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_游炎灿.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1643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_游炎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_游炎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民生话题10就业与保障2023.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文/游炎灿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于新时代新征程,针对新形势新情况,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就业优先战略的重点任务,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其基本内涵。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就是要突出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立足我国特殊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巨大优势,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相共进的良性循环。要在目标导向上坚持就业优先。把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企业。在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2、过程中,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在实现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过程中,培育就业新增长极,推动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在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岗位、扩大就业。要在宏观政策上坚持就业优先。坚持实施以稳定和扩大就业为基准的宏观调控,切实把就业指标作为宏观调控取向调整的依据,推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要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上坚持就业优先。制定实施宏观政策时将对就业量的带动和质的提高作为重要考量,在组织实施发展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规划区域发展和实施重大工程项目过程中,注重强化对就业影响的评估。要在监测预警机制上坚持就业优先。健全

3、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预警监测机制,完善就业失业统计监测调查体系,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发挥大数据在就业统计监测领域的应用,动态观察和研判就业走势,为宏观决策和制定政策措施提供有力支持。要在考核机制上坚持就业优先。健全就业目标考核机制,建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评价体系,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就业公共服务是促进市场供需匹配、实施就业失业管理、落实就业政策的重要载体。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就是要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健全户籍地、常住地、参保地、就业地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机制,推动公共就

4、业服务向农村延伸,缩小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制定发布新职业标准,积极引导劳动者参加培训和市场主体招聘用工。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街道(乡镇)、社区(村)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合理配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增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推进基本服务均等化,提升城乡公共服务能力,打破体制、部门、地域等限制,使劳动者不论来自何方、去哪里就业和创业,都能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推进信息服务智慧化,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系统,推进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实现供求双方即时匹配、智能匹配。推进重点群体服务精准化,根据不同劳动者的自身条件和服务需求,

5、构建精准识别、精细分类、专业指导的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服务措施和解决方案。推进服务主体多元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参与就业服务,探索建立创业指导专家、就业指导专家等志愿者团队,为劳动者多渠道提供专业化服务。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与政府帮扶相结合,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对于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就业困难人员,深入摸排、建立台账、动态管理,提供“一对一”精细化服务,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利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把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兜住兜牢。三、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

6、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岐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就是要促进劳动者合理有序地流动,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就业机制。要推进就业制度平等。推动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职业介绍等覆盖全体城乡劳动者,实行农民工在就11就业与保障 2023.2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营造城乡一体化公平就业环境。要畅通劳动者社会性流动渠道。深化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同步推进户籍制度、用人制度、档案服务改革,加快破除妨碍劳动者市场化配置和自由流动的障碍,形成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格局。要努力消除就业歧视。逐步

7、消除性别、户籍、身份等各类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或就业歧视,增强劳动力市场包容性。保障妇女在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劳动报酬、职业健康与安全等方面的权益。四、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症结在于部分劳动者技能不足、技能人才短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就是要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要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开展常态化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稳步扩大针对不同群体的培训规模,支持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突出技能人才培训、急需紧缺人才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储备技能培训、通用职业素质培训。要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8、。举办综合性的全国技能竞赛,形成以全国竞赛为主体、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竞赛体系,更好地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的作用,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供给。构建以公共实训基地、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为主的多元培训载体,充分发挥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主体作用和院校培训资源优势,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机制。要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引导培训资源向市场急需、企业生产必需等领域集中,规范开展订单式培训,健全培训监督评价考核机制,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推进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

9、度,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薪酬、表彰等激励政策。要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五、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就是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加强创业政策支持。加大对初创实体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创业成本,提升初创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场地支持、租金减免、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政策扶持。加强培训学习、创业实践、咨询指导、跟踪帮扶,打造全生态、专业化、多层次的创业服务体系。要激发劳动者创业

10、积极性主动性。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支持大学生、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鼓励引导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就业需求,带动更多劳动者依托平台就业创业。打造就业容量大的数字产业集群,推进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转型赋能,创造更多数字经济领域就业机会。强化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和基本生活保障。六、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就是要优化劳动者就业环境,提升劳动者收入和权益保障水

11、平。要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健全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劳动关系工作体制,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要改善劳动者就业条件。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增加劳动得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争议调处,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用工指导,依法查处招聘过程中的虚假、欺诈现象,强化劳务派遣用工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工地、休息休假等劳动标准,完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要加强劳动者社会保障。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优化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快落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水平。(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