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探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研究”.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472689 上传时间:2024-09-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探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探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探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探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探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研究”我国加入WTO后,传统中医药产业将面临强大市场的挑战与竞争。笔者于2000年应中华中医药学会邀请撰写探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研究”,以通过回顾中西医药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双方优势与劣势,探索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策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2001年10月25日在北京举办“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学术大会”,本文被录为大会宣读的交流论文,当时会上虽然讨论热烈,但却多谈难共识的概念,少谈三化;虽然中医学首创了基本符合现代医学的观念,但却缺乏国际规范的量化标准;虽然我国是中药材生产最大国家,但却是中成药出口小国;为此,需再探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研究”。一、回顾西医学与西药学的

2、发展史近500年来,西医药学随着化学、光电工业、生物学、计算机和相关学科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16世纪开始从人体解剖学进入器官病理研究,17世纪从发现血液循环进入全身生理学研究,18世纪开始实验研究,19世纪开始细胞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研究,20世纪开始基因、分子医药学的研究。西医药学建立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基因图谱与基因工程、研制磺胺类、抗生素类、阿斯匹林等化学分子药物与疫苗、旦白质、DNA、 单克隆抗体等生物技术药物,首先为人类消灭与预防烈性传染病作出革命性贡献,并建立了基因分子医药学的先进理论。西医学不仅深入研究生命物质的微观世界,而且也广泛研究产生与影响生命物质的宏观世界,即从细胞、

3、基因、分子等体内物质到社会、地球、大宇宙等体外环境,从神经、体液、器官等结构到生理、心理、活动等功能,从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传染到流行病学、免疫学、药物学等诊疗,从流行病学、临床学、实验学、化验学、影像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多学科揭示人类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机、体征、症状,到为人类医学史上建立了科学的诊断学理论和针对病因病位的治疗学理论。在治疗学方面,除了采用药物与手术治疗之外,还开展了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纳米药械的等多种治疗手段。现在正在研究基因组学、基因图谱、蛋白质图谱,应用基因工程,优化遗传基因,消灭遗传疾病,研制基因一分子可控药物,修复病损基因与消除人体毒害物,从根本上改善人类

4、的遗传学、保健学与治疗学作出第二次医学革命大突破。二、回顾中医学与中药学的发展史中医药学是在一个国土最大、气温带最广、人口最多、天然药源最丰富、应用天然药物防治疾病经验最丰富的中国,逐渐创立与发展的最优秀传统医药学。历经数千年,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和专业医药人员不断采集、治疗、 体验与总结, 终于在公元前221-220年秦汉时期就出现了30余种本草书目,记载了各药采收、应用、食禁、配伍、炮制、性味等等内容,到公元15521558年由世界四大科学家之一的李时珍编写出200万字的“本草纲目”巨着,收药1892种,绘图1109 种,附方11000多首,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大成, 对世界医药学发展作

5、出卓越贡献。最近20多年来,中药学发展迅猛,建立药物实验研究,将药物研究提高到分子水平的物质结构及生物活性的研究,编写了一系列“中药系统工程体系”的巨着,总结了前人和当代中药学科研与临床实践的成就。也在公元前2世纪秦汉防时期我国就有了中医学首部着作 “内经”,记载了望、闻、问、切四诊,“治末病”的预、确立“辩证求因,审因论治”;同一时期也出现了以扁鹊为代表的伟大医学家,总结了以“内经”为代表的诊疗理论。公元141-1746年,先后由张仲景、华佗、孙思邈、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李时珍、叶天士为代表的中医药学家不断继承与创新,分科分病分药越来越专业。另外,针灸学也由战国时期着书“灵枢”,至晋代皇

6、甫谧继着“甲乙经”,以后迅速发展到国内外。古代中医学坚持“天人一体”、“五脏一体”、“形气神一体”的科学整体观念与“全身审机论治”的综合病机诊疗,以及重视“治末病”与“病后调理”的防病保健理论,已成为现代医学模式即人类医学模式的奠基理论。这是继中草药理论之后中医学科学理论对世界医学科学理论的又一伟大贡献。其中有关阴阳平衡的理论,要求人体营养素需耗均衡、心态平衡、动静平衡、维持食用物和环境清洁卫生的生态平衡,已成为当今人类追求健康长寿的“四大平衡”科学理论。这是中医学对世界人类保健学的伟大贡献。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上,对于产生现代人类死亡主因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期糖尿病、重型

7、乙肝、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肾炎等难治病,采用针对多病因多病变的中医中药综合治疗,均优于西医西药的单病因疗效。这是中医学对多病因慢性病的诊疗优势。在诊疗学方面中西药学的主要区别是:中医学着重研究来自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多病因物质的综合作用与人体被损害系统组织的综合病机,以及为消除这种病机而采用具备多疗效的中药复方及配合生活饮食心理气功针灸等作全身综合治疗这是中医药学更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优势,但也有缺乏针对单病因单病种特效治疗的优势。西医学着重研究一种致病物质的最小病因物质的结构与人体被损害器官或组织的最小病理物质结构,以及为消除病因与修复病损器官而采用具有单一特殊疗效的西医分子药物治疗或手术

8、等作局部病损组织治疗这是西医精通生物医学的优势,但也缺乏针对多病因多损害疾病的综合治疗的优势。若将人体比作森林,中医西医比作园丁,那么中医就是在天空中守护、西医就是在森林里守护的园丁,一个看得远,一个看得细。若加现代化信息网联系,两者不同岗位的功能就会得到互补。建立中西医互补的“中西医结合”新医学,将是在更大范围内研用中西医现代科技成果,更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这也是现代中国医学对世界医学的另一贡献。以人为本的医药学,需要中西医药学优势互补,实行20世纪50年代由毛主席和周总理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方针。实践已经证明,实行中西医结合之后,中医药又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实行开放改革之

9、后,更有利学习与引进西医学的先进科研成果和先进诊疗技术,以及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制药设备,建立了基础实验基地与临床实验基地,编写了中药系列工程体系专着,出版了大量具有中西医药学水平的巨着。近五年来,还创新了不少超过西医西药疗效的新型方药:如:联用“三参化瘀汤”与“拔毒攻坚散”,在治疗93例各期胃癌,治愈率可达34,应用“胃徵散”方药治疗41例胃癌,5-7年以上生存率可达51,“健脾化结汤”治疗5例胃癌,治愈率可达20。有的科研单位研制了糖血宁、压旨康、心欣舒、脑塞安等新型中成药,可治愈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等难治病,有的中药厂研制便于携带和服用的速效救心丸与丹参滴丸等小型中成药也很受患者欢

10、迎。有了先进的中医中药参加WTO竞争, 我们就有机会占领较大的国际市场。三、我国中医的现有地位与我国中药的现有市场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加强了与世界各国交往,中医药在世界地位逐年上升,首先在华人集居的周边国家与地区,如日本、韩国、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家与港澳台地区受到欢迎与重视。他们有的在政府部门设立传统医药管理机构,有的开办中医院校,学习中医专业课程,有的将中药作为药品,允许列入医疗保险使用。但在欧美国家尽管中医中药有越来越多的群众需求,但仅当作“补偿疗法”或“辅助疗法”,不被列入医疗保险范畴。中药与中医的地位是相辅相助的,中医未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之前,中药的销

11、售也是极有限的。2000年我国中药年出口额仅占国际传统药物市场的2,占世界药物市场,按金额年出口额仅有几个亿美元,直到2003年才提高到7亿美元,出口中药材约占75,中成药仅占25。世界中药市场,90%以上已被日本、韩国、德国等占领,国内市场也被外国占领1/5,因为他们中成药产品符合国际GMP标准。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策略探讨我国是建立世界传统医药学最先进的国家,也是世界中药材生产量最大的国家,为何会变成中成药市场最小的国家?随着我国人世后大幅度降低进口“洋中药”关税,国内“洋中药”市场还会继续增大,中成药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是:由于西药(即化学合成药)研制成本高、毒付作

12、用大,天然植物药价低、多无毒付作用,所以近几年来欧美各国植物药销售量呈年均8-15的增长率递增,现在日、韩与欧美俄各国都在加紧投资研究与开发天然植物药。日本向我国购买廉价中药材,搜集我国中药情报,投入3万多名科技人员,设立12个科研机制,建立200多个中药厂,实施GMP标准,生产像救心丹与柴苓汤这样高效、安全又便用的全球通产品,打入世界各国市场,使日本的中药生产规模、水平和出口数量,均居世界前列!其次是韩国与西德,也像日本一样,大量研制“洋中药”投入国外市场。韩国的高丽参、德国的银杏叶制剂、新加坡的红花油、香港的洋参丸、美国的仙妮蕾德等等外国洋中药产品,年均进口额均超过我国中成药出口额!使我国

13、中医药面临全方位挑战。我国目前科研机构170余所,符合GMP标准的工厂车间仅有100多个, 中成药产业人员仅有20多万,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仅占2万多人, 投入高科技产品的科研资金严重不足,符合国际GMP标准的优质产品极少,包装又差,加上医古文与中医药术语缺乏规范译法,这些不利因素均会削弱中药的国际竞争力。中医中药如何走向世界?笔者认为除了依靠增进政府间合作、国际间学术交流、在国外创办中医药院校、设立中医院、广泛宣传介绍中医药优点,提高中医药在国外知名度之外,更主要的是依靠中医药学理论现代化,包括科研、教学、临床、栽培中药、研制中成药均要实现现代化,特别是中药材栽培与生产,均要按GAP标准,实现产

14、业化与国际化。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主要策略有:建立现代化中医学。 我们按照“天人一体”、“五脏一体”、“形气神一体”与“阴阳平衡”理论建立的古代中医学理论,基本上已符合“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理论。西医学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理论,还只能划在生物医学理论小圈内,但它在这个小圈内,依靠先进的化学、光电学、机械学、计算机学等等先进的技术与设备的支持,已对人体细胞里面的生命物质与损害人体组织的各种病因物质,以及消除这些病因的特效药物,都进行了深层次的全面研究。在生物医学的理论与技术,中医学是远远落后于西医学的,在利用中药研制分子特效药物方面,中医药几乎空白。故此,要实现中医药学理论现代化,首先要

15、认真学习与弥补这方面不足,学习与应用西医药学先进的理论和先进的技术,其次还要不断继承发展中医药学独特又先进的理论与技术,才能创立起更先进的现代中医学理论。例如既用西医学病毒病因及其损害部位诊断感冒、肝炎的疾病,又用中医学寒热、阴黄、阳黄等证候,区别病机,更有利于治疗。还有对早期无症状的肿瘤与许多慢性疾病,由于采用中医师手目口耳四诊感觉不到,应采用西医先进仪器检测,或借助循证医学诊断,或计算机仿真诊断更能避免医生主观差错。中医术语要尽量改为清晰、易懂,能与西医术语统一的尽量统一,不能统一的要保留。如中医取名功能系统的“肾”,就不能与西医器官组织的“肾”等同。还有中医理论,一定要用牵强数字,如“阴

16、阳”加五行、“脏”加五、“腑”加六等等,使本来科学的辩证唯物论变成形而上学的机械论,限制全面客观地反映物质运动规律,应尽量摈弃。中医不以一种病因与体内一种病损物质的结构诊断疾病,而以系统功能、全身病机诊断疾病,故此,应将“辩证论治”改为“审机论治”更科学。只有以“审机论治”定义,才能代表与阐明中医学的诊疗本质,才能将以“病机”诊疗疾病的中医与以“病因”诊疗疾病的西医,清晰地区别开来。“审机论治”与“天人一体”、“形气神一体”的人类医学模式相适应。现代人类医学模式是中医学特有的首创的整体观念的医学模式。中医药现代化,不仅需要保持与发展自己先进的科学理论学说,而且还需要吸收借鉴西医药微观实验科学的

17、成果与先进技术,应用国际通行的术语、规则与方式,才能保持自己特优,融入世界共同市场。建立现代化中药学。在中药学方面,不仅要重视对单味中药的研究,更要重视对中药复方的研究,因为中药复方是集中医药学辨证施治的精华与武器,是治疗多病因非传染性慢性病的最有效方药,也是我们参与WTO竞争的主要产品, 所以我们要在中医中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复方进行多指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既要根据前辈医药学家从临床上对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所作的功效、性能、归经、配伍、用量、毒性、禁忌等记载,又要再通过基础实验和临床实验的手段,验证复方与单味药的药理或其中某种化学成分的药理,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单味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18、提高中药配方质量。中药寒、热、温、凉之性,究竟是由哪些化合物产生?活血化瘀类中药,含有哪些共同化学成分?寻找出与中药功效、性味相对应的化学成分,并用现代科学语言表述中药学基本理论,建立现代中药学。研制高效、安全、稳定、可控、便用、低成本、符合GMP国际标准的优质中成药。只有创立达到或超过现代医药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中医药理论,才能快速推进中医药理论步入21世纪的世界大门;只有研制超过现代西药和传统中药疗效水平的中成药产品,才能快速占领21世纪的世界中药市场。该如何研制超过现代西药和传统中药疗效的新型中成药产品?笔者认为可利用以下捷径和办法:要了解与掌握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具有以下十种药理特性,

19、避免研制新药走弯路:单味中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和多种药效作用。如人参皂甙Rg1对中枢神经起兴奋作用,人参皂甙Rb1起镇静作用,人参三醇型皂甙会增强心肌收缩作用,二醇型皂甙起扩张血管作用。单味中药有双向调节作用。例如当机体处于低压休克时,人参起升压抗休克作用,当机体处于血管痉挛血压升高时,人参又起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还有灵芝、赤芍、穿心莲、大黄、山茱萸、五加皮等均会双向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会因品种、产地、采收季节不同而不同。单味中药药效不一定会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即量效关系不呈112的线性关系。如人参用小剂量会起兴奋作用,剂量过大,反起抑制作用。传统中药,并经过几千年临床反复验证而

20、保留下来的医药结合成果,所以,要研究与创新传统中药复方,是不能脱离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中药复方的药效不一定是复方中每味中药的药效相加,或是复方中有效成分的药效相加,即中药复方量效关系也不呈线性关系。例如单复方, 是按照中医学理论与方剂学理论组方遣药用人参或单用知母,各有明显降糖作用,若联用二药时,反而降低降糖效果,且人参用量比例越大,降糖作用越弱。复方在煎煮、制备或口服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影响了药效或毒付作用。复方中多种单味中药之间或多种有效成分之间, 会起协同或拮抗作用,使复方增效减毒,或减效增毒。因此,在复方中要作选药配伍及影响溶出率的实验,以达增效减毒目

21、的。如四君子汤,每一味中药对胃癌抑制作用较弱,但将二味、三味、四味相加一起的时候,将逐渐增强抑癌效果。四君子汤起益气健脾作用,若与起补血作用的四物汤联用,就会加强四物汤的补血作用。如在四逆汤中起强心作用的只有附子中的消旋去甲乌头碱,但单用附子时,既不明显也不持久,若加入无强心作用的甘草、干姜之后,不仅使强心增强、持久,而且避免单味附子所产生的异位心律失常,使毒性下降四分之三,这是由于甘草与附子同煎,使附子中的乌头碱溶出率减少22。又如在三拗汤中,经过实验研究,起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作用的仅有麻黄中的麻黄碱、杏仁中的苦杏仁甙、甘草中的甘草皂甙等三种化学成分,但用三成分代替三味中药,其疗效就不持久,

22、且又有耐药性。又如在参附注射液中,加入行气的青皮之后,就会加强回阳救逆的作用。复方药效往往与方中单味药剂量配比有关。如在四君子汤中,当炙甘草用量超过全方总量1/3时,抑癌作用明显降低。如在白虎汤加人参汤的方剂中,知母与人参剂量为5:3时有降糖作用,达到5:9时,便丧失了降糖作用。如在四逆汤中,干姜与甘草用量宜小,附子用量宜大。如在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用120g治疗组缺血性中风有效率可达100,黄芪用30g治疗组有效率仅达。又如笔者在抢救重型肝炎时,根据患者病机拟方选药,并按当时主害病因与主导病机以及“君臣佐使”原则确定各药量比,选择大黄、茵陈、虎杖、黄芩、车前草或白茅根、丹参、赤芍、黄芪、西洋参

23、或生晒参、白术、茯苓或猪苓、甘草、陈皮、厚扑、枳实、败酱草等药,自拟健脾利胆解毒汤,将其中大黄加至30-50g,茵陈加至60-80g,黄芪加至30-80g,再配合西医全身营养与保肝支持疗法,并随症加减中药。在笔者从医30多年期间,曾用此方经治7例阳黄重型肝炎均获临床治愈,每一例治愈均与选择主药、掌握主药用量与辅药合理量比有关。复方中成药或汤剂,在经过人体胃肠道吸收、代谢、排泄过程,往往有部分药物或有效成分,会跟人体生物因素起相互作用而引起药效变化,或产生新物质,因此,对于中药复方,还要进行体内动力学实验研究。2、要学习与应用方剂学理论,主要是学习与应用“君臣佐使”配方和“证法方药”选药的理论,

24、提高选药组方水平。3、学习和应用中医“整体观念”与“审机施治”的理论,提高针对标本兼治的医药知识水平。4、使用前辈经过几千年临床应用筛选的19000余种单味中药,特别是要学习与应用有分子结构鉴定与药理记载的400多种常用中药,作为提取药用有效成分的最便捷最丰富的药源。5、使用前辈经过几千年临床反复验证与更正的60000多种复方,特别是几百种疗效较好的常用复方,作为筛选单味药物配伍组方的最便捷最丰富的药典。6、依靠化学实验、药理实验、临床实验(包括体内外实验、药效学实验、药动学实验、毒理学实验)等多种相辅相成的对应实验,提高药物研究项目与质量。7、要根据国内外市场情况,立项研制有竞争力的独特产品

25、,并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购置省时、节能、高效的先进设备,生产符合GMP标准的中成药产品。8、要充分应用现代先进的分离提纯技术、微芯生物开发平台、基因图谱、蛋白质图谱、高通量药物筛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等先进技术帮助,研制疗效更高、毒性更小、成本更低、可控又便用的基因一分子特效药物。选择低成本又无毒性的中药材,研制可修复病损基因,可消除体内有害物质的新药,这是21世纪中医药的创新方向。我们所继承与创新的中医药学理论,正是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科学理论,她犹如永亮不灭的灯塔,照亮中医药继承发展的道路!我们所致力研制的中成药,正是治疗多病因慢性病的特效良药,她犹如德高技精的名医,到处深受患者欢迎!现在我们已经拥有更先进的中西医结合医药学理论,拥有19000多种单味中药和6万多种中药复方的文化药材库,拥有GAP药材生产基地,拥有现代化的化学实验、药理实验、临床药理实验的基地,拥有生物芯片、基因图谱、蛋白质图谱、现代制药先进设备以及高层次科技人才。我们应更有信心地研制更多更好的中成药产品,特别是要更多地生产治疗常见病难治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硬化、乙肝、丙肝、肺结核、慢性阻塞性气管炎、艾滋病、糖尿病、高血压、前列腺肥大等等)的药物, 投入世界市场,为国内外人民医疗保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