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考试是检测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孰能生巧,考前确定要多做做练。以下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请考生认真学习。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毁灭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确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毁灭的。当时,刚刚经受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扬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毁灭了。宋代
2、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违反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分。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由于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舞,并获得长足的进展。 书院教育直接影响了宋代学术的进展,成为宋代理学进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倾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商量,这种深厚的探讨学问的风
3、气为思想和学术的进展留出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渐渐为官方所承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沟通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沟通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化研讨和相互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预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头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争辩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化进展。知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沟通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
4、此可见一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以下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 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毁灭的。 C. 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不同,但其人才培育的标准与官学一样,都是为科举。 D. 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此能有时机获得长足的进展。 2.以下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倾听山长讲学、
5、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商量。 C. 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商量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沟通,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 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头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转变,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争辩的相结合。 3.依据文意,以下推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分,又有确定的联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在宋代,书院中讲学的内容只是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 D. 在书院的讲学沟通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时机得到进展完善。 二、古诗文阅读(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47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参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
7、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史
8、记李将军列传?) 4.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违反的一组是( )(3分) A.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反匈奴中。 C. 既出塞,出东道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D.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3分) 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专以射为戏 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 B. C. D.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9、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此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冷静冷静,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那么平稳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宝的时机,但却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担当过错。面对惩处,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
10、1)其李将军之谓也?(2分) 译文:_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3分) 译文:_ 8.课内翻译(5分)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冷静淡静,不好接交俗人。?张衡传? 译文 。 (二)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鹧 鸪 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蕖(q):芙蕖,荷花。 9.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请简要表达。(5分) 10.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5分) 三、默写(每空1分
11、,共10分) 11.(1) _,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2) 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乱石穿空,_ ,_ 。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 。 (5)惋惜流年,忧愁风雨,_ 。 (6)舞榭歌台,_ 。 (7)莫道不销魂,_ ,_ 。 (8)_ ,到黄昏,点点滴滴。 四、文学作品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总想为你唱支歌 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 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 夕阳里的左公柳静静地伫立着。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虐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
12、躯下,庞杂的根系一半暴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便坚韧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照旧生长得特殊秀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 去民勤县拜见苏武山,大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瀚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民勤已经枯槁的北海边。有话流传: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曰民勤之艰辛,外乡人都望而生畏,不愿前来安营扎寨;二曰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在民勤,经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踽踽走着。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暴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
13、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缓慢的却是渴望的。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来回着。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大牢固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受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直立着身子不愿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痉曲枯槁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呼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终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
14、,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韧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假设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缕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今我们再没分别。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秀丽。多少夜我与它静静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消沉,那声音遥远而惊异,那声音从不行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行知的地方。每每从深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 或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15、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觉察,大西北正在召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枯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飞行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强健生长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秀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 12.以下对文章分析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的题目是?总想为你唱支歌?,题目中的你指代的是民勤县。 B.文章歌颂大西北,认为大西北能磨练人的意志,并与南方相比较。 C.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引用这句话要说明民勤这地方环境恶劣,老百姓已经厌恶了这地方。 D. 认为大西北将会像海市
16、蜃楼一样秀丽,意思是要想进展好西北,那只不过是人们的妄想,像空中楼阁,不行能实现。 E.这是一个怎样倾斜的世界啊。说他倾斜是由于这里环境恶劣,生命生存困难。 13.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违反的特点?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_ 14.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_ 15.文章后一局部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五、语言应用 16.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3分) A.东北人一到冬天,就把门窗堵严,躲在室内闭关自守,始终到暮春才肯出来。
17、 B.假设我们选择了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绝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自愧无能,由此产生的必定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C.我想靠快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 D.王老师教育张鹏说:你做为一名莘莘学子,确定要努力刻苦,不然愧对你身在的名校。 17.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水果养分丰富,但是它的外表经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应当洗净削皮较为平安。 B.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查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倾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在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18、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供应了可能。 18.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下了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展修改。(4分)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月7日 (1)将_改为_;(2)将_改为_; (3)将_改为_;(4)将_改为_. 19.在下面这段话中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词语,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和谐。(3分)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梅兰竹菊,谓之四君子:_,兰的清幽、贞洁象征人的品端气雅,_,菊的傲放严霜象征人的不屈不挠。 五、作文(50分) 20.
19、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浩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曲折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
20、案 1.C(书院教育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侧重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 2. B(书院生徒继倾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商量。) 3. C(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 二、古诗文阅读(29分) 4. A(A. 前一个以介词,凭借;其次个以连词,来。B. 都是恰逢之意。C. 都是已经之意。D. 都是都之意。) 5. D(是指逢敌迷惑敌军。指一生爱好射箭。是指部下对李广的死痛心,对李广的爱戴。) 6. D(无力再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与原文有出入,原文是指无法再面对刀笔吏。) 7. (1)或许是说李将军
21、的吧?或或许说的是李将军吧? (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8. 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很多,但并不因此而傲慢自大,平常举止冷静,看法安静,不宠爱与俗人结交。 9. 词的上阕写的是夏末秋初之景。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终点,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楚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的四周,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蓑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不时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飞行;满地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松软的芳香(淡淡香味)。 10. 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阕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呈现了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
22、、无可奈何的心境。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11. (1)云树绕堤沙。 (2)多情自古伤离别。(3)惊涛拍岸,卷起千唯雪。 (4)一蓑烟雨任平生。(5)树犹如此! (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梧桐更兼细雨。 12. B、E(A.你代指大西北。C. 引用要说明民勤地方艰辛,但民勤人能吃苦。D. 认为大西北能被建立的象海市蜃楼一样秀丽。) 13. 参考答案:不畏困难,敢于向命运抗争。用意,突出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和人的坚韧意志。 14.参考答案:表现手法:比方、拟人、比照。好处: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坚韧意志。
23、15.参考答案: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于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化主题。 16.C(A闭关自守:关闭关口不和外界往来。指固守防线以求生存。也比方因循守旧,不承受外界事物的影响。B.妄自菲薄,不能带宾语自己。C.稍纵即逝:稍一放松就消逝了。D.莘莘学子:形容众多的学子。) 17.D(A.句式杂糅,食用水果应当洗净削皮,或食用水果洗净削皮较为平安。B.搭配不当,一台剧本。C.歧义,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 18.惊悉-听到 阁下-你老 造访-探望 馈赠-赠送 19.参考答案:梅的冰肌玉骨象征人的高尚纯洁;竹的虚心有节象征人的虚怀假设谷。 白内障食疗 白内障是内外因
24、素共同作用于眼睛晶状体使之代谢功能发生转变,产生混浊。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防治白内障的阅历,有些食疗验便利利有效,现介绍如下。 1枸杞子20克,龙眼肉20枚,水煎煮连续服用有效。枸杞子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龙眼肉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蛋白质。这些养分素均能益精养血、滋补明目。 2黑芝麻炒熟研成粉,每次以1汤匙冲入牛奶或豆浆中服用,并可参与1汤匙蜂蜜。黑芝麻富含维生素E、铁和蛋白质,可延缓机体年老,改善眼球代谢,能维护和增加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 3猪肝150克,鲜枸杞叶100克,先将猪肝洗净切条,与枸杞叶共同煎煮,饮汤吃肝,每日口服2次,可明目
25、清肝,改善视功能。 4红枣7枚,枸杞子15克,加适量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续服用。红枣含蛋白质、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可补血明目,提高视力。 临床说明,硒对提高视力确有明显的作用,能治疗白内障、视网膜病等多种眼疾。如硒维康。 两只鹅 多甜蜜,多欢快 由于有了你 昨夜晚在草原上只有我和你 月亮对我放光线,星星也对我微笑 我们是一条河上的两只鹅 多哀痛,多凄凉 由于失去了你 爱情它就是这样,有苦也有甜 月亮不再放光线,星星也不再微笑 我们是失散在河上的两只鹅 多无奈,多迷茫, 我又遇见了你 那夜晚,那草原只有在梦里 那时的笑容多甜蜜 那时的歌儿多欢欣 我们只是那条河上的两只鹅 看过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的还看了: 1.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2.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答案) 3.2022-2022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4.高一期末语文复习测试卷(答案) 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