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等效平衡重点习题及详细解析
1.(2012•天津)已知2SO2 (g)+O2 (g)2SO3 (g);△H=﹣197kJ•mol﹣1。向同温、同体积得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 2mol SO2与1mol O2;(乙) 1mol SO2与0、5mol O2;(丙) 2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得就是( )
A。
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
B。
SO3得质量m:m甲=m丙>2m乙
C。
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
D.
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得数值Q:Q甲=Q丙〉2Q乙
考点:
等效平衡.
专题:
压轴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恒温恒容,甲与乙起始n(SO2):n(O2)=2:1,甲等效为在乙得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甲中转化率增大;丙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可得n(SO2)=2mol,n(O2)=1mol,与甲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个组分得物质得量相等,据此结合选项解答;
解答:
解:恒温恒容,甲与乙起始n(SO2):n(O2)=2:1,甲等效为在乙得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转化率增大;丙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可得n(SO2)=2mol,n(O2)=1mol,与甲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个组分得物质得量相等,
A、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个组分得物质得量相等,故压强P甲=P丙,甲等效为在乙得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P乙〈P甲〈2P乙,故P甲=P丙<2P乙,故A错误;
B、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个组分得物质得量相等,故压强m甲=m丙,甲等效为在乙到达平衡得基础上,再加入1mol SO2与0、5mol O2,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SO2转化率增大,m甲>2m乙,故m甲=m丙〉2m乙,故B正确;
C、对于甲、乙,SO2、O2起始物质得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SO2)与c(O2)之比为定值2:1,丙为分解反应,丙中c(SO2)与c(O2)之比为2:1,故k甲=k丙=k乙=2:1,故C错误;
D、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个组分得物质得量相等,故Q甲+G丙=197,甲等效为在乙得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SO2转化率增大,故Q甲>2Q乙,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该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与计算、反应热知识、等效平衡等,难度较大,注意构建甲、乙平衡建立得途径,注意理解等效平衡。
2.(2010•江苏)在温度、容积相同得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得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g)=2NH3( g)△H=﹣92、4kJ•mol﹣1)
容器
甲
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1mol N2、3mol H2
2mol NH3
4mol NH3
NH3得浓度(mol•L﹣1)
c1
c2
c3
反应得能量变化
放出akJ
吸收bkJ
吸收ckJ
体系压强(Pa)
p1
p2
p3
反应物转化率
α1
α2
α3
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
2c1>c3
B.
a+b=92、4
C.
2p2<p3
D.
α1+α3<1
考点:
等效平衡;有关反应热得计算;化学平衡得计算。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甲容器反应物投入1molN2、3molH2与乙容器反应物投入2mol NH3在保持恒温、恒容情况下就是等效平衡,平衡时NH3得浓度c1=c2 、p1=p2、α1+α2=1、a+b能量总变化相当于1molN2、3molH2完全转化成2molNH3得能量,即吸放热a+b数值上就等于92、4kJ;甲容器反应物投入量1molN2、3molH2与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4molNH3,若恒温且丙容器容积就是甲容器2倍,则甲容器与丙容器也就是等效平衡,然而现在就是温度、容积相同得3个密闭容器,我们可以当成就是在恒温且容积就是甲容器两倍条件下,体积受到了压缩,原反应正向气体体积减少,由平衡移动原理,则相较于甲容器(或假设状况)而言,丙容器平衡向逆向移动,也就就是说,丙容器得转化率比甲容器还要低一些.因此2c1<c3、2p2>p3、α2>α3、α1+α3〈1。
解答:
解:A、甲、丙相比较,把丙瞧成就是在恒温且容积就是甲容器两倍条件下,体积受到了压缩,原反应正向气体体积减少,由勒沙特列原理,相较于甲容器(或假设状况)而言,丙容器平衡向逆向移动,因此2c1〈c3,故A错;
B、甲乙平衡状态相同,不同得就是反应得起始方向不同,在此过程中乙吸收得热热量相当于甲完全转化需再放出得热量,故a+b=92、4,故B正确;
C、比较乙丙可知,丙中氨气得物质得量为乙得2倍,但加压平衡向生产氨气得方向移动,故2p2〉p3,故C错;
D、甲乙处于相同得平衡状态,则a1+a2=1,而a2〉a3,所以a1+a3<1,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得就是化学平衡中得等效平衡问题,等效平衡为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体系,起始时加入物质得物质得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得百分含量相同,做题时注意从思路得转化。
3.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M(g)+N(g)2E(g)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E(g),达平衡时,混合气体得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M与1molN得混合气体,达平衡时M得转化率为( )
A。
20%
B。
40%
C.
60%
D.
80%
考点:
等效平衡;化学平衡得计算.
专题:
计算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根据等效平衡,在相同温度下,固定容积得反应容器内,2molE与2molM与1molN得物质得量相当,达到平衡时,两者得平衡状态相同,利用三段式解题方法,可求知结果.
解答:
解:设充入2molE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了2xmolE,根据方程式计算如下:
2M(g)+N(g)2E(g)
起始 0 mol 0 mol 2mol
转化 2x x 2x
平衡 2x x 2﹣2x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相同条件下气体得物质得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则有:=1、2,解得x=0、4mol;
在相同条件下,2molE与2molM与1molN得物质得量相当,达到平衡时,两者得平衡状态相同,即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M与1molN得混合气体,
达平衡时M得物质得量为0、8mol,转化得M得物质得量为2mol﹣0、8mol=1、2mol所以达平衡时M得转化率=,
故选C。
点评:
本题为等效平衡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得问题:
(1)对于两边气体分子数不相等得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得物质得量,如果通过可逆反应得化学计量数换算成方程式同一半边得物质时物质得量与起始所给物质对应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得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得物质得量得比例与起始所给物质得比例对应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4.(2009•广州模拟)保持恒温、恒容,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g)+3D(g)。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Ⅰ﹣﹣从正反应开始,A、B得起始物质得量均为2mol;Ⅱ﹣﹣从逆反应开始,C、D得起始物质得量分别为2mol与6mol.以下叙述中正确得就是( )
A.
Ⅰ、Ⅱ两种途径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状态所消耗得时间相同
B.
Ⅰ、Ⅱ两种途径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状态得过程中,体系得总密度始终保持不变
C.
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A得物质得量分数相同
D。
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A得浓度相同
考点:
等效平衡.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由反应2A(g)+2B(g)C(g)+3D(g)可知,反应前后气体得化学计量数相等,压强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当满足Ⅱ所加物质完全转化为A、B时,与Ⅰ物质得量比值相等,则达到相同平衡状态.
解答:
解:2A(g)+2B(g)C(g)+3D(g)
Ⅰ2mol 2mol
Ⅱ2mol 6mol
Ⅱ所加物质完全转化为A、B时,可生成4molA、4molB,与Ⅰ物质得量比值相等,
由反应2A(g)+2B(g)C(g)+3D(g)可知,反应前后气体得化学计量数相等,压强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
则Ⅰ、Ⅱ为等效平衡状态,体系内混合气体得百分组成相同,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则
A。物质得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到达平衡时需用时间不同,另外反应从不同方向进行,转化率未知,即使就是物质得量相当时也不能确定达到平衡所用得时间就是否相等,故A错误;
B.容器体积不变,气体得质量不变,则总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故B正确;
C。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相同平衡状态,物质得质量分数相同,故C正确;
D.Ⅱ所加物质完全转化为A、B时,可生成4molA、4molB,与Ⅰ物质得量不相等,平衡状态相同,则A得浓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等效平衡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等效平衡有2种情况:①化学反应前后气体得化学计量数之与不等得反应必须满足物质得量完全相等,②反应前后气体得化学计量数相等,满足物质得量之比相等.
5.在体积、温度都相同得条件下有下列反应:2A(g)+2B(g)C(g)+3D(g).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Ⅰ.A、B得起始物质得量均为2mol,Ⅱ。C、D得起始物质得量分别为2mol与6mol。以下叙述中不正确得就是( )
A.
Ⅰ、Ⅱ两途径达到平衡时,两者对应得各组分得体积分数相同
B。
Ⅰ、Ⅱ两途径达到平衡时,两者混合气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C。
达平衡时,Ⅰ途径所得混合气得密度为Ⅱ途径所得混合气密度得1/2
D。
达平衡时,Ⅰ途径得反应速率vA等于Ⅱ途径得反应速率vA
考点:
等效平衡.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得途径无关.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得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则可形成等效平衡,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得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得物质得量得比值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解答:
解:2A(g)+2B(g)C(g)+3D(g),反应前后气体得物质得量相等,
Ⅰ.A、B得起始物质得量均为2mol,
Ⅱ.C、D得起始物质得量分别为2mol与6mol,相当于4molA与4molB,两种途径得物质得量比值相同,则处于相同平衡状态,则
A。两种途径平衡状态相同,则对应得各组分得体积分数相同,故A正确;
B。两种途径平衡状态相同,各物质得含量相同,则混合气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故B正确;
C.由于途径Ⅱ得质量为途径Ⅰ得质量得2倍,则Ⅰ途径所得混合气得密度为Ⅱ途径所得混合气密度得,故C正确;
D.Ⅱ途径浓度大,压强大,反应速率应较大,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等效平衡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就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要按反应方程式中得化学计量数之比投入反应物或生成物,建立起得平衡状态都就是相同得,这就就是所谓等效平衡原理.
6。在相同温度与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得物质得量见表:
CO2
H2
CO
H2O
甲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丙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得大小顺序就是( )
A。
丁>乙>丙=甲
B.
乙>丁>甲>丙
C.
乙=丁>丙=甲
D。
丁>丙>乙>甲
考点:
等效平衡;化学平衡得影响因素。
专题:
极端假设法;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在相同温度与压强下得可逆反应,反应后气体体积不变,按方程式得化学计量关系转化为方程式同一边得物质进行分析。
解答:
解:假设丙、丁中得CO、H2O(g)全部转化为CO2、H2,再与甲、乙比较:
CO2(g)+H2(g) CO(g)+H2O(g)
丙开始时 0mol 0mol anol anol
丙假设全转化 anol anol 0mol 0mol
丁开始时 amol 0mol amol amol
丁假设全转化 2amol amol 0mol 0mol
通过比较,甲、丙得数值一样,乙、丁得数值一样,且乙、丁得数值大于甲、丙得数值。
故选:C
点评:
采用极端假设法就是解决本题得关键,本题还涉及等效平衡,等效平衡就是一种解决问题得模型,对复杂得对比问题若设置出等效平衡模型,然后改变条件平衡移动,问题就迎刃而解。
7。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得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X2(g)+3Y2(g)2XY3(g);△H=﹣92、6kJ•mol﹣1,实验测得反应起始时、达到平衡状态时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不正确得就是( )
容器
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得量/mol
平衡时体系能量得变化
X2
Y2
XY3
①
1
3
0
放热Q1=23、15kJ
②
0、6
1、8
0、8
Q2
A.
达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3得物质得量浓度均为2mol•L﹣1
B。
容器①、②中反应得平衡常数相等
C.
容器②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23、15×kJ得热量
D.
若容器①体积为0、20L,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得热量大于23、15kJ
考点:
等效平衡.
专题:
压轴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A)、由达平衡时①放出得热为23、15 kJ,计算平衡时XY3得物质得量浓度,再根据两平衡就是完全等效平衡解答;
(B)、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C)、由达平衡时①放出得热为23、15 kJ,计算平衡时X2、Y2与XY3得物质得量,分析②就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就是向哪个方向进行,判断②就是吸热还就是放热,再根据转化率计算具体得值;
(D)、从平衡移动得角度比较反应放出得热量与23、15kJ得关系.
解答:
解:A、①容器中放出23、15kJ热量,则生成氨气得物质得量为:=0、5mol,利用三段式法计算:
N2(g)+3H2(g)2NH3(g)
起始:1mol 3mol 0
转化:0、25mol 0、75mol 0、5mol
平衡:0、75mol 2、25mol 0、5mol
此时XY3得物质得量浓度均为=2 mol/L,
将②按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左边与①对应得物质得物质得量相等,恒温恒容下,两平衡就是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物质得浓度相等,故A正确;
B、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对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不变,故B正确;
C、由上述计算,可知平衡时①容器中X2、Y2与XY3得物质得量分别为0、75mol、2、25mol与0、5mol,②与①为完全等效平衡,所以,平衡时②容器中X2、Y2与XY3得物质得量也分别为0、75mol、2、25mol与0、5mol,可知②得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反应过程需要吸收热,故C错误;
D、若容器①体积为0、20L,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放出热量多,D项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等效平衡、反应热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C项根据计算分析,多认为无法判断就是吸热还就是放热.
8。已知N2(g)+3H2(g)2NH3(g)△H=﹣92、3kJ•mol﹣1,在一定温度与催化剂得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与3molH2,达到平衡状态I;相同条件下,向另一体积相同得密闭容器中通入0、9molN2、2、7molH2与0、2molNH3,达到平衡状态II,则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
两个平衡状态得平衡常数得关系:KI<KII
B.
H2得百分含量相同
C。
N2得转化率:平衡I<平衡II
D。
反应放出得热量:QI=QII<92、3 kJ
考点:
等效平衡。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已知N2(g)+3H2(g)2NH3(g)△H=﹣92、3kJ•mol﹣1,在一定温度与催化剂得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与3molH2,达到平衡状态I,反应就是可逆反应△H1>﹣92、3kJ•mol﹣1;相同条件下,向另一体积相同得密闭容器中通入0、9molN2、2、7molH2与0、2molNH3,转化起始量为1molN2与3molH2,达到平衡状态II与平衡状态I相同;
A、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
B、平衡状态相同;
C、依据平衡状态相同分析判断;
D、反应就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起始量不同反应热量不同.
解答:
解:已知N2(g)+3H2(g)2NH3(g)△H=﹣92、3kJ•mol﹣1,在一定温度与催化剂得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与3molH2,达到平衡状态I,反应就是可逆反应△H1>﹣92、3kJ•mol﹣1;相同条件下,向另一体积相同得密闭容器中通入0、9molN2、2、7molH2与0、2molNH3,转化起始量为1molN2与3molH2,达到平衡状态II与平衡状态I相同;
A、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两个平衡状态得平衡常数得关系:KI=KII,故A错误;
B、平衡状态II与平衡状态I相同;H2得百分含量相同,故B正确;
C、平衡状态II与平衡状态I相同,N2得转化率:平衡I=平衡II,故C错误;
D、反应就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平衡Ⅱ反应就是正逆进行,反应放出得热量:QI〉QII都小于92、3 kJ,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不仅考查了反应热得概念,还同时考查了可逆反应,等效平衡,平衡常数,转化率等概念,综合性较强,考生只有在准确理解上述概念得基础上,才能准确作答.由于“化学反应中得能量变化”,新教材已将其作为另一条主线贯穿于教材始终,故能量变化问题几乎可与任何一章相联系、相综合,复习中应多加留意.
9。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A、B气体可建立如下平衡:2A(g)+2B(g)C(g)+3D(g)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Ⅰ.A、B得起始量均为2mol;Ⅱ.C、D得起始量分别为2mol与6mol.下列叙述不正确得就是( )
A.
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得百分组成不同
B。
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得百分组成相同
C。
达到平衡时,途径Ⅰ得 与途径Ⅱ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D。
达到平衡时,途径Ⅰ得气体密度为途径Ⅱ密度得1/2
考点:
等效平衡.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由反应2A(g)+2B(g)C(g)+3D(g)可知,反应前后气体得化学计量数相等,压强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当满足Ⅱ所加物质完全转化为A、B时,与Ⅰ物质得量比值相等,则达到平衡状态。
解答:
解:2A(g)+2B(g)C(g)+3D(g)
Ⅰ2mol 2mol
Ⅱ2mol 6mol
Ⅱ所加物质完全转化为A、B时,可生成4molA、4molB,与Ⅰ物质得量比值相等,
由反应2A(g)+2B(g)C(g)+3D(g)可知,反应前后气体得化学计量数相等,压强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
则Ⅰ、Ⅱ为等效平衡状态,体系内混合气体得百分组成相同,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由于容器体积相等,Ⅱ气体质量就是Ⅰ气体质量得2倍,则达到平衡时,途径Ⅰ得气体密度为途径Ⅱ密度得,则B、C、D正确,A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等效平衡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等效平衡有2种情况:①化学反应前后气体得化学计量数之与不等得反应必须满足物质得量完全相等,②反应前后气体得化学计量数相等,满足物质得量之比相等。
10.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得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平衡:H2(g)+I2(g)2HI(g).已知H2与I2得起始浓度均为0、10mol•L﹣1时,达平衡时HI得浓度为0、16mol•L﹣1。若H2与I2得起始浓度均变为0、20mol•L﹣1,则平衡时H2得浓度(mol•L﹣1)就是( )
A.
0、16
B.
0、08
C。
0、04
D。
0、02
考点:
等效平衡;化学平衡得计算.
专题:
计算题;平衡思想;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先根据题中所给信息,求出化学平衡常数,温度一定,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再次利用平衡常数求出平衡式H2得浓度。
解答:
解:H2(g)+I2(g) 2HI(g)
起始浓度0、10mol•L﹣1 0、10mol•L﹣1 0
反应浓度0、08mol•L﹣1 0、08mol•L﹣1、16mol•L﹣1
平衡浓度0、02mol•L﹣1 0、02mol•L﹣1 0、16mol•L﹣1
化学平衡常数K===64
当H2与I2得起始浓度均变为0、20mol•L﹣1时,设则平衡时H2得浓度为x(mol•L﹣1),
则氢气得反应浓度为( 0、20﹣x)mol•L﹣1.
H2(g)+I2(g) 2HI(g)
起始浓度 0、20mol•L﹣1 0、20mol•L﹣1 0
反应浓度 ( 0、20﹣x)mol•L﹣1 ( 0、20﹣x)mol•L﹣1 2(0、20﹣x)mol•L﹣1
平衡浓度 x x 2(0、20﹣x)mol•L﹣1
化学平衡常数K==64
x=0、04 mol•L﹣1
故选:C
点评:
温度一定,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就是解决本题得关键。化学平衡常数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得浓度变化无关.
11.在温度、初始容积相同得两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如图所示),发生如下反应:3X(g)+Y(g)2Z(g)△H<0
保持温度不变,测得平衡时得有关数据如下:
恒容容器甲
恒压容器乙
X得物质得量(mol)
n1
n2
Z得体积分数
φ1
φ2
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
平衡时容器乙得容积一定比反应前小
B.
n2>n1
C.
平衡时容器甲得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
D.
φ2>φ1
考点:
等效平衡.
专题:
压轴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A、先判断反应方向,然后根据恒温恒压条件下,体积与物质得量得关系解题;
B、不同得容器,不同物质得量得物质反应,先根据等效平衡,把不同物质转化为相同物质再分析选项;
C、根据反应方向得判定进行分析;
D、与B选项结合分析.
解答:
解:A、容器乙内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气体总得物质得量减少,恒温恒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得量之比,所以平衡时容器乙得容积一定比反应前小,故A正确;
B、容器甲内反应所达到得平衡状态可以等效为开始投入3molX,1molY在相同条件下达到得平衡状态,容器乙开始投入虽然也就是3molX,1molY,但就是保持恒压,而容器甲根据开始投入3molX,1molY在相同条件下达到得平衡状态来分析,随反应进行压强减小,容器乙所到达得平衡状态可以等效为容器甲增加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n1>n2,故B错误;
C、容器甲内反应根据有关数据无法判断反应向哪个方向进行、还就是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无法判断平衡时容器内得压强与比反应前压强大小关系,故C错误;
D、根据B中得分析可知φ2>φ1,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利用等效平衡把不同物质全部转化为相同物质即采用一边倒得方法就是解C选项得关键。
12.若过程I与过程II温度相同,则关于反应N2O4(g)2NO2 (g)在下列过程中发生得变化描述正确得就是( )
A。
a’<b'、a>b
B。
在平衡I向平衡II过渡得过程中,v(逆)〈v(正)
C.
a'〉a、b’<b
D.
平衡II与平衡IV中N2O4得质量分数相等
考点:
等效平衡。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过程I:再加入N2O4,相当于在原来得基础上缩小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b,
过程II:在平衡Ⅲ得基础上缩小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b',
对比过程Ⅰ与Ⅱ,平衡Ⅰ与Ⅲ相比较,平衡状态相同,转化率a’=a,b'=b.
解答:
解:A。过程I:再加入N2O4,相等于在原来得基础上缩小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b,过程II:在平衡Ⅲ得基础上缩小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b’,故A错误;
B.在平衡I向平衡II过渡得过程中,,再加入N2O4,相当于在原来得基础上缩小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逆)〉v(正),故B错误;
C.对比过程Ⅰ与Ⅱ,平衡Ⅰ与Ⅲ相比较,平衡状态相同,转化率a'=a,b’=b,故C错误;
D.平衡II与平衡IV平衡状态相同,N2O4得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等效平衡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分析各过程,结合反应得化学方程式,判断各过程得平衡状态,答题时注意分析,从等效平衡得角度分析.
13.如图,隔板K可左右移动,甲中充入2mol A与1mol B,乙中充入2mol C与1mol He,此时K停在0处。发生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后,恢复至温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得就是( )
A。
达平衡后,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0~2之间
B。
若平衡时K停留在左侧1处,则活塞停留在右侧6处
C。
达到平衡时,甲容器中B得物质得量小于于乙容器中B得物质得量
D。
根据隔板K滑动与否可判断左右两边得反应就是否达到平衡
考点:
等效平衡;化学平衡得影响因素.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A。根据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进行分析;
B.“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1处”说明反应后气体体积为5格,即物质得量为2、5mol,乙中A、B、C三种气体得总量比甲中至少多1 mol,即大于3、5 mol;
C。乙中充入1 mol He,等于给甲加压,平衡右移,B得物质得量减少;
D.平衡移动,气体体积会发生变化,隔板随之滑动.
解答:
解:由于甲中充入2 mol A与1 mol B,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中压强降低,最多能转化为2 mol C,但就是由于反应就是可逆反应,所以C得物质得量在0﹣2 mol之间,所以达到平衡后,隔板K不再滑动,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0﹣2之间,故A正确;
B。“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1处”说明反应后气体体积为5格,即物质量为2、5mol,甲中气体得物质得量为2、5 mol,乙中A、B、C三种气体得总量比甲中至少多1 mol,即大于3、5 mol,故乙中气体得体积要在6刻度右侧,故B错误;
C.隔板可以滑动,说明就是等压条件.乙中充入1molHe,等于给甲加压,平衡右移,B得物质得量减少,则甲容器中B得物质得量小于乙容器中B得物质得量,故C正确;
D。平衡移动,气体体积会发生变化,隔板随之滑动,当隔板不移动时,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结合压强改变考查平衡得移动知识、判断到达平衡得标志及等效平衡得有关知识,本题注意分析反应得可逆性特征与两容器压强相等,这两个角度就是解答该题得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