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末民初白话报刊学术价值探微——以俗语词为中心的讨论_张政.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5885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末民初白话报刊学术价值探微——以俗语词为中心的讨论_张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清末民初白话报刊学术价值探微——以俗语词为中心的讨论_张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清末民初白话报刊学术价值探微——以俗语词为中心的讨论_张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 期 年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土化与中国学术转型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上古汉语的名动词及其历史演变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之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张政,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词汇学;张文国,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学、词汇学。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国官音白话报,年第 期。清黄遵宪撰,钱仲联笺注:人境庐诗草笺注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 页。不同于随后而来的“五四”白话文运动,清末民初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在理论倡导、实践路径、价值导向等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个性特征,为示区分,可称之为“早

2、期白话文运动”。刘光磊,孙墀:白话报刊对白话文运动的影响,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年第 期。清末民初白话报刊学术价值探微 以俗语词为中心的讨论张 政,张文国(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摘 要清末民初白话报刊数量庞大、口语性强、真实可靠、覆盖面广,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词汇学方面,白话报刊为清末民初词汇研究提供崭新的语言材料,有助于勾勒清末民初词汇系统概貌,促进现代汉语词汇及方言词汇的研究;辞书学方面,白话报刊为大型语文辞书增补未收条目、添加遗漏义项、补充缺失书证;民俗学方面,白话报刊展现出清末民初的物质民俗形态,描绘出清末民初的社会民俗画卷,勾画出清末民初的精神民俗图景。为适

3、应新时代文献资料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应当考虑建立专门的清末民初白话报刊数据库,以实现白话报刊学术资源全方位的整合与共享。关键词白话报刊;清末民初;俗语词;学术价值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一、引言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新旧交替和近代化转型时期,伴随着社会形态的崩塌与重构,中国的语言生活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为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崇白话而废文言”“我手写我口”的语言规划,由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蔚为壮观的早期白话文运动。出于宣传和普及白话文的需要,一时间白话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白话报刊的出现,极大推动了“书写语言的大众化转型”,即白话对文言的逐步取代,为现

4、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早期白话文运动的珍贵遗留,白话报刊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学术资料。即使与同时期其他文献资料相比,它也有着难以比拟的特点和优势。一是数量庞大。据统计,本时期除了 多种纯粹的白话报外,以大公报为代表的部分文言报刊,也有相当篇幅的白话书写,数量至少在 种以上,此外还有 余种浅说报、蒙学报、女学报,余种通俗画报,余种白话小说杂志,总算起DOI:10.20004/ki.ujn.2023.02.011来,可资利用的白话类报刊数量达到 种之多。二是口语性强。长期以来,书面语和口语的分离,文、言的非一致性是造成文化阶层隔阂的重要原因。为让“各位种田的、做手艺的、做买卖的、

5、当兵的以及孩子们、妇女们,个个明白,个个增进学问,增进识见”,白话报刊打破以往报刊文言化的模式,行文“但求浅、俗、清楚,不敢用冷字眼儿,不敢加上文话、成语”,真正做到了“话怎样说便怎样写”,即言文一致。三是真实可靠。汉语的文献资料分为“同时资料”和“后时资料”,“同时资料”未经后人传抄与窜改,较之“后时资料”更为准确和可靠。白话报刊忠实记录了清末民初的社会语言事实,时间地域明确,语言面貌真实,因而成为研究清末民初汉语实际难得的“同时资料”。四是覆盖面广。白话报刊的栏目编排和设置丰富多彩,覆盖了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科学、宗教、民俗等多个领域,内容广博,旁涉甚多,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载,其社会

6、覆盖面之广可见一斑。“清末民初白话报刊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资料库和研究课题,近代史学界、新闻史学界、语言学界、近现代文学界等,都可以从中获取本学科需要的研究史料。”遗憾的是,由于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白话报刊一直未能清晰地进入研究者视野。近年来,随着近代文学、新闻传媒学等领域对该文献探索的不断深入,这一学术资料愈发浮出水面。但洎今为止,该资料的关注度、利用率,与其自身的应用价值仍不相匹配,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论,依旧是一座有待深入开发和挖掘的“富矿”。有见于此,我们以 种白话报刊载录的俗语词作为切入点,多角度探讨清末民初白话报刊的学术价值,以期有助于这一珍贵材料的发掘和利用。二、词汇

7、学价值清末民初是汉语词汇剧烈变动的时期,这一时期词汇的衍生、汰选、演变异常丰富而又纷纭复杂,整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竞争与变动,有学者概括为“近代词汇体系的建构与重组”。正因为此,本时期的汉语词汇,非常值得作细致深入的描写和阐释。但是,由于传统汉语史的研究中,近代汉语的下限多以明末清初为界,而现代汉语的上限又多设定在“五四”时期,这样就使得清末民初汉语词汇的研究落入一个空档,由此导致“该时期的汉语词汇研究在整个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链条中也是非常薄弱的一环”。例如,这一阶段汉语词汇的总体面貌、变化情况,词汇系统内部各成员关系及其分布等,都没有得到充分地研究。“研究语言,最主要的是资料的选择,语料如果不可

8、靠,研究也就失去了基础。”虽然清末民初“此期语料的复杂程度和陌生化程度远髙于汉语研究的任何一个阶段”?I0,但白话报刊以其显著的语料优势而独树一帜、别开天地,成为研究此期汉语词汇的清末民初白话报刊学术价值探微?I0林白水:发刊辞,中国白话报,年第 期。说大公报,大公报,年 月 日第 版。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 页。日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第 页。胡全章:清末民初白话报刊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第 页。俗语词来源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当时的社会实际和语言实际,具有极高的典范性和

9、代表性,因此本文选择白话报刊中的俗语词作为研究例证。种白话报刊分别是白话京话报京话日报安徽俗话报安徽白话报杭州白话报大同白话报吉林白话报竞业旬报敝帚千金。沈国威:汉语近代二字词研究 语言接触与汉语的近代演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 页。华树君:清末民初汉语词汇专题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年,第 页。徐时仪:略论朱子语类的语料价值,励耘学刊(语言卷),年第 期。刁晏斌:试论清末民初语言的研究,励耘学刊(语言卷),年第 期。极佳材料。以白话报刊为基础,综合考察清末民初共时平面的词汇样态,不仅有助于推动和深化本时期的白话词汇研究,将其引向更深入的层面,而且能够服务于汉语史尤其是词汇史

10、的整体性关照,使之在已有基础上更为均衡和全面。(一)为清末民初词汇研究提供崭新的语言材料白话报刊如实反映了清末民初的语言事实和汉语过渡时期新旧质素的融合更替,能够为该时期的白话词汇研究提供全新而可靠的语料支撑。白话报刊中的俗语词资料,既可作为新的语料来源,拓宽清末民初词汇研究的范围,又可与同时期白话作品中的词语进行对比研究,相互补充、互为佐证,以进一步促进清末民初的白话词汇研究。其一,记录了相当数量的方言俗语词汇。白话报刊地域分布广泛,最北到黑龙江省,如黑河白话醒时日报,最南到广东省,如广东白话报。不同地域的人群难免有不同的语言使用,因而白话报刊得以记载大量的地方特色用语。它们是研究方言和地域

11、文化的宝贵材料,为考察彼时方言与通语间的互动关系、竞争情况提供了很好的语言依据。如:【贼星】【天星移家】夜里看见天空里,有星走的很快,好比飞的样子,亮光狠长的,这就叫做流星,安庆人叫做贼星?,徽州俗话叫做天星移家?。安徽俗话报()【坍台】够不上人家高等小学的人,也要出洋。一来呢,丢脸(上海人叫做坍台?);二来在外国费用大。竞业旬报()其二,提供了一定规模的白话新词材料。清末以降殆至民初,作为新质要素的新词语,成系统成类聚的不断涌现,极大促进了汉语的转型、发展和现代性重构。白话报刊记载了清末民初丰富的语言实态,词汇系统的动态调整和变化自然也反映到报刊语言中。值得注意的是,白话报刊收录的新俗语词,

12、很多都不见载于传世文献,极具探讨价值。如:【跑帖】近因银元卯利加涨,市面罔利之徒,即包揽各商家的官帖,来回赴官帖局兑换现洋,名曰跑帖?。吉林白话报()【托枪】去年冬天,素仙班妓女金宝屋里,客人桂伯友被托枪?的抢夺(手持洋枪威吓人,叫作托枪?),连身上衣服都给剥了。京话日报 其三,补充了为数不少的早期外来语词。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海外留学生的派出、西方传教士的来华、翻译活动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兴盛,都推动着语言接触向更广的层面深入,由此形成了外来语言与本土语言融合、吸收的高潮,本时期的一些俗语词就具有外来性质。但外来词在创制初期,语言结构处于极度的不稳定之中,同一概念甚至有

13、十数个不同的译介形式。经过语言的自我规范和净化,一部分外来词最终被语言生活所淘汰。这些消逝的早期外来形式虽已不再使用,但并非毫无价值,其对于研究词汇的创生、传播、定型等,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如:【耶司】只听一个外国人说着中国话,说道:“这才是他们大清国的国耻哪。”那个外国人答道:“耶司?(对的意思)。”大同白话报()【花边】我思礼拜太寺,太守不见怜,但闻太守喜花边?(皖俗多称洋银为花边?),紫鬓广额耸两观。安徽白话报()(二)有助于勾勒清末民初词汇系统概貌“相较于稳定性强、规范化程度高的雅言,俗语词则具有口语色彩明显、变动性强、流传速度快济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本文所引例句的出处格

14、式有两种:一是“刊名 年份 (期数)页码”,如“安徽俗话报()”,指安徽俗话报 年第 期第 页;一是“报名 年份 月份 日期 版次”,如“京话日报 ”,指京话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另白话报刊原文没有标点,大部分是句子成分之间或分句之间空一格,但为了阅读方便,本文特为之加注标点,特此说明。等特点,最能反映某个历史时期语言发展的基本面貌。”清末民初共时态下的词汇系统显示出突出的个性,而口语特征突出的俗语词较能反映当时的词汇实际。据我们对白话报刊中俗语词的考察,清末民初的汉语词汇系统,呈现出“多产而无序”的基本面貌。所谓“多产”,指短时间内新的词汇单位的大量显现。“语言词汇与社会结构间不相适应的矛

15、盾,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催化剂,是新词语得以产生的一个重要基础。”清末民初的社会巨变,特别是新事物、新概念的激增,打破了固有词汇容量与社会结构间的相对平衡,为缓解词汇供需的失衡局面,各种各样极具特色的新俗语词得以产生。所谓“无序”,表现在本时期存在大量“同义异形”的词汇现象,即同一概念意义具有多种语言表达形式。首先,语素材料替换可以构成“同义异形”,如“扶梯 胡梯、自行车 自由车、丫头鸦头、劳什子 牢什子”等。其次,语素位置颠倒可以造成“同义异形”,如“活泼 泼活、买卖 卖买、伺候 候伺”等。再次,语素数量增减可以产生“同义异形”,如“拐子 拐子手、拉皮条 拉皮条纤、风水先生 看风水先生”等。最后

16、,译介方式差异可以带来“同义异形”,如“仆欧 西崽、康白度刚巴斗、自来火 洋火”。由此可见,清末民初的汉语词形尚不稳定,仍处在过渡、选择与竞用之中,表现出极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这也表明本时期的白话词汇具有过渡性、动态性的时代特点。总而言之,白话报刊作为清末民初语言活动的实录,所载词汇尤其是其中的俗语词,能够比较客观地呈现出清末民初汉语词汇的样貌状态,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该期词汇体系基本特征的认识,从而与学界对中古、近代古白话与现代汉语的词汇研究一起构建起汉语词汇发展史的完整序列,填补近代汉语古白话到现代白话、现代汉语之间这一重要转折点的研究空白。(三)促进现代汉语词汇及方言词汇的研究白话报刊中出现

17、的俗语词或某些词的俗语义,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的转向。虽然有些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但也有为数不少的俗语词,在社会的广泛应用中被约定俗成下来,逐渐进入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这些俗语词经历了复杂的历时演变,负载着多重的语言信息。它们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构成要素,对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如:【二踢脚】双响爆竹又叫二踢脚?,点着了在地下崩的一声,可就崩到半空里去了,跟着又是一响儿。敝帚千金()【抬杠】讲报是讲报,演说是演说,抬杠又是抬杠(京城俗语管争论叫抬杠?),三样事大不相同。京话日报 “有些古代的俗语词,在后来的书面语中消失了,但在某些方言词汇中可能还活着。”白话报刊中

18、的一些俗语词,虽未被现代汉语普通话吸收,但以极强的生命力留存在某些方言区内。它们扩充了各地方言词汇的容量和表现空间,为现代方言词语的深入研究创设了重要条件。如:【撒烂污】这苟且二字,便是随随便便的意思,说得深一层,便是上海人说的撒烂污?。竞业旬报()【藏蒙哥儿】自己跟自己藏蒙哥儿?,又怕人家看见脸(藏门旮旯,小孩叫作藏蒙哥儿?)。京话日报 三、辞书学价值“汉语辞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知识财富的集中体现。我国汉语辞书编纂历清末民初白话报刊学术价值探微齐瑞霞:宋代新生称谓类俗语词成词特点及其文化因素分析,东岳论丛,年第 期。姚汉铭:新词语社会文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年版,第 页。前

19、两组是异体语素的替换,后两组是异形语素的替换。依次是音译与意译间、音译之间、意译之间的差异。郭在贻:训诂学(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年版,第 页。史悠久,成果丰硕。”作为我国目前最有影响的两部大型语文辞书,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词典大字典)自问世以来,在学术研究和文化建设方面作出了不可估量的历史贡献。但由于受当时编纂条件的限制,大词典大字典在条目收列、义项确立、书证安排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瑕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术性和实用性。“资料是提高词典质量的前提条件,占有的资料越多,对质量的保证就越有把握,而且可以出人头地。”占有文献资料的多少,与辞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而大词典大

20、字典的种种疏失,很大原因是由于彼时资料匮乏造成的。当前,大词典(第二版)的修订工作正在进行,与初版相比,第二版“拓宽了资料的使用范围,新利用了汉译佛典、出土文献、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四大板块的资料”,但对白话报刊此类珍贵文献,仍缺乏应有的重视,而白话报刊在增补条目、添加义项、补充书证等方面,明显能够为大词典大字典的编纂和修订提供重要参考。(一)增补未收条目大词典大字典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收录原则,自应广泛搜罗文献著作中符合条件的条目,但实际编纂中往往会忽视已有的语言现实。白话报刊中的俗语言资料,可作为辞书条目增补之参证语料。如:【飞帖打网】巡警第六局巡弁德兴阿,因为本身要完婚(就是娶媳妇)

21、,在六局所管界内,撒了无数的帖子,请界内商民的分金(俗名飞帖打网?)。吉林白话报()按:大词典未收“飞帖打网”,而谭汝为先生曾考证该词,并进行了详解:“飞帖,指请柬满天飞,打网,即网罗钱财。指借喜寿、丧事名义聚敛钱财。”我们结合相关文献,认为谭先生的解释比较恰当,兹不赘言。大词典应将该词补收立目。【玉皇帽顶儿】最大的是哥老会,单浙江有五六千人,长江一带,随处皆有,会魁叫作玉皇?帽顶儿?。他借名要驱逐外人,实在是要驱逐满洲人。白话()按:“玉皇帽顶儿”,旧时民间帮会哥老会首领的俗称。管见其他文献,国闻报亦有记载:“蜀中吏治废弛,小民铤而走险,相率以哥老会为逋逃薮。其会中之头目名曰玉皇帽顶儿,群称

22、之曰大爷”。该词未见于大词典,应据白话补收。(二)添加遗漏义项“释义是衡量一部辞书质量高低和修纂水准的最重要也是最显著的标志”,而义项处理则是辞书释义的首要问题。大词典大字典属于超大型的详解词典,对字、词义的训释本应系统全面,但由于在归纳义项时并未借鉴白话报刊材料,对第一手学术资料缺乏应有的分析,造成个别条目的义项残缺。如:【水牛】蜗,音哇,俗名水牛?,生在潮湿地方,雨后出来,在墙上行走,随走随出黏水,光亮如丝。京话日报 按:大词典“水牛”条释义为“牛的一种,我国南方耕种水田的主要力畜。”(卷 页)据京话日报所示,“水牛”有“蜗牛的俗称”义。另光绪顺天府志载:“蜗牛,顺天人呼水牛。”尔雅义疏载

23、:“栖霞人谓蜗牛为薄赢顺天人呼水牛。”可见“水牛”此称是北京及周边济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袁世旭,郑振峰:汉语辞书理论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年第 期。罗竹风:试论语文词典编纂工作,辞书研究,年第 期。江蓝生:一次全面深入的修订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管窥,辞书研究,年第 期。谭汝为:天津方言词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年版,第 页。转引自路遥:义和团运动文献资料汇编中文卷上册,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年版,第 页。陈增杰:释义深化的途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修订定稿思考之一,辞书研究,年第 期。清周家楣、清缪荃孙撰,左笑鸿点校:光绪顺天府志第 册,北京:北京出版社,年版,

24、第 页。清郝懿行撰,王其和、吴庆峰、张金霞点校:尔雅义疏下册,北京:中华书局,年版,第 页。地区的特有称呼,该义可视为大词典义项增补的参考项对待。【飞脚】这渔夫从惠茵弗里脱到监视守备士官处,因火车不通,故用特别飞脚?送来,又担搁许多时候。竞业旬报()按:大词典“飞脚”条释义为“武术动作。两足相继踢起,高约齐头。”(卷 页)由竞业旬报用例可知,“飞脚”还可以指“徒步传送信件的信使”。“飞脚”原是日语词汇,近代从日本逆输至中国,但没有固定在汉语词汇的意义系统中。该词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多有出现。大词典当补该义项。(三)补充缺失书证书证是辞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立条目和建立义项的直接依据。客观地说,大

25、词典大字典对书证的搜罗和应用已属典范,但在具体条目书证的安排上,仍显不足,如有的首证时代滞后,有的为孤证,有的无书证,有的则为自编书证,这显然不符合大型语文辞书的书证要求。借助于白话报刊俗语词的用例与研究,可以更加详尽地补正大词典书证。如:【发财票】我们大小臣工,正在这里为难。忽然有一个人,想出了一个法子,俗语叫做发财?票?。京话报()按:大词典“发财票”条:“奖券的俗称。”(卷 页)首例书证引自瞿秋白文艺杂著续辑,晚于京话报。大词典应首引京话报。【信】砒霜的砒,毒最大,入口便死,俗名叫信?。烧酒里有这样毒物,不宜多饮。京话日报 按:大词典“信”条第十五个义项:“即信石。指砒霜。为剧毒药物。”

26、(卷 页)大字典“信”条第十八个义项:“信石(砒霜)的简称。”(页)该条大词典大字典均只引聊斋志异真生一条书证,可将京话日报语料加于该条下作为书证。四、民俗学价值“语言的内容,不用说,是和文化有密切关系的。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语言与社会文化共生共存,并成为文化存在的主要载体和外在形式。尤其一些活在群众口头的俗语词汇,表现出“语言民俗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它们自身就是一种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们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民俗传承”,积极参与到民俗生活的建构之中。白话报刊中众多的俗语词,源自中下层民众的日常话语表达,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属于“经约定俗

27、成、获得广泛认知,民间性的、涵化有民俗要素的语言材料”。作为民俗事象的语言符号化的载体,它们对民俗生活的切入与物化,甚为广泛而富有现实性,或负载民俗事象,或兼表民俗事象,或旁涉民俗事象,全方位展现出清末民初的物质民俗形态,描绘出清末民初的社会民俗画卷,勾画出清末民初的精神民俗图景,为我们了解彼时的社会生活、文化意识和风俗习惯,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民俗资料实证。清末民初白话报刊学术价值探微虞美人草:“你们毕竟只顾走路,就像飞脚信使那样,所以不行。”日夏目漱石:虞美人草,侯为译,青岛:青岛出版社,年版,第 页。眠狂四郎无赖控:“但这个貌不起眼的飞脚,在常年的送信生计中奔跑的身形和步法,在狂四郎看来,应

28、该也是具备某种不一般的特长的。”日柴田炼三郎:眠狂四郎无赖控,冯君亚译,重庆:重庆出版社,年版,第 页。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年版,第 页。黄涛:语言研究的民俗学视角,北方论丛,年第 期。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北京:中华书局,年版,第 页。曲彦斌:语言民俗学概要,郑州:大象出版社,年版,第 页。(一)展现出清末民初的物质民俗形态所谓“物质民俗,是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可感的、有形的居住、服饰、饮食、生产、交通、工艺制作等文化传承。”物质民俗以人们生存所必需的衣、食、住、行为基本内容,它是民俗形态最基础、最稳定的部分,也是一个时期物质生活

29、和社会发展最直观、最具体的反映。白话报刊收录的那些生动而又朴实的俗语词汇,以普遍的形式渗透在人们的日常实践活动中,真实展现出清末民初物质民俗形态的多方面内容。如:【爱国饼儿】像那年兴出来的那爱国饼儿?,人人也都知道,原来那饼上本是一个蝼蝈虫儿,又有一个艾叶子,借着这两个字音就叫爱国饼儿?。弊帚千金()【爬山虎儿】烧富香的,一家男女老少,带着使唤人,坐着热车快马到了山底下,换上爬山?虎儿?(就是小山轿),用人抬着上了山。京话日报 白话报刊中的物质民俗书写,在丰富底层百姓视野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饮食、交通、建筑等各方面有实用价值的生活百科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对当时民众的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0、而且是我们今天探讨清末民初物质文化史的珍贵材料。(二)描绘出清末民初的社会民俗画卷“社会的民俗是指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各社会集团结合、交往过程中各种关系间形成的习俗惯制。就是这些习俗惯制,深刻地支配着社会生活和事务,直接关系着社会发展的进程。”社会民俗是民俗生活中普及面、散射面最广的社会习惯生活形态,可以说,涉及到社会习惯和礼俗的方方面面,而岁时节日民俗和人生仪礼民俗是社会民俗的主要组成部分。白话报刊的俗语词描写,生动再现了清末民初劳动人民珠玑璀璨的社会民俗生活,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又一幅鲜活的社会民俗画卷。自古以来,人们在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等重要时日,往往会举行一些有趣的民俗活动,由此沉

31、淀下许多特殊的节日民俗。它们经过了民众主体的创造性认定,无一例外的表现出多样性的内容与形式。白话报刊在大量日常生活场面的描绘中,记载了各种岁时节日民俗。如:【香市】杭州三竺是老大著名的,每年二、三月之交,香客异常拥挤,俗便叫做香市?。杭州白话报()【朱天素】杭州风俗四月二十八日,为朱大天君出游之日,家家吃素,名曰朱天素?。竞业旬报()“人生仪礼,贯穿于人们生活过程之始终,它的礼俗成份最浓,也有落后迷信的因素。”人生仪礼具体指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将个体社会化和民俗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人生仪礼的各个节点中,尤以婚丧仪礼最为隆重,而白话报刊真实反映了清末

32、民初中国社会的婚丧习俗。如:【念材头经】【做七】中国拜忏这一件事,已成了牢不可破、普及社会的风俗。人死了拜忏,叫作念材头经?。逢七日拜忏一次,共七七四十九日,叫作做七?。杭州白话报()【同鞋到老】那新人小小的三寸金莲,已经是寸步难移了,还要踏着一双厚底的男鞋,名叫做同鞋到老?。安徽俗话报()(三)勾画出清末民初的精神民俗图景“精神民俗指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为特济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陶立璠:民俗学(修订版),北京:学苑出版社,年版,第 页。乌丙安:中国民

33、俗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年版,第 页。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台北:南天书局,年版,第 页。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精神民俗体现的是人们以信仰为核心的心理活动和操作行为,也是社会民俗和物质民俗在思想上的反映。白话报刊中的俗语词以独特的方式勾画出清末民初广大民众的精神世界图景,尤其是民间信仰的建构。民间信仰,是精神民俗中“多民族的万灵崇拜与多神崇拜”。民间信仰的对象种类繁多、表现各异,自然神、图腾、祖先神、生育神、灵魂等都是人们敬奉的偶像。当然,民间信仰中有很多迷信思想和行为,并不值得人们提倡。白话报刊中的俗语词涉及到某些民间信仰,它们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中国的乡土社会中。

34、如:【金华将军】黄河一带地方,最相信的是金龙大王,那金龙大王,却是一条小蛇。我们杭州地方,最相信的是金华将军?,那金华将军?,却是一只青蛙。杭州白话报()【广泽王爷】京城各水窝子,都供奉广泽王爷?,不知是何神道,大概才不外井泉童子一类。烧香供奉,也是饮水思源之意,原非邪道可比。京话日报 除民间信仰外,民间艺术也是精神民俗的重要内容。民间艺术指劳动人民直接创造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形式。白话报刊中有不少概括指称民间艺术的俗语词,它们是人民大众精神生活的外在显现,通过它们可以知悉当时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观念及精神内质。如:【西湖景】西安市场从来没有拉大画的(俗说西湖景?),这两天居然添了四五

35、分,热闹非常。大同白话报()【蹦蹦腔】天津有一种戏,俗名蹦蹦腔?,真男真女演戏调情,太不像事,已经巡警局禁止。京话日报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民俗文化经历了多次强烈冲击,民众原有的文化生活受到了破坏和摧残,文化传承的链条发生了断裂和破碎。清末民初的很多民俗事象现今已不为人知晓,就是一个典型证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民众物质生活的丰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观念日益深化,新时代呼唤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回归与重构。白话报刊以俗语词的方式记录了清末民初的诸多民间习俗惯制和民俗文化事象,为传统民俗的探源阐释、流变考察提供了最大可能和有力依据。从该角度说,白话报刊中的俗语词资料,对于民俗文化的

36、溯源和重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五、结语白话报刊作为学术研究一种不可多得的“新材料”,对史学、文学、语言学、新闻学、民俗学等各学科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功用,有助于弥补研究资料及学术视野上的缺环。学界应加强对该资料的开发利用,以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鉴于白话报刊研究潜力巨大、学术辐射极广,但资料浩瀚纷杂、获取难度较高,因此,构建专门的、与时代相适应的清末民初白话报刊数据库,实现研究资料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一个非常必要且值得进一步开展的课题。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将为学界内部提供一个科学、实用的研究平台,而且也是创新研究思路和方法的一次有益探索,对于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推动作用。责任编辑:金 城清末民初白话报刊学术价值探微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第 页。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 页。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有言:“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白话报刊资料近年来才被逐步发掘与研究,因此可视为当今时代学术研究的新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