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审判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院2021年司法实践为视角_田润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1518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3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判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院2021年司法实践为视角_田润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审判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院2021年司法实践为视角_田润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审判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院2021年司法实践为视角_田润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5 卷 第 2 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l.25,No.2 2023 年 4 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Apr.2023 审判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以 H 省 S 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1 年司法实践为视角 田 润 雨(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 研究室,河北 衡水 053000)摘 要:组建人民法院审判团队离不开科学的运行机制、专业的人员配置、明晰的职责分工和合理的职权配置,在明晰基本概念和基础配置前提下,从法律标准适用、工作责任落实、对下指导开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审判团队进行价值分析,发现存在法官交流困难、考核机制欠缺、管理权能弱化等问题,并从调动审

2、判团队积极性、建立科学考评机制、健全审判监督体系等方面建言献策,以期为落实司法体制改革目标要求、提高法院管理效能、优化配置审判资源提供有益参考。关键词:审判团队;人民法院;司法实践;监督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23.02.013 作者简介:田润雨,男,河北衡水人,五级法官助理。中图分类号:D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23)02-0092-05 收稿日期:2022-06-15 2015 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2020 年又发布了关于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实

3、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两个文件的出台为加强审判团队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案质效指明了方向,各地法院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审判团队建设的探索工作,本文以 H 省 S 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1 年审判团队优化改建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从而为完善审判团队建设提供新方法、新思路。一、审判团队概念辨析 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审判团队,明确概念、厘清边界是前提。实施意见指出,基层、中级人民法院应当综合考虑人员结构、案件类型、难易程度、综合调研等因素,适用繁简分流和专业化分工需要,灵活组建多种类型审判团队。若干意见指出,基层、中级人民法院可以组建由一名法官与法官助理、书记员以及其他必要的辅助

4、人员组成的审判团队。司法实务界对审判团队概念的认识大致如下:有观点认为,审判团队是以办案为首要目标,以法官为中心,配备固定数量的法官助理、书记员等审判辅助人员组建而成的相对独立、密切协作的办案单元和管理单元1;有学者则认为,审判团队是人民法院组织结构模式的创新形式,本质上属于审判资源的配置范畴2;还有学者认为,审判团队旨在提高审判质效、落实司法责任,是由法官、法官助理与书记员等构成的相对固定的人员组合3。由此可知,审判团队从人员构成上不同于合议庭,即非法律规定的审判组织;从管理职能上不同于内设机构,即非法律规定的业务庭室。故审判团队应是以审判为核心任务,以法官为中心,以法官助理、书记员等审判辅

5、助人员为辅的相对独立、分工协作、规范运行的审判单元和管理单元。其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扁平化管理要求,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从而全面提升审判质效,践行司法公平正义。二、新型审判团队设置情况概述(一)运行机制 2021 年 8 月,H 省 S 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组建审判团队目标要求,出台了关于审判团队建设的实施方第 2 期 田润雨 审判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93 案(以下简称方案),以“指定分配为主,双向选择为辅”的方式组建了新型审判团队,具体划分了21 个专业化审判团队和 5 个综合审判团队。将审判团队建设与随机分案制度相结合,采用“两分流、一随机”的分案模式,在案件登记立案后,先按照繁简

6、程度分流至速裁团队或敏感复杂案件甄别团队,其他案件根据案件类型再次分流至其他专业化团队或综合团队,并在除某些固定案由外随机确定承办法官。(二)组建模式 根据庭室结构和法官数量,各审判团队采取内嵌审判业务庭室的方式组建,既践行扁平化管理原则,又节约配置资源,在原有庭室基础上组建也便于管理。各审判团队人员配置采用“1 法官+1 助理+1书记员”的标准模式,专业审判团队由 3 至 4 名法官牵头成立,综合审判团队由 4 至 7 名法官组建,并根据具体情况组建较为稳定的合议庭审理案件。执行实施团队较为特殊,采用“1 法官+1 助理+1 书记员+1 执行员+1 法警”的模式组建,目的在于以强力手段促进执

7、行工作开展。(三)职责分工 衡量组建的审判团队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就是要看法官、助理、书记员等人员的分工是否明确具体、工作能否协调配合4。通过制定审判团队各类人员分工细则细化团队成员岗位职责,厘清分工协作方式,实现工作任务可量化、可管控。核心审判工作由法官负责,主要包括开庭审理、明确焦点、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司法裁判等内容;法官助理主要负责组织证据交换及庭前调解、庭前调查、拟定庭审提纲、草拟法律文书等工作;书记员主要负责形式审查诉讼材料、排期开庭、庭审记录等事务性工作。此外,还依托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专业辅助化团队,通过购买社会服务、集约化管理等方式将送达文书、材料移转、案件归档等辅助工作集中剥离

8、、统一管理,让司法人员集中精力办好案、尽好责。(四)职权配置 构建新型审判团队划清审判权、审判管理权和审判监督权之间的权力界限是关键。审与判相统一原则要求审判活动不同阶段中行使审判权的主体必须同一,只有亲自参与审理的法官才有权作出裁判5。故应全面贯彻“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目标要求,明确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裁判文书由审判团队成员签字即可出判,院长、副院长、庭长不再签发本人未参与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审判团队负责人(即团队长)依法行使审判管理权。团队长应从办案及管理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的人员中选任,任期三年,并对团队整体办案质效负责,其权责包括:一是统筹执法办案工作。组织业务学习,开展对

9、下指导,确保本团队审判目标任务按期完成。对应当提交专业法官会议讨论的案件依职权报批。二是督导审判管理工作。抓好本团队审判流程管控、运行态势分析、发改案件点评等工作,行使对团队成员绩效考核、奖惩评比及人事管理建议权。三是享有团队内部其他审判管理职责。此外,审判管理权不同于业务庭室管理权,团队长和庭长权责区分为:团队长主要负责审判业务方面;庭长主要负责行政管理6,主要负责协调各团队之间的队伍建设、党务活动、值班执勤等行政事务。院庭长则对分管团队履行审判监督职能:一是对审判团队任务目标的确定、调整和考核提出意见。二是通过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对分管团队案件总体质效情况监督管理。四

10、是按照权限依法依规行使程序性事项审批权。五是依法履行“四类案件”监督职责7,通过主持审判委员会、督办重点案件等方式监督具体案件审理。六是指导、监督分管团队履行其他工作职责。三、组建新型审判团队价值分析(一)法律适用标准化 审判团队作为相对独立、分工协作、规范运行的审判单元和管理单元,具有相对稳定的管理架构和人员结构,各专业化审判团队根据分工安排审理某几类案由的案件,法官也由审理全类型案件向审理类型化案件转变,而审理案件的过程也是对该类案件分析研究的过程。法官将审理过程中发现的疑难复杂问题上报团队长,由团队长归纳汇总,定期组织审判团队成员分析研究,集思广益、总结经验,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逐渐统一裁

11、判尺度,并应用于审判实践,从而促进类型化案件裁判质量提升和裁判理念的创新,推动法律适用在本辖区范围内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此外,为统一法律适用,将审判团队建设与类案检索机制有机结合,以审判团队为单位,对应当进94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https:/ 25 卷 行类案检索的案件按期检索,并制作专门的类案检索报告,随案归档8。自类案检索功能上线以来,被使用次数整体呈上升趋势,类案检索报告客观、全面、准确,包括检索主体、时间、平台、方法、结果、类案裁判要点及待决案件争议焦点等内容,承办法官可根据检索报告较为全面地掌握类似案件的法律适用情况,充分发挥类案对待决案件的参考价值,助力审判团队分析研讨案件

12、,助推类案同判发展进程。(二)工作任务责任化 新型审判团队通过科学配置审判职权,一方面落实了法官在合议庭中的地位和责任,加大了审判长和主审法官行使审判权的独立性,使审判责任更加明确9;另一方面通过赋予团队长一定的审判管理权,使审判团队在以团队长为核心的领导和指挥下,明确目标指引,凝聚内部力量,加强对下指导,提高审判质效10。最终实现职权配置和管理效能有效发挥的“帕累托最优”,为破解法院案多人少的难题探索一条新的路径。H 省 S 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1 年改建前后,新收案件基本持平,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数量基本未变;各庭室法官岗位仅有微调,在其他变量基本未变的情况下,各项指标较去年同期总

13、体呈上升趋势;各专业审判团队、综合审判团队组建以来,案件质效稳步提升,组建效果显著。(三)对下指导常态化 新型审判团队组建之后,审判团队中团队长拥有审判管理权,对上联络、对下指导工作均按照分配的案由由相关团队长负责:一方面细化了合作分工,减轻了庭长的工作压力,在对下指导方面落实了扁平化管理要求;另一方面通过赋予团队长相应职权,倒逼其提升团队精细化管理水平,加深“内卷化”程度11。而团队长只有不断加强与上级法院的条线沟通,掌握最新法律适用政策,熟悉最新办案流程,才能熟练指导基层法院工作;进而发现中基层法院在审判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反馈上级、解决问题、盘活下级,提升条线整体审判质量和裁判水平

14、。通过积极开展对下指导,解决各类审判实践问题。以 2021 年为例:S 中院对下指导 39 次,解决疑难复杂问题 69 件,出台指导性文件 59 份,民商事、刑事、行政等专业化指导文件也呈递增态势;随着对下指导的力度加强、精细度加深,对下指导逐步向常态化、具体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四)人员水平专业化 审判长(或团队长)负责制改革的核心是由专业化、亲历庭审的审判长、主审法官决定案件的最终结果12,审判团队模式突出审判长(或团队长)的核心地位和法官的职业责任,为培养专家型法官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H 省 S 市中级人民法院为积极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要求,积极促进中基层法院人才交流,鼓励更多的专业型

15、人才积极进取。因此各类法学理论型人才层出不穷,成果颇丰。据统计,2021 年 H 省S 市中级人民法院共撰写论文 43 篇、案例 49 篇、调研 18 篇,调研、论文、案例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此外,S 市中级人民法院虽然审判团队组建时间不长,但法官与法官助理、书记员之间互相帮助,协调配合,大大缩短了磨合期,法官助理对类型化案件熟悉程度逐步提升,书记员对负责工作的规范化掌握程度逐渐加深,其负责各项指标相较 2020 年同期呈增长态势。四、审判团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型审判团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依然还有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差。法官由于专业化要求而从事类型化案件审理,虽然保障

16、了团队的稳定性和审理的熟练度,但法官由于长期从事某一类型化案件审理,对其他类型案件信息获取日益减少,长此以往易陷入“隔行如隔山”的困境,形成思维局限。二是司法能力有待提升。新型审判团队提高了法院对下指导要求,许多法官审判经验丰富,但其积累尚不能和法律理论完美融合,未形成运用法学理论开展审判的方式方法。三是考核机制不健全。建立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是落实司法责任制、提升审判团队效能的重要举措。但司法实践中对法院或业务庭室考核,实则是将全体法官业绩“整体打包”考评,既没有针对审判团队的考核评价标准,也没有针对法官助理、书记员的考核标准。此种做法行政化倾向明显,与实现扁平化管理相悖。四是管理权能受到削弱

17、。随着新型审判团队的建立,院庭长对个案的审判指导权被剥夺,各审判团队法官之间、团队长之间交流减少,法官作为独立的裁判主体其自由裁量权也变相扩大,在团队长尚不具备对类型化案第 2 期 田润雨 审判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95 件总体把控能力之前,如何对审判长及法官的审判进行监督便成为难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经验和所取得的成效,我们提出了创新性举措,使审判团队建设不断趋于完善。五、审判团队建设的创新性举措(一)开展任职交流,培养专家型法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法官遴选、法官任职交流、法官入额等内容13;并且将审判团队建设与法官遴选、任职交流等制度相结合,为

18、参与遴选干警、准备入额干警提前谋划专业方向,为审判团队培养专业化人才做好充分准备。在中基层法院,法官任职交流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专业化审判团队的法官空缺领域和名额,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任职交流。通过细化政策规范,落实政策要求,充分利用人才专业优势,大力调动人才积极性,在保证审判团队稳定性前提下积极开展部门间轮岗、法院间轮岗交流,从而盘活中基层法院人才交流这盘棋,为培养专家型法官创造思路,为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创新思路。(二)加强自身业务建设,切实提升司法能力 为实现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公正廉洁的新型审判团队建设目标,适应专业化分工的需要,必须以提升司法能力为核心加强自身业务建设。为此

19、,审判团队法官要树立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后培训。法官应形成运用法学理论的审判思维习惯,并按照业务分工,对所管辖的各类案件,从法学理论、法律规定、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到对类案裁判情况了然于胸,到对各类案件的特点及裁判技巧深入调研,从而具备熟练审理案件和指导基层法院的业务水平。各团队要对业务建设采取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针对不同的案由或类案,从法学理论层面和审判实践层面进行学习培训和研讨,并归纳出比较细化的类案裁判规则,统一裁判标准。通过“发改案件交流会”“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理论学习交流,总结发现审判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析问题原因,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力求达到各团

20、队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双提高的效果。(三)建立科学考核机制,全面评价团队绩效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改变以往“以庭室考核为主”的“打包考核模式”,突破法院考核部门、部门考核法官的科层制考核方式,实行“以审判团队和团队成员考核为主”的“分类考核模式”。将考评触角直接延伸到审判团队及其成员,提高考评精准性,践行扁平化管理要求。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官“绩”的考核内容14,对审判团队及其成员以分类分策、指标细化等方法开展考评,即从案件数量、质量、效率、效果等方面细化考核标准,将团队成员各项考评指标纳入审判团队整体业绩考评体系中来。建立各审判团队业绩档案,从而全面准确评价团队及团队成员的综合业

21、绩和工作质量,逐步形成既有利于激发个体积极性,又能促进团队合作的考评机制。考评机制分为团队考核和人员考核。团队考核应综合考虑团队人数、审判质效等指标,为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分别设定目标要求,进行区别化考评并统一计算考核结果。法官考核,采用科学方法量化法官案件承办能力和年办案数量、办案质效,并将考核结果与人员调整、绩效发放、职级晋升等统一挂钩。法官助理和书记员考核,则通过细化拆解草拟裁判文书、组织调解等审判辅助工作,以定量评估方法核定法官助理及书记员的工作量,并赋予团队法官对法官助理及书记员有限度的奖惩建议权;同时要杜绝法官对其评价的一票否决权,从而避免依附关系滋生。(四)加强审判团队监督,落实司

22、法责任制 新型审判团队在强化法官审判职权独立的同时,也应从机制上对司法廉洁进行监督。一是通过建立权责明确、权责一致的责任体系落实审判责任,在谁审判谁负责的制度下,腐败问题最大限度得以压缩,审判团队内部合议庭成员相对固定易滋生利益共同体的问题最大程度得以避免。二是充分发挥院庭长和审判委员会监督作用,将院庭长可进行个案监督的“四类案件”进一步细化为 26 种情形,将“四类案件”监督意识贯彻到立案、审理、执行、监察等各个环节。对涉众涉稳案件,院庭长可通过查阅卷宗、查看庭审录像、听取汇报等方式开展监督;对可能产生类案冲突的案件,借助类案强制检索机制可有效避免“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发生,确保监督效果。审判

23、委员会通过将法官联席会议、专业法官会议作为前置过滤程96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https:/ 25 卷 序,在严格限缩案件讨论范围的同时,确保其主要职责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决定审判团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从而发挥其促进法律统一适用、提高案件质效、监督团队运行等实际效用。三是完善案件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强化办案流程监控督促程序,加强审判流程标准化建设,完善统一收案、统一立案、统一结案以及随机分案、审限管理等在内的办案流程管理工作机制,依法管控办案期限预警、办案风险评估等节点,使办案流程依法公开运行,促进审判团队高效运转,落实司法责任制。参考文献:1 田禾,吕艳滨.实证法学研究:第一期M.北

24、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46.2 黄明春,陈希国.审判团队配置模式的基本定位N.人民法院报,2017-01-25(8).3 于猛.人民法院审判团队制度建设与模式选择以基层人民法院审判团队的构建为例J.法学论坛,2018(11):66-71.4 周增伟.基层法院审判团队建设的思考N.江苏法制报,2016-11-19(00C).5 范毅军.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审判职权配置的路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13(10):79-81.6 鲁桂华.合议制下审判团队改革的实践与完善J.理论视野,2017(9):47-53.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工作机制的指导

25、意见EO/OL.(2021-11-05)2022-3-22.http:/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统一法律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试行)EO/OL.(2020-07-31)2022-3-22.http:/court.org/show.php?fid=152311.9 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2014 年年会暨全面深化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法律年鉴出版社,2014:469.10 姚铸,罗诚.基层法院审判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N.人民法院报,2016-04-07(5).11 郭继强.“内卷化”概念新理解J.社会学研究,2007(3):194-208,245-2

26、46.12 陈卫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研究J.中国法学,2014(2):20-49.1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EO/OL.(2020-07-31)2022-3-22.http:/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完善法官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EO/OL.(2021-10-12)2022-3-22.http:/ and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rial T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dicial Practice of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27、 in S City,H Province in 2021 TIAN Runyu(Research Office,Hengshui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Hengshui,Hebei 053000,China)Abstract:It is inseparable to construct the trial team of peoples court from the scientific operation mechanism,professional personnel allocation,clear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

28、s and reasonable power allocation.On the premise of clear basic concepts and basic allocation,the value of the trial team i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legal standards application,job responsibilities implementation,carrying out guidance and training professional talents.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29、 problems like difficulties in judges communication,lack of assessment mechanism,and weakening of management power,etc.And it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in terms of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the trial team,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improving the trial supervision system,so a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implementing the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judicial system reform,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ourt management and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trial resources.Key words:trial team;peoples court;judicial practice;supervising mechanism (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杨 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