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下语文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阶段性检测A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运用 (20分)1在田字格中工整地写出拼音代表的汉字和词语中错别字的改正字。(2分)qi而不舍 xin为人知 鞠躬尽粹 妇儒皆知2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B.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
2、大。) D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3根据上下文,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人民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4下列说法与课丈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他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品有诗集烙印等
3、。 B邓稼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是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1957年与李政道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选自萧红全集,作者萧红,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D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5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5分) 有一个智者,他叫孔子,他在修身、交友、学习等方面的见解给世人以启迪,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有一个灵魂的医者,他叫鲁迅,他放下救济苍生的医书,用手中的笔医治麻木的民众,他是一直勇敢前行(A)的斗士。有一个勇者,她叫海伦凯勒,她看不见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却教我们彼此用爱感受,用心聆听,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令
4、人恭敬地产生敬佩之情(B)。 (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加点的文字,使表达更简洁。(2分) A: B: (2)语段画线处有语病,请修改。(1分)(3) 请另选一个人物,按照第句的句式仿写。(要求语意连贯,结构相似)(2分)6依据所给信息填空。(2分)作家使用笔名,是文学史上常见的现象。老舍就是现代著名作家 的笔名。老舍下笔有真情真性真气,因而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经典形象,例如出自_ _的虎妞(车行老板的女儿)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7综合运用。(5分)七年级(2)班开展以“走进邓稼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加。【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神州十一号”
5、飞船成功发射,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请你为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黑板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1分)【在线交流】假如邓稼先还健在,请你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和邓稼先在网上进行交流,你会如何设计?(2分)【写墓志铭】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请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2分) 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二、阅读理解 (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鲁肃过蒙屯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日:“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
6、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日:“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日:“临时施宜。”蒙日:“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日:“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过蒙屯下( ) (2)遂往诣蒙( )(3)越席就之( ) (4)权悉以兵并蒙( )9用“”给下面
7、的句子断句。(2分)蒙 于 是 又 为 择 师 使 辅 导 之 其 操 心 率 如 此。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11 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2分)12 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2分)(二)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1316题。(10分)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 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
8、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
9、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13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字)(3分) (1) 。 (2) 。 (3) 。14. 第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2分)15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和“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体
10、现了闻一多先生什么特点?(2分)16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高”在哪里?(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6分)中国不亡,有我!齐邦媛沟桥开战后,整整一年间,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流离半个中国,从南京来到重庆。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早晨,爸爸送我去沙坪坝的南开中学上学。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发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伸出侵略的魔爪。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通过游行呼吁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一九三六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由沙
11、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一百六十名学生。卢淘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岁月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张校长创业立世金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星“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他长得很高,有一百八十几公分,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卢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
12、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张校长幼年时跟随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读书。十三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奋发图强,为国雪耻。后来,他被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一九四年,创建
13、了天津南开中学,誓为教育中国的子弟献身。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九一七年他已四十一岁,竟克服种种困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他创设了南开大学。后来,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了南开。之后,南开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自他从事教育到一九五一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为了庆贺他七+岁之成就,胡适和十一位美国学者合撰另有表现的中国-书,书名意指借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高瞻远瞩的理想。张校长高大的身影永远
14、留在学生心里。在沙坪坝那些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拄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 (节选自巨流河,有删改)17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张伯苓校长主要的办学经历。(4分) 从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 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18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2分)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
15、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19 文中说“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温暖”的理解。(4分)20“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这部分文字照应了文中哪个句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2分)21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标题中国不亡,有我!的内涵。(4分)三、 写作(4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何谓“名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认为,名人并不是那些声名显赫之辈,也不是那些位尊权重之流,更不是那些万众簇拥之星。真正的名人是具有仁慈的胸怀、坚毅的品格,以精神的力量为人类做出贡献,为人类增添勇气,为人类指
16、明方向的人。请以“名人的魅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文体不限,立意自定;600字左右。100200300400500600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阶段性检测B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卓越(zhu) 元勋(xn)白皙(x) 深恶痛绝(w)B.选骋(pn) 筹划(chu)赫然(h) 兀兀穷年(w)C.迭起(di) 暑名(sh)深邃(su) 气冲斗牛(du)D.涉猎(sh) 迭起(di)抹杀(m) 目不窥园(ku)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2分)A.马革裹尸妇儒皆知心会神凝硕果B.
17、感情震荡燕然勒功零乱不堪徙劳C.慷慨淋漓不以为然惹人注目奠基D.契而不舍死而后已至死不懈调羹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2分)A.兽铤亡群(疾走)仰之弥高(更加)B.锲而不舍(刻)刮目相待(擦拭)C.群蚁排衙(衙门)呕心沥血(滴)D.风悲日曛(昏暗)平沙无垠(阻挡)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连日来,暴雨袭击邕城,相关部门在各个易涝点虚张声势,细心排查安全隐患。C.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D.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严打网络乱象
18、,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七河八岛”是扬州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这里绿化覆盖率大约30%左右。B.爱丽丝门罗是一百多年来第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十分广阔。D.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入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老马等。B.萧红是现代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和散文集牛车上等。C.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
19、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D.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编的资治通鉴。7.“腹有诗书气自华”,请填写出下列诗文名句。(4分)(1)成语“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成语“刮目相看”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这一成语的意思是。8.请你利用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使上下联完整。(2分)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弃之可惜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9.综合性学习。(4分)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汉字遭遇书写危机不再是危言耸听。键盘录入、网络语言流行等使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20、,提笔忘字的现象开始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身上。(1)请给以上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字。(2分)材料一在当代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只是一味注重考试成绩,认为只要分数高、成绩好就可以了,至于书写的问题,根本没有兴趣,也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对于汉字书写有着如此“冷漠”的反应,那么字能不能写好也就可想而知了。材料二现在的语文教学在不断创新,从以前的以读写背为主向注重理解过渡,这是好事,但是不能把前者完全剔除。学校里,学生写的作业很多,但沉下心来写字的很少;老师讲课也大多以PPT为主,很少用粉笔板书,这都很难帮助学生对文字进行深刻理解。(2)请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两条建议,来改善
21、当前汉字书写的不良状况。(2分)二、阅读理解(46分)(一)(16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
22、乎?”平公曰:“善哉!”【注】炳烛:点亮蜡烛。昧:暗。行:行走。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蒙乃始就学。()(4)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师旷曰:“何不炳烛乎?”12.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13.吕蒙是怎样成为一个有才略的人的?(2分)14.从画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人生学习的最好时期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15.这两个文段都是劝人学习的,从劝人的方法看,孙权和师旷有什么不同?(2分)(二)(15分)“人家说了再做
23、,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
24、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16. 概括文段的
25、大意。(2分)17. 文段是抓住闻一多的什么特点来介绍的?(2分)18.第段是紧承上文哪一句话记叙的?(2分)19. 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20.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2分)21.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22. 读了选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三) 我的父亲爱迪生(15分)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踱来踱去,一撮乱发覆盖着前额,锐利的眼睛亮亮的,皱了的衣服尽是污痕和被化学药品烧破的洞,
26、全不像一位改革家。他也不充什么派头。有次一位要人来访,问他曾否获得许多奖状,他答:“唔,有的,家里有两瓶酒,是妈妈奖赏的。”“妈妈”是指他的太太,我的母亲。可是在我们这些和他朝夕相处的人看来,他显得超凡入圣。虽然他对人类的贡献非常伟大,但最使我们念念不忘的,并非那些卓越的贡献,而是他无比的勇气、想象力、决心、谦逊和机智。有时候他也很调皮。父亲通常每天工作十八小时以上。他对我们说:“工作有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乐趣。”大家都传说他每天只睡四小时,这绝非夸张。他认为:“睡眠有如药物,一次服用太多,头脑就不清醒。你会浪费时间,活力减少,错过机会。”爱迪生一生有1093项发明,他的成就无人不知,他三十
27、岁发明留声机,把声音录在唱片上;他发明的电灯泡照亮了全世界。扩音器、复印机、医学用的荧光屏、镍铁电池和电影,都是他发明的。他也把别人的发明电话、电报、打字机改进为实用的商品。有些人问:“他从来没有失败过吗?”当然失败过。他时常碰到失败。父亲曾把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试验镍铁电池,但未能成功,结果弄得经济拮据。实验室全靠电影和唱片所获得的利润维持。我特别记得1914年12月间的一个严寒冬夜。那个晚上,工厂里忽然传出狂喊声:“失火了!”顷刻之间,包装材料、做唱片用的赛璐珞、软片和其他可燃物品,呼啦一声,全部着火。附近八个城镇的消防队来灌救,但是火势太猛,水压又低,消防水管好像也无济于事。我到处
28、找父亲也找不到,十分担心。他有没有出事?全部财产已经烧光了,他会不会心灰意冷呢?他已经六十七岁,不能再从头做起了。后来我在工厂院子里看见他正朝我跑来。“妈妈在哪里?”他大声喊道,“去把她找来!叫她把朋友也都找来!这样的大火,百年难得一见!”第二天早晨五点半钟,火势刚受到控制的时候,他召集全体职工宣布:“我们要重建。”他派一个人去把附近地区所有的工厂都租下来,又派另一个人去借伊利铁路公司的救险吊车。然后他好像忽然想起一件小事似的补充一句:“唔,有谁知道可以从哪里弄些钱吗?”“人往往可以因祸得福,”他说,“旧厂烧了也好,我们可以在废墟上建起更大更好的厂。”父亲从没退休,也不怕老。在八十岁高龄,他还
29、开始研究一门以前未曾研究过的学科植物学,想在当地植物中找出橡胶来源。他和助手把一万七千种植物加以试验和分类之后,终于研究出从紫菀科植物抽取大量胶汁的方法。八十三岁时他还拉母亲去热闹的纽华克机场“看一个真正飞机场的实际情形”。他第一次看到直升机的时候,笑逐颜开地说:“我一向的想法,就是这个样子。”于是他又开始设计,对于那架不大为世人所知的直升机,提出许多改进的意见。【来源:21世纪教育网】到了八十四岁,他终因患尿毒症危在旦夕。数十位新闻记者前来探访他的病情,整日守候。医生每小时向他们宣布一次消息:“灯火仍然在照耀着。”到1931年10月18日上午3点24分,噩耗终于传来:“灯灭了。”举行葬礼之日
30、,当局为了向他表示哀悼和敬意,本来预备把全美国的电流切断一分钟,但是考虑到那样做所付代价太大,而且可能产生危险的后果,所以只把一部分灯光熄掉片刻。进步之轮是片刻不停的。爱迪生泉下有知,一定也同意这样做。 (查理斯/文,有删改)23.说说第段中“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踱来踱去”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24.第段画线处“超凡入圣”的“入圣”换成“脱俗”好吗?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25.爱迪生一生有1093项发明,对这些文章只是一笔带过,而把写作重点放在写爱迪生的失败上。请说说作者这样选材的意图是什么。(2分)26. 将第段中“从没退休”与“不怕老”调整一下语序好不好?为什么?(3分)27.为什
31、么第段中说“灯灭了”,而不说“巨星陨落了”?说说你的理解。(2分)28. 第段画线处“进步之轮是片刻不停的”用得好吗?为什么?(3分)三、 写作 (30分)29.请以“说说我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100200300400500600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阶段性检测A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
32、误的一项是( )(2分)A辔头(pi) 机杼(zh) 浊流(zhu) 积淀(din)B字帖(ti) 军帖(ti) 族系(x) 浆液(y)C气魄(p) 九曲(q) 澎湃(pi) 巅峰(din)D姊妹(z) 镐头(go) 宝藏(zng) 奔驰(b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摇蓝 鸽子 懊悔 麻雀B蚱蜢 屏嶂 紫藤 赚钱C逼狭 崎岖 曲调 凄历D哽咽 污秽 啜泣 阻抑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B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C(韩麦尔先生)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
33、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聂耳谱曲。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都德。作者以儿童视角来表现沦陷区人民的爱国情感这一主题。C.土地的誓言的作者是端木蕻良。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D木兰诗选自唐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叙事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5按要求填空。(3分)(1)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2) 木兰诗中描写战斗惨烈且旷日持久的诗句是: (3) 春夜洛城闻笛中写李白思乡念亲的句子是:6综合性学习。(7分) 班级开展以“黄河之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古之黄河】我们可以从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中了解古代的黄河。你还能从哪些诗句中了解古代的黄河?请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