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妇产科分娩并发症
一、 产后出血
(一)定义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或2小时内出血量超过400ml
(二)病因
1、宫缩乏力
(1) 最常见,占70%—80%
(2) 原因:
a. 全身性因素:精神紧张、药物、产程延长等
b. 局部性因素:子宫过度膨胀、肌纤维发育不良、子宫肌水肿及渗血
2、胎盘因素
(1)胎盘剥离不全
(2)胎盘剥离后滞留
(3)胎盘嵌顿
(4)胎盘粘连
(5)胎盘植入
(6)胎盘胎膜残留
3、软产道损伤
(1)会阴、阴道、宫颈、子宫下段均可发生裂伤
(2)会阴裂伤分度:
Ⅰ度—会阴及阴道入口粘膜撕裂,未达肌层
Ⅱ度—裂伤达会阴体、肌层
Ⅲ度—肛门外扩约肌断裂
4、凝血功能障碍
(1)妊娠并发症引起:重型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滞留过久、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ﻫ(2)妊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引起: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重症肝炎等妊娠禁忌证.
(三)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过多
2、继发失血性休克
3、贫血
4、严重者发生DIC
(四)诊断思路
1、了解病史
2、了解胎盘就是否剥离及排出就是否完全
3、了解子宫收缩得情况
4、检查出血性状
5、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
6、了解出血得程度
(五)治疗原则
1、针对原因迅速止血
2、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3、控制感染
(六)治疗方法
1、胎盘因素:
a、 按摩子宫、徒手剥离胎盘
b、 镇静、麻醉,解除痉挛
c、 能强行剥离,保守治不疗;手术切除
d、 钳刮术
2、宫缩乏力性出血
a. 刺激子宫收缩
b. 应用宫缩剂
c. 压迫腹主动脉
d. 宫腔填塞
e. 选择性血管栓塞
f. 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髂内动脉
g. 子宫切除
3、软产道裂伤:
a. 会阴、阴道、宫颈裂伤—-缝合
b. 子宫下段裂伤——手术
4、凝血功能障碍:
a、 妊娠并发症引起:病因治疗、输注凝血因子、早期抗凝、必要时切除子宫。
b、 妊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引起:早期终止妊娠
二、子宫破裂
(一)定义
1、子宫体部或下段在妊娠期及分娩期发生破裂称子宫破裂。
2、分类
(1)根据破裂原因: 自然破裂与创伤性破裂
(2)根据破裂程度:完全破裂与不完全破裂
(3)根据破裂部位:子宫体部破裂与子宫下段破裂
(二)发生原因:
1、梗阻性难产
2、子宫疤痕、畸形
3、手术创伤
4、宫缩剂使用不当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1、妊娠期子宫破裂:少见,多见子宫疤痕或畸形,破裂部位常在宫体部,破裂前多有子宫疤痕处自发性疼痛及压痛,也可无明显征兆。
2、分娩期子宫破裂:多见,常因分娩梗阻、过强宫缩等引起,破裂部位多在子宫下段。一般可分为先兆子宫破裂(病理性缩复环得出现) 与子宫破裂两个阶段。
在临产过程中,当胎儿先露部下降受阻时,强有力得宫缩使子宫下段逐渐变薄而宫体更加增厚变短,两者之间形成明显得环状凹陷(在子宫外面),此凹陷会逐渐上升达脐平或脐部以上,称为病理性缩复环(Pathologic retraction ring)
(四)治疗
1、发现破裂先兆,不论胎儿死活,应立即行剖宫产。在准备手术得同时可给宫缩抑制剂以缓解宫缩,尽可能防止破裂发生。
2、破裂后,应立即建立多条通道输血补液抗休克,同时立即手术。
(五)预防
1、加强产前检查。
2、第一、二产程中,严禁滥用宫缩剂.
3、手术助产或剖宫产应掌握适应征与条件,尽可能不作体部剖宫产。
三、羊水栓塞
(一)定义
分娩过程中羊水及其中得有形成份(如上皮鳞屑、粘液、毳毛、胎粪、皮脂)进入母血循环,引起肺栓塞、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得综合征
(二)病因
1、子宫、宫颈静脉或胎盘附着部位得血窦有裂口存在
2、有引起宫内压增高,促使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得因素
3、死胎在2~3周内胎膜强度减弱而渗透性增强;羊水浑浊,刺激性强。
(三)病理改变
1、肺动脉高压及肺水肿,急性右心衰竭及周围循环衰竭;
2、过敏性休克;
3、低氧血症;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五) 临床表现
1、休克期
2、出血期
3、肾功能衰竭期
(六) 治疗原则:
1、抗过敏、抗休克;
2、解除肺动脉高压,改善心肺功能;
3、纠正凝血障碍;
4、 防止肾衰及感染;
5、正确处理产科问题
四、脐带异常
常见类型有:脐带过短(长度小于30cm)、脐带过长(长度大于80cm)、脐带先露、脐带脱垂、脐带缠绕、脐带打结、脐带扭转、脐带帆状附着。
展开阅读全文