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试卷
资料仅供参考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 试卷 (课程代码 00319)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7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现代社会中规模最大的组织是
A.行政组织 B.司法组织 C.企业组织 D.事业组织
2.在行政组织的研究方法中,着重从整体和部分、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来把握行政组织整体的方法是
A.系统分析的方法 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C.静态的研究方法 D.纵向的研究方法
3.古代奴隶主民主共和政体的典型国家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雅典 D.古印度
4.被法国行政学者称为“行政二头制”现象的是
A.总统单独享有最高行政权 B.总理单独享有最高行政权
C.总统和总理都享有最高行政权 D.总统和议会都享有最高行政权
5.第一次提出将议事权力、司法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区别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马基雅弗利 D.密尔
6.韦伯认为法理型权威最适宜的组织形式是
A.民主制 B.集中制 C.官僚制 D.分权制
7.邓小平的行政组织思想强调行政组织应
A.以经济职能为中心 B.以政治职能为中心
C.以社会职能为中心 D.以环境保护职能为中心
8.提出“编制就是法律”这一论断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9.向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大提供财政预算文件,组织和实施全国内的一些财经类职称或职业资格考试,这属于行政组织的
A.外部目标 B.内部目标 C.纵向目标 D.横向目标
10.在评估方法中,发放一些统计表格让组织成员自己评估目标实现的情况属于
A.数据分析 B.现场评估 C.自我评估 D.内部评估
11.行政组织结构的实质是
A.以职位为内容进行分工 B.以职能为内容进行分工
C.以层级为内容进行分工 D.以制度为内容进行分工
12.体现一个单位或一个行政首长能有效地管理下级单位或人数的是
A.管理权限 B.管理层级 C.管理手段 D.管理幅度
13.同一层级政府的各个行政部门均受同一行政组织首脑机关领导的行政组织体制是
A.委员会制 B.分离制 C.首长制 D.完整制
14.按工作性质和职能划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属于
A.咨询机关B.信息机关C.监督机关D.决策机关
15.一般而言,决定行政组织具体形式和地位的是
A.生产力发展状况 B.生产关系变化 C.国体 D.政体
16.自秦汉以来,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一些特殊的行政组织,元明清时期设置的是
A.边郡 B.羁縻府、州、县 C.土司制度 D.藩镇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主要是指行政组织的
A.物资设备 B.规章制度 C.图书资料 D.经费
18.决定一个行政组织是团结或分裂的关键是
A.行政领导者与一般人员之间的关系 B.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
C.行政领导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D.一般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
19.最早并系统提出目标管理的学者是
A.法约尔 B.泰罗 C.德鲁克 D.西蒙
20.“为事择人者治,为人择事者乱”,这说明行政组织编制应遵循
A.动态调整原则 B.职能决定原则 C.依法管理原则 D.协调平衡原则
21.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总理提请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B.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C.国务院决定 D.国务会议决定
22.行政组织编制管理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
A.职能管理 B.人员编制管理 C.机构管理 D.管理经费
23.日本1995年完全确立的发展模式是
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B.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C.政府主导型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D.市场主导型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24.行业协会、税务代理机构等组织,在中国属于
A.行政机关 B.企业单位 C.社会中介组织 D.社会团体组织
2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组织改革一直坚持的关键思路是
A.以转变职能为中心 B.以市场为中心
C.以精简机构为中心 D.以精简人员为中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组织精神要素的有
A.目标 B.权责结构 C.人际关系 D.人员 E.经费
27.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有
A.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会议分为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B.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须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C.中国政府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D.中国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机关的编制,都由国家统一编制预算,由财政统一支
付经费
E.中国人民银行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
28.行政组织目标的作用主要有
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整合作用 D.宣传作用 E.管理工具作用
29.新公共管理运动给行政组织体制带来观念上的冲击,下列符合其主张的观点有
A.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是借助市场机制提高行政效率
B.新公共管理倾向予在行政组织中实施首长制
C.新公共管理倾向于在行政组织中实施委员会制
D.新公共管理主张减少组织的层级,扩大管理幅度
E.新公共管理主张增加组织层级,缩减管理幅度
30.下列关于非正式组织的观点,正确的有
A.激发工作热情 B.缓解紧张情绪
C.增强行政组织的内聚力 D.有可能抵制管理
E.进行正式的组织分工
31.下列属于当代西方行政组织改革主要内容的有
A.重新界定政府职能 B.重塑政府形象
C.增强政府回应性 D.再造政府流程
E.改革人事制度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3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2.简述新公共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
33.简述邓小平关于行政组织必须加强法制建设的思想。
34.简述行政组织的主要外部目标。
35.简述行政组织效能原则的基本要求。
36.简述行政组织编制设计的基本程序。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7.试述行政组织创立良好民族环境的主要措施。
38.评述日本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4分)
39. 2月26日上午,一场特殊的交接工作在某省商务厅举行,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为经信委)将32名编制人员以及代管的5个驻外办事处整体移交给省商务厅管理。同一天,该省政府网站挂出了3份文件,分别是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商务厅的机构改苹和职责整合方案,标志着内外贸合一的省商务厅正式成立,省经信委下设大数据管理局,原省物价局撤销后职能并入省发改委,省卫生厅与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和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合并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原本分散在质检、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统一划归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截至 8月,该省已累计取消和调整省级行政审批事项达660项,同时还因地制宜地探索并推出各种权力清单、职责清单及监管清单。改革有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合并重组之后机构协调与运作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问题:(1.结合案例分析,该省行政组织变革可能面临的阻力。(9分)
(2)请你结合该省改革实践,分析克服上述阻力需做好哪些工作?(5分)
答案
一、单选题
1.A 2.A 3.C 4.C 5.B 6.C 7.A 8.D 9.A 10.C 11.B 12.D 13.D 14.A 15.D
16.C 17.A 18.C 19.C 20.B 21.A 22.B 23.A 24.C 25.A
二、多选题
26.ABC 27.ABCDE 28.ABCE 29.ABD 30.ABCD 31.ABCDE
三、简答题
32.(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效率至上”的反思与批判。
(2)主张将“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的变革。
(3)提出公共行政组织存在着分配、整合、边际交换和社会感情等四种基本运作过程。
33.(1)必须加强组织制度建设。
(2)重视组织机构编制立法。
(3)主张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
(4)强调必须建立科学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34.(1)维护社会公平。
(2)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3)回应社会公众的要求。
(4)提供公共服务。
35.(1)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尽量精简。
(2)层级与幅度要适中。
(3)进行专业化分工。
(4)简化办事程度。
36.(1)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2)拟制方案,分析选优。
(3)试行实施,反馈调整。
(4)依法呈报,核定实施。
四论述题
37.(1)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及风俗习惯。
(2)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4)积极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5)结合实际,适当展开论述。(占3分)
38.(1)行政组织改革过程中强调民主参与和公开透明。
(2)注重依法改革,排除改革的随意性。
(3)根据形式的发展,积极主动地进行行政改革。
(4)结合实际,适当展开论述。(占3分)
五.案例分析题
39.(1)阻力:来自行政组织自身的“经济人”特性; 资历较高者、年长者的阻力; 人际关系阻力;对变革后接掌高效的新秩序和廉政勤政的新作风不适应而产生的阻力;对陌生事物的疑虑、对变革后果不了解而产生的阻力。
(2)方法:克服利益本位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无畏的精神积极推动行政组织的变革;广泛宣传和深入动员,形成有利于变革的舆论声势,并有针对性地克服心理障碍;发动群众民主参与变革;尽量减少损失和代价,从而减少阻力,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建立专门研究行政组织变革的高层次议事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