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书书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宪法向度苗连营陈建*内容摘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民主制度的效能,离不开宪法的有力保障。我国宪法确立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原则、制度体系和实现路径,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供着根本的规范依据和法治支撑。其中,宪法的历时性演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脉络,宪法的人民性昭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目的,宪法的根本性凝练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宪法的实效性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阐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宪法向度,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与核心要义,而且有助于全面认识我国宪法的价值取向和人民立场,进而有助于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2、注入强劲的宪法动力。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宪法向度宪法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属性的科学凝练和高度概括,“是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领域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并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制度形态、实践路径进行了系统精辟的科学阐述。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强调,并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以专章的体例和篇幅作出系统部署和全面推进,从而极大拓展和丰富
3、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形成了一种相对于西方民主的新型民主范式。我国宪法确立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原则、制度体系和实现路径,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发展提供了根本的规范依据和法治保障。因此,探析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我国宪法之间的内在关联,勾勒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宪法向度,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与核心要义,而且可以充分彰显我国宪法的价值取向和人民立场,进而为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强劲的宪法动力。4*苗连营,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建,郑州大学法学院讲师。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4、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22ZDA073)的阶段性成果。王晨: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载 人民日报 2022 年 11 月 3 日,第 6 版。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1 年合订本),人民出版社 2022 年版,第 93 页。参见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2022 年版,第 3740 页。一、宪法的历时性演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脉络历史地看,民主与宪法历来都存在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民主是宪法赖以生成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宪法则是民主原
5、则、民主事实、民主制度的法律化、规范化。尽管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但如何实现民主、建构何种民主制度、选择何种民主道路,却是因“人”、因“地”而异的,需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对于现代民主国家而言,如何根据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通过制定实施宪法法律来形成适合自身实际需要的民主制度体系,把民主的价值理念和目标追求,切实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生动具体的民主实践,是衡量其国家政权正当性、合法性的首要标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致力于塑造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法律秩序,构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走出了一条坚持人民至上
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发展新道路 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和发展于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历史进程之中,是扎根中国大地、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一种民主政治新形态。它既蕴含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核心理念,又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超越,彰显着民主发展模式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方案。“我国宪法发展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宪和行宪的光辉历程,既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过程,又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
7、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是我国宪法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我国宪法“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这种历时性特征决定了我国宪法始终与人民民主相伴随,二者交织并行、相互促进,共同演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主题与主线。中国有着漫长的封建专制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革命斗争。在土地革命时期颁布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明确规定:“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这些工人、农民、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种
8、族宗教,“皆为苏维埃共和国的公民”,“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选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它以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为最高政权机关,由工农兵代表组成,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形式;而另一方面,这样的苏维埃代表制民主又紧紧地与直接民主联系在一起。为了加强苏维埃政府与群众的联系,中央苏区建立了城乡苏维埃代表固定联系人民的制度,公民不仅可以将自己的提案递送到苏维埃会议,直接参与国家政权建设;而且还可以在苏维埃会议上对政府工作展开批评,并且对选出的代表享有质询和召回的权利。这就充分保证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能够及时、便捷、有效地参
9、与国家全部的民主政治生活。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民主制度的早期探索中,就已经十分注重民主参与的广泛性和持续性,并且把代议制的间接民主和直接的人民民主有机结合了起来。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所开启的民主探索和实践,“标志着一种新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诞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也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实行人民民主的宪法性文件。新中国成立前夕通过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5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宪法向度习近平:关于我国宪法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 年版,第 210 页。前注,习近平文,第 213 页。
10、王培英编:中国宪法文献通编(修订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86287 页。许耀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载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 年第 7 期,第 28 页。治协商的产物,本身即是协商民主的体现,并在建国初期发挥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共同纲领 的序言开篇即明确宣示了新中国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事实:“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国家政权机关部分,它进一步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立场,庄严宣告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 共同纲领 为核
11、心的国家法律体系奠定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基础,为落实人民主权原则和实现人民共同意志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1954 年颁布实施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巩固地建立起来了的事实”为制定根据,在总纲第一条即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时,还规定了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为公民依法有序参政议政提供了多种制度渠道和方式。上述规定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接续并重申了 共同纲领 即已宣示的人民民主原
12、则、确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地位,并将我国的国体确定为“人民民主国家”、政体确定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而“五四宪法”具有鲜明的“人民民主的宪法”的性质和特色。1982 年现行宪法的诞生,本身即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的产物。早在 1978 年,邓小平同志就已经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0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来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开始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指导思想。历史充分证明,“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
13、制也是不行的。”?11因此,在 1980 年中央考虑制定现行宪法时,就已经明确提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要改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等。”?12正因如此,现行宪法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概念,但其通篇毫无疑问都体现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与价值理念。例如,现行宪法不仅在序言部分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确立为国家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把“民主”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标志;而且在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章节构建了全面、系统
14、、有机衔接的实现与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宪法序言、第一条至第三条完整地界定了民主的规范语境,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充分的宪法依据”?13。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价值理念、主体内容、基本要求、制度形态等核心要素,都在宪法文本中有着明确的体现和确认,因此,我国宪法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集中、最系统的规范载体和表现形式,全面实施宪法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重要的法治渠道和实践路径。回顾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自登上历史舞台就高举民主的旗帜,为探索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人民意志的民主发展道路而不懈奋斗;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艰辛探索和创新发展,逐步
15、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备、内涵丰富、科学规范的价值理念和制度体系。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在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的政治理念,成功开辟和拓6荆楚法学2023 年第 2 期?10?11?12?13参见前注,王培英书,第 265267 页。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载前注,王培英书,第 215 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载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146 页。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载前注,邓小平书,第 189 页。党
16、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载前注,邓小平书,第 339 页。韩大元: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载 民主与法制 2022 年第 14 期,第 67 页。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我国宪法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完善,浓缩着人民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发展成果,镌刻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演进脉络和历史印记,蕴含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基石。二、宪法的人民性昭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目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
17、同样是我国宪法贯穿始终的根本宗旨和核心价值。?14作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宪法”?15,人民性是我国宪法最鲜亮的底色,也是我国宪法的根本政治立场与核心关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和实践要求,与我国宪法的人民属性和人民立场完全契合,我国宪法的规定鲜明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着根本的规范依据和法治保障。我国 宪法 在序言部分明确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宪法 第一条第一款开宗明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从国
18、体的高度体现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6的政治理念。宪法 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是从政体和国家权力本源的角度宣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正当性,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同时,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所建构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所规定的包括知情权、参政权、监督权等在内的公民广泛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体现着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诠释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推动和保障着全过程人民民主
19、的全方位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髓,其着眼点在这个“全”字,更在于“人民”二字。?17我国宪法明确界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范围,即“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者、实施者、践行者,这就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一种“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我国宪法不仅在宏观的价值理念和顶层设计方面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根本性的法律依据和保障,而且注重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使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民主的存在、经受民主的洗礼。宪法 第二条
20、第三款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该款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条款紧密相连,意味着宪法在规定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了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以外的形式和途径,直接参与国家各方面事务管理的权利。的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人民民主,就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保证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18显然,宪法的相关规定不仅实现了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的结合,而且为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
21、形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中,人民群众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接7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宪法向度?14?15?16?17?18沈春耀: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载 中国人大 2021 年第 24 期,第 29 页。前注,习近平文,第 214215 页。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4 卷),外文出版社 2022 年版,第 63 页。汪洋:全过程人民民主精髓在“全”更在“人民”,载 中国人大 2021 年第 22 期,第 1 页。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外文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291292 页。地气、聚人气、提心气的民主形式。从村(
22、居)民议事会、村(居)民论坛、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到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袂进社区,从“小院议事厅”“板凳民主”到线下“圆桌会”、线上“议事群”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主形式和实践,不仅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民主化,而且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已上升为国家政策和法律制度。?19尤其是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设立,极大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推动了民主资源和重点向基层下沉,有利于在立法工作中直接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各方面意见。这一“立法直通车”使得我们的立法工作能够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并直接推动了立法法相关内容的修改完善。?20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
23、和实施宪法,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为旨归,从而实现了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精英民主的全面超越。在西方自由主义代议制民主实践中,政党竞争和议会选举是民主过程的主要环节,由于竞选活动往往需要以大量金钱投入为后盾,竞选能否胜出常常取决于财力的多寡。在这种“以资本为中心”的竞争性选举中,所谓的“民主”实际只是在选民偏好的外衣下而按照资本占有者的意志而进行的一场政治“表演”,不可能带来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而只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资本当家作主”。?21在这种民主模式里,“少数精英的参与才是关键的,缺乏政治效能感的、冷漠的、普通大众的不参与,被看作是社会
24、稳定的主要屏障”。?22因此,西方的自由主义民主,实际上从未真正兑现过民主的承诺,并由于背离了民主的精神实质而沦为由资本和精英垄断的虚假民主。正因如此,“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23这“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的实质性标准。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了人民当家作
25、主的真实性、持续性和广泛性。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人类民主政治生活的新形态,也从根本上解构了西方民主的话语霸权,为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我国,“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24。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真正体现人民意志、反映人民愿望、实现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能够真正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能够有效动员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
26、以,这样的民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积极回应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新要求新期待的民主形态,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则是充分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的有效路径。实践充分证明,通过全面实施宪法,“我国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25宪法也由此获得了更为丰富的价值内涵和实践指向。8荆楚法学2023 年第 2 期?19?20?21?22?23?24?25参见施芝鸿: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载 光明日报 2022 年 11 月 3 日,第 6 版。
27、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建立 32 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并辐射带动全国各地设立 509 个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和近 5000个设区的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最新发布的立法法修改草案中,明确提出要贯彻和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增加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相关规定。参见朱宁宁:总结立法实践经验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载 法治日报 2022 年 10 月 28日,第 6 版。参见徐伟明:全过程人民民主对西方自由式民主的三重超越,载 社会主义研究 2022 年第 4 期,第 35 页。美卡罗尔佩特曼:参与和民主理论,陈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98 页。前注?16,习近平书,第 259 页。
2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1 卷),外文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28 页。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4 页。三、宪法的根本性凝练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在现代社会,民主模式是一个国家的制度模式和治理模式的综合体现与反映,民主政治的有效运转及其实际效果取决于民主制度的合理建构;而宪法则是民主制度的系统化集成与法治化载体,是一个国家民主制度的综合反映与表达。同样,在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26我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了全面广泛、系统完备、有机衔接的全过
29、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宪法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27这是我国宪法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必须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坚定不移走中
30、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落实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原则精神、目标任务以及运行机制、程序规范、行为准则等,切实把宪法所蕴含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翻身做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31、?28我国 宪法 在确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原点的基础上,紧接着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就突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在整个国家机构体系中的代表性、全权性、主导性地位。宪法关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规定则集中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权力关系和结构,是民主价值在国家机构组织与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它不仅通过规定各级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从而使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宪法安排得到落实;同时,通过规定“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
32、监督”,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在整个国家机构体系中的主导性地位,实现了国家机关之间既合理分工又相互监督的权力配置与运行格局,创设了确保一切公权力都必须按照人民意志运行的民主监督体制机制。因此,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宪法功能,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主渠道”。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和优势;“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29我国已经构建起了
33、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在内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民主体系,“逐步形成了从政党到国家、从国家到社会、从中央到基层的全方位的协商机制,协商的功能也突破了政治协商的界限,延展至公民权益维护、社会9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宪法向度?26?27?28?29前注,习近平文,第 215 页。习近平:切实尊崇宪法,严格实施宪法,载前注,习近平书,第 201 页。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前注,习近平书,第 6970 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65 页。权益分
34、配和公共产品供给等涉及人民生活的多方面内容”。?30其中,宪法所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31其所依托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宪法所确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是独树一帜的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政治形式和专门组织机构,是开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主要平台。在我国宪法所建构的政治制度体系中,人民政协按界别构成,各个党派以党派的名义参加人民政协,这是一种体现党派关系的制度设计,有利于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从而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有利于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体制机制
35、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奉行人民主权原则,各级人大代表按地域按人口比例、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而产生,并都以人民代表的身份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其体现的不是党派关系而是代表与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关系。?32由此,人民政协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衔接、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共同在发扬民主、凝聚共识、汇集力量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动着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向纵深发展。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渠道和实践平台,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我国宪
36、法所确立的以村民自治制度、居民自治制度为主体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增强人民群众民主意识、民主素养、民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必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形成“多主体有效衔接,多层次协同共治”?33的基层民主治理格局,不断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群众基础。可见,我国宪法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37、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34这样一套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否民主、有效的原创性标准体系,为增强我们的宪法自信、制度自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38、和支撑。由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因而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党派纷争、利益集团偏私、少数政治 精英 操弄等现象,”?35在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四、宪法的实效性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尽管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但“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36全过程人民民主01荆楚法学2023 年第 2 期?30?31?32?33?34?35?36郑慧:中国的协商民主,载 社会科学研究 2012 年第 1 期,第 4448 页。参见舒启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
39、主,载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 2021 年版,第 250 页。参见周淑真: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载 红旗文稿 2022 年第 8 期,第 2628 页。刘小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特质初探,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 1 期,第 1526 页。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 求是 2022 年第 5 期,第 12 页。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外文出版社 2020 年版,第 123 页。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 共谋人民幸福 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出版
40、社2021 年版,第6 页。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人类民主政治生活的新样态,凝结着对民主政治运作规律的新认识,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我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根本的价值目标、制度体系、运作机制和法治保障。“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37这是从我国宪法实施和民主建设历程中得出的宝贵经验。我国宪法不仅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和运行规则,而且以其至上
41、的法制地位和法律效力“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有力促进了人权事业发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38,从而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39通常来说,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政治参与,只是保障民主制度能够正常运行的最低限度要求和最基本制度设计,而民主的精神实质和全部意义决不应止步于此。在西方民主模式里,由资本和精英主导下的选举民主,往往沦为制度残缺、渠道狭隘、程序虚置的民主,人民所谓的政治参与,常常被限制或束缚在选举制度之中 “统治和决策活动
42、乃是议员们的职责,公民们的任务只不过是偶而但定期地选出那些议员罢了”?40。这样的民主,是装饰性的民主,不过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摆设,尤其是将“民主”固化在“民主选举”环节,民主只能表现为消极地投票选举而不可能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实现人民的愿望。而我国宪法构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人民处于中心和主体位置,不仅是民主政治过程的真实参与者,也是民主制度本身的创造者;不仅是民主建设与民主运行的力量源泉,更是民主政治实践的价值原点和逻辑起点。与西方民主模式奉行的原子化个人理念截然不同,我国宪法确立的民主理念和民主制度以人民为本位,“人民”构成了“民主”的前缀与根本,既体现出对个体意义上的
43、公民权利的尊重与保障,又强调对集合意义上的人民的主体地位的确认与宣示。正因此,我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通过宪法实施,“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41为最广大的民主主体通过最广泛的民主形式,深度参与全过程的民主政治实践,提供了来自国家根本法的有力保障,使人民群众的积极能动精神和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得到充分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42的民主。与西方自由民主理论和实践不同,全过程人民民主追求的民主实践不是单纯地体现在某种特定的制度和形式上,而是全面地体现在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和层次。而我国
44、宪法的实施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了一个系统协作、有机衔接的立体式、全过程民主运作形态。首先,如果只是在法理意义上、形式意义上强调民主的价值,但在权利实质性实现的条件并不平等的情况下,民主的实现便无从谈起。我国宪法不仅确立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而且赋予人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民主政治权利,从而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我国宪法在宣示人民权力、赋予人民权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创设了严谨规范、分工合作、科学高效的国家权力配置和运行格局,为人民的民主权利的有效行使和保障,确立了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和规范高效的运作机制;最后,通过宪法的全面实施,宪法规定的人民民主权利、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和人民
45、民主运作机制,在依据宪法治国理政的过程中,转化为真实生动的民主参与实11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宪法向度?37?38?39?40?41?42前注?25,习近平文,第 4 页。前注,习近平文,第 215 页。前注,习近平书,第 37 页。英保罗金斯伯格:民主:危机与新生,张力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25 页。前注?16,习近平书,第 260 页。前注?16,习近平书,第 261 页。践,人民民主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广泛真实的民主权利、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和规范高效的运作机制,以及真实生动的民主实践,有效成就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运作形态,而贯通其中的主线,正是我
46、国宪法及其有效实施。正是宪法的全面贯彻实施,确保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装饰性民主,也不是间隔性的表演式民主,而是从承诺到行动、自始至终、源源本本都在践行民主理念、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再加上,我国宪法本身即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产物,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意志在党的领导下转化为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而且,“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也被贯穿在我国宪法的实施和发展历程之中,“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43也是修改和完善宪法的基本要求。正因如此,“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47、,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44可见,宪法实施不仅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落到实处的重要渠道和法治路径,同时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效性和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45的民主。作为民主制度的发源地,古希腊开创的民主实现形式更多的是直接民主,但这种民主形式随着现代民族国家规模的日益增大而难以为继,更由于其所产生的“多数人暴政”之恶果而为诸多现代民主理论所诟病。?46现代西方民主虽然打破了中世纪西欧封建割据和君主专制的状态,但其实现民主的代议制、选举制、分权制衡等制度设计也带来了制度僵化、政治极
48、化等一系列问题。?47与之相比,全过程人民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的充分表达,落实于人民意愿的有效实现。在宪法轨道上运行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科学系统且有机衔接的制度体系、完备高效的程序机制和鲜活具体的参与实践,其不仅关注民主的运作过程,更关注民主的最终成果;不仅关注民主的程序规则,更关注民主的实质实现;不仅关注代表的履职情况,更关注民众的直接参与;不仅保障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层面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国家权力,而且注重在基层事务管理和其它社会生活领域等方面,保障人民通过多种民主形式和参与渠道直接行使各种法定权利。因此,通过宪法实施而推进的人民民主实践,全面覆盖了政党、人大、政府、政协、基层组织、
49、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各种主体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行为,实现了全方位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目标。“人民既广泛参与国家、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的管理,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每个人都有多重民主角色,都享有相应民主权利”。?48更重要的是,宪法的全面实施,把民主从国家政治生活领域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涵盖经济民主、文化民主、社会民主、生态民主等各个领域,以及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等各种形式,体现出民主内容上的完整性、运行上的协同性、参与上的持续性,保障了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效率、民主与法治相统一,实现了民主诸要素间的功能整合,也强化了全社
50、会的政治认同和民主意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了强大的民主动能。总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而不是要削弱和缩小我们的优势和特点。”?49我国宪法的实效性,既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显著优势的直接体现,又是增加和扩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和特点的有力保障。为此,就要不断提高我国宪法的实施水平,使宪法中所蕴含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和制度安排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民主政治实践。21荆楚法学2023 年第 2 期?43?44?45?46?47?48?49习近平:宪法修改要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载前注,习近平书,第 188 页。前注?27,习近平书,第 20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