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达标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4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其根本目的是()A发展旅游业B改善生态环境C发展畜牧业D増加木材产
2、量2、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花粉落在上的过程叫作传粉B能产生花粉,花粉中含有精子C桃的可食用部分是由发育而成的D和组成雄蕊,组成雌蕊3、小红在探究“外界溶液浓度对植物细胞吸水的影响”时,将新鲜萝卜切条后放置于浓盐水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萝卜条会( )A长度变长B体积变大C硬度变小D没有变化4、请你从有利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的角度分析,冬暖式塑料大棚能够栽培反季菜的主要原因是冬暖式塑料大棚能够( )A保持水分B提高温度C提供氧气D防治病虫害5、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被誉为“岁寒三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都能产生种子,属于被子植物B茎都能不断长粗C“笋
3、有多大,竹有多粗”,说明竹子茎中没有形成层D松的果实外面有木质的鳞片6、下面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B植物的根也能进行呼吸作用C呼吸作用能为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呼吸作用必须有氧的参与7、植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A叶绿体B线粒体C染色体D细胞核8、如图表示的是白天发生在植物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甲、乙表示生理过程,表示某种气体。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表示的是二氧化碳,甲表示的是光合作用B绿色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在了甲过程C乙过程分解的有机物是甲过程制造的有机物D植株的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物的甲过程9、今年秋天,某村村民收获了一个重
4、5.5千克的红薯,红薯甘甜可口,其中所储存的糖类物质主要来源于( )A根的吸收作用B叶的光合作用C茎的输导作用D根的贮存作用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肾蕨、向日葵都用种子繁殖B杨树、银杏都是乔木C藕、红薯是植物的根D月季、串红都是木本植物第卷(非选择题 6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_植物。2、我国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中,有不少举世瞩目的珍惜特有树种,例如_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3、仔细观察玉米种子结构图,回答问题。在下图中滴加碘液变蓝的是 _,玉米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是_,它是由 _、 _、 _和 _构成的。
5、4、松的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_包被5、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_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_作用。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传粉和受精完成后,花的大部分都凋落,但子房可以继续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_)2、植物的根吸收的水能到达顶端的叶,这主要是蒸腾作用的拉力。(_)3、根尖分生区有大量的根毛,能大大增加吸收面积。(_)4、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湖水泛绿的原因是藻类大量繁殖。(_)5、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在根上进行。(_)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1、探究: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的关系。结合下面的资料完成探究活动。韭菜与韭黄是
6、我们常吃的蔬菜,它们都是由韭菜的幼芽发育而来的。韭菜长在阳光下,是绿色的。如果用泥土或黑色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将要发芽的韭菜植株上,生长出来的就是浅黄色的韭黄了。如果给予生长中的韭黄以光照,过一段时间后,它又变成绿色的韭菜了。(1)根据以上资料,你提出的问题是_。(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你做出的假设是_。实验设计:取一定量的韭菜种子分成两份,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容器中,保证种子的萌发条件。然后将甲放到_下培养,将乙放到_处培养。几天以后,甲容器中的幼苗是绿色的,乙容器中的幼苗是_色的。(3)本实验的变量是_。(4)得出的结论是_。(5)实验中用到的韭菜种子是一定量的,而不是一粒种子,原因是_。2、实
7、验题二: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用图中的数字排序)。(2)步骤滴碘液后,叶片的变化是:见光部分_,遮光部分_。(3)该实验证明了,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_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退耕还林、还草;“三废”的综合治理;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等。【详解】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8、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为此,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区、西部山区的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还草、还林。林区以及广大草原地区,已经开垦的农田,必须退耕,适于发展林业的植树,适于发展牧业的种草,使那里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这一举措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方式,初步达到了保护生态和提高农牧民生产与生活水平的双重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故选B。2、C【分析】图中:柱头,花柱,子房壁,胚珠,花药,花丝,子房。【详解】A花药中含有花粉,花粉落到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
9、A正确。B花药内有花粉,每个花粉里有两个精子,B正确。C桃子的可食用部分属于果皮,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C错误。D桃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其中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D正确。故选C。3、C【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详解】浓盐水的浓度大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将失水。因此,一段时间后,萝卜条变短,硬度变小。故选C。4、B【分析】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详解】我们知道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
10、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植物的生长亦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在寒冷季节往往这两方面不足。利用塑料大棚、温室栽培种植可以保湿、保温使蔬菜破季上市。在冬天主要就是温度低,冬暖式塑料大棚能够栽培反季节蔬菜的主要原因是冬暖式塑料大棚能够提高温度,B符合题意。故选B。5、C【分析】题干中的松属于裸子植物,竹属于被子植物,梅属于被子植物。【详解】A松、竹、梅都是种子植物,都能够产生种子,其中的竹和梅属于被子植物,松是裸子植物,A错误。B松、梅是木本植物,其茎内的维管束中有形成层,形成层是分生组织,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茎加粗;竹子为禾
11、本科植物,虽然是木质的,但其只有节部居间分生组织,茎长高的速度很快,但茎不能无限加粗,因为没有木本植物的位于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形成层,B错误。C竹子的地下茎竹鞭上能形成竹笋,由竹笋长成新的竹子,其茎内的维管束中有形成层,形成层是分生组织,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茎加粗,C正确。D松是裸子植物,其种子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因此松的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没有果实,D错误。 故选C。6、D【分析】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详解】A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作用停止,细胞就会死亡,正确。B只要是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根也能进行
12、呼吸作用,正确。C呼吸作用呼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同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正确。D生物的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故呼吸作用必须有氧的参与,错误。故选D。7、B【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据此答题。【详解】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所以植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故选B。8、B【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
13、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3)如图所示:图示甲表示光合作用,表示二氧化碳,乙表示呼吸作用。【详解】A根据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可知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A正确。B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而不是主要用于甲光合作用过程,B错误。C乙表示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乙过程分解的有机物,是甲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C正确。D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这一生理过程,制造的有
14、机物就会减少,D正确。故选B。9、B【分析】红薯块根中的淀粉是由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再运输到块根细胞的。【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在植物体中可转变成各种糖分)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红薯是地下块根,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体、主要作用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进行运输;茎的作用是输导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供给叶、果实,将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供给根、果实。因此,红薯块根中的淀粉是由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再运输到块根细胞的。故选B。10、B【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
15、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详解】A肾蕨是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向日葵是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错误。B杨树是被子植物、银杏是裸子植物,都是乔木,正确。C藕是地下茎、红薯是植物的根,错误。D月季是木本植物,半常绿低矮灌木;串红是亚灌木状草本植物,高可达90厘米,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1、被子【分析】种子植物根据外面有无果皮的保护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详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种子是否裸露,有无果皮包被,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
16、物;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2、银杉【详解】我国的高等植物有3万种之多,名列世界第三位。1955年夏季,中国的植物学家钟济新带领一支调查队到广西桂林附近的龙胜花坪林区进行考察,发现了一株外形很像油杉的苗木,后来又采到了完整的树木标本,他将这批珍贵的标本寄给了陈焕镛教授和匡可任教授,经他们鉴定,认为就是地球上早已灭绝的,只保留着化石的珍稀植物银杉,因此银杉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3、2胚乳 胚 3子叶 4胚芽 5胚轴 6胚根 【分析】图中:1果皮和种皮,2胚乳,3子叶,4胚芽,5胚轴,6胚根,7胚。【详解】玉米种子由种皮、胚、胚乳组成。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
17、小的生命体,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胚乳。所以,在题图中滴加碘液变蓝的是2胚乳,玉米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是胚,它是由3子叶、4胚芽、5胚轴和6胚根构成的。 4、果皮【详解】松属于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指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5、水蒸气 蒸腾作用 【详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18、。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因此,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三、判断题1、正确【分析】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详解】传粉和受精完成后,花的大部分都凋落,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故说法正确。2、正确【分析】蒸腾作用
19、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详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所以植物的根吸收的水能到达顶端的叶,这主要是蒸腾作用的拉力。故本题说法正确。3、错误【详解】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很小,排列紧密,并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有大量的根毛是根尖的成熟区,题干说法错误。4、正确【详解】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体现了环境
20、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来了,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藻类在水中自养飘浮,使春水荡漾着绿波。该表述正确。5、错误【分析】光合作用的器官是绿色植物的含叶绿体的细胞,比如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详解】光合作用可以为植物制造养料,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使空气更加清新。叶子里面含有叶绿素,叶绿素是绿色的,植物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养料,补充养分。四、实验探究1、(1)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有关系吗(2) 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有关系 光 黑暗 浅黄 (3)光(4)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有关系(5)避免误差【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21、和表达交流。(1)提出问题是探究实验的前提和基础,根据以上资料,你提出的问题是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有关系吗?(2)作出假设是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所实验的假设是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有关系,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叶片细胞内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能形成叶绿素。因此,取一定量的韭菜种子分成两份,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容器中,保证种子的萌发条件。然后将甲放到光下培养,将乙放到黑暗处培养。几天以后,甲容器中的幼苗是绿色的,乙容器中的幼苗是浅黄色的,因为缺少光照没有形成叶绿素。(3)通过(2)分析可知,本实验的变量是光。(4)有光照能够促进叶绿素的形成,没有光照则不能形成叶绿素,得出的结论是叶绿
22、素的形成与光照有关系。(5)探究实验的生物样本数量要适中,数量过少易出现偶然性,实验结果缺少说服力。因此,实验中用到的韭菜种子是一定量的,而不是一粒种子,原因是避免误差。2、(1) (2) 变蓝 不变蓝 (3) 淀粉 光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的就是对照组。(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图中表示暗处理,表示滴加碘液,去掉黑纸片,摘下叶片,观察颜色,表示部分遮光,酒精脱色,表示用水清洗;因此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2)步骤滴碘液后,叶片的变化是:见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能变蓝;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能变蓝。(3)这个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