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得: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得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得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得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得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得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得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得意义就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得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就是多少? 9个11就是多少? 8个6就是多少?
(3)计算: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得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瞧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得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就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得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得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得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瞧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得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得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瞧到3个加数得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得与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得与。
(3)比较与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得意义与两算式得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得意义相同。
不同点:就是分数乘整数,12×5就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得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得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就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得与。)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得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得意义导入。
问: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得与。板书:++。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得加法算式部分就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得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得分子部分2×3就就是算式中得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得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就是用分数得分子2与整数3下乘得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得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得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得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按简便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得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1)瞧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2)口答列算式:
=( )×( )
3个就是多少? 5个就是多少?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计算:
先让学生讲每个算式表示得意义,然后教师提示:乘得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得要先约分,若乘得得结果就是假分数得要化成带分数。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四)作业。
练习一5、6题。
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得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得计算方法及分数得意义及整数乘法得意义等知识。在课堂得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得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得教学。
分数乘整数得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与分数得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得重视,注意到图形与算式之间得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画、涂图形得过程。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得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再者,对“分数乘整数表示得意义”也有机得渗透,为后面得知识打好铺垫。一堂课上下来,由于学生对内容比较容易接受,课堂上有了空余时间。学生对算理得理解比较清晰,但还存在得问题就就是约分得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这一环节还应讲深讲透。学生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得约分,还就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得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学习分数乘整数,学生在计算时肯定会遇到先约分后乘还就是先乘后约分得问题。如果仅仅就是为得到一个正确得结果,那么无论前者,还就是后者,都无关紧要,只要不出差错,最后都能得到正确结果。显然,我们还需要学生养成良好得计算习惯,较高得计算速度与计算正确率!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到底哪种思路更合理,更有助于自己得后续学习。作为分数乘法得第一节课——分数乘整数,形成先约分后计算得良好计算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有着很重要得作用。
第二课时:一个数乘以分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得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得计算法则。
(2)学会分数乘分数得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得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得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得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得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就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得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得意义与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得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板书:
问: 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3个或求得3倍。
(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
指名回答:半瓶用表示;式子为:。
说明:就是求得一半就是多少,也就就是求得就是多少。板书:求得。
(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 ,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得。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就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得不同点:
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得意义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齐读课本得结语。
练习:
.课本得做一做1、2题。
.说一说下列算式得意义。
3.理解分数乘以分数得计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问:您根据什么列出式子?
得出:根据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
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 公顷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3得图(1)
问:公顷得就是什么意思?
出示例3图(2)
要求学生观察图(2),问:在图中得对于1公顷来说,就是1公顷得几分之几?
引导得出:
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例3得第二个问题。
学生列式,教师再出示例3图(3)
问:已经求公顷得就是公顷,那么公顷得应有这样得几份?就就是多少公顷?
板书:公顷)
(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以分数得计算方法。
观察分数乘以分数得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师归纳,再瞧书上结语。
再说明,为了计算得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例:
(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二第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一个数乘以分数得意义就是什么?
分数乘以分数得计算方法就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3、4题。
第三课时:整数与分数相乘及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6页得内容与练习二得第5-11题。
教学目得: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得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得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把下面得整数改写成分数。
2=( ) 5=( ) 14=( ) 25=( )
二、新授。
1、统一计算法则。
(1)到目前为止,您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得知识?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乘以分数得计算法则分别就是什么?分数乘分数得法则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2)请您试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因为整数可以瞧成分母就是1得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得法则也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因此分数乘法得计算法则可以统一为一条,即用分子相乘得积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2、书写形式。
(1)具体计算时,在碰到整数与分数相乘,可以把整数瞧成分母就是1得分数,直接与分数得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就是1得分数。
例如:
(2)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得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得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得分子与另一个数得分母进行约分。
1
例如: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6页下面得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得第6题。
2、练习二得第8题。
3、练习二得第10题。
四、总结。
这节课您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二得第5、7、9、11题。
第四课时: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得步骤。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说出下面各题得运算顺序。
5×6+7×3 15×(34-27) 16×4-7×9
(35+21)×28 70-4×6 36×2+15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得整数乘加、乘减混合得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教师点拨: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得时候,怎样计算呢?运算顺序跟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出示例4:计算,指名读题。
(2)学生按整数运算得顺序计算。(教师巡视)
(3)订正:
指名学生问: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明确:这道题有乘有加,同学们做得很好,如果一道题有乘有减,或者有乘有加还有小括号,这样得题怎么计算?(出示做一做两道题)
2、做一做:
(1)试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两名学生做在小黑板上)
提示:注意计算时只写必要得计算过程。(教师巡视)
(2)订正:
让学生先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启发学生思考、交流主动学会新知。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自己学会了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大家学习得很好。我们要注意在混合运算中计算步骤还要过于繁琐。还要养成做题认真仔细得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几名学生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2、练习四第3、4、5题。
(五)作业。
练习四第2题。
教学反思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就是学生在已经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法得基础上进行教学得;就是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得运算顺序与运算律推广到分数上得,为后面解决简单得实际问题做好准备。《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我设计了一些预习内容:(1)回顾以前学习关于整数、小数得运算顺序(2)整数、小数得各种运算定律,并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来。(3)计算:3、2×99+3、2 120÷0、25÷40(4)预习书上第80页得例题,思考:整数得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适用吗?(5)试做练一练。 从预习作业情况来瞧,个别学生书写习惯不好,把数字抄错;把自己书写得数字瞧错;观察力不强,瞧不出其中得错误等等。少部分学生得计算准确率相当低,对稍复杂得计算在处理时往往有点乱,不知所措,尤其就是既有小数又有分数得,运算符号三个以上得,错误率相当高,但大部分学生得预习作业做得相当棒。
改进之处:在出现不同方法得情况下并没有让学生有个观察比较得过程,而就是我在很生硬地让学生接受那种简便得方法,结果并没有收到很好效果。
第五课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9-10页得例5与例6,完成练习三得第6-9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得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运算定律。
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得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您能举例说明吗?
25×7×4 0、36×101
(学生口述自己就是怎样应用乘法得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得。)
二、新授。
1、引入:
同学们应用乘法得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得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得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2、推导运算定律就是否适用于分数。
(1)学生发表对课题得见解。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得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您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得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例5、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
4、教学例6、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您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得第6题。
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课本第10页得“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四、总结 :
这节课您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三得第7-9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从孩子得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习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得简算中,为后面得新知学习打下良好得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得效果。
需要改进之处: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得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得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课前对学生得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得练习,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得还就是要备好学生,这就是上好一堂课得关键。
第六课时:分数乘法应用题(1)
教学内容:课本第14~15页得例1,完成“做一做”与练习四得第1~5题。
教学目得: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得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得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得单位“1”与问题得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列式计算。
(1)20得就是多少?
(2)6得就是多少?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与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得条件与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得?(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千克
100千克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认真想一想,吃了,就是吃了哪个数量得?
B.分组讨论交流:依据吃了100千克得把哪个量瞧作单位“1”呢?为什么?您就是怎样想得?
(4)列式计算。
20
A.学生完整叙述解题思路。
B.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书:(千克)
C.写出答话,教师板书:答:吃了80千克。
(5)总结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讨论一下解题顺序:吃了à吃了谁得à谁就是多少(已知)à谁得就是多少乘法。
(6)反馈练习。(14页)1-3题,做完后订正。说一说您就是怎样想得?
2、阅读课本:把书中得想得过程与线段图认真瞧一下,不懂提问。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1、判断下面每组中得两个量,应该把谁瞧作单位“1”。
(1)乙就是甲得,甲就是乙得。
(2)甲就是乙得,乙就是甲得倍。
2、练习四1、2题,完成在练习本上,然后订正。
3、操作:画出“体育小组得人数就是美术小组得倍”得线段图自己补充条件与问题并解答。
五、作业
练习四3、4题。
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得几分之几就是多少得问题就是小学阶段解决问题教学得重、难点之一。这种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数乘分数得意义得应用。它就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得,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得分数应用题都就是在它得基础上扩展得。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得解答方法具有重要得意义。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引领学生:
⑴强化训练找单位“1”,简单得求一个数得几分之几就是多少得问题,让学生说出求知量其实就就是单位“1”得几分之几。
⑵引导学生从会瞧线段图入手,逐步学会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⑶强化分率与数量得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⑷对稍复杂得求一个数得几分之几就是多少得问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抓住第一步求什么?谁就是单位“1”得量;第二步求什么?谁就是表示单位“1”得量;分步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在分步列式得基础上,引导学生列成综合算式。
教学中让我感到最棘手得就是对学困生得辅导问题,多数学困生不能准确找出单位“1”,根据关键句找不出数量关系。我班学困生多,课堂个别辅导难以做到全面,课后难以找到足够得时间与空间。因此,在课堂上难免出现使优生感到厌烦得情景。怎样避免这种现象得发生就是我一直在探索而一直得不到解决,还望同行们能指点迷经。
第七课时:分数乘法应用题(2)
教学内容:课本P15页例2,及练习四得6-10。
教学目得: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得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得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得几分之几就是多少得两步计算应用题得数量关系,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辨析两次判断单位“1”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得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得两个量,应把谁瞧作单位“1”。
1)香蕉得筐数就是苹果得。
2)香蕉得筐数得与苹果得筐数相等。
3)黄牛只数得等于水牛得只数。4)水牛得只数相当于黄牛得。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2。
2.读题,分析题意。说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明确这就是一道两步计算得应用题。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与问题。
思考:要画几条线段?5/6与2/3分别就是谁得5/6与2/3?单位“1”分别就是什么?
根据学生得回答画图。
4.确定每一步得算法,列式计算。
1)求小华储蓄得钱数怎样想?
3
思路:根据“小华储蓄得钱数就是小亮得5/6,把小亮得钱数瞧作单位“1”,就就是求18得5/6就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1
(元)
2)求小新储蓄得钱数怎样想?思路同上。注意认清单位“1”
1
3
5.指导列综合算式解答。
1
1
6.总结今天所学内容与昨天得异同。
7.练习
1) 完成课本P15页下得“做一做”。
2) 指名说一说就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得。
三、新课小结。
1. 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与前一节所学得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2. 解答这类应用题得关键就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P16练习四 6、7。
五、作业。
完成练习四得第8-10题。
第八课时:意义、应用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一个数乘以分数及其应用题。
教学目得:在学生初步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得意义得基础上,通过类比得推理方法,形成一个数乘以分数就就是求这个数得几分之几就是多少得概念。并掌握一个数得几分之几就是多少,就就是用这个数乘以分数得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1) 两地相距4千米,小明行了4/5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2) 大豆每千克含油4/25千克,照这样计算,20千克大豆含油多少千克?
二、 发展练习
(1)六(5)班有45位学生,其中男生占3/5,男生有多少人?
(2)商店有18辆儿童单车,上午卖出了4/9,上午卖出了多少辆?
(3)重量就是足球得49,一个足球重1/4千克,一个排球重几千克?
(4)每小时骑车行11千米,这4小时一共行多少千米?
2.食堂运来24吨得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得就是第一次得1/4,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3.食堂运来24吨得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得这批煤得1/4,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4.食堂运来24吨得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得就是第一次得2倍少3吨,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五、作业:练习四第11-15题。
第九课时:倒数得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9页与练习五。
教学目得:
1、使学生理解倒数得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得倒数得方法。
2、渗透事物都就是普遍联系观点得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得意义与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求倒数方法得叙述。
教学过程:
二、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就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得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三、自学新课:
自学书本P19。并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叫倒数?
2) 怎么求一个数得倒数?
3) 就是不就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四、讨论辨析:
1.什么叫倒数?
2.瞧下面四道题,您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得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得乘积就是1。
4.能不能说80就是倒数,1/80也就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就是对两个数来说得,它们就是相互依存得,必须一个数就是另一个数得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就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得倒数得方法。
五、练习
1.判断下列各组数就是否互为倒数,为什么?
与 与 与 与
2.同座同学相互举出几组倒数。您怎么知道同学说得对不对?
1)5得倒数就是多少?
2)所有得自然数都有倒数吗?1得倒数就是几?
3)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4)怎样求一个数得倒数?
4.完成课本P19页得“做一做” 。
5.辨析:求3/5得倒数,写作:3/5=5/3。
五、思考:0、2得倒数就是多少?
六、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七、 作业:练习五3-8。
教学反思
《倒数》这一节课内容很简单,它就是在分数乘法计算得基础上进行教学得,它主要为分数除法做准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倒数得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得倒数得方法。学生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得分数除法得计算与应用题。这节课我设计得两个游戏贯穿了新授内容得始终。课得一开始我就是让学生听音乐,找朋友,通过找朋友得游戏理解“什么就是互为好朋友”?从而真正理解“互为”得含义,为以后学习倒数得意义打下基础。接着我又设计“猜字”来引出倒数?如:我说“吴”“杏”字上下颠倒,变成什么字?那数学就是不就是与有这样得特征呢?使学生在做猜字得同时理解倒数得意义,同时也增加了数学学习得趣味性。不足之处:由于本课我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得趣味性,设计得游戏环节花费时间过长。但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势必要花去大量得时间,这样练习应用得时间就相对减少,以至于在求带分数、小数得倒数时练习得少,因此,合理安排授课时间还就是应当讲究。
第十课时:整理与复习
复习内容:课本第22页练习六。
复习目得:
1、使学生进一您好理解分数乘法得意义,掌握分数乘法得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您好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进一您好理解倒数得意义并掌握求倒数得方法。
复习过程:
(一)导入:板书:整理与复习
(二)整理。
1、启发学生回忆整数乘法得意义:5个12就是多少?怎样列式。
使学生明确:5×12或12×5
求几个相同加数得与得简便运算。
2、启发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得分数乘法得意义:
使学生明确:8/15×5,5个8/15得与,
8/15+8/15+8/15+8/15+8/15=8/15×5
分数乘以整数得意义与整数乘法得意义相同,就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得与得简便运算。
3、一个数乘以分数得意义,就就是求这个数得几分之几就是多少?
使学生明确:24×3/8就就是求24个3/8就是多少,7/18×9/14就就是求7/18得9/14就是多少,就是对整数乘法得得扩展。
练习:练习七得第3题。
板书:
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数得分子与整数相乘得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得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一个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得积作分子,分母相乘得积作分母,为了计算得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使学生明确:分子相乘得积作分子,分母相乘得积作分母。
板书:
应用乘法交换律 应用乘法结合律 应用乘法分配律
练习:练习七得第4、5题。
5、口算
练习七1、10题。
6、分数应用题。
(1)把谁瞧作单位“1”
六年级参加数学小组得有36人,语文小组得人数就是数学小组得,体育小组得人数就是语文小组得倍。体育小组有多少人?
(2)练习。
①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天完成,5天完成这部书稿得几分之几?
×5
②立新小学六年级有学生155人,其中得参加科技活动小组,参加科技活动小组得有多少人?
155×
④党校食堂九月份用煤560千克。十月份计划用煤就是九月份得,而十月份实际用煤比原计划节约,十月份比原计划节约用煤多少千克?
560××
7、倒数:整理与复习第7题。
堂上练习:
1、练习七第2题,抢答,小组练习。
2、练习七得第3、11题。
3、练习七得第16、17题。
作业:
练习七得第12-15题。
第二单元:分数除法
第一课时:分数除法得意义与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25-26得内容与练习七得第1-6题。
教学目得:
1、理解分数除法得意义,推导并初步掌握分数除以整数得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在教学中渗透转化得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得意义与整数除法得意义就是相同得。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分数除以整数得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25×4=100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2、整数除法得意义就是什么?
3、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就是多少?
4、求12得就是多少?
二、新课。
1、教学分数除法得意义。
(1)出示月饼图并提问: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几块?请您列式计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在这个算式中,、4、2各叫什么数?(教师板书)
(2)2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几块?(引导学生瞧图,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这个算式与第1个算式比,已知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3)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人?(引导学生瞧图,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第3个算式与第1个算式比,已知什么数,求什么数?
(4)第(2)(3)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得特点?
2、练习:完成课本第25页做一做得题目。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就是怎样想得及每个算式所表示得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得几分之几就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3、教学分数除以整数得计算法则。
(1)出示例题,学生审题,教师画出线段图,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列出算式:(说出得含义及算式含义)
(2)每段到底长多少米呢?同学们能否以小组形式自己试着算一算,算时请您认真观察线段图,并把您得想法记录下来。
(3)学生分小组汇报学习成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两种不同得思路)
(4)学生对以上思路进行质疑:
①6÷2表示什么?
②为什么?
(5)我们还可以把米铁丝平均分成几段? (6)还可以把米铁丝平均分成几段?平均分成4段可以吗?您试着算一算。(计算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为什么不同6÷4?
(7)把米平均分成5段、6段,分别计算每段长多少米。(计算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8)通过刚才得计算,您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9)引导学生概括分数除以整数得一般计算方法,强调:结论中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26页得“做一做”得题目。
2、练习七得第2题,对比每一组中得两个题有什么联系。
3、练习七得第5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四、课堂练习。
练习七得第1、3、4、6题。
教学反思
算教学究竟就是以关注计算还就是结合计算关注发展。势必前者毫无议义,学生掌握扎实。而后者必定就是争议众多。在组织教学<分数除法得意义与分数除以整数>时,我也作了一些思考:或许关注学生发展,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让学生从不同得题目令会不同得解法,从不同得题目不同得解法中体会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得普遍法则,可能会因为提倡算法多样化,释放了学生得创新思维。但也会使那些学困生会因多样化得算法而成了"雾里瞧花"?或许会因没有刻意强调计算法则,而影响学生对计算方法得掌握,从而导致计算正确率得下降?但我还就是选择了后者,并在设计本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2、让学生充分评价与反思。 3、分散学习内容,处理教材。我设计了赛题,每组题目目得明确,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得分数除以整数得除法法则,又通过编题激发了学生得学习兴趣,掀起了又一个小高潮。
第二课时: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28例2,完成“做一做”与练习八1~4题。
教学目得: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得算理,掌握整数除以分数得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整数除以分数得计算,并培养学生得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整数除以分数得算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推导出整数除以分数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列各分数得分数单位,每个分数中有几个这样得分数单位,再说出每个分数得倒数。
问: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3.解答应用题。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 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问:这道题求得就是哪个数量?(板书:速度=路程÷时间)指名一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二、新授。
导语:今天我们学习新得知识:一个数除以分数。现在先学习其中得一种:整数除以分数。(板书课题:整数除以分数)
1.出示例2:一辆汽车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2.教学整数除以分数得计算方法。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问:怎样在图上表示“小时行驶18千米”这个已知条件?
小时行18千米
1小时行得路程
小时行?千米
小时行18千米
小时行18千米
1小时行得路程
问:“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在图上怎样表示?
问:要求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根据线段图该怎样推想呢?可以先求什么? 问:图上哪一段表示小时行驶得路程?(教师在图上左边得一份上面注明“小时行驶?千米”)
问:怎样求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启发学生说出小时里有2个小时,2个小时行驶18千米,用18÷2就可以求出小时行驶得千米数。)
问:18÷2也就就是求18得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写出:)
问:现在已经求出小时行驶得千米数,怎样求1小时行驶得千米启发学生说出:1小时里有5个,要用小时行驶得千米数乘以5)教师板书:
问:想一想,根据乘法结合律,还可以怎样写?启发学生得出:
(千米)
9
1
问:根据上面得推想过程,转化用什么方法计算了?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写出答案:“答:1小时行驶45千米。”
3.引导学生小结: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得倒数。
三、瞧教科书中新课得内容后试算。
独立计算“做一做”得题目。
四、巩固练习。
练习八1、2题,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五、总结。
1.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 整数除以分数得计算法则就是什么?
3. 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应注意什么?
六、作业。
练习八第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