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涉农高校思政力量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_张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3667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农高校思政力量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_张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涉农高校思政力量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_张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涉农高校思政力量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_张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涉农高校思政力量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张 见(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006)摘要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涵,当前要找准乡村治理的关键短板,厘清影响乡村治理质效的主客因,发挥涉农高校的思政力量优势,补齐基层治理现代化短板,校地共同探索“党组联建、思政助力、双送下乡、双元共育”的乡村治理现代化之路,助力乡村尽快走出发展瓶颈。关键词乡村治理现代化;党组联建;思政助力;双送工程;双元共育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3)070256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705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2、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orces of Agriculture-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Promo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uralGovernanceZHANG Jian(Xu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Xuzhou,Jiangsu 221006)Abstract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connotation of the comprehe

3、nsiv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at present,it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the key shortcomings of rural governance,clarify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rural governance,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rength of a

4、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and jointly explore the road of rur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of“joint construction of party group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ssistance,double sending to the countryside,and dual co-e

5、ducation”,to help ru-ral areas get out of the bottleneck of development as soon as possibleKey words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Joint construction of party group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ssistance;Double delivery project;Dual co-education作者简介张见(1969),男,江苏睢宁人,硕士,副教授,从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收稿日期

6、202204212022 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农业界政协委员时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乡村全面振兴把脉指向。一直以来,我国特别重视乡村经济建设,愿意下大投资,乡村经济增长较快,但乡村发展的其他方面则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出现了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历史经验表明,仅靠拉抬经济带动其他方面,或寄希望于经济增长后的福利“渗漏”是解决不了乡村全面发展问题的,必须一体化布局,统筹乡村各个方面发展。1找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短板乡村要富,乡村要美,乡村还要文明;乡村富、乡村美不仅要“口袋富

7、”“村容美”,也要“富脑袋”2、“壮骨架”“美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找准乡村治理进程中的短板,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乡村法治化等方面加大气力,多元聚合一体化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1农村基层党组织抵御风险化解矛盾的能力不强乡村党支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斗堡垒,是群众惯于依靠的村级基层组织,是村民抗拒各种风险、抵御各类自然灾害、解决重大问题的主心骨,更是实现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政治保证。但随着乡村空心化的形成,大量的劳动力外溢,以及外部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党基层组织建设、组织能力不断暴露出弱点,致使关键阵地出现豁口,乡村党支部显露出不能适应条件变化的症状,主

8、要表现有:党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党建经验不足3,掌握党的理论水平不够,政策理解不深不透;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不到位,主要负责人个人决策的多,集体决策少,决策不能体现最大共识;两委主要同志教育经历简单,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除外);缺少市场经济大潮的历练,当市场条件快速变化时拿不出有效应对措施,尤其是经营风险或遭遇自然灾害出现时,缺乏带领辖区内各类农业合作社走出困境的实招硬招。部分乡村两委成员年龄老化、思想僵化,懒政不作为、漠视群众利益,忽视农民权益,早已忘掉主动干事、勇于担当、敢于扛责的政治使命,有的素质不高、能力不强,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村两委习惯于凭经验惯例解决新问题,创新

9、意识不强,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当舆情出现时,村两委反应迟缓,缺乏快速应急反应机制,相互推诿扯皮,不能汇聚攻坚克难的强力,不能依法依规妥善消解舆情,仅靠乡贤能人周旋调解,解决问题思路老旧,效率低下,往往错失解决问题的时机,使本不该扩大的舆情出现反复和无法收拾。农民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保护,群众有看法、有意见。凡此种种,无疑拉低了村干部的威信,疏远了与群众的距离,损害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形象。12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漏点仍在,制约乡村文明全面美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农民的思想道德认知较大程度依赖于乡风民俗熏染,伴随着社会的深刻转型,代代流传的淳朴民风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逐

10、渐散失,由于缺少善于从事公民道德教育的专业人士援助,乡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存在较大漏点,乡村先进文化建设明显落后于其他方面,婚丧嫁娶等移风易俗阻力很大,富了“口袋”空了“脑袋”尚未扭转,“壮骨架”“精神美”面貌改善任重道远。提升乡村居民思想道德水准,要加大文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 2023,51(7):256258,262化扶植力度,补齐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乏力的短板,还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发扬优良家教家风,留住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塑造文明清纯乡风,抵制不良陋习,封堵精神文明建设的漏点。13法治意识基础薄弱,制约“三治一体”水平提升“枫桥经验”的基层

11、治理智慧在中国乡村治理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从民主决策破题基层矛盾,到民主法治与服务意识的基层治理精髓提炼4,“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始终是推进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最佳路径。自乡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空心村落形成后,实际参与乡村自治的主体严重缺失,中坚力量也无法在乡村完成传习清淳民风、教化后代的规约,老辈村民们仍旧习惯于“无诉”生活。尽管法治思想早已进入乡村,但“厌诉”通识制约着村民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普及法、学懂法、用好法需要专业人士长期驻村援助。加之极个别村委以权代法、专断或独断压制乡村民主法治氛围,民主法治精神得不到大力彰显,官僚化、家长制作风和做派不断弱化乡村两委在基

12、层的中心地位,不难看出,乡村综合发展相对较晚的地区,“三治融合”治理存在明显短板,乡村治理基础弱、难点多依旧是制约“三治一体”水平提升的关键卡点。2涉农院校思政力量助力乡村治理的可行性分析21培根铸魂“王牌”党组织,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涉农高校思政党总支在学校党委和纪委直接领导下,党组织建设规范科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结合思政教师党员特殊育人使命,在组织制度、纪律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始终坚持先进党性锻造,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筑牢各种防线,成为高校培根铸魂“王牌”党组织,在立德树人中勇扛责任走在前,能够真正发挥党总支的模范带头作用。22思政教师党员理论优势明显思政教

13、师大多受教于马克思主义一二级学科相关专业,具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背景,学历、职称高,理论基础和教学功底扎实,长期担任学校业余党校讲师,善于讲党课、授理论。大部分教师法学硕博毕业,有的做过兼职律师,有的担任过普法大使和政策宣讲员,有着丰富的法律政策宣讲经验。予农,思政教师熟知精准扶贫机制,善抓“扶贫、扶智、扶志”三结合重点,懂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预防规模化返贫重要性。予生,最知育人重在育心,尽早扶志,能够胜任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23农业教师也是思政工作能手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前,思政力量助力“三农”发展领域几乎是盲区。时代发展给广大思政教师提供机会和展现才智的舞台,“318”讲话之后,涉

14、农高校牢记立德树人目标任务,落实“三全育人”要求。高校课程思政就是瞄准人才培养需要,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教改举措,这种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结合的教改实践,让涉农专业教师个个练就了“双师”好身手,在助力产业振兴、行业振兴同时,也能给涉农专业的大学生思想植入“爱农、事农、兴农”种子,使其扎根于“三农”事业。3探索思政力量注入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31校地基层党组织联建,支委互结对子校地基层党组织联建主要目的是建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乡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夯实基层政权,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4,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311建立

15、校地组织联谊机制,夯实基层政权。让基层人民群众始终满意信赖是乡村党支部不懈的奋斗目标。因此,建强党组织就成为校地党组织联建的重要目标5。校地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建要发挥双主体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作用,合作愿望要强烈、工作作风要务实是前提,这样查摆问题才能不遮不掩,落实负面清单问题才会不折不扣。校地联建坚持问题导向,立足长久,引入战略思维,依法依规遵章实施整改,主要健全基层组织、建立和完善制度单项。重点建设好“三会一课”单项,落实好“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单项,高质量开好“民主评议党员”单项等。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了解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

16、战斗力。在党员发展中坚持标准,积极培养,推行党员发展公示制度,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和程序严格。严格组织生活,加强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建立思政教师党员乡村“工作坊”,为思政力量注入地方组织建设构筑阵地。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求真务实,做好乡村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建强村两委班子,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协助基层组织健全村干部后备人才选培机制,选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扎根人民的后备干部,提升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准。312建立校地党员共同联系农户制度,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思政教师党员与村支部支委党员结对,共同对接村民小组农户,一体化提升乡村法治化水平7。乡村

17、治理法治化重点是实现乡村善治,而乡村善治的重点工作是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有效履职,多途径法治教育、多元法律服务供给满足农民的法律需求,通过校地党员结对并联系农户制度,规范乡村权力建设,厚植乡村法治政治根基,强化法律村规有效实施,为善治构筑政治保障。思政教师党员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为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找准乡村治理难点,摸清发展困境原因,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合理需求和正当关切,协调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做好政策解释和安抚工作,激励村民投身乡村治理事业,激发实现共同富裕干劲。此外,校地基层组织启动基层治理数字平台联建项目,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探索适合乡情的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为上级政府制定政策部

18、署工作提供基本依据。32实施“双送工程”,给乡村振兴插上思想科技双翅321思政教师党员送思想下乡。农业现代化,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先进思想要先行。掌握理论就掌握主动,思想下乡旨在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两委理论水平、党员和基础群众思想觉悟,这是一场思想转变和理论水平提升的工程,高校思政教师理应充当行动先锋,做基层党建的帮75251 卷 7 期张 见涉农高校思政力量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扶者、农民思想引路人,为科技兴农注入思想的灵魂,给基层治理现代化插上理论的翅膀。高校思政教师深入乡村底层,驻两委、进农家,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成果,解读党的十九大以来重要会议的精神要旨,尤

19、其是讲透党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让乡村居民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带领14 多亿人民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实现中国梦的豪情壮志。在先进思想的引领下,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乡村居民凝心聚力,奋力作为,办好自己的事情,讲好共同富裕的故事,共创美好乡村未来。思想下乡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三治一体”发展8。目前,乡村文化振兴依旧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短板,要特别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振兴着力于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繁荣乡村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思政教师运用多种

20、有效方式和手段,向乡村居民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现实意义,着力引导村民于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习惯,重视优良家风的熏染与传承,注重家教,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9,与村两委一道抓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培育文明乡风,校地组织共同描绘“形实魂”兼具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让爱国深情根植职业农民,让敬业精神常驻心间,让诚信撑起做人根本,让友善之爱遍布乡村,让文明新风遍洒乡村大地。思政教师积极融入乡村“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工作中去,助力基层构建法治化多元实践主体,助推“三治”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法治化理念。与村两委一起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识

21、,彰显民主法治精神,贯彻良法善治理念,破解乡村基层治理的难题,走出思想困境,打造县域法治化样板区,开创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新局。322农业教师送科技下乡。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振兴离不开发展产业。开创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局面需要基层党组织引领和农业教师的支援,农业教师是乡村振兴中必需物质积累的科技保证,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强劲力量。一直以来,农业教师代表着推动“三农”现代化的先进生产力需要,代表着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代表着农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诉求,与农户相结合是农业教师的优势,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情谊,是农民最信任最可靠的朋友,是农户发家致富的希望。广大农业教师根在“三农”,从农业院校毕

22、业后,扎根基层多年,深耕“三农”,与“三农”情深义重,真正把论文写在绿色大地上,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苦干实干,任劳任怨,从不计较得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卓越贡献。33办好思政乡村大课堂,做美绿色文章331培养“爱农、事农、兴农”人才,确定涉农院校思政课教改的新方位。科技兴、农业兴,人才旺、乡村旺。新征程上,涉农院校承担着科技兴农和培养新型“三农”人才的时代使命,农业大学生是推动我国乡村现代化发展的潜在力量,掌握着最新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大学生的加盟,会有更强劲的发展动力,想要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就要激发学生的责任情怀。据此,培养“技精德正”“三农”情怀深

23、厚的乡村振兴奋斗者,是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方向,也是思政课教改的新方位。思政课教育改革重在培育“知行合一”的新生代,思政教师以“言传身教”助力乡村一线工作6,“以师带生”心系乡情民情,全力保证脱贫攻坚成果,共促乡村全面振兴。332根植“三农”情怀,上好涉农院校新生入校第一课。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要尽早,从入学教育开始9。大学新生入校思想犹如白板,要抓住这一最佳时机对新生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邀请农业企业高管进校专题宣讲,开展校企双元共育,邀请知名校友返校交流,建立增信互助机制,透过乡村的现实去了解真实的乡村,认识到乡村舞台大有可为,自己就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栋梁之材,从而热爱自己的专业。上好大学

24、生入学第一课,确立其职业理想,培植职业意识,根植“三农”情怀,走稳入学第一步,为他们扣好职业发展的第一粒扣子。333搭建乡间地头大舞台,放飞“三农”梦想。思政课教师是培根铸魂的工程师,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力军,培育“三农”新人,思政课不能仅仅停在课堂上、校园里,还要根据“三农”人才需要将课堂移至乡村,在田间地头搭建起思政课大舞台,把思政课开在希望田野上,师生共著绿色文章。扎根“三农”沃土,培养留得住的乡土人才,让大学生懂得如何寻梦和怎样圆梦,牢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懂得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义无反顾地奔向广袤大地,思政课跟上大学生和社会需要,驻留乡间田头,给大学生圆梦“三农”插上理论的翅膀。在推进乡村

25、基层治理现代化地过程中,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城市有着明显不同,乡村治理现代化不该留有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痕迹,城市治理现代化不是乡村的模板或翻版,而是要立足乡情,走一条适合并具有乡村发展特点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起点,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汇聚起势不可挡的强大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逆转大势下,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广域下砥砺奋进,夯实自治根本、法治保障、德治支撑的“三治”融合基础,践履“四化理念”和“三治”融合10,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新格局。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

26、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 EB/OL(20220306)20220325 http:/wwwnewscn/202203/06/c_1128443977htm 2 郁静娴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N 人民日报,20201106(18)3 樊盛林,刘畅乡村振兴视域下法治乡村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 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20(5):5159,64 4 项菁“枫桥经验”:基层治理智慧在中国乡村的积极探索 EB/OL(20210607)20220325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1/0607/9494144shtml(下转第 262 页)852

27、安徽农业科学2023 年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共同富裕的奋斗之路。31现代化、全面化是天津市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促使天津水稻产业转型升级,随着天津市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水稻产业发展便由数量驱动向质量提升转变。在新形势下,为保证天津地区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稳定水稻产能,保证各项生产要素投入科学均衡8,亟待从育种、栽种、收割、销售、品牌、文旅融合等方面构建全产业发展链条,全方位推动小站稻产业振兴,助推小站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农户、企业以及社会所需所盼,全力保障农户、企业和社会健康发展。主要针对种子技术开发、种植、收储、加工、销售、休闲开发等方面,不断延

28、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构建统一生产格局、统一加工标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品牌标识、统一产品营销的产业联合体,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全链条化发展。同时,在现代化、全面化发展机制的影响下,进一步维护小站稻品牌形象,扩大小站稻影响力,增强小站稻市场竞争力,在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中,实现小站稻高质高产、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宜居宜业。32精准化、高效化是天津市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水稻融合模式应运而生。精准高效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在当前水稻产业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9,以数字经

29、济为切入点,围绕小站稻生产、耕种、管理、收割、运输、销售等方面,开展水稻智能化监测,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精准化、高效化,打造天津市小站稻的“金字招牌”,记录各个环节的同时实现各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10。从目前来看,精准化更多地体现在水稻生产种植、技术研发、机械化投入等环节,更倾向于在初始环节进行相应的管控监测,考虑到发展中会遇到的一些困难挑战,相关补贴政策、农业人才投入等也需要精准、及时,包括水稻中间环节的加工、物流以及水稻最终环节的销售、售后在内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精准高效可追溯,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实现各个节点的有效连接,有效保证水稻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参与,从而为农户、企业以及社会提供最新的动态走向,

30、最终实现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33绿色化、生态化是天津市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归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绿色兴农,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11。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天津将绿色兴农理念融入生产生活,致力于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在“三品一标”行动落实过程中,以小站稻全产业链“三品一标”为示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适应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12。首先,在标准化生产种植方面,对品种进行筛选、测土配方、智慧农业、智能农机等多方投入,对农药化肥施用进行严格的管控,注重整体品质提升,优化产地环境,进行立体综合种养,促进生态友好发展,建立健全水稻标准化生产机制体制

31、,更加适应绿色发展的需要。其次,在传统农业品牌的发展上,天津市尤为注重其绿色生态效应,津原系列稻种参与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并荣获金奖。同时在政府各级部门的支持引导下,以津农精品塑造农产品形象,通过绿色品牌效应,拉动市场需求。最后,在农户绿色发展意识上,不断强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使稻农树立绿色产品意识,不断拓宽绿色发展之路。未来在生态化绿色化理念的影响下,天津市将进一步打响小站稻招牌,将水稻产业振兴融入天津绿色高质量发展范畴,使水稻产业在新时代发展中焕发新活力。参考文献 1 万海远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N/OL 人民日报,20220408(9)20220509 http

32、:/wwwmoagovcn/ztzl/ymksn/rmrbbd/202204/t20220408_6395724htm 2 高建生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实质性进展的思路选择: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J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4):1521 3 齐天真,李广天津水稻种植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J 天津农业科学,2020,26(3):1620 4 王晶,唐世凯数字经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 J 南方农业,2021,15(36):123125 5 田洁,董长生,张玉华,等扬州市广陵区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现状及对策 J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3):7475,78 6 林

33、单丹天津市在小站稻种植中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立体化种养增产又增收 EB/OL(20211201)20220509 http:/wwwmoagovcn/xw/qg/202111/t20211130_6383374htm 7 天津日报 重磅解密:西青如何科学奔小康 EB/OL(20210522)2022 05 09 http:/tj wenming cn/xqwmw/xqztzl/xqtpgj/202105/t20210524_6058854html 8 薛中民浅析水稻种植规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J 南方农业,2015,9(22):9596 9 王也,刘梦婷关于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思考 J

34、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22,24(2):59,17 10 李慧燕,张淑荣,张茜,等天津市宝坻区振兴小站稻产业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J 天津经济,2021(3):3135 11 李姗,许雪亚,陈丽娜唱响兴农强农主旋律: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综述 J 农村工作通讯,2018(3):2225 12 天津小站大米在全产业链中推动“三品一标”绿色发展 EB/OL(20211210)20220509 https:/wwwnyw58com/news/show201756html(上接第 258 页)5 张小玲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社会实践育人对接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实施路径 J

35、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8):251254 6 熊学艺在思政课堂上讲好乡村故事 EB/OL(20220414)20220425 http:/wwwrmltcomcn/2022/0414/644754shtml 7 习近平关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N 人民日报,20141029(002)8 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240 9 张见抓住入学教育良机 培植生涯规划意识 J 江苏教育,2009(6):3536 10 郑家昊,杨秀措姆论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格局的构建:兼论“三治体系”与“四化理念”的关系 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1):5560262安徽农业科学2023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