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书家赋酒诗!吴元京藏珍守江山_鲁达.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1053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家赋酒诗!吴元京藏珍守江山_鲁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书家赋酒诗!吴元京藏珍守江山_鲁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书家赋酒诗!吴元京藏珍守江山_鲁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2023年3月132023年3月COVER STORY封面故事吴元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楷书李白将进酒全诗。李白是千年来中国家喻户晓的诗仙,也是酒仙。他流传下来的一千多首诗中,酒诗超过二百首,令历代诗人望尘莫及。李白最著名的酒诗,就是这首将进酒。诗人豪饮高歌,两个“君不见”石破天惊,借助强大的视觉冲击,引领着全诗的宏大气势,从而也体现出诗人狂放恣肆的个性。历代书家爱写此诗,特别酒后狂草,纵情挥洒,以抒发自己的性情。而这一幅书法作品,用的却是楷书。全篇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用一种更为深沉的笔调,来解读李白的这首千古名

2、篇。书法的作者就是本篇传主,他叫吴元京。文/鲁达122023年3月122023年3月132023年3月COVER STORY封面故事吴元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楷书李白将进酒全诗。李白是千年来中国家喻户晓的诗仙,也是酒仙。他流传下来的一千多首诗中,酒诗超过二百首,令历代诗人望尘莫及。李白最著名的酒诗,就是这首将进酒。诗人豪饮高歌,两个“君不见”石破天惊,借助强大的视觉冲击,引领着全诗的宏大气势,从而也体现出诗人狂放恣肆的个性。历代书家爱写此诗,特别酒后狂草,纵情挥洒,以抒发自己的性情。而这一幅书法作品,用的却是楷书。全篇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

3、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用一种更为深沉的笔调,来解读李白的这首千古名篇。书法的作者就是本篇传主,他叫吴元京。文/鲁达122023年3月142023年3月152023年3月封面故事吴元京COVER STORYCOVER STORY封面故事吴元京吴元京,1954 年生于上海。他有一个显赫的家世,毫不夸张地说,他出身于天下第一望族。吴元京的祖籍苏州,(古代称吴)其先祖是三千多年前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嫡长子,叫太伯。理应继承王位。但古公亶父有心将王位传给三儿子季历,以后再传位给季历的儿子姬昌,便是后来的周文王。太伯看出父亲的心思,为了顺应父亲的意愿,便和二弟仲雍一起出走岐山,来到一个叫吴山的地方定居下来。不

4、久古公亶父去世,临终时留下遗嘱,要季历将王位归还给太伯。太伯和仲雍回来奔丧时,季历提出让位。太伯坚辞不受,带仲雍再次回到吴山。后来带领吴人举族南迁,来到无锡梅里。为了表示无意继承王位,改从土著先民纹身断发的习俗。同时,太伯与仲雍率领当地民众开发农耕事业,使得梅里成为人丁兴旺、经济发达的富庶之地。两人也因此被民众拥举为部族首领,组建吴国。但太伯一直不肯称王,只让人们称“伯”。公元前 1193 年季历去世,他的儿子姬昌请太伯继位,太伯再次让位于昌。太伯三次让王,让普天下百姓肃然起敬。五百年后的孔子带着极为崇敬的心情称赞道:太伯的品德已达到了极高境界,人世间再也找不出什么言语来形容他的美德了。因而太

5、伯以“三让王”的美誉流芳千古。自太伯以后,吴门子弟人才辈出,三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代吴大澂和近现代的吴湖帆,便是其中突出的人物。吴大澂是吴元京的高祖,是一位留名青史的民族英雄。光绪年间,他领兵督办东北边防,在谈判桌上迫使沙俄归还了边境的大批领土。吴大澂为守住疆土,把一大批无家可归的难民带到边境定居,并且派兵帮他们造房子,给他们种子,让他们耕地。那里都是肥沃的黑土地,撒下种子就能丰收。这些难民迅速由贫致富,许多人成了腰缠万贯的地主。吴大澂三次骑着马视察边境,834 公里从头走到底。每到一处,就吩咐部属立一块碑。有一次他的马突然踩上路边一块凸起的石头,那马一惊,把他颠

6、了下来。他就提笔写了“驻马石”三个字,让石匠刻在石头面上。第二次经过这里,他又特地下马,在石头边上刻字纪念。这块具有历史意义的石头至今还在。珲春有一个吴大澂广场。因为当初吴大澂在和沙俄反复交涉,最后谈定了中国在东北的出海口。老百姓就建了这个广场来纪念他。1931年,当初流离失所的难民,一个个生活富足,并且都上了年纪。在一个叫任承沆的边民倡议下,共同立下一座“吴愙斋中丞筹边遗迹”纪念碑,告诫后人要牢记吴大澂的恩情。边境上还有一个兴源镇,有一年粮食大丰收,吴大澂就在一座小山岗上建起粮仓,让村民把吃不完的粮食存在里面。后来这座山就被称作粮台山。那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所谓地灵人杰,边民的后代相继出了六位

7、将军,三位科学家,甚至还出了国家级领导人。黑龙江的模棱市建有“吴大澂纪念馆”,称誉他是“北显赫家世爱国将领吴大澂大荒开垦第一人”。吴大澂领导广大民众屯垦守边,其卓越的战略眼光令后人称颂不已。他的部分事迹还被拍成了影视作品。比如电视剧关东金王中,描写了吴大澂单枪匹马劝说中俄边界一个占山为王的土匪归顺朝廷。这个土匪过去一直拿钱买通前来劝降的高官,但吴大澂不吃这一套,他想方设法说服了土匪的老娘,用中华传统的孝道,成功地感化了这个土匪。还有一件事发生在河南郑州,由于黄河泛滥,朝廷每年派官员抗洪,银子花了很多,但是没有成效。后来派吴大澂下去。他装扮成送料民工进行私访,发现官员发料短缺,并且克扣民工工钱。

8、吴大澂有意鼓 动大家与管料官员争吵,该官员正拟将吴大澂推下鞭 杖时,他的随从站出高呼:他是河帅,谁敢动手?于是吴大澂喝令对官员予以杖责,并带枷在工地示众。惩罚贪官后,吴大澂下令偿付此前拖欠的工钱,接着 跟民工约定接下来的工时、工钱,说得清清楚楚。民工士气高昂,三个月就筑好大坝,根除了洪灾。吴大澂带了一百万两银子过去,只用了五十万两,给朝廷省下五十万两。他为官清廉的名声在民间迅速传开了。吴大澂官至建威将军、兵部尚书、左副都御史,用今天的话,他是国家级领导人。吴大澂在文化艺术上也颇有建树,他既是官员,又是学者,兼金石学家、书画家。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1902 年吴大澂辞世,时年 68 岁。翁

9、同龢得知吴大澂去世,特遣人送去挽联:文武兼资,南海北海;汉宋一贯,经师人师。吴大澂的艺术才情遗传给了他的孙子,也就是吴元京的祖父吴湖帆。吴湖帆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但他最大的兴趣不是享乐,而是欣赏艺术品。据说他小时候很快乐,因为他有很多玩具,他的玩具与别人不一样,那都是祖父的收藏,包括书画文物、笔墨纸砚。吴大澂很早就发现了孙子的天赋异禀,感叹道:“此儿他日当有所成”,因此悉心传授各种知识,并且在去世前“将平生所藏字画彝鼎尽归吴湖帆”。其中有周代邢钟和克鼎,吴湖帆极为珍爱,并将自己的寓所命名为“邢克山房”。此外还有古印 40 余方、官印 50 余方、将军印 28 方,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虞恭公碑等珍贵

10、文物。一代宗师吴湖帆142023年3月152023年3月吴大澂画像吴元京作品142023年3月152023年3月封面故事吴元京COVER STORYCOVER STORY封面故事吴元京吴元京,1954 年生于上海。他有一个显赫的家世,毫不夸张地说,他出身于天下第一望族。吴元京的祖籍苏州,(古代称吴)其先祖是三千多年前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嫡长子,叫太伯。理应继承王位。但古公亶父有心将王位传给三儿子季历,以后再传位给季历的儿子姬昌,便是后来的周文王。太伯看出父亲的心思,为了顺应父亲的意愿,便和二弟仲雍一起出走岐山,来到一个叫吴山的地方定居下来。不久古公亶父去世,临终时留下遗嘱,要季历将王位归还给太伯。

11、太伯和仲雍回来奔丧时,季历提出让位。太伯坚辞不受,带仲雍再次回到吴山。后来带领吴人举族南迁,来到无锡梅里。为了表示无意继承王位,改从土著先民纹身断发的习俗。同时,太伯与仲雍率领当地民众开发农耕事业,使得梅里成为人丁兴旺、经济发达的富庶之地。两人也因此被民众拥举为部族首领,组建吴国。但太伯一直不肯称王,只让人们称“伯”。公元前 1193 年季历去世,他的儿子姬昌请太伯继位,太伯再次让位于昌。太伯三次让王,让普天下百姓肃然起敬。五百年后的孔子带着极为崇敬的心情称赞道:太伯的品德已达到了极高境界,人世间再也找不出什么言语来形容他的美德了。因而太伯以“三让王”的美誉流芳千古。自太伯以后,吴门子弟人才辈

12、出,三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代吴大澂和近现代的吴湖帆,便是其中突出的人物。吴大澂是吴元京的高祖,是一位留名青史的民族英雄。光绪年间,他领兵督办东北边防,在谈判桌上迫使沙俄归还了边境的大批领土。吴大澂为守住疆土,把一大批无家可归的难民带到边境定居,并且派兵帮他们造房子,给他们种子,让他们耕地。那里都是肥沃的黑土地,撒下种子就能丰收。这些难民迅速由贫致富,许多人成了腰缠万贯的地主。吴大澂三次骑着马视察边境,834 公里从头走到底。每到一处,就吩咐部属立一块碑。有一次他的马突然踩上路边一块凸起的石头,那马一惊,把他颠了下来。他就提笔写了“驻马石”三个字,让石匠刻在石头面上

13、。第二次经过这里,他又特地下马,在石头边上刻字纪念。这块具有历史意义的石头至今还在。珲春有一个吴大澂广场。因为当初吴大澂在和沙俄反复交涉,最后谈定了中国在东北的出海口。老百姓就建了这个广场来纪念他。1931年,当初流离失所的难民,一个个生活富足,并且都上了年纪。在一个叫任承沆的边民倡议下,共同立下一座“吴愙斋中丞筹边遗迹”纪念碑,告诫后人要牢记吴大澂的恩情。边境上还有一个兴源镇,有一年粮食大丰收,吴大澂就在一座小山岗上建起粮仓,让村民把吃不完的粮食存在里面。后来这座山就被称作粮台山。那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所谓地灵人杰,边民的后代相继出了六位将军,三位科学家,甚至还出了国家级领导人。黑龙江的模棱市

14、建有“吴大澂纪念馆”,称誉他是“北显赫家世爱国将领吴大澂大荒开垦第一人”。吴大澂领导广大民众屯垦守边,其卓越的战略眼光令后人称颂不已。他的部分事迹还被拍成了影视作品。比如电视剧关东金王中,描写了吴大澂单枪匹马劝说中俄边界一个占山为王的土匪归顺朝廷。这个土匪过去一直拿钱买通前来劝降的高官,但吴大澂不吃这一套,他想方设法说服了土匪的老娘,用中华传统的孝道,成功地感化了这个土匪。还有一件事发生在河南郑州,由于黄河泛滥,朝廷每年派官员抗洪,银子花了很多,但是没有成效。后来派吴大澂下去。他装扮成送料民工进行私访,发现官员发料短缺,并且克扣民工工钱。吴大澂有意鼓 动大家与管料官员争吵,该官员正拟将吴大澂推

15、下鞭 杖时,他的随从站出高呼:他是河帅,谁敢动手?于是吴大澂喝令对官员予以杖责,并带枷在工地示众。惩罚贪官后,吴大澂下令偿付此前拖欠的工钱,接着 跟民工约定接下来的工时、工钱,说得清清楚楚。民工士气高昂,三个月就筑好大坝,根除了洪灾。吴大澂带了一百万两银子过去,只用了五十万两,给朝廷省下五十万两。他为官清廉的名声在民间迅速传开了。吴大澂官至建威将军、兵部尚书、左副都御史,用今天的话,他是国家级领导人。吴大澂在文化艺术上也颇有建树,他既是官员,又是学者,兼金石学家、书画家。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1902 年吴大澂辞世,时年 68 岁。翁同龢得知吴大澂去世,特遣人送去挽联:文武兼资,南海北海;

16、汉宋一贯,经师人师。吴大澂的艺术才情遗传给了他的孙子,也就是吴元京的祖父吴湖帆。吴湖帆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但他最大的兴趣不是享乐,而是欣赏艺术品。据说他小时候很快乐,因为他有很多玩具,他的玩具与别人不一样,那都是祖父的收藏,包括书画文物、笔墨纸砚。吴大澂很早就发现了孙子的天赋异禀,感叹道:“此儿他日当有所成”,因此悉心传授各种知识,并且在去世前“将平生所藏字画彝鼎尽归吴湖帆”。其中有周代邢钟和克鼎,吴湖帆极为珍爱,并将自己的寓所命名为“邢克山房”。此外还有古印 40 余方、官印 50 余方、将军印 28 方,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虞恭公碑等珍贵文物。一代宗师吴湖帆142023年3月152023年3月

17、吴大澂画像吴元京作品162023年3月172023年3月封面故事吴元京COVER STORYCOVER STORY封面故事吴元京1906 年,十三岁的吴湖帆东渡日本入棋道馆学围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日本军人,也是画家。此人心中最佩服大清的吴大澂和邓世昌两位将军,还绘制了两人的油画肖像。吴湖帆大为感动,当即将画买下,带回国珍藏。吴湖帆回国后,于 1907 年进入苏州草桥学舍,向丹青高手胡石予、罗树敏学画,从此确立了绘画的发展方向。1911 年,十八岁的吴湖帆于草桥学舍毕业后潜心于书画,1924 年,吴湖帆离开苏州到上海,与陈子清合办书画事务所。1927 年与朱屺瞻、潘玉良等发起成立“上

18、海艺苑研究所”,张大千、徐悲鸿、蒋兆和、颜文梁、潘天寿等为会员。1928 年吴湖帆与郑孝胥等发起成立“艺苑”。1930年,吴湖帆与杨杏佛、徐志摩等共同发起成立“观海艺社”,该社以研究国画、西画、书法、篆刻、诗文、词章为宗旨。参加活动的均为上海知名书画家和诗人。同时观海艺刊出版。1933年,吴湖帆与同仁在苏州成立“正社书画会”,定期举办讨论会,以互相研摩,共同讨论国画艺术的真谛,被画坛誉为“不乏风流雅之士,为人文荟萃之区”。同年,中国美术会成立于南京,由全国各地著名画家五十三人共同发起组织。张道藩任总干事。吴湖帆为该组织主要成员。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美术社团。1934 年,吴湖帆以上海博物馆筹

19、备委员会及董事身份,受故宫邀请,前往北京鉴定文物并担任故宫评审委员。多年之后,吴湖帆不仅在书画艺术上成为中国一流大师,而在收藏领域也创下令人叹绝的记录,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鉴定一只眼”的美称,足以想象他在鉴定界的权威性。吴湖帆收藏了大量古董字画,其中有不少属于国家一级藏品。吴湖帆并不是腰缠万贯的生意人,他的收藏,一是来自于祖父吴大澂的藏品,以青铜器、玉器为主;二是外公沈韵初的藏品,沈公是川沙最大的收藏家,收藏字画、古籍,因特别喜欢董其昌,斋名就叫“宝董阁”;三是妻子潘静淑的娘家,苏州潘家也传过来不少字画。所有这些藏品汇总到吴湖帆手中,他加以整理,就形成了一个系列。他把字画装裱得非常漂亮,配上

20、自己的画,又请朋友题跋、作画,这些藏品的文化意义马上就得到升华。吴湖帆在中国收藏领域作出的最大的贡献,那就是抢救了名闻世界的富春山居图。此画的作者黄公望生于元代,自号“大痴”,八十高龄才开始绘制这幅富春江四季变化的长卷大作,完成后赠与号“无用”的一个师弟。明朝末年此画传到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甚至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其侄子从火中抢出。但此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短的前段称作 剩山图,较长的后段称 无用师卷,于是这件稀世珍宝被一分为二,流落于世间。大清乾隆年间,无用师卷进入皇宫。乾隆认定这幅无用师卷是赝品,却以不菲的价格买下。后来成为台湾故宫博物院的藏品。20世纪30年代,剩山图 流入江阴

21、一户陈姓人家,为上海汲古阁的曹友卿得到,找到了吴湖帆。吴湖帆用家藏的古铜器商彝换来了这幅残卷,又与沈尹默一同比对了无用师卷影印图,这才确定前后两卷图均为黄公望真迹。1944 年,吴湖帆在古今杂志上发表富春山居图烬余本一文,为被乾隆打成赝品的无用师卷公开“平反”,称此作品是“痴翁生平第一杰作,抑亦古今艺林神品之冠冕”,而将自己的梅景书屋也取名为“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1957 年 1 月,吴湖帆老友,时任浙江博物馆馆长的沙孟海再三要求,并以民族大义和私人情谊双管齐下进行劝说,吴湖帆终于将剩山图出手,此画成为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到 2011 年 6 月 1 日,两岸携手促成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

22、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合璧展出。两件瑰宝分离 360 年后终于重逢。此展也为两岸文化交流一大盛事。温家宝总理以“富春山居图”比喻两岸分久必合,吴湖帆对此功不可没。外界一直称吴湖帆为海派画家,但这种评价对吴湖帆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他不仅领军上海画坛,而且是中国近现代画坛的盟主,因为从他的家庭出身,从他的学识修养,以及他在书画、词学、鉴赏、教育这些方面的成就来看,他是中华文脉一位当之无愧的传承人。1949 年解放前夕,吴湖帆接受黄炎培意见,决定不去国外,迎接上海解放。他先后担任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上海文物鉴定收购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顾问。吴湖帆于

23、 1965 年 10 月因中风住进了上海华东医院,第二年文革爆发,他因为“地主”身份而被医院的造反派逐出回家。由于家中文物被抄一空,连床和锅都没有留下。特别是早年从日本买到的吴大澂和邓世昌两位将军的油画肖像失去踪影,让他痛心之极。受此打击,吴湖帆身体每况愈下。到 1968 年 7 月 7 日,一代宗师在悲愤之中拔去输氧管,以死来抗争文革暴行。吴元京早年生活在上海市区嵩山路 88 号一栋楼房里。五岁的时候,一次看祖父在四尺整张的纸上画荷花。几个学生围在桌旁观摩。祖父嘴里含着香烟,手里的笔蘸着浓浓的青色正要画出去,元京突然打了个喷嚏。祖父一惊手一抖,一摊青滴下去,正在荷花池当中。边上的人都觉得可惜

24、,快画好的一幅画就这样毁了。祖父一看,说没关系,接着弄了点颜色,补成一只往水里冲的翠鸟。这幅画现在收藏于中国画院。当初吴元京小小地捣了一个乱,没想到成就了这样一幅作品。吴元京从小顽皮,十一岁时,经祖父推荐,向徐伯清先生学书法。后又向陆一飞学习绘画。可惜两年后文革爆发,没有再学。然而吴元京在中学时,以及分配在羊毛衫工作期间,一直坚持自学,并且在工厂担任工会宣传,晚上则在家中练习书法。1982 年,吴元京考进公安局卢湾区分局担任人民薪火相传162023年3月吴湖帆六十生日时照,前排左 1 为吴元京吴元京作品162023年3月172023年3月封面故事吴元京COVER STORYCOVER STOR

25、Y封面故事吴元京1906 年,十三岁的吴湖帆东渡日本入棋道馆学围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日本军人,也是画家。此人心中最佩服大清的吴大澂和邓世昌两位将军,还绘制了两人的油画肖像。吴湖帆大为感动,当即将画买下,带回国珍藏。吴湖帆回国后,于 1907 年进入苏州草桥学舍,向丹青高手胡石予、罗树敏学画,从此确立了绘画的发展方向。1911 年,十八岁的吴湖帆于草桥学舍毕业后潜心于书画,1924 年,吴湖帆离开苏州到上海,与陈子清合办书画事务所。1927 年与朱屺瞻、潘玉良等发起成立“上海艺苑研究所”,张大千、徐悲鸿、蒋兆和、颜文梁、潘天寿等为会员。1928 年吴湖帆与郑孝胥等发起成立“艺苑”。1

26、930年,吴湖帆与杨杏佛、徐志摩等共同发起成立“观海艺社”,该社以研究国画、西画、书法、篆刻、诗文、词章为宗旨。参加活动的均为上海知名书画家和诗人。同时观海艺刊出版。1933年,吴湖帆与同仁在苏州成立“正社书画会”,定期举办讨论会,以互相研摩,共同讨论国画艺术的真谛,被画坛誉为“不乏风流雅之士,为人文荟萃之区”。同年,中国美术会成立于南京,由全国各地著名画家五十三人共同发起组织。张道藩任总干事。吴湖帆为该组织主要成员。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美术社团。1934 年,吴湖帆以上海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及董事身份,受故宫邀请,前往北京鉴定文物并担任故宫评审委员。多年之后,吴湖帆不仅在书画艺术上成为中国一流

27、大师,而在收藏领域也创下令人叹绝的记录,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鉴定一只眼”的美称,足以想象他在鉴定界的权威性。吴湖帆收藏了大量古董字画,其中有不少属于国家一级藏品。吴湖帆并不是腰缠万贯的生意人,他的收藏,一是来自于祖父吴大澂的藏品,以青铜器、玉器为主;二是外公沈韵初的藏品,沈公是川沙最大的收藏家,收藏字画、古籍,因特别喜欢董其昌,斋名就叫“宝董阁”;三是妻子潘静淑的娘家,苏州潘家也传过来不少字画。所有这些藏品汇总到吴湖帆手中,他加以整理,就形成了一个系列。他把字画装裱得非常漂亮,配上自己的画,又请朋友题跋、作画,这些藏品的文化意义马上就得到升华。吴湖帆在中国收藏领域作出的最大的贡献,那就是抢救

28、了名闻世界的富春山居图。此画的作者黄公望生于元代,自号“大痴”,八十高龄才开始绘制这幅富春江四季变化的长卷大作,完成后赠与号“无用”的一个师弟。明朝末年此画传到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甚至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其侄子从火中抢出。但此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短的前段称作 剩山图,较长的后段称 无用师卷,于是这件稀世珍宝被一分为二,流落于世间。大清乾隆年间,无用师卷进入皇宫。乾隆认定这幅无用师卷是赝品,却以不菲的价格买下。后来成为台湾故宫博物院的藏品。20世纪30年代,剩山图 流入江阴一户陈姓人家,为上海汲古阁的曹友卿得到,找到了吴湖帆。吴湖帆用家藏的古铜器商彝换来了这幅残卷,又与沈尹默一同比对

29、了无用师卷影印图,这才确定前后两卷图均为黄公望真迹。1944 年,吴湖帆在古今杂志上发表富春山居图烬余本一文,为被乾隆打成赝品的无用师卷公开“平反”,称此作品是“痴翁生平第一杰作,抑亦古今艺林神品之冠冕”,而将自己的梅景书屋也取名为“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1957 年 1 月,吴湖帆老友,时任浙江博物馆馆长的沙孟海再三要求,并以民族大义和私人情谊双管齐下进行劝说,吴湖帆终于将剩山图出手,此画成为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到 2011 年 6 月 1 日,两岸携手促成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合璧展出。两件瑰宝分离 360 年后终于重逢。此展也为两岸文化交流一大盛事。温家宝总理以“

30、富春山居图”比喻两岸分久必合,吴湖帆对此功不可没。外界一直称吴湖帆为海派画家,但这种评价对吴湖帆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他不仅领军上海画坛,而且是中国近现代画坛的盟主,因为从他的家庭出身,从他的学识修养,以及他在书画、词学、鉴赏、教育这些方面的成就来看,他是中华文脉一位当之无愧的传承人。1949 年解放前夕,吴湖帆接受黄炎培意见,决定不去国外,迎接上海解放。他先后担任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上海文物鉴定收购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顾问。吴湖帆于 1965 年 10 月因中风住进了上海华东医院,第二年文革爆发,他因为“地主”身份而被医院的造反派逐出回家。由

31、于家中文物被抄一空,连床和锅都没有留下。特别是早年从日本买到的吴大澂和邓世昌两位将军的油画肖像失去踪影,让他痛心之极。受此打击,吴湖帆身体每况愈下。到 1968 年 7 月 7 日,一代宗师在悲愤之中拔去输氧管,以死来抗争文革暴行。吴元京早年生活在上海市区嵩山路 88 号一栋楼房里。五岁的时候,一次看祖父在四尺整张的纸上画荷花。几个学生围在桌旁观摩。祖父嘴里含着香烟,手里的笔蘸着浓浓的青色正要画出去,元京突然打了个喷嚏。祖父一惊手一抖,一摊青滴下去,正在荷花池当中。边上的人都觉得可惜,快画好的一幅画就这样毁了。祖父一看,说没关系,接着弄了点颜色,补成一只往水里冲的翠鸟。这幅画现在收藏于中国画院

32、。当初吴元京小小地捣了一个乱,没想到成就了这样一幅作品。吴元京从小顽皮,十一岁时,经祖父推荐,向徐伯清先生学书法。后又向陆一飞学习绘画。可惜两年后文革爆发,没有再学。然而吴元京在中学时,以及分配在羊毛衫工作期间,一直坚持自学,并且在工厂担任工会宣传,晚上则在家中练习书法。1982 年,吴元京考进公安局卢湾区分局担任人民薪火相传162023年3月吴湖帆六十生日时照,前排左 1 为吴元京吴元京作品182023年3月192023年3月封面故事吴元京COVER STORYCOVER STORY封面故事吴元京吴元京身兼上海海派书画院院长、海上书画名家后裔会会长,而作为吴大澂的玄孙,吴元京还兼任座落在黑龙

33、江模棱市的“吴大澂纪念馆”名誉馆长。这件事还得从六十年前说起。1963 年盛夏,东北发大水,牡丹江博物馆接到一个电话,报告在兴源村发现一块石碑,可能有文物价值。于是博物馆派车去运。但是民工抬石碑时不慎将其破碎,就放进了附近的一个仓库。多年之后,仓库保管员施正宇发现了此碑,研读之下,竟是吴大澂筹边遗迹,即 1931 年兴源村民勒石所立的“吴愙斋中丞筹边遗迹”纪念碑。施正宇并且也查到吴大澂原籍苏州,其孙吴湖帆葬于附近。1994重走“皇华纪程”之路警察。因为宣传工作出色,被分局委为上海电视台特邀通讯员。2012 年,吴元京提前退休,得以用全部精力投入书法创作,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也融入于笔墨之中,使得

34、他厚积薄发,书法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吴元京提出,学书法一定要先学楷书。不是任性所为的作品都能够称作楷书。真书与楷书也不是一个概念,所谓“楷”就是楷模,是学习的范本。唐以前的各种流派与字体,在唐朝得到了统一,成了后代的典范。所以,中国的书法,唐楷最高。初学的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选择合适的范本,(合适颜真卿还是褚遂良)往往起跑踏错线,就会影响一生的实践。吴元京认为,艺术都是相通的,中国的书画也可类比中国的诗词,特别是词,那是文字运用的典范。宋以前有那么多抒发情感的文化形式,到了词这里,就得到了总结和升华,有那么多的词牌,让人阐发自己的才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词牌既是法度,也是约束,须严格遵循。

35、作画也一样,如同填词,每一幅画都是不一样的景象,不一样的章法。能在规矩中游刃有余,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吴元京还认为,中国书画是象牙塔中的艺术,其高贵、完美、超脱,是艺术家文化素养的积淀,为高端文化人士所欣赏。吴元京于 2013 年在豫园举办一次个人书法展。共展出六十件作品,涵盖真、草、隶、行、篆,每一件不失其端庄、精致、高雅,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年施正宇退休后,四下江南寻访吴家后人,终于见到了吴元京。2019 年 7 月 18 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吉林省委宣传部、省委文史研究馆、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省政协书画院的邀请下,吴元京一家来到了珲春,重走吴大澂“皇华纪程”之路东

36、段,瞻仰高祖的遗迹。一行人参观了吴大澂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防川龙虎阁、中俄珲春口岸、中俄界碑、吴大澂主建的抗俄炮台旧址、珲春衙门旧址、吴大澂亲立铜柱等历史遗迹。一行人还参观了珲春市区的龙虎石刻。那也是珲春人民为纪念吴大澂对俄谈判胜利而建立的。石刻正面篆书阴刻“龙虎”二字,左下竖刻“吴大澂书”,字体流畅,气势磅礴,展示其“龙骧虎视”的大无畏爱国精神。吴元京当场挥毫再写“龙虎”二字,以缅怀高祖的丰功伟绩。还有一个关于铜柱的故事。吴大澂于 1886 年第三次巡边时,在珲春立下一根铜柱,上面刻有“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几个大字。此后吴大澂委托“曹素功墨庄”制造了一批铜柱形的墨锭。但因为原件

37、比较粗糙,有的字还不太规范。到 2016 年,吴元京为纪念高祖立铜柱一百三十周年,与上海的笔墨博物馆签订了一份合同,亲自监制一批墨锭。吴元京根据原件重新调整进行书写,墨盒上的字也是他写的。江南吴氏,自“三让王”至今,已历经三千余年一百一十一代。其中吴大澄到吴湖帆,再从吴湖帆到吴元京,虽隔代相传,而幸运的是都曾面授亲聆,加上受教者的悟性,均获得艺术之真谛,且发挥得尽善尽美。儒家为中国主流文脉。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也就是说,周代总结了夏殷两个朝代的经验,礼制多么完美文雅啊!我遵循周代。有学者称孔子“乃积累进化论者。”说起来简单的一句话:“我只想要最好的!”从孔子的时代看,周

38、代的礼制确实是最好的,因为它是优秀文明的集大成者。今天我们来看周王室的后代子孙,直至吴大澂、吴湖帆、吴元京。他们传承的正是中华最优秀的文化,他们也正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重碧酒香中的中华文脉182023年3月192023年3月吴元京与妻子儿子在高祖遗迹旁吴元京瞻仰高祖遗迹写龙虎二字吴元京监制的铜柱墨锭吴元京作品182023年3月192023年3月封面故事吴元京COVER STORYCOVER STORY封面故事吴元京吴元京身兼上海海派书画院院长、海上书画名家后裔会会长,而作为吴大澂的玄孙,吴元京还兼任座落在黑龙江模棱市的“吴大澂纪念馆”名誉馆长。这件事还得从六十年前说起。1963 年盛夏,东北

39、发大水,牡丹江博物馆接到一个电话,报告在兴源村发现一块石碑,可能有文物价值。于是博物馆派车去运。但是民工抬石碑时不慎将其破碎,就放进了附近的一个仓库。多年之后,仓库保管员施正宇发现了此碑,研读之下,竟是吴大澂筹边遗迹,即 1931 年兴源村民勒石所立的“吴愙斋中丞筹边遗迹”纪念碑。施正宇并且也查到吴大澂原籍苏州,其孙吴湖帆葬于附近。1994重走“皇华纪程”之路警察。因为宣传工作出色,被分局委为上海电视台特邀通讯员。2012 年,吴元京提前退休,得以用全部精力投入书法创作,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也融入于笔墨之中,使得他厚积薄发,书法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吴元京提出,学书法一定要先学楷书。不是任性所为的

40、作品都能够称作楷书。真书与楷书也不是一个概念,所谓“楷”就是楷模,是学习的范本。唐以前的各种流派与字体,在唐朝得到了统一,成了后代的典范。所以,中国的书法,唐楷最高。初学的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选择合适的范本,(合适颜真卿还是褚遂良)往往起跑踏错线,就会影响一生的实践。吴元京认为,艺术都是相通的,中国的书画也可类比中国的诗词,特别是词,那是文字运用的典范。宋以前有那么多抒发情感的文化形式,到了词这里,就得到了总结和升华,有那么多的词牌,让人阐发自己的才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词牌既是法度,也是约束,须严格遵循。作画也一样,如同填词,每一幅画都是不一样的景象,不一样的章法。能在规矩中游刃有余,这

41、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吴元京还认为,中国书画是象牙塔中的艺术,其高贵、完美、超脱,是艺术家文化素养的积淀,为高端文化人士所欣赏。吴元京于 2013 年在豫园举办一次个人书法展。共展出六十件作品,涵盖真、草、隶、行、篆,每一件不失其端庄、精致、高雅,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年施正宇退休后,四下江南寻访吴家后人,终于见到了吴元京。2019 年 7 月 18 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吉林省委宣传部、省委文史研究馆、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省政协书画院的邀请下,吴元京一家来到了珲春,重走吴大澂“皇华纪程”之路东段,瞻仰高祖的遗迹。一行人参观了吴大澂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防川龙虎阁、中俄珲春口岸

42、、中俄界碑、吴大澂主建的抗俄炮台旧址、珲春衙门旧址、吴大澂亲立铜柱等历史遗迹。一行人还参观了珲春市区的龙虎石刻。那也是珲春人民为纪念吴大澂对俄谈判胜利而建立的。石刻正面篆书阴刻“龙虎”二字,左下竖刻“吴大澂书”,字体流畅,气势磅礴,展示其“龙骧虎视”的大无畏爱国精神。吴元京当场挥毫再写“龙虎”二字,以缅怀高祖的丰功伟绩。还有一个关于铜柱的故事。吴大澂于 1886 年第三次巡边时,在珲春立下一根铜柱,上面刻有“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几个大字。此后吴大澂委托“曹素功墨庄”制造了一批铜柱形的墨锭。但因为原件比较粗糙,有的字还不太规范。到 2016 年,吴元京为纪念高祖立铜柱一百三十周年,与

43、上海的笔墨博物馆签订了一份合同,亲自监制一批墨锭。吴元京根据原件重新调整进行书写,墨盒上的字也是他写的。江南吴氏,自“三让王”至今,已历经三千余年一百一十一代。其中吴大澄到吴湖帆,再从吴湖帆到吴元京,虽隔代相传,而幸运的是都曾面授亲聆,加上受教者的悟性,均获得艺术之真谛,且发挥得尽善尽美。儒家为中国主流文脉。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也就是说,周代总结了夏殷两个朝代的经验,礼制多么完美文雅啊!我遵循周代。有学者称孔子“乃积累进化论者。”说起来简单的一句话:“我只想要最好的!”从孔子的时代看,周代的礼制确实是最好的,因为它是优秀文明的集大成者。今天我们来看周王室的后代子孙,直至吴大澂、吴湖帆、吴元京。他们传承的正是中华最优秀的文化,他们也正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重碧酒香中的中华文脉182023年3月192023年3月吴元京与妻子儿子在高祖遗迹旁吴元京瞻仰高祖遗迹写龙虎二字吴元京监制的铜柱墨锭吴元京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