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必考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小明测量一支2B铅笔的长度数值为15.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AmmBcmCmDkm2、小蒋同学参
2、加体育测试,下列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A铅球成绩为70m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C200m跑步用时29sD跳绳1s跳100次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精确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一般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时间的国际单位是()A小时B秒C毫秒D年5、2022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A3mB3dmC3cmD3mm6、图中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正确的是()ABCD7、光年是()A长度单位
3、B时间单位C速度单位D密度单位8、如图所示,三条线段、的长度分别为、,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BCD9、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避免误差的产生B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减小误差C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10、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误差可以减少,也可以避免C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D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如图
4、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cm;如图乙所示,钟表读数对应的时间为_按照 “X点X分X秒”的格式填写)。2、图中的物块长度为_cm。3、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甲、乙两个木块的长度,甲的长度为_cm,乙的分度值为_cm,乙的长度为_cm。其中测量精确较高的是_(选填“甲”、“乙”)图。4、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选填“A”或“B”),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5、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测量结果应记为_ cm。6、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包括:_、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_、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7、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c
5、m。8、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直径是_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s。9、在做“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时采用多次测量的方法,目的是为了_。有五名同学先后对同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根据数据分析,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10、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到的数据分别是5.77cm,5.75cm,5.76cm,5.4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cm。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在
6、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球就做成了一个摆。伽利略发现:同一个摆,摆长不变时,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总是相等的。想要测出它的周期,怎样能测更准确?请写出你的实验步骤。2、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小于下面一竖(cd)的高度;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等于下面一竖的高度,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答案: _ 3、如何测出地图上青岛到北京铁路线长度?4、小明同学每天都骑自行车上学,他想用自行车和一个钢卷尺测出自家到学校的大概距离,请问如何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测量结果比较准确?5、甲、乙两卷粗细不同的细铜线,甲铜线标签上注明直径是,
7、乙铜线的标签已经模糊不清了,身边只有铅笔,不用刻度尺,你用什么简易办法可以求出乙铜线的直径?(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乙铜线直径与的关系式)-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详解】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2B铅笔的长度略小于18cm,在15.0cm左右。故选B。2、C【详解】A中学生掷实心球的成绩在10m左右,不可能到达70m。所以铅球成绩为70m,不符合实际,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m左右,不可能达到10m。所以立定跳远成绩为10m,不符合实际,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100m跑用时在14s左右,200m跑用时在30s左右,符合实际,故C符合题意
8、;D中学生1min跳绳在180次左右,1s跳3次左右。所以跳绳1s跳100次,不符合实际,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C【详解】A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比如1m=100cm,同一个结果,数值越大,单位越小,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需要同时写数字和单位,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不是估读的位数越多越精确,故C错误,C符合题意;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一般是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C。4、B【详解】ACD小时、毫秒、年都是时间的常用单位,故ACD不符合题意;
9、B秒是时间的国际单位,故B符合题意。故选B。5、C【详解】人指甲长度约1cm,所以百山祖角蟾体长约3c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6、C【详解】A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左边缘对齐,故A错误;BC图中的刻度尺放置错误,在测量规则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平行放置,故B错误,C正确;D使用较厚的刻度尺时尺面要与物体垂直,而图中的厚刻度尺并没有正确放置,故D错误。故选C。7、A【详解】光年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即光年是长度单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C【详解】通过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可得,三条线段、的长度它们的大小关系是,单凭感觉判断长度
10、是不可靠的,需要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9、D【详解】A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也不能避免误差的产生,故A错误;B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到光反射实验的普遍规律,故B错误;C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是真实值与测量值的偏差,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C错误; D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故D正确。故选D。10、C【详解】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故A错误;B误差是由于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等因素所造成,它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故B错误;C采用精密
11、仪器测量,实验方法越合理,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 2.05 10点9分35秒【详解】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2根据时钟的读数方法可知,此时时针超过10,分钟在2的前面,秒钟指向7,所以时间为10点9分35秒。2、2.90【详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左边所对刻度值为2.00cm,物体的右边所对刻度值为4.9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4.90cm-2.00cm=2.90cm3、 3.57(3.563.59) 1 1.8(1.61.9) 甲【详解】1如图甲所示,1cm长度之间有1
12、0个小格,故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甲的长度读数时要确认起始端是否从零刻度开始,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如图乙所示,相邻两个刻度线的长度为1cm,故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3乙刻度尺测量的木块长度为4分度值越小,测量的越精确,故其中测量精确较高的是甲。4、 1mm或0.1cm B 2.50【详解】1每大格1cm,每大格分为10小格,则分度值为0.1cm。2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故B正确。3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物体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右端所对刻度为2.50cm,则被测长度为2.50cm。5、1.58【详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
13、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金属块左端与7.00cm对齐,右端与8.58cm对齐,所以金属块的长度为6、 提出问题 分析与论证【详解】12根据科学探究的七个主要环节可知,科学探索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和合作七个环节。7、2.70【详解】由图知,刻度尺上每大格表示1cm,平均分成了10小格,分度值为0.1cm;木块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7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8、 1.20 337.5【详解】1直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纽扣左边读数为2.00cm,右边读数为3.20cm,纽扣的直
14、径为3.20mm-2.00mm=1.20cm2秒表的小盘分度值为0.5min,大盘分度值为0.1s,小盘的指针指在5min6min之间,大盘指在37.5s处,故整个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9、 减小误差 14.82cm 1mm【详解】1在做“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时,多次测量记录多组数据,是通过取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2观察五次测量结果,14.82cm的准确值与其他四次不同,因此此数据是错误的。3从测量结果看,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10、5.76【详解】四次测量数据中,“5.46cm”与其它三次相差较大,是错误的数据,应舍去。将其它三次测量数据
15、取平均值即为该物体的长度,则该物体的长度为l=5.76cm三、简答题1、见解析【详解】实验步骤:(1)取一个小螺帽系在长绳的下端,悬挂起来让其摆动,用停表测其摆动20次的时间,算出其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2)改换不同质量的小螺帽系在长绳的下端,做几次同样的实验,比较各次实验中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2、用刻度尺测量或用圆规比较本题主要是通过对观察和测量的对比,突出测量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对精确测量的足够重视【详解】如图所示,对于T形工件,根据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小于面一竖(cd)的高度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的方法是:用刻度尺测量或用圆规比较故答案为用刻度尺测量或用圆规比较3、取一段弹性很小的
16、棉线,使其跟地图上所测铁路线重合,然后拉直棉线,测出棉线长即为该段铁路线的长度【详解】运用替代法,用棉线替代铁路线4、用钢卷尺测出自行车后轮的直径,然后算出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弄清楚大齿轮盘和后轮上的小齿轮盘的齿数,得出大齿轮齿数与小齿轮齿数的倍数,骑该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并记下蹬自行车的圈数,用圈数乘以齿轮的倍数就可得自行车轮子转的圈数,然后用此结果乘以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就可得小明家到校的路程注意的问题:在骑车时,要不停地蹬,不能让自行车自己滚动,否则无法正确测量车轮的圈数【详解】用钢卷尺测出自行车后轮的直径,然后算出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弄清楚大齿轮盘和后轮上的小齿轮盘的齿数,得出大齿轮齿数与小齿轮齿数的倍数,骑该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并记下蹬自行车的圈数,用圈数乘以齿轮的倍数就可得自行车轮子转的圈数,然后用此结果乘以自行车后轮的周长,就可得小明家到校的路程注意的问题:在骑车时,要不停地蹬,不能让自行车自己滚动,否则无法正确测量车轮的圈数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长度的特殊测量,需要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难度不大5、方法见解析,【详解】将两卷细铜线分别紧密地缠绕在圆铅笔上,缠绕相同的长度L后,数出甲铜线缠绕的圈数和乙铜线缠绕的圈数,因为,所以没有标签的乙铜线的直径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