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6SrDNA鉴定菌株的标准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459667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SrDNA鉴定菌株的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6SrDNA鉴定菌株的标准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SrDNA鉴定菌株的标准操作规程 14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6SrDNA鉴定菌株的标准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经过特定引物对细菌的16SrDNA片段进行PCR扩增,然后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比对,快速获得细菌种属信息的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未知细菌的快速种属分析,以及为细菌的生化鉴定提供指导信息。 2. 方法和原理 16SrDNA鉴定是指用利用细菌16SrDNA序列测序的方法对细菌进行种属鉴定。包括细菌基因组DNA提取、16SrDNA特异引物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DNA测序、序列比对等步骤。是一种快速获得细菌种属信息的方法。 细菌rRNA(核糖体RNA)按沉降系数分为3种,分别为5S、16S和23S rRNA。16S rDNA是细菌染色体上编码16S rRNA相对应的DNA序列。16S rDNA由于大小适中,约1.5Kb左右,既能体现不同菌属之间的差异,又能利用测序技术较容易地得到其序列,故被细菌学家和分类学家接受。 在 16S rRNA 分子中,可变区序列因细菌不同而异,恒定区序列基本保守,因此可利用恒定区序列设计引物,将16S rDNA片段扩增出来,利用可变区序列的差异来对不同菌属、菌种的细菌进行分类鉴定。 16SrDNA序列的前500bp序列变化较大,包含有丰富的细菌种属的特异性信息,因此对于绝大多数菌株来说,只需要第一对引物测前500bp序列即可鉴别出细菌的菌属。针对科学论文发表或是前500bp无法鉴别的情况,需要进行16SrDNA的全序列扩增和测序,得到较为全面的16SrDNA的序列信息。 由于测序仪一次反应最多只能测出700bp的有效序列,为了结果的可靠性,一般将16SrDNA全长序列分成3部分进行测序。 16SrDNA 27F 519R 357F 1115R 926F 1492R 3对引物正反向测通后,拼接成1500bp左右的16SrDNA序列。 3. 设备和材料 1 2 3 3.1 器材 移液器(1000μL、200μL 、100μL、10μL);涡旋振荡器;Eppendorf MixMate;离心机;水浴锅;电泳仪;制冰机;低温冰箱;PCR仪:Veriti 96 Well Thermal Cycler; 凝胶成像仪:VersaDoc MP 4000;基因分析仪:AB3500、AB3130 3.2 试剂 DNA快速提取试剂:PrepMan Ultra;琼脂糖;PCR试剂:Taq酶,10×Taq Buffer(Mg2+),dNTPs,ddH2O等; ExoSAP-IT;测序试剂:BigDye Terminator,5×Sequencing Buffer;BigDye XTerminator Purification Kit; 3.3 耗材 移液器吸头:1000μL、200μL、10μL;离心管:1.5mL、200μL;Micro AmpTM Optical 96-Well Reaction Plate;Micro AmpTM Optical Adhesive Film; 3.4 引物 16SrDNA 名称 序列 扩增长度 第1部分 正向引物27F 5'-AGA GTT TGA TCC TGG CTC AG-3' 500 bp左右 反向引物519R 5'- GWA TTA CCG CGG CKG CTG -3' 第2部分 正向引物357F 5'- CTC CTA CGG GAG GCA GCA G-3' 750bp左右 反向引物1115R 5'-AGG GTT GCG CTC GTT GC-3' 第3部分 正向引物926F 5'- AAA CTY AAA KGA ATT GAC GG-3' 560 bp左右 反向引物1492R 5'-TAC GGC TAC CTT GTT ACG ACT T-3' 其中M=C:A, Y=C:T. K=G:T, R=A:G, S=G:C. W=A:T; all 1:1 序列比对 测序反应 产物纯化 基因扩增 核酸提取 4. 操作流程 5. 实验方法 4 5 5.1 核酸提取: 挑取单菌落,然后置于装有100μLPrepMan Ultra的离心管中,涡旋震荡混匀30s左右,然后100℃水浴10min后,以离心机最大转速离心3min,取10μL上清液与490μL ddH2O(即稀释50倍),混匀作为下步PCR的模板DNA。提取的DNA于-20℃保存。 5.2 基因扩增 5.2.1 PCR反应体系 试剂 使用量(25μL体系) 模板DNA 2μL(10ng~100ng) Taq酶(5U/μL) 0.2μL 10×Taq Buffer(Mg2+) 2.5μL dNTPs(各2.5mM) 2μL 引物F(1μM) 5μL 引物R(1μM) 5μL ddH2O 8.3μL 备注:DNA模板量一般在100 ng以下,必要时可进行梯度稀释,确定最佳的DNA模板使用量。PCR反应体系应在冰中配置,然后置于冰箱中冷却3~5min,最后放于PCR仪上进行反应,这种冷启动法可增强PCR扩增的特异性。 5.2.2 PCR反应条件 94℃:10min 94℃:30s 30Cyc 58℃:30s 72℃:45s 72℃:5min 4℃:∞ 5.2.3 电泳 称取1g琼脂糖置于100mL TAE电泳缓冲液中,加热融化,待温度降至60℃左右时,均匀铺板,制成1%的琼脂糖凝胶。PCR反应结束后,加样,以100V电压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结束后,染色,用凝胶成像仪观察,拍照,记录实验结果。 5.3 产物纯化 5.3.1 每5μLPCR产物加入2μL ExoSAP-IT试剂,混匀。 5.3.2 放入PCR仪中,37℃温育15min, 80℃温育15min。 5.3.3 纯化后的PCR产物做为下一步测序反应的模板。 5.4 测序反应 5.4.1 测序反应体系 试剂 使用量(10μL体系) 模板DNA 1μL 引物 (1μM) 1.6μL BigDye Terminator 1μL 5×Sequencing Buffer 1μL ddH2O 5.4μL 5.4.2 测序反应条件 96℃:2min 96℃:30s 30Cyc 55℃:15s 60℃:4min 4℃:∞ 5.4.3 测序反应纯化(BigDye XTerminator Purification Kit) 5.4.3.1每管加入27μL SAM Solution和6μL BigDye XTerminator Solution。 5.4.3.2放在Eppendorf MixMate 上 rpm震荡30min。 5.4.3.3在离心机上以1000×g离心2min。 5.4.3.4每管吸取10μL上清液于96孔板中,放入测序仪中测序。 5.5 序列比对 基因测序仪得到的测序结果,在MicroSEQ微生物鉴定系统中进行比对,得到菌种的种属信息。 6. 关键说明 1 2 3 4 5 6 6.1 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时,对于细胞壁比较薄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可挑取一菌环菌株,置于100μL ddH2O 中,混匀,沸水热变性10min后,离心3min分离,稀释50倍后做为PCR模板。必要时做梯度PCR确认最佳的模板量。 6.2 PCR及测序反应时,为了保证酶的活性,整个体系应在冰中配置;然后置于低温冰箱中冷却3~5min,最后放于PCR仪上进行反应,这种冷启动法可增强PCR扩增的特异性。 6.3 16SrDNA序列的前500bp序列变化较大,包含有丰富的细菌种属的特异性信息,因此对于绝大多数菌株来说,只需要第一对引物测前500bp序列即可鉴别出细菌的菌属。针对科学论文发表或是前500bp无法鉴别的情况,需要进行16SrDNA的全序列扩增和测序,得到较为全面的16SrDNA的序列信息。具体参照附录。 PCR出现非特异性条带的原因:一是引物与靶序列不完全互补、 或引物聚合形成二聚体。二是Mg2+离子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及PCR循环次数过多有关。其次是酶的质和量,往往一些来源的酶易出现非特异条带而另一来源的酶 则不出现,酶量过多有时也会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其对策有:必要时重新设计引 物。减低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降低引物量,适当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 数。适当提高退火温度或采用二温度点法(93℃变性,65℃左右退火与延伸)。 PCR扩增有时出现涂抹带或片状带或地毯样带。其原因往往由于酶量过多或酶的质量 差,dNTP浓度过高,Mg2+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循环次数过多引起。其对策有:减少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②减少dNTP的浓度。适当降低Mg2+浓 度。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 用RT阴性对照检测是否被基因组DNA污染。 模板浓度过高 10ul体系100ngDNA 附录 (资料性附录) 1. 细菌16SrDNA 三部分的PCR结果电泳图 3 2 1 M bp 1000bp 750bp 500bp 250bp 100bp M:DL ; 1:引物27F和519R的PCR产物(第1部分500bp) 2:引物357F和1115R的PCR产物(第2部分750bp) 3:引物926F和1492R的PCR产物(第3部分560bp) 2. 细菌16SrDNA鉴定结果 1 2 2.1 16SrDNA前500bp即可反映细菌的种属信息: 菌株TL140924的鉴定结果 2.2 16SrDNA前500bp不足以反映细菌的种属信息: 菌株70528的鉴定结果 2.3 16SrDNA的全序列信息: 菌株70528的鉴定结果 如附录2.2、2.3所示,当待测菌株的16SrDNA前500bp序列不足以将待测菌株与库中菌株区分时,则需要测其16SrDNA全长序列以将其区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