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术讨论—第六节--慢性咽炎.ppt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9815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讨论—第六节--慢性咽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术讨论—第六节--慢性咽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术讨论—第六节--慢性咽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术讨论—第六节--慢性咽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术讨论—第六节--慢性咽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王付,研究生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连续被评为“我最喜爱的教师”,方剂学科带头人兼学科主任。出版伤寒杂病论著作居全国历代(ldi)研究者之首位;出版研究经方著作居全国历代研究者之首位;出版独著著作居全国中医学界之首位;发表学术论文居全国方剂学界之首位;每周六上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7诊室上班;网站:王付经方论坛 第一页,共二十二页。学习伤寒杂病论的有关参考用书 伤寒杂病论增补用方 伤寒杂病论思辨要旨(yozh)伤寒杂病论释疑解惑 伤寒杂病论症状鉴别与治疗 伤

2、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 伤寒杂病论临床用方必读第二页,共二十二页。第六节第六节慢性咽炎慢性咽炎咽炎(pharyngitis)是临床中常见病之一,根据其临床表现特征又分为急性咽炎与慢性咽炎。急性咽炎(acutepharyngitis)是咽粘膜、粘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而慢性咽炎(chronicpharyngitis)多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咽粘膜、粘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的一种疾病。急性咽炎用西药常常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而西医治疗慢性咽炎则没有中药作用明显,所以本节重点论述(lnsh)慢性咽炎从中医辨治,当然本节辨治内容同样适用于急性咽炎,合理应用同样能取得最佳疗效。第三页,共二十二页

3、。根据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基本辨治准则,本节所论内容不仅能治疗慢性咽炎,还能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或慢性喉炎等病证表现而符合慢性咽炎的基本证型者,以此(yc)若能合理用方用药则能明显改善慢性扁桃体炎或慢性喉炎等病的症状表现,或取得预期治疗效果。预防: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少用烟酒,起居有节,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物理、化学等物质侵袭,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第四页,共二十二页。一、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法一、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法【病因病理病因病理】1病因(1)急性咽炎转变而来。(2)细菌感染: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等。(3)病毒侵袭: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4、4)全身因素:各种慢性(mnxng)疾病如贫血,便秘,下呼吸道慢性(mnxng)炎症,上消化道炎症,心血管疾病,新陈代谢障碍,肝脏及肾脏病变等都可继发本病。(5)其他原因:如物理、化学等因素,异常气味刺激等。第五页,共二十二页。2病理细菌感染或病毒侵袭,或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引起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血管扩张,浆液渗出,黏膜上皮及下层水肿等。(1)慢性单纯性咽炎:以咽黏膜层充血、黏膜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黏膜腺肥大,分泌亢进(kngjn)为主。(2)慢性肥厚性咽炎:以咽黏膜层充血肥厚、黏膜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呈条索状增厚为主。(3)萎缩性咽炎:以咽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萎缩变薄,上皮细胞退化变

5、性,腺体萎缩,分泌减少为主。第六页,共二十二页。【病证表现病证表现】以鼻咽干燥,咽痛,咽痒,咽干,咽有异物,头痛,头晕,乏力,消化不良,或恶心,或低热等为主要表现。【检查与诊断检查与诊断】1体征检查口咽及鼻黏膜(ninm)慢性充血,增生肥厚覆以分泌物,或咽黏膜(ninm)萎缩变薄。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偏高,或正常。3根据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而诊断为慢性咽炎。第七页,共二十二页。【治疗方法治疗方法】1对症治疗(1)发热处理:可选用阿斯匹林,或地塞米松等。(2)疼痛处理:可选用口服可待因,每次0.03g,每日23次。2抗感染治疗:抗生素可选用青霉素G钠80U肌肉注射,或选用红霉素、氨苄

6、青霉素等;或选用磺胺类药物等。3抗病毒治疗:选用口服吗啉双胍,每次0.03g,每日3次。4其他疗法:可选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shnglynshu)漱口,或选用封闭疗法,或激光照射等。第八页,共二十二页。二、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二、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热毒蕴结证热毒蕴结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咽痛,或咽肿,或吞咽不利。2辨证要点口渴欲饮水,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数。3可能伴随的症状发热,或恶寒,或咳嗽,或咯痰,或咽中灼热干燥。【治则与选方】清热解毒利咽;可选用凉膈散与桔梗(jigng)汤合方。【处方用药】川大黄6朴硝6甘草6g山栀子3薄荷3黄芩3g连翘12g桔梗10生甘草18第九页,共二十二页。【服用

7、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薄荷后下煎煮20分钟。温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热甚者,加石膏、知母,以增强清热泻火;若肿痛甚者,加薄荷、牛蒡子、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利咽;若大便干结者,加芒硝、玄参,以软坚润燥泻下等。【药物功效】方中大黄通下热结。连翘清热解毒。黄芩、栀子(zhz)、竹叶,清热泻火,导热下行。芒硝软坚散结泻热。薄荷辛凉清热利咽。桔梗苦平清热利咽。生甘草益气泻火,解毒利咽。第十页,共二十二页。气郁夹瘀证气郁夹瘀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咽痛,或咽肿,或吞咽不利。2辨证要点表情沉默,舌质暗或瘀紫,苔薄,脉弦或涩。3可能伴随的症状咽肿

8、暗红或夹瘀斑,或情绪低落,或咳嗽少痰,或咽中拘急,或胸胁胀痛。【治则与选方】行气解郁,利咽止痛;可选用四逆散、桂枝茯苓丸与桔梗(jigng)汤合方。【处方用药】柴胡12枳实12芍药12炙甘草12g桂枝12茯苓12牡丹皮12桃仁12g桔梗10生甘草18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服用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温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气郁甚者,加陈皮、青皮,以行气解郁;若咽痛甚者,加大桔梗、甘草用量,再加薄荷、牛蒡子,以解毒利咽,缓急止痛;若瘀甚者,加丹参、川芎、当归,以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若咳嗽者,加射干、半夏,以利咽止咳等。【药物功效】柴胡

9、疏肝解郁,升达阳气(ynq)。芍药敛阴柔肝,泻肝缓急。枳实行气破滞,解郁降逆。桂枝通达经脉。丹皮凉血散瘀。桃仁活血化瘀。茯苓渗利湿浊。桔梗宣肺利咽止痛。炙甘草益气。生甘草清热解毒,助桔梗利咽解毒。第十二页,共二十二页。阴虚热扰证阴虚热扰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咽痛,或咽干,或声音嘶哑。2辨证要点五心烦热,渴欲饮水,舌红少苔,脉细或数。3可能伴随的症状干咳少痰,或盗汗,或痰少而粘,或咽痒,或咽肿,或大便干结。【治则与选方】滋阴生津,清热利咽;可选用养阴清肺汤与泻心汤合方。【处方用药】大生地黄18g麦冬12g生甘草5g玄参10g贝母9g丹皮9g薄荷6g白芍9g大黄(dihung)6g黄连3黄芩3g

10、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服用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温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阴虚甚者,加熟地黄、天冬,以滋养阴血;若热毒甚者,加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散结;若燥热甚者,加石斛(shh)、玉竹、石膏,以清热滋阴润燥等。【药物功效】方中生地黄养阴生津,凉血清热。玄参养阴生津,泻火解毒。麦冬清热养阴生津。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肿。白芍敛阴缓急,养血泻热。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散结。薄荷辛凉轻散,疏利咽喉。大黄、黄连、黄芩,清热泻火,导热下行。生甘草益气泻火,解毒利咽。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津气两虚证津气两虚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咽痛,或咽干,或

11、声音嘶哑。2辨证要点五心烦热,少气乏力(fl),舌红少苔,脉弱或细数。3可能伴随的症状心烦急躁,或面色不荣,或咳嗽少痰,或痰中带血,或咽肿痛,或大便干结。【治则与选方】益气养阴,利咽止痛;可选用麦门冬汤与桔梗汤合方。【处方用药】麦门冬168g半夏24g人参9g粳米18g大枣12枚桔梗9生甘草18g第十五页,共二十二页。【服用方法(fngf)】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温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阴虚甚者,加玄参、生地黄、天冬,以滋阴养阴;若咽痛甚者,加牛蒡子、薄荷、赤芍,以清热解毒,缓急利咽;若肿痛甚者,加丹皮、赤芍、白芍,以凉血散瘀,消肿止痛;

12、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以泻热通便等。【药物功效】方中重用麦门冬养阴生津,滋液润燥。人参益气生津。粳米、大枣,补益脾胃,化生阴津。半夏开胃行津,调畅气机,降肺止逆,并制约滋补药壅滞。桔梗宣肺利咽止痛。生甘草清热解毒,助桔梗利咽解毒。第十六页,共二十二页。第一章消化疾病第三节第三节从虚证治从虚证治一、气阴两虚证二、脾胃(pwi)阴虚证三、脾虚夹湿证四、中虚湿热证五、脾胃虚寒证六、阳虚寒凝证七、脾肾虚寒证八、肝阴虚证寒痰郁阻证寒痰郁阻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咽痛,或咽肿胀,或咽溃烂。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或脉无变化。3可能伴随的症状畏寒怕冷,或咽部暗红,或咯痰不利,或声音嘶哑。【治

13、则与选方】散寒通阳,涤痰开结;可选用半夏散及汤与半夏厚朴汤合方。【处方用药】半夏24g厚朴9g茯苓12g生姜(shnjin)15g干苏叶6g桂枝12炙甘草12g第十七页,共二十二页。第一章消化(xiohu)疾病第三节第三节从虚证治从虚证治一、气阴两虚证二、脾胃阴虚证三、脾虚夹湿证四、中虚湿热证五、脾胃虚寒证六、阳虚寒凝证七、脾肾虚寒证八、肝阴虚证【服用(fyn)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温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寒甚者,加细辛、干姜,以温阳散寒;若气虚者,加人参、白术,以益气补虚;若夹郁热者,加丹皮、薄荷、桔梗,以清利咽喉;若痰多者,加陈

14、皮、桔梗、杏仁,以理气化痰利咽等。【药物功效】方中半夏通阳散结,燥湿开结,利咽散结。桂枝通阳化气,开结化饮。厚朴下气开郁,行气化痰,芳香醒脾。茯苓健脾和胃,渗湿利痰。生姜降逆化湿,和胃化痰。干苏叶疏利气机,畅利咽喉,开郁散结。甘草祛痰利咽喉,缓急止痛。第十八页,共二十二页。气郁痰阻证气郁痰阻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咽中如有物阻,或咽肿痛,或咽中拘急。2辨证要点焦虑急躁,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或紧。3可能伴随的症状情绪低落,或咯之不出,吞之不下,或胸闷,或胸满,或脘腹胀满,或不欲饮食,或失眠,或痰多。【治则与选方】顺气消痰,降泄散结;可选用半夏(bnxi)厚朴汤、越鞠丸与桔梗汤合方。【处方用药】半

15、夏24g厚朴9g茯苓12g生姜15g干苏叶6g香附10川芎10栀子10苍术10神曲10g桔梗10生甘草18g第十九页,共二十二页。【服用方法】先以水浸泡方药约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温服,每日分3服。【配伍技巧】若热毒者,加黄连、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清热解毒;若咽痛者,加牛蒡子、薄荷、山豆根,以清热解毒利咽;若红肿者,加丹皮、生地黄、玄参,以凉血散瘀消肿;若痰多者,加贝母、胆南星,以清热化痰利咽等。【药物功效】方中半夏通阳散结,燥湿开结,利咽散结。厚朴下气开郁,行气化痰。茯苓健脾和胃,渗湿利痰。生姜降逆化湿,和胃化痰。干苏叶疏利气机,开郁散结。香附行气解郁,调理(

16、tiol)脾胃。苍术醒脾燥湿。川芎活血止痛。栀子清泻胃热。神曲消食导滞。桔梗宣肺利咽。甘草祛痰利咽喉,缓急止痛。第二十页,共二十二页。医案助读医案助读 马某,女,48岁,郑州人。有20年慢性咽炎病史,服用中西药虽能缓解症状,可停药后咽痛复发,多次检查均未发现咽喉有器质性病变,近因咽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咽肿痛,咽干,心烦急躁,咯痰量少,时有夹血,声音嘶哑,五心烦热,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虚弱。辨为津气两虚证,治当益气养阴,利咽止痛;给予麦门冬汤与桔梗汤合方加味,麦门冬168g,半夏24g,红参9g,粳米18g,大枣12枚,桔梗9,生甘草18g,桂枝10,薄荷12g,玄参24g。6剂,水煎服,

17、每天1剂,每日3服。二诊:咽痛,咽干好转,咯痰夹血消除,复以前方6剂。三诊:声音嘶哑有改善,又以前方6剂。四诊:诸证悉除,又以前方继续治疗2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用方提示:根据咽痛、咽干、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再根据神疲乏力、脉虚弱辨为气虚(qx),因五心烦热、咯痰夹血辨为虚热伤络,以此辨为津气两虚证。方以麦门冬汤滋阴益气,兼以化痰;以桔梗汤清利咽喉,缓急止痛;加玄参清热凉血利咽,薄荷利咽止痛,桂枝通阳散瘀,兼防滋腻药壅滞。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二页。内容(nirng)总结王付,研究生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若肿痛甚者,加薄荷、牛蒡子、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利咽。黄芩、栀子、竹叶,清热泻火,导热下行。大黄、黄连、黄芩,清热泻火,导热下行。若夹郁热者,加丹皮、薄荷、桔梗,以清利咽喉。【配伍技巧】若热毒者,加黄连、蒲公英、紫花地丁(zhuddn),以清热解毒。若咽痛者,加牛蒡子、薄荷、山豆根,以清热解毒利咽。若红肿者,加丹皮、生地黄、玄参,以凉血散瘀消肿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