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2019)-04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提纲-公开课.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50725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2019)-04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提纲-公开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认识和实践(1)认识的含义与形式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形式或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比较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内涵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水平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联系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顺利发展,而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挫折。(2)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其基本形式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属于实践】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特点:特点解读区别所在点睛之词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观事物)和实践的手段(工具设备)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

3、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坚持这点,在实践观点上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主体、对象、手段、结果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所在。坚持这点,在实践问题上 坚持了辩证法。计划、方案、规划”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强调“合作”等,受横向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强调历史过程,受纵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特别提示】实践的第一、二

4、个特点并不矛盾,主体的客观性渗透着能动性,意识能动性以客观性为基础。夸大客观物质性否定主观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物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关系内容区分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无到有”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

5、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关键点“实践有新的需要”“新的认识工具出现”“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提高”。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没有谈到指导的结果如何。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

6、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否则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认识指导实践成果了或者失败了,谈到了指导实践的结果。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特别提醒】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实践;获取知识的途径可以是书本、网络.等间接经验;也可以是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标志性关键词法理论关键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针对、立足、基于、按照、根据 (问题、现状、特点、情况、形势、影响),提出、制定、出台、调整、颁布(理论、方针、政策、规划、措施、方案)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在 (主题、路线、方针、措施、制度)下,促进(事业、活动、实践、活动)取得(成就、胜利

7、、发展、前进、成功)等【总结】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方法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我们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具有绝对性)(真理不能等同于客观实在)(1)真理与谬误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8、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严格的界限,二者不能混淆。(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具有相对性)(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

9、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特别提醒】全面理解真理含义特点解读方法论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内容客观,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发展真理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要正确对待谬误(真理和谬

10、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角度含义原因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

11、、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认识不是直线前进,也不是循环运动)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特别提醒】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但不能说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因为它否定了真理的判断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观点是错误的。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不能认为被超越的真理中包含错误的内容。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已经确定的真理,在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下,永远是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