美,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李超峰,巢湖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摘 要】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兼具高超的技术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有着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而雕饰艺术又是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以徽州传统建筑为例,从

2、象征身份地位、寄托人生理想、优化人居环境等方面探讨了徽州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徽州传统建筑雕饰艺术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继而探讨了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包括探索雕饰艺术与市场结合的新路径、加大传统建筑雕饰的保护力度、实现雕饰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徽州雕饰;建筑艺术;徽商建筑包括房屋和围墙、桥梁等构筑物,而房屋又主要是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工作、存储及其他活动的建筑物。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世界各地的建筑大多发展出了自己的特点,有些甚至成为本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建筑艺术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结合的艺术,

3、但实用性居于首位。建筑雕饰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分为木雕、砖雕、石雕三大类。虽然传统建筑中的雕饰艺术其装饰意义大于实用意义,但许多建筑雕饰艺术将审美融于实用,诉诸精神需求也未尝不是实用性的一种体现。如北京传统住宅门窗装饰中常见的图案“步步锦”,这种图案的基本线条是横线和竖线,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周围嵌以简单的雕饰,既有透风流通的实用价值,又DOI:10.16737/ki.rwtx81281190.2022.12.007文化资源45寓意着事业成功、步步高升,寄托了人们对于锦绣前程的美好愿望。20 世纪后,现代建筑样式成为主流,传统建筑一度沉寂,传统建筑雕饰艺术在保护和传承上也面临

4、着诸多问题。但新世纪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保护、研究、传承、创新传统建筑艺术成为热潮。本文以徽州建筑为例,探讨我国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功能及其保护传承,正是对这一研究热潮的参与和回应。一、徽州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功能徽州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建筑大师们所推崇。徽州传统建筑主要指流行于安徽皖南地区及江西部分地区的建筑样式,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尤为重视建筑装饰,横梁、立柱上往往雕饰着形式多样、丰富精美的图案。如图1所示,即为徽州木雕艺术 百忍图。徽州传统建筑横梁通常中部微微隆起,形若冬瓜,故而被称为“冬瓜梁”。主体立柱粗大,上部稍细,梁

5、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精美的雕饰使得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珠联璧合,妙趣横生。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常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也会通过丰富多样的雕饰图案来加以装饰美化,使建筑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得到完美体现。徽州传统建筑至今依然有大量遗迹存世,且保存相对完整,为研究徽州传统建筑雕饰艺术提供了实例。徽州传统建筑雕饰不仅是建筑的装饰,也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徽州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为主要艺术形式,体现着徽州文化的重要内涵。徽州传统建筑雕饰包含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或单用,或联合运

6、用,结合构图、位置、比例、虚实等形式美,使得徽州建筑美轮美奂。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徽州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功能。(一)象征财富与地位作为农耕民族,对土地的依恋和重视浸入血液,徽商也不例外。有了钱财后首选之事便是广置田产,兴建高门大宅,夸耀成功,强化利益纽带。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史记高祖本纪),从帝王将相到富商名流,华丽的门庭宅所成为传统社会身份地位和财富权势的重要象征。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取得商业成功的徽商回乡修建奢华的住宅,以此象征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图 1 徽州木雕艺术百忍图462022 年 12 月刊总第 206 期也正是因为徽商这一群体,徽州山区涌现出一处处精致文雅的传统建筑

7、群。皖南山区闭塞的环境较少受外界的干扰和破坏,使徽州建筑得以幸存到现今,也使徽州成为中国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天然博物馆。徽州民居建筑不以雄伟壮观、色彩华丽与皇家宫苑建筑争美,而是追求精致文雅、匠心独具,故而徽州传统建筑在形制上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内敛之气。这是徽州文化沉静含蓄精神的外在体现,又是传统社会等级制度的现实要求,追求细节的精致与匠心的极致,成为徽州传统建筑的艺术特征和殊胜之处。徽州传统建筑的精致与极致追求,主要体现在建筑雕饰艺术上。走进徽州传统建筑,一定会被精美绝伦的雕饰图案所震撼,无论门头屋角、房梁立柱,还是窗桌几案、石阶木椽,处处有装饰,且精巧而富于匠心,呈现出超高的艺术水准。“徽州三

8、雕”之所以能成为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其背后的坚强支撑便是徽商兴建庭院住宅的巨大需求。在纯粹的手工制作的年代,雕刻复杂精致的建筑装饰图案,哪怕是小到一窗一几,其耗费人力和物资之需也绝非平常人家所能承受。何况徽商往往延揽当时最优秀的工匠长年累月为其整座建筑“雕梁画栋”,其耗费之巨可想而知,故而建筑装饰图案的精致奢华程度成为徽商财富和地位的重要象征。(二)寄托人生理想徽商与其他地域性商帮最为重要的区别之一便是“贾而好儒”,对文化修养的重视是徽商取得商业成功的重要“秘笈”,“儒商”也是徽商重要的标签。徽州被称为“东南邹鲁”,是儒家文化的重镇,文风昌盛,受此影响,徽商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在经商成功后

9、,徽商往往会培养下一代进军仕途,故而儒商并举,互为翼翅,是徽商人生的常态。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与官宦仕人阶层构建关系;另一方面,徽商的个人生活状态、精神追求与普通商人相比更具有文人色彩。故而在徽商的人生理想中,既有商人重利求财、追求功利富贵的一面,又有传统文人自诩风雅、高雅脱俗的一面。徽州故土的住宅作为在外漂泊的徽商的精神寄托,也是徽商终老安顿之所,从设计布局到各种细节,处处体现着徽商的人生理想,徽州传统建筑雕饰图案中的题材就体现着徽商的这种精神追求。徽州传统建筑雕饰图,从题材上可以分为现实主义题材与浪漫主义题材两大类。浪漫主义题材主要由神话传说、历史传说等构成,更多是由人们的主观想象加工而成,

10、比如三皇五帝、氏族始祖、观音、罗汉、八仙等题材。现实主义题材主要是对现实的模仿,范围非常广泛,比如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各种场景图案等,可谓包罗万象。民居建筑装饰图案是徽商人生理想的视觉呈现,家族团结、平安多财、子孙昌盛、忠孝仁义、多福多寿等观念渗透在建筑雕饰图案的细节之中。例如,黟县卢村志诚堂第十二扇绦环板深浮雕中的凤凰送子图案,寄寓着徽商追求家族繁盛、子孙满堂的人生理想。图案右边是孩童高举凤凰灯,凤凰形象雄壮,引颈高吟,刻画精到细致。其他孩童则分别手执黄莺灯、蝙蝠灯、花篮灯、石榴灯、寿桃灯等嬉戏交谈,天真烂漫而又吉祥喜庆的画面寄寓着主人的美好愿望。(三)优化居住环境建筑是实用性和艺术

11、性的统一体,好的建筑一定是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追求艺术性,以优化居住环境。徽州的传统民居建筑在结构上呈现出高墙深宅的封闭性,一方面是出于防盗等安全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和徽商财不外露、含蓄内敛的群体性格特征有关。徽州传统民居通常四周皆以高高的马头墙(封火墙)围起,文化资源47外墙通常只在上半部开几扇小窗,主要依赖天井采光,远眺似一城堡。徽州传统民居形制是在平面空间向四周延展,建筑从大门开始一幢幢向里铺开,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深”是其特点。四面高墙相围,内部层层铺开,构成了一个与外部世界隔离、封闭独立的小环境。从现代人居的角度而言,徽州传统民居显然有其自身的劣势。一方面,采光差,围墙

12、高耸,仅靠天井采光,室内光线阴暗,尤其是皖南多阴雨天,室内更是阴暗潮湿;另一方面,与外部环境隔离,固然带来了心理安全感,但人长期居住于封闭隔离的环境中,难免会萌生孤独与压抑感。缓解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便是强化室内建筑的装饰性,丰富视觉感受,以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改善居住环境。徽州传统民居“其内部构造精细,装饰华美,其梁栋棂板无不描金绘彩,三雕之美更令人叹为观止从窗棂隔扇到神位龛座,从斗拱飞檐到门罩屋瓴,从梁架节点到基础勾栏,无不精雕细刻,力求美善。而砖雕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更与建筑实物虚实相生、融为一体,使得徽州建筑美轮美奂。”徽州传统民居外部结构的朴素与内部装饰的华美铺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3、这既是徽商群体性格特征的展现,也是优化居住环境的客观需要。通过华丽精巧的建筑雕饰,在徽州民居内部构建了一个缤纷多彩、丰富神奇的“小世界”。居住其中,似乎在品读古今、欣赏艺术,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满足。此外,徽州传统建筑雕饰图案不仅仅诉诸精神层面,也实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建筑雕饰图案不管是砖雕、木雕还是石雕,必须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去掉本身的一部分,如镂雕、透雕等形式更是将原材料在物理空间上从不同方向打通,这必然会减轻原材料的分量感,在视觉上增加其轻盈性。徽州传统建筑的华美精致的雕饰也并非仅仅为了审美需求。“窗户有采光、通气的作用,房屋内部,门窗和板壁浑然一体,所以在门窗上雕刻,一

14、方面是采光、通气,其次是因为大面积的木板形式单一,在门窗上雕刻,使整个板壁显得活泼动感这些栏板都是大面积的木板,进行雕刻主要是缓解视力疲劳,变呆板为灵活。”如前文所述,封闭式的外墙和层层叠进的内部布局导致徽州传统民居室内采光较难,屋内易阴暗潮湿,故而在门窗等不关乎房屋结构的部分进行雕饰,以增加通风性和透气性。这种实用与艺术结合的匠心体现在徽州建筑的细节之中,也是徽州传统民居雕饰图案的重要功能所在。二、徽州传统建筑雕饰艺术面临的问题随着 20 世纪传统建筑艺术的沉寂,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徽州传统建筑雕饰艺术也面临着保护不力、人才流失、传承断层等严峻问题。20世纪 80 年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中

15、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重视,徽州传统建筑雕饰艺术也获得了新生。尤其是 21 世纪以来,随着宏村、西递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徽州传统古村落在旅游热潮的带动下,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然而徽州传统建筑雕饰艺术在经过 20 世纪 80 年代的发掘抢救、重新振兴以后,目前处于瓶颈期,周晓光:徽州文化史明清卷,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 230 页。马小娅:徽州明清建筑雕塑艺术元素探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 3 期。482022 年 12 月刊总第 206 期如何继续发展尚面临着诸多问题。(一)保护不力,甚至存在破坏和买卖现象在当下的旅游热潮中,一方面,对于分布于

16、客流量多的景点,比如徽州的宏村、西递等具有金字旅游招牌的传统建筑,保护力度确实大大增加了;但另一方面,更多的分散于徽州各地区的游客量较少、知名度不够,但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价值的建筑雕饰艺术遗产明显受到冷落,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也给许多不法分子破坏建筑、窃取其雕饰艺术品甚至走私买卖,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更为严峻的是,村民为了满足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改建和拆建老宅也对传统建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虽然近些年国家加大了保护力度,但成效并不显著,甚至不少传统建筑装饰工艺出现了以保护之名而受到破坏的情况。再如,一些旅游开发公司为了迎合游客喜好,修缮古建筑时并未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而是随意添加一些时

17、尚元素,破坏了原有艺术的统一性和审美性。诸如此类问题在徽州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中并不罕见。(二)传统技艺断层较为严重20 世纪以来,受到传统徽商退出历史舞台及西方现代建筑思想涌入的影响,徽州建筑雕饰艺术在现代建筑中应用的空间较为狭窄,不少传统技艺在传承过程中丢失。徽州建筑工艺的传承主要靠言传、物传、心传三种方式:言传主要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传播,如口诀等;物传则是指通过三雕可视形象传播和创作过程传播两种形式;心传是集言传身教、物象及文字传播为一体的综合传授形式,即造物经验的心领神会。一方面,传统徽州艺人受制于社会身份地位和文化水准,未见专门研究徽州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著述。其技艺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徒之

18、间的口耳相传,尤其是随着 20 世纪现代建筑技术的兴起和老一代艺人的逐渐凋零,传统工艺传承出现断层是难以避免的。另一方面,受制于现代建筑材料与居住要求的制约,传统建筑雕饰技艺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用武之地。比如,传统个性化的手工技艺被高效廉价的机械化生产所取代,这既是难以避免的尴尬困境,也是传统技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三)人才流失与短缺的困扰在过去,徽州建筑雕饰艺术的拜师学习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学徒期通常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期间没有薪水,师傅仅仅提供伙食,且要奉师如父,故而这种技艺的传承习惯于父业子承,具有封闭性和小众性的特征。也正因如此,使得技艺的传播限定在家族小圈子之间,以家族传承为特征的人才培养

19、体系具有天然的脆弱性,容易受到继承人个人意愿及能力等情况的影响,难以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和持续优化。更重要的是,一名优秀传统艺人的培养是极为不易的,付出很多而收入很少,不仅很少有年轻人能够经得住学习的清苦和艰辛的考验,甚至有不少老艺人也转行了。潜心研究技艺,致力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者已然很少了,实际上,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不同领域。三、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策略艺术的功能和价值决定着艺术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如何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和拓展建参见潘鲁生:民艺学论纲,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年,第 68 页。文化资源49筑雕饰的功能,实现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科学保护和传

20、承,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结合徽州建筑雕饰艺术面临的困境与机遇,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策略。(一)探索雕饰艺术与市场结合的新路径无论哪种艺术门类,其兴起、发展到成熟均离不开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正是有强大的市场需求,才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参与艺术的创作和发展,进而从艺术生产、艺术经营到艺术消费才能呈现出良性循环。以徽州传统建筑雕饰艺术为例,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繁荣,徽州建筑雕饰艺术被人们广泛接受和欣赏。经济效益反过来又推动和鼓励徽州雕饰艺术从业群体规模的壮大和优化,艺术形式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着徽州雕饰艺术的不断进步。这

21、种良性发展仅靠官方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是无法达到的,因此,积极探索艺术与市场结合的新路径才是传统建筑雕饰艺术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而言,关于传统建筑雕饰艺术与市场结合的路径,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利用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心理以及传统建筑不可再生的特性,按照特定比例复制建筑装饰艺术品,满足人们美化家居环境和提升审美品味的需求;二是以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图案为蓝本,开发各种文创产品,如在服饰、餐具、雨伞等生活用品上增添徽州建筑图案的元素;三是密切结合新时代自媒体平台高度发达的优势,在抖音等平台制作并上传各类讲解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影像作品,在推介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同时,实现其经济效益的增

22、加。(二)注重雕饰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传统建筑雕饰艺术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加大保护力度和修复力度的问题。传统建筑雕饰是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的统一体,故而不仅要加大对遗存的建筑雕饰物质形态的修复和保护力度,也要加大对其背后的思想观念这一无形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一是从政府层面来看,要严厉打击破坏和买卖传统建筑雕饰艺术品的行为,只有从源头上斩断利益链条,才能真正实现对传统建筑及雕饰艺术的保护。另外,对相关文旅公司的开发权限也要厘清边界,杜绝随意和纯利益导向的开发方式,防止借保护之名行破坏之实的行为。二是从建筑艺术领域来看,将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理念、技艺等融入现代建筑中,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建筑装饰

23、艺术样式。受制于成本、工艺材料、现代城市结构布局及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现代建筑不可能完全照搬传统建筑样式,因此必须与时俱进。以徽州雕饰艺术为例,从题材到主题,从艺术观念到艺术手法,徽州雕饰艺术被大量应用到很多现代建筑之中,发挥其采光好、通风性强、空间大等优势,既保留了古典的风雅之气,又实现了艺术与技术、传统与现代的有效结合,探索出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的现代之路。(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人才培养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归根到底,还得回到人才培养这一核心问题上。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对传统建筑艺术展开学术性的研究,比如对传统建筑雕饰技艺传承人的专项扶持,对传统建筑及其雕饰的

24、系统性保护研究等。此类举措并非以短期经济效益为宗旨,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以利益为导向的市场行为,必须加大政策的扶持和专项资金的投入。二是在有效抢救、发掘传统建筑工艺等关乎502022 年 12 月刊总第 206 期社会公益与文化传承等方面,政府应该积极主动且有所作为。我们的党和政府在此方面确实已经投入了巨大的物力、财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相对于亟需保护的文化遗产而言,还是任重而道远。三是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稳定和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传统建筑雕饰艺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根本保障。比如,屯溪和歙县党和政府将社会上年逾古稀的老艺人聘请到古建公司,为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将他们的孩子也招入公司;

25、在工艺传承上,通过带徒弟另外发放津贴等方法,鼓励老艺人多带徒弟、带好徒弟,使得传统建筑工艺“父传子、师传徒”的模式得到继承和发扬,人才队伍得以壮大。这些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给予我们很好的借鉴。结语雕饰艺术是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艺术价值,而徽州传统建筑雕饰艺术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总结了徽州传统建筑雕饰艺术在传统文化语境中的重要功能和价值,认为其不仅关乎居住功能,更与人们的精神观念密切相关。这些功能和价值在现代建筑中依旧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是传统建筑雕饰艺术得以持续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正是基于此,我们才要更加重视传统建筑雕饰艺术面临的困境,从而探索雕饰艺术与市场结合的路径,以及重视雕饰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并加大政策倾斜和人才扶持力度,促进传统建筑雕饰艺术在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责任编辑:祝莉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