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桃源红茶产业发展探讨_刘勇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8867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源红茶产业发展探讨_刘勇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桃源红茶产业发展探讨_刘勇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34 2023年第02期2023年第02期推广研究桃源红茶产业发展探讨桃源红茶产业发展探讨桃源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已形成了粮食、茶叶、油茶、水果为主的产业体系,其中茶叶是主导优势特色产业,而桃源红茶则是桃源茶叶的主导产品。桃源县把红茶产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农业强县的重要抓手,以龙头企业培育和生产基地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加工、流通、科研和综合服务,形成了基地集中连片、企业集团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红茶产业集聚区。一、基本情况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交汇处,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为生

2、产优质茶叶提供了有利条件。桃源产茶历史悠久,自古就有“茶叶之乡”的美誉,是国家出口绿茶优势区域县、中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茶乡旅游特色区和全国重点(百强)产茶县、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中国十大富硒之乡。1.政府重视 近年来,桃源县依托桃源红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高举桃源红茶产业化建设大旗,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聚焦“调结构、强品牌、拓营销”,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促进茶产业稳产提质增效。2022年全县茶园面积10645公顷,干毛茶总产量1.83万吨、总产值8.68亿元。其中,桃源红茶0.57万吨、产值3.3亿元。2.三产

3、融合 立足桃源红茶特色,以“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为指导,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着重发展红茶产业为基础,以企业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和农村电商等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业功能有效拓展,三产融合有效推进。桃源红茶保护区已形成以红茶为主导产业,集生产、加工、产品研发、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新业态。3.品牌有声 桃源红茶旗下开发红金芽、红工夫、红曲螺、红茯砖4款系列产品,企业品牌20个、产品品牌48个,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4个。2018年在第三届“潇湘杯”湖南名优茶评比中,桃源红茶旗下的“红工夫”“红金芽”“红曲螺”等产品

4、获金奖2个、一等奖6个。红金芽荣获茶祖神农杯名优茶评比金奖、2019世界红茶产品质量推选银奖。桃源红茶万阳红岁在中茶杯第九届国际鼎承茶王比赛上荣获金奖。2022年湘匠者牌桃源红茶荣获“黄金白露杯”成都中国工夫红茶斗茶大赛金奖。二、经验做法1.生产基地 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桃源以茶叶主产乡镇为重点,采取财政支持、项目倾斜、企业带动形式,大力建设规模化标准园,形成了以杨溪桥镇岩吾溪村为中刘勇军 罗兰芳陈玲桃 源 县 农 业 农 村 局湖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2023年第02期2023年第02期 35推广研究心、郑驿镇寺坪村为中心、茶庵铺镇松阳坪村和安堂坪村为中心的4000公顷茶

5、叶标准化示范园区。2.授权管理 为规范桃源红茶管理,桃源县2017年开始对桃源红茶公共品牌实行授权使用,累计授权使用桃源红茶地理标志经营主体15家,其中企业13家、合作社2家。根据 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 规定,桃源红茶地理标志持有人与生产单位按照生产经营年度签订标志使用协议,规范用标行为。3.制度体系 制定生产与加工技术标准,制定桃源大叶茶苗繁殖技术规范 桃源大叶茶园培管技术规范 等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和执行 桃源县农业投入品监管制度 桃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 等制度,同时加强茶叶产品追溯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从一片茶叶到茶杯全程可控可追溯。三、存在的问题1.品牌认知度待提升

6、湖南省的茶叶市场竞争激烈,桃源红茶品牌及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桃源县虽然举办了一系列桃源红茶宣传推介活动,但是放眼全国,茶叶品牌琳琅满目,桃源红茶品牌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不大,市场认知程度不高,产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桃源红茶产业的发展。2.标准化生产待加强 全县有机茶园认证面积160多公顷、茶企4家;绿色食品认证面积700多公顷、茶企10家,产品41个;在桃源红茶核心区,建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2600多公顷,应进一步加强有机茶园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随着全民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茶叶质量安全受到广泛关注,检测标准越来越严格。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已不仅

7、仅局限于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在栽培种植、制作工艺、机器设备、投入品管理、包装运输等方面都对桃源茶叶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深加工发展不足 桃源红茶现有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近30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这些企业以加工带生产,对主导产业发展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但从加工结构层次来看,以初加工为主,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较少。部分茶叶加工企业炒茶设备陈旧、加工厂房简陋、自动化清洁生产线比例低。四、发展建议1.加强宣传推广 “酒香也怕巷子深”,产业发展、品牌提升的宣传推介尤为重要。应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产业牵线、市场主导”运行模式,推进线上线

8、下宣传相结合,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进行多维度宣传推广,特别是要用现代化的手段打造桃源红茶推广短视频,用更直观的形式让大众进一步深度认识桃源、认识桃源红茶,在全国、全行业产生积极影响,提升桃源红茶知名度,令其成为茶旅融合的亮点,刺激桃源旅游消费和红茶文化的发展,促进消费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双赢。2.提升质量品质 一是继续推进标准茶园创建。根据桃源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湖南省地方标准以及常德市农业技术规范,按照品种良种化、栽植规格化、生产标准化、操作省力化要求,建设标准化茶园。二是进一步抓茶园绿色防控。通过办点示范,以点带面,推广应用诱虫灯、性诱捕器、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降低茶叶的

9、农药残留风险,提高茶产品经济效益,继续扩大全县绿色防控辐射面积。三是大力推行“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融合发展,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市场竞争力,延伸品牌产业链价值。3.拓展精深加工 一是鼓励支持茶企新增精深加工生产线,改变靠低价抢占市场的做法。重点扶持加工基础好的规模茶企,支持引进先进设备,淘汰或改造落后的加工设备,全面提升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建设现代化加工企业。二是引导产学研联合攻关,提高茶叶科技创新转化应用能力,围绕无性栽培、生态绿色、清洁化加工等方面推广一批实用、高效的新技术和新成果,为茶树栽培、茶叶加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产业持续发展。三是统筹生产、销售和消费等因素,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特点,推进加工设备升级和技术革新,突出品牌,增加茶叶产品类型,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把产业建立在有效消费的基础上,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市场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