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西客专大坡度运架梁实施方案打印版
38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引用标准 3
三、主要施工机械 4
四、大坡度架梁情况 4
五、施工组织安排 4
1、施工组织机构 4
六、运架设备技术性能参数 5
1、架桥机技术参数 5
2、运梁车技术参数 7
七、大坡度运架梁引起的难题施工 8
八、实施方案 8
1、客观情况分析 8
2、改造项目 9
3、架桥机改造项目技术说明 9
4、运梁车改造项目技术说明 10
5、3%大坡度上过孔工况模拟试验 11
6、3%上坡架梁工况模拟试验 12
7、3%上坡运梁车配合喂梁工况模拟试验 14
8、运梁车工况模拟试验 14
9、型式试验 15
九、质量管理措施 15
十、技术措施 16
十一、线下工程施工措施 18
十二、最终研究成果 19
十三、管理措施 19
十四、实施计划 22
十五、安全技术措施 22
1、提梁安全技术措施 22
2、运梁安全技术措施 23
3、架梁安全技术措施 24
4、架桥机过孔安全技术措施 26
5、大坡度运架梁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26
附表1:运梁车作业前检查记录 30
附表2:架桥机作业前检查记录表 31
附表3:运梁车关键工序作业前、后检查记录 32
附表4:架桥机关键工序作业前、后检查记录表 33
附表5:运梁车关键工序过程监控责任分工 34
附表6:架桥机关键工序过程监控责任分工 35
大西客专2标30‰大纵坡度箱梁运架
实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阳曲制梁场中心里程为DK241+200,距北白跨北同蒲铁路特大桥桥端12.778 km,距皇后园跨原太高速公路特大桥桥端约18.764km,架设桥梁19座,共计651榀简支箱梁, 24m简支箱梁57榀, 32m简支箱梁为587榀,非标准跨径梁6榀。本标段设计最大线路纵坡为30‰,最小线路纵坡为0‰, 地震动峰值为0.2g,桥最小曲线半径为R:7000m,其中,上安中桥、上安大桥两座桥梁共14榀简支梁位于30‰大纵坡区段上。
二、引用标准
(1)GB/T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2)GB/T1184-1996 形状位置公差。
(3)GB/T3811-1983 起重机设计规范。
(4)GB/T5905-1986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
(5)GB/T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6)GB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7)GB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8)JGJ81-1991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9)TSGQ7-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架桥机型式试验细则)。
(10)TB10212-98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11)TB10213-1999 铁路架桥机架梁规范。
三、主要施工机械
在简支箱梁运架实施过程中,用1台900t自行轮轨式提梁机装车,用1台TLC900C1轮胎式运梁车运输箱梁,用1台TLJ900型架桥机架设箱梁。
四、大坡度架梁情况
阳曲制梁场沿架梁方向30‰的坡度段位于DIK235+900.00到DIK239+500.00,此坡段上共有箱梁14榀,分别为上安中桥2孔32m和上安大桥12孔 32m,均不设声障,且两座桥都位于R=7000的曲线上。
五、施工组织安排
1、施工组织机构
大西客专II标箱梁运架组织机构图
经理:赵宇
领导层
安全总监:沈建滨
总工程师:刘树贵
副经理:于爽
物资设备部
试验室
计划财务部
安全质量部
工程管理部
综合管理部
管理层
调度室
计量室
测量队
运架队
作业层
六、运架设备技术性能参数
1、架桥机技术参数
采用能过隧道900t导梁式架桥机架设箱梁,架桥机型号为TLJ900,该架桥机可架设32m及以下跨度箱梁,主要由主梁、吊梁小车、前支腿、后支腿、下导梁、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等共同组成。
总体技术参数:
(1)额定起重能力: 900t
(2)架设梁跨: 32m、24m等跨及变跨整孔箱梁
(3)梁体起落速度: 0~0.5m/min
(4)梁体起落高度: 7m
(5)梁体横向微调速度:0~0.14m/min 微调距离:±200mm
(6)吊梁纵移速度: 0~3m/min(重载)0~6m/min(空载)
(7)梁体吊装方式: 四点起吊,三点平衡
(8)架设方式: 单跨简支架设
(9)过孔方式: 单跨简支移位过孔、移位速度0~3m/min
(10)架设桥形: R≥ m
(11)控制方式: 驾驶室和无线遥控
(12)适应纵坡横坡: 纵坡20‰, 横坡4%(人字坡)
(13)下导梁移位方式:前吊梁小车、辅助支腿链轮驱动、下导梁天车等同步配合作业;移动速度0-3m/min
(14)动载试验按其额定起吊能力的1.10倍;静载试验按其额定起吊能力的1.25倍
(15)作业效率: 2孔/8小时
(16)外形尺寸: 76m×18m×13.5m(长×宽×高)
(17)装机容量: 276kW
(18)机 重: ≥ 535t
说明:
(1)在正常施工组织及工序下,一个架设工作循环为4小时。
(2)自行过孔时抗倾覆稳定系数为11.25(32m), 3.02(24m), 1.48(20m)。
(3)架桥机能够适应千斤顶落梁工艺。
(4)隧道进出口架梁基本条件:进隧道口方向末孔胸墙与隧道口最小距离 12m出隧道口方向首孔胸墙与隧道口最小距离23m
2、运梁车技术参数
(1)型号及组成
采用TLC900型轮胎式运梁车运输箱梁,运梁车主要由走行轮组、主梁、液压系统、制动系统、转向机构、托梁或喂梁系统、电气系统及制动系统、操作室等组成,并可用以运输架桥机。
(2)主要技术参数
抗风能力 工作状态:6级,非工作状态(可加临时固定措施):11级
额定运载能力 900t
工作环境温度 -20℃~+50℃
最大牵引力 1000kN
空载行驶速度 0~10km/h
重载行驶速度 0~5km/h
重载时最大爬坡 5%
最小转弯半径 外侧39.8m,内侧26.3m
最大转向角度 ±30。
整机功率 2×400=800kw
外形尺寸 长×宽×高≤42.8×7.0×3.40m
整机自重 约280t
驮运支点间纵向距离 30200mm
驮运支点间横向距离 3200mm
七、大坡度运架梁引起的难题施工
在大坡度上运梁大大降低了施工工效。特别是运梁车在30‰坡度上负重上坡行驶时的最高时速仅为0.7km/h。而正常的运梁速度为3km/h。
原辅助导梁式架桥机TLJ900设计适用范围为线路纵坡<2%。现要架设纵坡3%的上坡区段,原架桥机已经不能满足该工况下的要求,需对原设备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
八、实施方案
1、客观情况分析
桥梁架设属于高空作业,大坡度桥梁架设更增加了安全风险,原设备的设计要求不能满足现在30‰的架设条件,存在运梁车遛坡、架桥机倾覆的风险。因此需对现有的架桥机和运梁车进行研究及局部改造,并进行型式模拟试验,只有这样才能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大坡度架梁的安全。
2、改造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数量
相关备注
TLJ900架桥机
1
上部前支腿更换
1套
高度降低500mm
2
后支腿台车总成更换
2台
铰座销孔中心增高50mm;适应新减速机
3
辅支腿下均衡梁更换
1件
铰座销孔中心高增高50mm,链条箱连接孔拉长
4
后支腿台车三合一减速机更换
4台
更换为:XLEDC4-8205B-473
5
后支腿台车电气控制改造
1套
后支腿台车变频器及相关控制更换
6
增加前支腿600节垫墩
2件
补充上部前支腿降低影响
TLC900运梁车
1
驮梁小车驱动改造
1套
更换减速器TP3N-AH-9-200-B500-70;电机11Kw,相应线缆箱体更换
3、架桥机改造项目技术说明
原TLJ900架桥机设计适应最大纵坡为±2%,现要架设3%上坡线路,原架桥机已经不能满足该工况下使用要求,经水电三局、中水七局、设备制造厂家及有关专家进行沟通后,需要对原设备进行适当的改造,主要改造说明如下:
(1)上坡时下导梁随坡就坡,主机过孔时,前支腿上部框架将与下导梁产生卡滞,不能过孔到位。故前支腿上部框架高度需降低500毫米。
(2)因3%坡影响,后支腿铰座转动量变大,原预留转动间隙不够,将后支腿台车铰座中心高在原基础上增加50mm。
(3)同上,辅助支腿台车铰座也在原基础上增加50mm。
(4)因3%上坡影响,上坡时辅助支腿驱动链条或将与下导梁上盖板连接板相抵住,故将动力装置连接栓孔改为长孔。
(5)因3%上坡影响,上坡时后支腿驱动电机减速器动力不够,更换为XLEDC4-8205B-473三合一减速机,同时需要更换整个台车以适应此减速机接口。
(6)因需要满足3%坡度安装拆卸吊梁吊杆,在梁体原吊装基础上顺上坡方向扩孔20mm。
4、运梁车改造项目技术说明
运梁车采用通联公司生产的TLC900C1型运梁车,该车设计最大适应纵坡为±50‰,由于本段为30‰大纵坡道较长,工况十分不利,且在大西项目30‰上坡道发动机熄火制动时有溜车现象存在以及喂梁动力不足,需对运梁车的制动部分及进行检修和技术改造,主要说明如下:
(1)更换减速器TP3N-AH-9-200-B500-70;电机11Kw,相应线缆箱体更换。
(2)对该刹车制动系统进行检修。对气制动系统进行全面检测,更换刹车蹄片、制动弹簧,视检测情况确定是否更换刹车鼓、轴承;对打气泵、储气筒进行压力检测,压力不足时予以检修或更换。
5、3%大坡度上过孔工况模拟试验
(1)3%坡度上过孔工况演示
过孔准备→运梁车返回梁场取梁→铺设架桥机过孔轨道,两天车移动到后支腿附近→顶起辅助支腿→使前方支腿离开台面→检查下导梁前后支腿稳定情况→准备过孔。
(2)架桥机移位
开动架桥机后支腿处台车电机,使架桥机徐徐前移→到位后固定锁紧后支腿处螺杆→前支腿下落并支撑于盖梁之上→调平架桥机。
(3)下导梁移位
前天车前移吊起下导梁后端→辅支腿向上提起10cm,反挂轮住下导梁、两者配合前移下导梁少许,下导梁天车挂钩,三者同时配合前移下导梁。
(4)下导梁就位
架桥机前天车和下导梁天车配合前移下导梁→下导梁达到设计位置→架桥机过孔结束。
要点:主机过孔时下导梁随坡就坡,需更换上部前后支腿使其整体高度降低500mm。
6、3%上坡架梁工况模拟试验
1)前天车提梁(第一吊)
运梁车运梁到达架桥机尾部制动,支起运梁车前支腿→前天车吊具和梁体索紧,并提升离开台车10cm。
2)后天车提梁(第二吊)
前天车和运梁车后动力台车同步配合前移梁体→后天车够吊点时,安装后天车吊具,并和梁体索紧→提起梁体和前端保持水平。
3)前后天车同步前移
前后天车同步前移到达架设段位置→落下梁体距离盖梁100mm→运梁车返回梁场装下一片梁。
4)梁体就位
前后天车配合前移、左右微调梁体,达到设计要求后落下就位→解除前后天车吊具,准备下一孔架设。
7、3%上坡运梁车配合喂梁工况模拟试验
当喂梁前行梁长的一半时,梁体底面与后支腿上横梁间距最小,此最小间距的极限值为130mm。
注:130mm仅作演示极限尺寸用,如图示梁体上表面距架桥机还有860mm,实际操作时前吊梁天车可在此基础上多起升200mm以增大混凝土梁下表面与后支腿间隙,混凝土梁体及架桥机制造的公差不会超过几十毫米不会对喂梁间隙产生影响。
8、运梁车工况模拟试验
运梁车装运900吨箱梁后在30‰~40‰上坡段进行运梁车的重载试验,试验运梁车的重载上坡能力及制动能力。试验的地点在上坡段的路基上进行,运梁车驮运900吨混凝土箱梁在30‰~40‰上坡段上进行爬坡试验并进行停车制动试验,完成上坡试验后反方向沿着30‰~40‰下坡对运梁车的制动系统进行试验,试验中注意:
(1)30‰上下坡时车速不大于2km/h;
(2)在长试验过程中,运梁车两边各备6根硬枕木,截面积为18*18cm,长2.5m。防止运梁车回溜。
(3)全车急停是否安全有效。
(4)各行程开关限位器是否安全有效。
(5)各控制按钮特别是刹车制动系统是否安全可靠工作。
(6)运梁车正常爬坡行驶中动力系统是否正常。
(7)能否实现与架桥机的安全对位。
9、型式试验
为了验证改造架桥机、运梁车在30‰坡道上运架梁的机械性能和安全性能,在工况30‰上坡进行型式试验。试验过程中邀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各参与方出席。
试验方案模拟30‰大坡道上运梁车运梁、架桥机过孔、架桥机架梁等工况,检验经改造后的设备各项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要求。型式试验要求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进行型式试验认证。
九、质量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创优意识。项目部成立质量管理和创优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项目副经理、安全总监、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
2、施工前,项目总工主持组织、编制切实可行的运梁、架梁施工方案和针对本项目的质量保证措施,制定本项目质量计划,并领导组织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全部施工人员要严格按项目部制定的各项技术文件和运架作业指导书认真执行。
3、搜集并掌握与项目有关的技术规范,施工操作规则,国家和行业标准,评定验收标准等,据此制定施工方案、各项工序的作业指导书。
4、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组织实施动态管理,视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优化施工组织方案,使之最合理、最科学、最切实际。
十、技术措施
1、技术图纸复核制度
(1)施工图纸必须经过项目经理、总工及专业工程师认真审核复核,主要复核支座垫石标高、轨底标高、规定标高以及相对关系,确认图纸正确无误并签署复核意见后,才可使用。
(2)项目部发放给架梁队的施工图纸,架梁队技术主管要亲自或指定其它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一步进行复核,并进行现场核实,确认无误后才能使用。施工图纸经复核发现有误或者与现场实际不符需进行修正,在尚未办理修正或变更设计手续,不准使用;发现有误的图纸要及时上报。
(3)施工图纸确认有误后停止使用,及时收回,并盖“作废”字样。
2、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前,项目总工程师和主管工程师亲自抓技术交底工作,将工程特点、工程内容、施工部署、架梁顺序、进度安排、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等以书面形式向各部门和工程队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施工阶段由项目技术人员和架梁队技术主管将箱梁运架的主要内容、结构特点、操作要求、技术标准向现场技术人员及领工员进行交底,现场技术交底由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分项交底。
3、测量复核制度
(1)所有测量工作中的计算均需由两人独立完成,一人计算,一人复核。
(2)支座中心线的测设,支座的定位放样测量必须用不少于两组人员,两种方法进行检验,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作业或交接。
(3)所有测量的外业记录格式应符合行业测量规定要求,原始记录应清晰、整洁、不应该涂改,原始记录、计算及成果书都应妥善保存。
(4)现场测量的主要控制桩点要放交叉护桩,临时水准点要与两头正式基点闭合。
4、试验检验制度
规范计量检测试验工作。配备专职试验人员,应按试验检测程序进行现场检测试验工作,不得漏检,确保各种原材料和成品质量符合工程要求。定期对测量、监测、试验仪器进行检验、校正或送有资格的部门进行检验、标定。
5、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工程现场技术文件和资料,由工程技术部门负责填写、整理、分类。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收集、记录和整理各项施工资料,以便于竣工文件编制,做到工程施工完成,竣工文件也编制完成。
6、推行标准化管理、施工
按照ISO9002质量体系,规范技术操作及技术管理工作,杜绝由于管理上的随意性造成的技术失误,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公司质量体系中的检验、施工过程控制、不合格控制等程序文件以及制定的施工工艺细则和相关的规范、规程,以严格的工作标准确保技术、质量标准的实现。
7、抓好运梁、架梁岗前技术培训,开展“QC”活动,确保各工序质量达标。
十一、线下工程施工措施
为确保长大坡度架梁技术方案的顺利实施和作业安全,必须加强对线下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同时根据需要采取适应长大坡度架梁的技术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路基施工措施。
路基与运梁便道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确保路基的宽度、纵坡及横坡、地基系数、动态变形模量EVD、过渡段施工质量符合高速铁路验收标准要求。为大型的运架设备经过提供可靠的地基基础保证。在作为运梁通道期间注意对路基和运梁通道的保护、维修,防止发生局部积水泡软、表层破坏严重、边坡冲刷较深的情况,影响运架设备的安全。提供架梁通道的路基表层纵坡,严格按照设计的纵坡施工,避免局部区段超设计纵坡而增加运架梁的难度。桥台与路基的存在高差跳台,采取长度不小于100m的区段过渡,避免运梁通道在桥头陡然增大。
(2)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措施。
桥梁工程施工中,除墩台身混凝土质量严格按照验收标准验收合格方可进行架梁作业外,垫石施工完成后,严格按程序与线下做好垫石交接验收工作,并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见证确认。
十二、最终研究成果
经过对高速铁路900吨30‰纵坡桥梁架设技术的研究,形成能够指导大西客专大坡度桥梁架设施工的设备配置和施工工艺标准。并能很好的推广到以后的高速铁路大坡度桥梁架设施工中。同时,统计测定工料机消耗指标和工效指标,为类似项目的施工提供成本核算和计划管理的参考依据。
十三、管理措施
为解决长大坡度运架梁技术难题,中水三局铁路分局立项了“桥梁简直箱梁大坡度架设施工技术”科研项目。分局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专家对该研发项目进行了多次技术研讨,并召开专题会议对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分析。中水三局大西指挥部成立了“30‰大坡度架梁施工”管理机构,分为领导组、运架设备改造组、模拟试验组、安全监督组。各组成员及职责如下:
(一)领导组
1、成员
组 长:赵红军;
副组长:孔海峡、杨建虎
组 员:赵宇、石新民、沈建滨、张耀辉、何龙伟、安阳、刘艳玲、李建玉;
2、职责
⑴负责长大坡度架梁的总体组织工作。
⑵指导、管理“长大坡度架梁”研发项目的实施。定期召开分析总结会议,分析项目研发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阶段性成果和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⑷负责与建设、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技术监督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⑸负责各参与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
(二)运架设备改造组
1、组织机构
组 长:卿朝辉
组 员:聂东全、蒯雷、王盼、马超伟、陈恩友
2、职责
⑴分析研究运架设备的改造方案。
⑵负责与设备生产厂商联系,配合生产厂家对运梁车、架桥机进行改装。
⑶选择有资质的单位对改装设备进行检算,检算结果报水电三局铁路分局工程部进行审批。
⑷负责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设备改造后的安全技术交底。
(三)模拟试验组
1、组织机构
组 长:蒯雷
组 员:帅永强、王盼、 彭云虎、黄少斌、唐芳
2、职责
⑴组织协调现场模拟试验的实施。
⑵负责组织与指导现场试验临时基础、设施的施工,并按规定进行验收。
⑶负责对试验实施前的现场作业人培训。
⑷记录和整理试验实施中架桥机、运梁车的各项检测试验数据。
(四)安全保证组
1、组织机构
组 长:沈建滨;
组 员:卿朝辉、何龙伟、安阳、雷俊平、王苗、赵恒磊、聂东全、唐芳;
2、职责
⑴负责运架设备的保养,确保设备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
⑵负责编制审核各项安全技术方案及技术措施。
⑶负责现场日常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
⑷负责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组织和技术培训,确定现场作业人员的分工,确定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
十四、实施计划
根据总体施组计划,上安中桥、上安大桥大坡度运架梁计划如下:
运架设备问题分析: 4月1日~ 6月30日;
制定大坡度架梁方案: 7月1日~ 9月1日;
设备改造: 9月1日~ 9月14日;
运价设备模拟实验: 9月15日~ 9月17日;
大破度架设架设: 9月18日~ 9月28日。
十五、安全技术措施
1、提梁安全技术措施
(1)对提梁机的使用进行标准化管理。
(2)制定定期检修方案,并如实填写使用、检修记录。
(3)提梁机操作及指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4)配备专业检修人员,定期对提梁机的紧固件、制动、钢丝绳、卷扬机等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对操作及维护人员上岗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定人、定机、定岗位,不得随意调动、顶班。
2、运梁安全技术措施
(1)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运梁车的结构及各项技术参数。开始作业前要做好各项检查工作,并填写相应的检查记录表,各项检查经过后方可正式作业。
(2)动车前应必须检查液压制动系统液压表,确定液压制动打开方能动车。
(3)装梁对位时要注意专人看护,运梁车先初步对位,搬梁机或提梁机再进行精确对位,各支点要对位准确,梁体中心应在运梁车的纵向中心线上。如位置偏差,必须重新对位。在将梁落到运梁车时,操作人员应确保橡胶垫正常。所有作业人员不得在悬吊的梁下停留。
(4)运梁过程中,操作员应高度集中精力,严格按照规定速度行驶,不得超速行驶,不得做与操作无关的工作;看护人员密切注意运梁车的运行状况、运行速度及前方道路的情况,发动机派专人进行看护,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严禁高档位急起急停。
(5)正常坡道下运梁车重载运行速度不得超过 5km/h,空载速度不得超过 8km/h。30‰大坡道情况下运梁车重载运行速度不得超过 2km/h,空载速度不得超过 5km/h。如遇弯道、变坡,则速度更应放缓。运输途中,加强监控,随时注意箱梁稳定,确保箱梁的安全。
(6)路面湿滑及冰冻等,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降低运梁的速度。要求橡胶垫表面不能有油污,雨雪天气注意梁片与支撑橡胶垫之间无雨水,霜冻等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7)运梁车在需要刹车制动时先用本车气刹,如若有需要额外制动辅助,应先用紧急气刹制动再用紧急液压制动按钮。在需要解除制动时,先松开紧急气刹,再松开紧急液压刹车。
(8)运梁车与架桥机对位时,设专人指挥。为防止运梁车冲撞架桥机,在距离架桥机 150 米处运梁车一度停车,确认制动可靠后继续前行,30 米时二度停车,通知接梁人员根据运梁车停靠位置摆好防溜木楔,运梁车爬行速度与桥机对位。运梁车与架桥机对位后,同时实施气路制动液压制动并打好防溜木楔。
(9)在运梁车长时间停车不工作时,将液压制动按钮摁下防止意外放电。
(10)架桥机前吊将梁吊起后,应重新检查防溜木楔,并将防溜木楔重新安放到位。
(11)喂梁时,先确保通讯设备及遥控设备均能正常工作而且专人指挥。运梁车与架桥机配合喂梁时必须同步喂梁,喂梁结束后退车时,应先确定已去除防溜木楔。
3、架梁安全技术措施
(1)架梁前和架梁施工中按《日常检查表》、《关键工序检查表》、《大坡道架梁安全检查表》做好各项安全检查工作。
(2)大坡度架梁前确保桥架机主梁处于水平状态,前支腿调整垫墩连接牢固可靠前支腿满足垂直支立要求。
(3)各机构运行前检查各走行、制动情况是否良好,O 型腿台车 8 个垫墩必须用钢板垫平。
(4)在吊移、起落梁时,严禁在重物下有人。喂梁小车起吊、纵移箱梁时,要有专人巡视监护吊梁行车的运行状况及观察箱梁运行位置。绝对禁止箱梁碰撞架桥机的任何部位,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检查处理。当接近设计位置时要提前减速,必要时可点动对位,但每次点动时必须待上次晃动平稳后方可再次点动。
(6)出梁落梁过程中密切监控梁端与前后支腿的相对间隙,及时进行调整。箱梁接近设计位置时,要提前减速,点动对位,但每次点动时必须待梁体静止平稳后方可再次点动。禁止连续起停动作,以减轻对架桥机的纵向冲击。
(7)墩台顶面应装好围栏,四周设置安全网,以保证墩台上作业人员的安全。
(8)落梁就位落梁过程中,要有专人监视吊梁行车上的卷扬机、制动器的工况,下落梁体不得碰撞架桥机前支腿和已架设箱梁(前支腿处有专人看护)。下落梁体保持相对水平,必要时可单边落梁调整。箱梁就位前应调整好箱梁纵横向的高差。箱梁横移时应在低位作业,禁止连续起停动作,以减少箱梁的晃动对架桥机横向冲击。
4、架桥机过孔安全技术措施
(1)架桥机过孔过程中严格按《关键工序检查表》和《大坡道架梁安全检查表》的对应检查项做好检查工作。
(2)主机过孔过程中,走行轨道最后一段 5 米需用钢板垫平,保证轨道的水平稳定。
(3)走行过程中,确保后支腿台车和附支腿台车同步。架桥机过孔时应保持后支腿及辅助支腿的走行机械同步运行,加强对前后走行系统的监护。
(4)架桥机过孔到位后,先进行后支腿的走行轮承重转换到支腿垫箱承重的作业,再调节前支腿的高度,并支立承重,收辅助支腿。架桥机支承转换后保持架桥机支立状态达到偏差规定的要求。
(5)导梁纵移过孔时,推送过程中应保持导梁处于相对水平状态,或后端略低于前端,禁止导梁自行前窜。导梁向前推送接近标定位置时减速,到达标定位置时即停止推送,严禁超过标定位置。然后由辅助天车起吊导梁继续前移,直到设计位置。
(6)导梁移到位置后,进行落放时应先由辅助天车落放,使导梁前端先对位(在曲线时采用横移调整位置),然后辅助支腿油缸顶伸,导梁后端下落就位并支垫稳妥。
5、大坡度运架梁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1)架桥机安全操作规程
(1)机组人员经过技术培训,熟悉架桥机的结构、性能、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要求;
(2)统一指挥信号和指挥人员,操作及观察(防护)人员应分工明确、到位齐全;
(3)机组人员应身体健康,禁止带病作业。班前严谨喝酒,并应有充分的睡眠;
(4)操作设备时应集中精力,禁止闲谈、饮食、阅读、嬉闹、拨打移动电话及从事与工作无关的其它事情;禁止串岗作业、擅自离岗;
(5)严谨在通电情况下触摸电缆滑架。如因检修需要,必须在明确停电的情况下进行;
(6)机组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应穿防滑鞋、系安全带。
(7)严谨在运行过程中,对各转动部分进行检修及调整作业;
(8)定期检查所有电机的绝缘电阻、整机对地绝缘电阻是否达到规定要求。班前检查各类限位开关、安全保护装置灵敏可靠;
(9)架梁作业时,现场负责人应道现场督促,指派专人负责监视架桥机重要部位,确保架桥机的作业安全;
(10)架梁作业时,封锁待架跨的桥下通道,禁止行人、车辆经过。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待架跨作业区域;
(11)架桥机和导梁过孔时,应以较低的速度运行;
2)运梁车安全操作规程
班前检查准备:
(1)根据当班任务安排,指挥、操作及监护人员必须分工明确、到位齐全;
(2)个人防护用品及通讯工具是否装备到位;
(3)检查气象条件及作业场地,严禁在六级及以上大风、暴雨、大雾情况下作业;
班中作业注意事项:
(1)工作时应集中精力,密切注意显示屏及指示灯的状态,听从指挥和监护人员的命令,严禁在无指挥或信号不明确的情况下操作设备;
(2)执行各项操作前,必须按电铃3-5秒钟,提醒作业区人员注意安全。操作司机有权拒绝危及人员、设备安全等违章指挥命令;
(3)运梁作业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禁止在运输的箱梁下穿行、停留。运梁时禁止在轮组两侧0.5m范围内存在其它作业设备或人员;
(4)运梁车的换向操作,必须待车辆完全停稳后,按下停车制动按钮,并做好制动措施;
(5)严谨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对各转动部分加注润滑油脂,或进行修理和调整作业。
(6)停车制动:将速度/制动摇杆下拉到制动档位,待车辆完全停稳后,按下停车制动按钮,并做好制动措施;
(7)运梁车沿桥面运行时,注意桥面施工人员和物品做好运梁车周围的防护工作;
班后注意事项:
(1) 检查柴油、机油、液压油消耗情况,必要时予以补充。
(2) 关闭控制箱门,切断总电源,去下启动钥匙,锁好司机室门。
(3) 按规定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特别是润滑油脂的加注。
(4) 填写运转记录,应详细记录当班作业内容、运转时数、故障及排除情况、维修保养情况。
(5) 班后应将运梁车停放在梁场,不影响梁场施工,同时要保证装梁需要。
附表1:运梁车作业前检查记录
设备编号: 日期:
序号
检查部位
检查项目
检查情况
责任人
签认
1
运梁台车
清洁情况
机械维护员
是否产生噪声
是否无法监控运动流程
材料出现裂缝和断口
变形
2
发动机
检查排尘阀门
运梁车司机
检查脱水器
检查燃油初滤器
更换发动机油及油过滤管
检查燃油预清洁、过滤管及过滤器
检查发动机监控装置和警报装置
检查发动机阀门间隙
检查 V 型带
检查发动机密封性
检查并紧固发动机支撑
检查紧固零件、螺栓连接和卡环
检查冷却剂或防冻剂
3
液压系统
检查液压油状况
机械维护员
螺栓连接
检查各液压元件
4
电力设备
检查电瓶电压
机组电工
检查线路连接状况
5
压缩空气装置
压缩空气罐除水
运梁车司机
检查密封性
检查支承紧固性
6
转向架
检查回转连接
机械维护员
检查行驶驱动装置
检查制动装置
检查轮胎不均匀的磨损和裂缝
7
控制室
检查洗涤水储存量
运梁车司机
检查操作室供热柴油量
检查加热气体进入和输出时的污染物和外来物
从外部清洁加热器
检查电力连接的接触腐蚀和固定位置
检查燃烧材料过滤器的密封性
局指领导: 项目部带班领导: 运梁车指挥:
注:每天动车前,利用 30 分钟进行空车试运行,并对照检查表内容做好各项检查,试车正常、表中责任人均签字后,由运梁车指挥确认开始正式作业。
附表2:架桥机作业前检查记录表
设备编号: 日期:
序号
检查部位
检查标准
检查情况
责任人
责任
人签字
1
电
控
系
统
电气柜内各仪表和指示灯是否正常
机组电
工
变频器是否能正常工作
各个电气控制柜接线是否正常
各个电气控制柜开关吸合是否正常
各个电气控制柜热继电器是否复位
2
吊
梁
天
车
行车电机制动器、各个限位开关是否能正常工作
行车监
护员
行车各个传动连接部位是否润滑、连接正常
行车传动链条是否出现断节损坏现象、是否足够润滑
行车电机是否能正常工作
行车电机减速机是否有异常响声和漏油
行车钢结构及吊钩、吊具、滑轮是否正常
行车横移油缸和液压系统有无漏油和异常
3
卷
扬
主卷扬卷筒和钢丝绳是否正常
行车监
护员
主卷扬电机及制动器是否工作正常
盘式制动器是否正常(泵站,管路连接等)
4
下
导
梁
卷扬底座螺栓和钢丝绳压板螺栓是否紧固
机 长
下导梁各部连接是否正常
下导梁吊挂天车走行电机、卷扬机和走形轮是否正常
辅支腿泵站、油缸等液压系统是否工作正常
5
后
支
腿
前支腿是否支承牢固
后桥台
指挥
后支腿顶升油缸是否工作 正常
后支腿泵站及连接管路是否正常
后支腿各制动和急停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O型支腿行走轨道是否连接平整
6
钢
结
构
整机关键焊缝是否出现裂缝
机 长
整机装置是否出现异常变形及爆漆
整机高强螺栓连接情况
7
柴
油
发
电
机
组
整机的清洁和设备锈蚀情况
发电司
机
发动机油、水、电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
各个部位是否有渗漏现象
发动机的发电机 V 带松紧是否合适
发电后各仪表情况是否正常
整机送电前是否已经打到全速挡
送电后整机是否工作正常
发电机是否接零
发动机底座连接情况
局指领导: 项目部带班领导: 机长签字:
注:每天架桥机作业前,对照检查表内容做好各项检查,各项正常、表中责任人均签字后,由架桥机机长确认开始正式作业。
附表3:运梁车关键工序作业前、后检查记录
设备编号: 日期:
序
号
检查
项目
检查标准
检查情况
责任
人
责任人
签字
1
运
梁
车
装
梁
检
查
对讲机工作正常,驾驶室、发动机旁灭火器可用
运梁车
指挥
运梁车到达装梁位置
移动小车根据箱梁长度到达相应的装梁位置
支腿油缸组降至最低
提梁机落梁到离驮梁小车支座还有 50mm 处停止、平稳后整机起
升装梁
装梁后各个液压支承组工作压力在正常范围内
整车调整到行驶位置状态
驾驶室内显示屏显示各个参数正常
电气液压系统及各管路工作是否正常
2
与
架
桥
机
配
合
喂
梁
前
检
查
梁车停放是否进行液压保险制动,是否打上防溜木楔
运梁车
指挥
运梁车动车前检查液压制动统的液压表是否为 4 兆帕
无线遥控装置工作正常
旋转装置保险 1 解除
驾驶室 1 转向到位
旋转装置保险 2 固定
防撞系统工作正常
架桥机前行车吊起箱梁前端到位
运梁车与架桥机信号线连接
3
倒
车
前
检
查
解除旋转保险 2
运梁车
指挥
驾驶室 1 转向驾驶位置
旋转装置保险 1 固定
驮梁小车到达正确的位置
停止运行驾驶室 1,选择驾驶室 2
驾驶室 2 内显示屏显示各个参数正常
解除停车装置制动
4
结
束
作
业
检
查
所有装置已经达到安全位置
运梁车
司机
停车制动器启动
引擎关闭
电源开关转到位置“0”位并拔出
局指领导: 项目部带班领导: 总指挥:
注:每道工序作业前,由相关检查项目责任人检查签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作业。
附表4:架桥机关键工序作业前、后检查记录表
设备编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