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苏教版-1.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545398 上传时间:2024-09-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苏教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一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苏教版 老师在引导同学把握历史学问点的时候,要增加同学学好历史的动力,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信任对你会有关怀的。 高一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 1、中心政治制度的演化:两汉时期中心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又废除秦朝苛法,有所损益.汉朝实行皇帝制度,在中心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习惯称三公.西汉汉武帝时用布衣为相,用身边侍从、秘书为尚书令等形成中朝,用三公九卿的机构称外朝.东汉光武帝时扩大尚书台的权力,成为决策的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

2、省体制.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心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隋唐时期,还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合称二府.后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减弱相权.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在中心设中书省和枢密院,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化: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继承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二制并行.郡守和丞相分别是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汉武帝时,解除王国军政大权,分全国为13州,

3、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东汉时期,刺史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渐渐演化成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成州、郡、县三级.隋初,地方行政机构重叠,官多民少,隋文帝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制.唐朝地方行政机构与隋朝相同,唐太宗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将道的监察长官改为观看使,道渐渐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唐朝中后期,设置藩镇,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宋初年,宋太祖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宋朝地方政权分为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

4、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从汉至元,中心严格限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需听从上级,地方听从中心,最终听命于君主.形成高度的中心集权. 秦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 中心设丞相(决策),御史大夫(监察),太尉(武事) 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确立. 废分封,设郡县,郡官由皇帝任命. 汉汉承秦制,有所转变 汉初,三公九卿.汉武帝:设立中朝,减弱相权.东汉光武帝:设尚书台,皇帝总揽大权. 汉初,郡国二制并行,诸侯势力坐大,对中心造成威逼.汉武帝后期设州为监察区,设刺史代表中心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东汉末年,州、郡、县三级. 魏晋南北朝尚书省

5、、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逐步形成. 隋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三省 州、县两级 唐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和尚书省(执行,下设六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君权的独尊.此后历朝沿用. 州、县两级,唐太宗设立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形成(道)、州、县.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权力扩大,进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最高行政机构:中书门下二府 最高军政机构:枢密院 分割宰相财政权:三司使 分割宰相行政权:参知政事 减弱相权,皇权进一步加强. 地方行政制度为路、州、县 元综合汉蒙政治制度,中书省(行政,统领六部),枢密院(军事),宣政院(宗教和西藏事务). 行省

6、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辖外,地方设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为最高长官,行省拥有大权.边远地区设宣尉司进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心集权,稳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明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君主专制制度到达高峰. 明太祖设殿阁高校生,作为侍从顾问.成祖时内阁制确立.宣宗给阁臣票拟权. 地方设立布政司(行政)、都指挥司(军政)和按察司(监察)三司. 清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高于内阁、六部,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康熙时,设立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笔录和传达皇帝旨意,

7、君主专制制度进展到了顶峰. 高一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明朝初,沿袭元朝制度,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后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今被废除.君主专制到达了新的高度. 2、内阁的创立: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殿阁高校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高校士票拟权.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供应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

8、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3、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实行部落贵族共同议政的传统.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还设内阁,置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在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最终集权于皇帝.雍正帝时,又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择亲信的满汉大臣充任军机大臣.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形同虚设,后相继撤消,内阁也名存实亡,君主专制制度进展到了顶峰.清朝统治者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约束和监督.这种确定君主制极大地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动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固,社会安定,经济进展和文化繁华,为康乾盛世的消灭供应政治保证. 消极作用:皇权极度膨胀,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明清之际,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英国的荣耀革命、美国的独立战斗等),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展.而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极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从今,中国社会的进开放头大大落后于西方.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